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勋
我家世代耕种,祖祖辈辈早就习惯过着面朝黄土背朝天、肩挑背扛的生活。在那个年代,我们不足30户的小小湾子里,也没有见到几个读书人。大字不识几个的父母亲意识到读书的重要性,在我刚满6岁的那年,坚决要把我送到学校去。
那个时候我并没有如父母所愿,而是常常打着读书的幌子,时不时和村子里几个捣蛋鬼乘人不备,干些偷鸡摸狗的事儿,或者干脆来几个令人不齿的“恶作剧”。
好不容易熬过了那段常常逃学和不时搞些“恶作剧”的慵懒时光,带着父母的遗恨和责难,我离开了校园。直到参军入伍,看到身边要好的战友们一个个考上了令人艳羡的军校,我才恍然大悟,才知书到用时方恨少,才恨年少无知,不该枉费了那段难得的学习光阴。
打那后,经几番懊悔与自省,为了保持对写作的一点爱好,弥补失去的青春时光,我一头扎进书海的奇妙世界,开始大量阅读古今中外的名篇巨著,譬如俄国诗人普希金的《上尉的女儿》《渔夫和金鱼的故事》《致大海》《我记得那美妙的一瞬》,法国19世纪浪漫主義作家雨果的《悲惨世界》《巴黎圣母院》《笑面人》,英国伟大的戏剧家和作家莎士比亚的《仲夏夜之梦》《威尼斯商人》《罗密欧与朱丽叶》,还有我国的戴望舒、徐志摩、海子、舒婷、顾城等著名诗人的代表作品。这些浩如烟海的文集,向我展现出了妙不可言的强大的精神世界,开阔了我的视野,净化了我的心灵,给予我文学深呼吸与宝贵养分,帮助我走出了那片天性贪玩的沼泽地。
我还踊跃报名参加了辽宁《鸭绿江》函授创作中心的学习,授课老师对现代文学作品经典的解读与剖析,为我开启了一座神圣的文学殿堂,为热爱文学的我注入了新鲜的血液,并触发我创作了长篇小说《桃花岛》《冰雪之恋》、散文《军中蔷薇》《我与星星大海》《海岛之夜》《一封传情家书》等,虽然那时的文字还很稚嫩,但是为我从此走上文学创作之路夯实了基础。
“一程有一程的历练,一站有一站的风光。”在退伍安置到国家电网武汉新洲区供电公司后,繁忙紧张的工作之余,我仍然坚持挤出大量的时间勤耕苦读。持续不断地阅读业务书籍和文学作品来提升自我,为我起草公文文稿和完成单位要求的企业文化作品做了很好的铺垫。三十多年来日积月累地躬耕,不仅提升了我的工作能力,还丰满了我文学创作的羽翼。除因工作突出连连受到上级的表彰外,我还出版了多部文集,创作了多首歌曲,在《诗刊》《北京文学》《中原作家》《脊梁》《长江文艺》《人民日报》《解放军报》《湖北日报》等权威报刊上发表了作品500多万字,获国家及省部级创作大奖50多次,并被聘为《诗人周刊》副主编、《阅读时代》特约撰稿人、《今古传奇》光芒编委等。
如果说守望的海疆和头顶的大雁与海燕帮我谱出不少佳篇,那么铁塔、银线更加造就了我铁血般壮怀的风采,在耕读诗书的年华里,让我绽放了太多绚丽多姿的梦。可以这么肯定地说,人生路上,一路追赶,一路行走,通过不断地求索与打拼,我逐步实现了日渐丰实辉煌的作家梦、诗人梦。
在此,我要深深感恩阅读、感恩文学。
(作者系本刊特约撰稿人)
责编:王晓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