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生物化工下生物工程课程体系建设与创新型人才培养的探索*
——以皖西学院生物工程专业为例

2024-04-11 20:02李国辉孙传伯何晓梅李道远黄士平
云南化工 2024年1期
关键词:皖西大别山特色产业

李国辉,宋 程,孙传伯,何晓梅,陈 瑞,李道远,黄士平

(皖西学院 生物与制药工程学院,安徽 六安 237012)

生物化工专业是我国重点发展的高新技术专业之一,本专业领域将生物学、化学和工程学等多个相关专业的学科研究方法进行结合,是以开发人类生活所需要的各类产品、改造生态系统及环境为基本目标的应用型技术领域[1]。生物工程专业是以生命科学、食品科学和工程学为基础,广泛用于医药、农林牧渔、生态、食品、化工、环境保护等领域,培养出具有一定创新能力的生物工程应用型和复合型高层次技术人才,是我国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下的重点专业之一[2]。生物工程专业属于理工类专业,学位授权点面向生物技术、医药工程、食品工程、发酵、精细化学品、化妆品相关行业,主要培养相关领域的应用型、复合型高层次工程技术和工程管理人才。目前,安徽省已设该专业的高校院所有3所,每年毕业的生物工程学生不足500人。皖西大别山区拥有丰富的野生动植物资源,皖西学院是皖西唯一一所高水平应用型建设大学,禀赋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皖西学院生物工程专业的发展对振兴革命老区经济,助力乡村振兴具有深远的意义和巨大价值。

1 生物工程专业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1)课程设置方面

目前,很多高校的生物工程专业的课程设置与新时代生物化工背景下的领域研究存在很多矛盾现象。从学生自身发展上来说,大部分高校的学生在学校内主要依赖课堂上通过老师授课来学习基本理论知识。此外,还有些高校生物专业相关的课程内容、培养要求,缺少基本的系统性、连贯性和独立性。甚至有些高校直接抄袭早期开设生物工程专业的学校的培养模式,很久没有对生物工程专业课程建设和人才培养实施改革和创新,没有形成地域特色,从当下的培养体系来看很难满足现在社会企业对创新人材的需求[3]。在学生课程和实践培养的过程中,虽然大部分教师拥有较为全面的理论知识及高湛的教学能力,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及创新创业的课程相对较少,导致培养的本科生大都缺乏实际生产过程中的实践经验。

2)培养模式方面

目前,虽然大部分高校正在如火如荼地进行生物工程专业教育教学改革,但仍缺乏正确的教育理念,这也使得高校生物工程专业人才培养同质化的问题日益凸显,人才培养方案未得到合理优化[4]。因此,各高校在制订人才培养方案时应结合国家和地方的发展政策,优化整合教资力量,提高办学定位,积极迎合国家和地区的需求,并且不断优化生物工程专业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积极探索建立自己特有的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此外,课堂授课老师和班主任在对学生培养的过程中更应该关注不同学生的与众不同的特点,积极调动学生的主动性,提高创新创业能力,使生物工程在新时代生物化工背景下形成具有鲜明特色的人才培养模式。

3)创新创业教学实践基地方面

教学实践是高校提高教学水平,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和理论联系实际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校外创新创业教学和实习,可以开拓学生的视野,让学生学习到更多的课本之外的知识,锻炼学生创新和动手解决问题的能力。另外,就目前来看,很多高校在校外实习基地建设和发展方面,依然有不能发挥自身人才优势、没有主动与一些高质量的社会企业进行深入交流合作的,导致在提高创新型人才培养水平和深入优化教学实践基地建设方面不能与地方企业形成有效的互利共赢模式。

2 皖西学院生物工程专业概况

皖西学院作为一所地方应用型大学,生物与制药工程学院长期致力于产学研合作,服务地方经济建设,取得丰硕成果。例如,以植物资源开发契机,依托生物工程专业相关技术,先后审定和认定盐肤木植物新品种5个、霍山石斛新品种2个、太子参新品种2个、黄精新品种2个、油用牡丹新品种1个、药用牡丹新品种1 个、桔梗新品种2个等等。学院注重对外交流与合作,先后与省内外二十余家企业开展深度产学研,与国内外十余家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开展全面合作,与各级政府建立了良好的交流与沟通渠道,不断提升办学水平,持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地方经发展做出了应有贡献。

