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雪野 胡敏
建设美丽中国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重要目标。2024年1月印发的《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全面推进美丽中国建设的意见》提出,建设美丽中国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重要目标,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重要内容。意见要求统筹推进重点领域绿色低碳发展,坚决遏制高耗能、高排放、低水平项目盲目上面,推进各项公共投资领域实现绿色低碳转型,加快公共基础设施降碳改造。
目前,美丽中国建设仍面临巨大挑战。2023年底,国家发展改革委公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实施中期评估报告》,结果显示,20项主要指标中的16项基本符合或快于预期,4项指标滞后。值得关注的是,这4项滞后指标中有3项与美丽中国建设相关,包括单位GDP能源消耗降低、单位GDP二氧化碳排放降低、地级及以上城市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率;反映了在落实国家碳达峰、碳中和战略以及污染防治攻坚等美丽中国建设方面的多重压力。
建设美丽中国首先要处理好高质量发展与高水平保护的关系,构建绿色低碳循环经济体系。三年疫情防控后第一年,我国经济增长趋势在总体向好的情况下,急需稳增长、稳就业。在一系列经济政策中,公共投资的引导撬动作用尤为关键。由各地方政府主导的重大项目投资与建设,是稳住经济大盘、优化供给结构、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支撑和举措1。
笔者所在绿色创新发展研究院“重大项目绿色化”研究组,在过去四年持续跟进全国各省份的重大项目清单2,以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发布的《绿色产业指导目录(2023年版)》3为标准,衡量其绿色化程度和趋势。笔者经调研发现,过去四年(2020—2023年),我国重大项目中符合国家有关绿色低碳标准的项目占比仅为5%,没有充分体现公共投资4引导绿色低碳循环的发展理念,与以上3项指标实施滞后有一定相关性。为了加速经济高质量发展,建设美丽中国,笔者建议,亟须制定有关政策提高地方重大项目绿色化程度。
一、地方重大项目绿色化趋势堪忧
1. 过去四年绿色项目占全部重大项目比重不足5%。
结果显示,2020—2023年间,具备连续公开资料的25个省份所公布的重大项目清单中,符合绿色标准的项目数量占比平均值(2020—2023年)仅为5.0%。2020年重大项目总量为23772项5,其中符合绿色项目标准6的为1246项(以下简称“绿色项目”),绿色项目占比为5.2%。在2020年9月我国提出“双碳”目标之后,绿色项目占比不升反小幅降低,2021为4.1%。随后两年维持在5.2%和 5.3%左右。四年间,项目总量增长25%,绿色项目总量基本保持不变。
2. 重点地区新能源投资发力,但总体仍受制于固有发展模式。
重大项目清单显示,各地推动绿色低碳产业发展的战略意愿强烈,清洁能源产业项目增长了52.7%。两高项目占比总体缩减,全国范围内在2020—2023年间分别为3.1%、2.1%、1.5%和1.8%;但在一些经济发达地区,比如江苏、上海、广东等,均有所增加。
重大项目清单绿色化程度,存在地区间不平衡,与各地发展阶段和战略密切相关。研究组根据经济社会指标将25省分为先锋型、领先型、发展型与追赶型地区,并将各地区经济增长与碳排放量是否脱钩及程度进行排列7,如图 1所示。经济追赶型地区的重大项目绿色化程度整体优于其他三个类型省份,而同类地区省份情况差别较大。一方面,绿色项目占比与经济发展阶段并不存在直接相关性,许多经济领先型地区并没有在加大经济转型方面发挥积极作用;另一方面,快速发展型地区的增长模式还存在对非绿色项目的依赖。
重大项目绿色化程度与地方绿色低碳转型关系密切。目前因“十四五”能耗强度下降进展滞后、在2023年受到国家发展改革委约谈的安徽省、广东省,其2020—2023年重大项目清单的绿色化占比均值,都低于国家平均水平。我国大气污染重点攻坚地区汾渭平原所在的山西省,因为清洁能源产业项目数量众多,其绿色项目占比高于国家平均值。同时,广东省、山西省和安徽省也位于两高项目和煤电项目数量最高的省份之列。
二、从根本上提高重大项目绿色化程度是高质量发展的基石
1. 建议制定各省重大项目清单绿色项目占比目标。
建议对地方重大项目清单中绿色项目占比提出要求,未来三年内,所有地区都应该提高到20%以上。
制定重大项目清单绿色化占比目标的基础已经具备。过去几年,各部门颁布了一系列衡量项目绿色低碳程度的标准制度等,包括环保部发布的《气候投融资试点地方气候投融资项目入库参考标准(2022)》,中国人民银行发布的《绿色债券支持项目目录(2021)》等。加之美丽中国建设的制度框架已经清晰,利用统一标准提出重大项目绿色化占比的目标和指引十分可行。
2. 建议各级政府以美丽中国建设目标为导向,全方位布局绿色重大项目。
加快推动发展方式绿色低碳转型是系统工程。从各省现有重大项目清单中绿色项目的领域分布来看,公共投资重点依然在交通和建筑基础设施,以及新能源制造业。这些项目本身也要消耗大量能源,虽是重要支柱,但并非美丽中国建设的全部。重大项目投资需要全方位、多途径推进绿色低碳循环的经济体系,建设有利于节能、节水、节地、节材、节矿等的各种产业,构建废弃物循环利用体系,科学利用各类资源,提高总体资源产出率。
3. 完善地方绿色投融资政策体系,助力绿色重大项目落实。
各地方政府可出台具有地方特色的气候投融资、绿色项目衡量及入庫标准,一方面有利于项目的发掘、扶植,也有助于深化项目落实,积极作为。此外,还可以与地方绿色贴息、绿色基金、绿色债券等一系列激励政策挂钩,加强金融工具的创新,鼓励和引导民间投资与外资进入气候投融资领域,充分发挥对重大项目建设的支持作用。
习近平总书记在《求是》发表的重要文章中提出,建设美丽中国要严把准入关口,坚决遏制高耗能、高排放、低水平项目盲目上马。提高重大项目绿色化程度是高质量发展的基石,对突破美丽中国建设的结构性障碍至关重要。
作者:刘雪野,北京绿色金融与可持续发展研究院高级研究员;胡敏,北京绿色创新发展研究院主任、创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