尔滨的冻梨,朱熹的泪

2024-04-11 01:00信浮沉
阅读时代 2024年3期
关键词:朱熹苹果细胞

信浮沉

公元1131年,宋高宗赵构让金人追得一路南下。来到浙江越州,可算缓上口气来。看到风景大好,又生江山有望的念想,说了一句“绍祚中兴”,从此越州改名绍兴,宋朝的年号也由“绍兴”接续。与此同时,福建尤溪县有个小孩正过周岁生日,他叫朱熹。

绍兴二十六年,朱熹也26岁,这时的他在泉州任同安主簿之职。青年朱子,于佛甚笃,在泉州的五年里游遍古刹,遍访高僧,还在开元寺写下“此地古称佛国,满街都是圣人”这副千古名联,至今悬在寺门。

夏秋之际,朱熹来到了大轮山梵天寺(今属厦门),和老和尚促膝长谈,盘桓数日。其间写下了这样一首诗:“两山相接雨冥冥,四牖东西万木青。面似冻梨头似雪,后生谁与属遗经。”

冻梨?千年前的福建人朱熹,怎么会提到今天哈尔滨最火的冻梨?

黑皮是最高境界

花开两朵,各表一枝。先说说冻梨本身。

最近“尔滨”火了,和冻梨有很大关系。有些南方朋友到了“尔滨”,看着冻梨不敢下嘴,非得削了皮再吃。正是这条新闻让“尔滨”一时名噪,游客倍增。

其实这不难理解,黑皮的梨太反直觉,就像突然有一天给你个蓝色的草莓,你也不敢下嘴。殊不知在冻梨的家乡,越是皮黑说明冻梨的品质越好,黄皮的冻梨根本没人拿正眼看。

好好的梨,皮怎么会黑呢?

这一点也不稀奇,生活里随处都是。削好的苹果,切开的藕,放一会不吃就变色了,老人叫“锈了”,年轻人知道,那是氧化了。但一来苹果是里面变色,二来也不是黑色,这和梨还是不一样啊。

从原理上说,它们都一样,就是多酚类物质接触氧气后褐变。但细胞里的多酚被细胞膜、细胞壁裹着,是不容易接触到氧气的,就算你把苹果放上一个月,只要不烂,它还是那个颜色。只有破坏掉细胞,让多酚和外部世界接触,才会发生反应。一刀下去,不少细胞破裂,苹果就变色了。同样,冰冻能让梨的细胞遭到破坏,氧化变色。

那为什么苹果是褐色,冻梨却是黑色呢?

破坏得狠呗!讲究的冻梨可不是把梨扔到雪里就完事了,那也是天时地利缺一不可的。做冻梨的气温,太热不行,太冷也不好,昼夜温差很重要,就像冻豆腐一样,白天化了晚上冻,来回几趟才能出漂亮的蜂窝。

冻梨最开始也只是黄褐色,细胞要经过反复的固体—液体鞭挞,才破碎得够彻底,出现漂亮的亮黑色。不过,反复太多也不行,果肉容易发酵产生酸败气味。

当然,只追求皮色本身没什么意义。

冻梨的过程是梨酸度下降、可溶性固形物以及糖分上升、石细胞减少、口感变软变糯的过程。只有操作合适的冻梨才能香甜软烂,如饮甘醪,而这种梨的皮就肯定黑透了。

梨老人称长寿星

以宋朝的物流水平,26岁在福建当小官的朱熹肯定是没见过冻梨的,甚至身边的环境也是肯定没出现过冻梨的。之所以会在诗中出现这个词,因为它是一个“成语”。

古人的寿命和今天没法比,人活七十古来稀,八九十就是老神仙了。古人在形容这些耄耋老人的时候,有一套固定的说法,比如“鲐背”“鲵齿”“黄发”“冻梨”等等,简单说就是牙也掉了,皮也松了,头发也干枯了,脸色也和冻梨一样黄里发黑了。