皖西学院生物与制药工程学院多年来坚持走“大别山道路”,以立德树人为本,以学科建设为龙头,以教学科研为重点,全面提高学院人才培养质量和教学科研水平,长期致力于产学研合作,服务地方经济建设,取得丰硕成果。我院生物工程专业学位点于2006年开始建设和招生,目前已拥有生物工程学特色重点学科和高学历高水平教师团队。该专业课程体系建设立足生物高新技术,从大别山农业、中药现代化,以及果树、酒、 茶等产业的发展需要出发,在特色产业优良品种选育技术研究上有较强的省内优势。 但目前,皖西学院生物工程的专业建设和人才培养方面依然存在很多不足。 针对自身不足方面,皖西学院生物工程专业以大别山革命老区农村产业革命9大特色产业发展为导向,开展了该专业课程体系建设的探索。

3 围绕特色产业优化生物工程专业课程体系

将大别山农业特色产业生产一线的前沿技术、发展需求及时转化为高校教师课堂教学和科研内容,激发学生的职业能力、动手能力,为培养更高层次的创新型人才、推进高水平科技成果转化提供重要支持,进而不断提升我校办学水平,持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地方经发展做出了应有贡献

1)生物技术与产业提升

在细胞工程方面,针对传统药材资源的野生资源日益紧缺和枯竭、中药材优良品种资源逐步退化减少、栽培品种混杂、品质退化严重、不同产地栽培种的质量差异大、质量和产量不稳定等等,开展优良品种选育、微型繁殖、作物脱毒快繁技术的研究。此外,对大别山特色产业——茶叶、水果、中药材和油茶等种质资源逐渐丧失的问题,开展种质资源拯救、保存技术的研究。例如,油料林资源培育中良种化问题一直是制约产业发展的主要因素,近年来学院生物工程专业技术人员已选育了一批油茶优良品种,同时在油茶杂交育种上有所突破,获得一批杂交种子,还在无纺布轻基质容器育苗、叶芽组培快繁等技术上取得了突破,把握了油料林高效栽培的一些关键技术,为产业技术提升奠定了基础。此外,实施霍山石斛、天麻、灵芝、白及、重楼、多花黄精、茯苓等野生珍惜濒危药用植物品种的保护,为中药材产业发展提供技术保障。大别山特殊的自然生态环境孕育了品种繁多、储量丰富的中药材资源。其中,金寨、霍山两县的药材资源尤为丰富。由于两县在古时属于“西山”区域,人们习惯上把这片区域称作“西山药库”。在传统制药工业中,随着对细胞工程药物的研究与应用,一定会带来新一轮的技术革命,从而推动整个大别山制药行业的发展,提升“西山药库”中药材产业附加值,更加有力地促进大别山中药材产业提档升级、农民增收致富。

2)生物技术与特色产业研究

围绕大别山丰富的生物资源,开展农业种质资源创新、生物防治、道地药材培育技术等研究,构建生物种苗大规模快繁技术体系基生物工程化培养技术体系,为生物资源开发利用及产业提供技术支持。利用生物技术,依托大别山地区丰富的种植农产品资源,开展油脂、植物蛋白等农产品的高化深加工技术研究,尤其在功能食品、药食同源产品开发方向上开展技术攻关,建立系列产品深加工工艺并产业化。开展农产品质量控制技术研究,建立质量控制标准。此外,利用生物工程专业技术,积极进行农林资源综合利用研究,围绕皖西白鹅、霍寿麻黄鸡等皖西地方特色家禽资源,开展发酵饲料、微生态制剂在家禽养殖及中兽药开发研究,建立皖西特色家禽的规模化养殖技术体系。

4 探索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皖西生物工程专业以“市场需求、理论厚实、能力本位”为导向,以“大别山地方特色资源开发利用”为主要路径,采取“多维度协同育人、产教研融合”人才培养模式,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具有创新精神和创业意识,具有大别山精神特质、国际视野、社会责任感,能够适应生物相关产业需要,掌握生物学和工程学基础、生物产品大规模制造的科学原理和基本技能,具备在生物工程领域从事的管理、生产、质检和新产品开发等的高素质应用型专门人才。

