《古诗四帖》:挥毫落纸如云烟

2024-04-11 07:50王海轩
共产党员·下 2024年3期
关键词:笔势狂草贺知章

王海轩

草书《古诗四帖》,五色笺,墨迹本,高29.5厘米,宽195.2厘米,共40行,188字,其内容为南朝诗四首,无款。传为唐代张旭狂草之作,现藏于辽宁省博物馆。

张旭,字伯高,又字季明,吴县(今江苏苏州)人,是唐代著名书法家。张旭初任常熟县尉,后官至金吾长史,故人称“张长史”。其母陆氏为唐代著名书法家虞世南的外孙女,也是书法家陆柬之的侄女。出身书法世家的张旭精通楷书,最善草书。他把当时流行的书体“今草”发展为笔法放纵、笔势连绵回绕、字形变化繁多的“狂草”,是中国书法“狂草”的奠基人。他的草书,达到了“挥毫落纸如云烟”的境地,被后人称为“草圣”。

张旭才华横溢、学识渊博,擅诗,与贺知章、张若虚、包融号称“吴中四士”。他性情洒脱豪放,又与李白、贺知章等合称“饮中八仙”。张旭常于醉中以头发濡墨大书,待到酒醒,观之如神来之笔,不可复得,被人称为“张颠”。后怀素继承、发展了张旭的笔法,也以草书得名,二人并称“颠张醉素”。张旭的作品开启了中唐浪漫主义写意书风,也展示了唐代书法全盛时期的风采。唐文宗李昂曾下诏,将李白的诗歌、裴旻的剑舞和张旭的草书定为“三绝”。

《古诗四帖》是草书发展史中真正意义上的突破和创新。它打破了魏晋时期“匆匆不及草书”四平八稳的风格,采取了奔放、写意的抒情形式,在字字独立的基础上,将上下几个字的笔画连属,即所谓“连绵环绕”。有时两个字看起来像一个字,有时一个字看起来却像两个字,疏密悬殊,顺势随形,自然天成。全帖是清一色的草书,没有其他字体的夹杂。在线条连续不断的“一笔书”中,通过提按顿挫、疾迟涩畅、粗细方圆等手段的变化运用,使线条的空间产生丰富变化。如第三行“春泉”、第四行“青鸟”以及第二段中的“龙泥印玉”“大火炼”等字均一笔而成,线条的空间感强烈。用笔又不离规矩,中锋为主,侧锋为辅,笔力沉而不滞、快而不飘,在看似不同的节奏感中,力量与速度、凝重与飞扬达到了和谐统一。

远观近察此帖,可看出不仅有行与行之间的疏密相应,还有行与块之间的自然组合,形成了章法上浑然天成的美感。就“北阙临丹水”这五个字来看,“北”字是横向取势,“阙”字是纵向取势,“临”字成为方圆形,“丹”字成为长圆形,“水”字又转成横势,皆是顺其笔意、随其笔势而自然成形。第二行到第七行行距比较紧密,第十二行到第十五行行距相对疏松,形成了字块的疏密对比。整帖风格奔放不羁,如惊电激雷倏忽万里,跌宕起伏,动静交错,又如满纸云烟缭绕,因此成为草书的巅峰之篇。董其昌评说此帖:“有悬崖坠石,急雨旋风之势。”

书如其人,《古诗四帖》的脱俗高雅正是张旭艺术修养的外化。张旭有一首脍炙人口的七绝詩《桃花溪》:“隐隐飞桥隔野烟,石矶西畔问渔船。桃花尽日随流水,洞在清溪何处边。”用这首诗解读《古诗四帖》的章法气势内涵恰到好处,浓淡疾迟、动静虚实全然可见。

猜你喜欢
笔势狂草贺知章
咏柳
唯有门前镜湖水,春风不改旧时波——“三不先生”贺知章
读林鹏《丹崖书论》有感
楷书的笔势
分清笔势
狂草:笑为花开,花因笑发
狂草
刘伶·贤客
王羲之《笔势论》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