其实这几种“寿征”都是衰老的表现。不过古人情商高,把话反过来说,听习惯了倒成了夸赞之词。所以,不管是东北人还是广东人,都可以用“冻梨”来直接代称很老的老年人(有说九十岁),还有个简称,就叫“梨老”。

天时地利成传奇

比朱熹大75岁的庞元英就比较幸运,赶上了北宋,否则他这个山东人不单难以做官,还会被地域歧视。

有一年快到过年了,老庞出使北辽,到松子岭一带公干。负责接待的北辽官员耶律筠拿出了几个梨,冻得根本没法吃。耶律说这可不是普通梨,是北京压沙梨,说着取来了凉水,把梨泡了一会,冻成个硬冰壳。冰壳敲碎,梨也就正好能吃了。老庞学会了,之后从南方带橘子也这么冻,能保鲜很长时间。

这是庞元英在《文昌杂录》里记载的,也是关于冻梨制法、吃法的最早记录,和今天一般无二。

这里的压沙梨是指当时的北京大名府,也就是今天邯郸一带的一种梨。大名府有压沙寺,梨花最盛,花名更胜寺名。黄庭坚有诗“闻说压沙梨己动,会须鞭马蹋泥看”,晁补之曾道“压沙寺里万株芳,一道清流照雪霜”,足见压沙梨的名气。

可惜后来朱棣水淹大名府,压沙寺和压沙梨一起覆灭,我们今天已经不知其所以。但据宋代张邦基《墨庄漫录》记载,压沙寺梨是采用嫁接技术,以鹅梨条接于棠梨本上,成活后移到枣木大枝之中。

宋代苏颂《图经本草》中说,“鹅梨出近京州郡及北都,皮薄而浆多,味差短于乳梨,而香则过之”。梨枣杂交大概是道听途说,不过结合现在大名府附近著名的鸭梨、雪花梨来看,压沙梨很可能是白梨或秋子梨与木梨等野梨嫁接的一个品种。

当然,冻梨一词不是始于庞元英,至少在汉代就是老人的代称了。这说明冻梨由来已久,即使不是有意生产,也早就有人这么吃了。

这就奇怪了。老庞一个山东人,在河南、山西做官(曾知晋州),为啥从来没听过冻梨呢?

因为并非所有梨都适合冻着吃。历史上冻梨只出现在东北和西北甘肃一带,这固然是因为这俩地方够冷可以冰冻,也因为南方的梨冻着不好吃。

中国的梨分秋子梨、白梨、沙梨、新疆梨和外来的西洋梨这几大系统,最适合做冻梨的是北方的秋子梨。因为秋子梨酸度高,个头小,不脆嫩,皮又厚,而且必须后熟才能吃,即使改良到今天也不算梨中佳品,最多是香氣突出而已。但这个特点非常适合冻着吃。经过后熟和冷冻,酸度会明显降低,而且皮肉正好软糯多汁,果糖经低温香甜猛增,弥补了秋子梨的短处。说白了,冻梨是个补救方法,雪中送炭,不算锦上添花。

华北的白梨经过千年改良,根本不用冰冻就好吃了;南方沙梨石细胞太多,冻着吃口感不行;新疆梨更是脆爽多汁,冻着吃就糟践了。所以非“冻梨区”的小伙伴,不用尝试用冰箱冻梨,冻了也不好吃,还容易烂掉。

就算是冻梨区的产品,也不是所有梨都适合。比如甘肃这两年的新贵——彩虹梨。别的不说,人家是早熟品种,国庆期间就卖完了,根本等不到冬天啊!

(源自“博物”)

责编:马京京

猜你喜欢
朱熹苹果细胞
DANDY CELLS潮细胞
潮细胞
细胞知道你缺氧了
Dandy Cells潮细胞 Finding a home
YAU’S UNIFORMIZATION CONJECTURE FOR MANIFOLDS WITH NON-MAXIMAL VOLUME GROWTH∗
EnglishReadingTeachingBasedonSchemaTheory
收获苹果
拿苹果
会说话的苹果
“朱子深衣”与朱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