1)构建创新创业人才培养体系

随着新时代生物化工的发展,对高校生物工程专业提出了更高、更新的要求,因此,为了满足国家和社会对生物工程专业创新人才培养的需要,生物工程专业人才培养体制也应该进行深入的改革。首先,要求高校应提高自认站位、积极主动作为,探索向生物、化工和医药等领域开拓专业创新人才服务的方向。此外,近年来,由于生物技术的快速发展,生物工程专业人才在未来的发展方向也开始出现出多元化趋势。因此,地方高校需要深刻认识和把握生物工程在当下和未来多样化的需求,激励引导高校生物工程专业人才多样化的发展方向。其次,教师在课堂和实验教学过程中,不仅要将最前沿的科技信息融入到教学环节中,还应该积极与学生互动交流,了解学生的兴趣,全面贯彻因材施教教育理念。

2)搭建创新创业平台

生物工程专业的人才培养偏向于应用型,良好的实践平台可以有效的提升学生的创新和创业能力。目前,皖西学院生物工程专业拥有人社部“安徽大别山革命老区专家服务基地(中药产业)”“安徽省中药资源保护与持续利用工程实验室”“植物细胞工程安徽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安徽省石斛产业化开发协同创新中心”“安徽省酿造工程示范中心”“安徽省农林废弃物综合利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国家级、省级创新平台。然而,目前我院仍存在生物工程专业人才培养和社会企业需求脱节的现象,这就需搭建高校与特色产业企业间的长期沟通交流的桥梁,提高特色产业企业就业岗位需求和生物工程专业学位毕业生的匹配度,提升专业人才服务能力。同时,在创新创业平台搭建比较好的高校,可以探索积极引进国内外高质量企业进行深入长期合作,依托高质量的企业创新优势创办创新创业竞赛,为社会培养高素质创新创业型人才贡献力量。

3)创建大别山特色产业协同创新中心

按照国家和地方需求,结合国家中长期教育、科技发展规划纲要和“十四五”特色产业领域以及地方重点发展规划,充分发挥高校多学科、多功能的优势,积极联合国内外创新力量,有效聚集创新要素和资源,构建协同创新的新模式,形成协同创新的新优势。从大别山区农林特色产业发展的重大需求出发,结合大别山区在高品质、无污染的茶、食用菌、中药材、板栗、竹等特色产业的优势,发挥协同高校自身的优势与特色,确定农林特色产业提升协同创新方向,发挥多学科的交叉融合的特点,引进相关领域的优秀人才,拓宽山区农林特色资源的应用领域。通过机制体制改革,转变创新方式,集聚和培养创新人才,推动产业技术提升和可持续发展,在国家创新发展中做出更大的贡献。

5 结语

生物工程专业创新型人才培养是一项长期的工程,需要教育管理部门的大力引导。地方高校应深化创新人才培养机制改革。目前,新时代生物化工背景下,我国正在向创新型国家转型,地方本科院校生物工程专业有着特殊的地域优势和特点,各高校坚持以国家重大需求为牵引,以教育和创新人才机制体制改革为核心,以特色产业协同创新中心建设为载体,以创新资源和要素的有效汇聚为保障,以培育战略新兴产业和改造传统产业为重点,转变高校创新方式,提升高校人才、学科、科研三位一体的创新能力。突破高校与其他创新主体间的壁垒,充分释放人才、资本、信息、技术等创新要素的活力,加强高校、科研院所、行业企业的长期稳定合作,实现强强联合,成为支撑特色产业发展的核心共性技术研发和转移的重要基地,也是促进区域创新发展的重要阵地。

猜你喜欢
皖西大别山特色产业
大别山的早晨(油 画)
党建引领谋发展,特色产业促振兴
又见大别山
新店:健身器材特色产业“化蛹成蝶”
西海岸:特色产业振兴乡村
多个特色产业在全国领先
再见了,大别山
回马枪
同处大别山,差别为何这么大?
回马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