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件/标准

2024-04-11 17:32
中国标准化 2024年7期
关键词:国际标准量子中医药

市场监管总局等六部门联合印发《关于加强预制菜食品安全监管 促进产业高质量发展的通知》

为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培育发展预制菜产业的决策部署,市场监管总局、教育部、工业和信息化部、农业农村部、商务部、国家卫生健康委联合印发《关于加强预制菜食品安全监管 促进产业高质量发展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旨在强化预制菜食品安全监管,促进预制菜产业健康发展,保障人民群众食品安全。

《通知》聚焦预制菜范围、标准体系建设、食品安全监管和推进产业高质量发展4个方面。一是首次在国家层面明确预制菜范围。对预制菜原辅料、预加工工艺、贮运销售要求、食用方式、产品范围等进行了界定。同时,推广餐饮环节使用预制菜明示,保障消费者的知情权和选择权。二是推进预制菜标准体系建设。研究制定预制菜食品安全国家标准,覆盖生产加工、冷藏冷冻和冷链物流等环节,明确规范预制菜食品安全要求。推动研制预制菜术语、产品分类等质量标准。三是加强预制菜食品安全监管。督促企业严格落实主体责任,建立健全食品安全管理制度,加强风险管控,严把原料质量关,严格食品添加剂使用。要求市场监管部门严把预制菜生产许可关,加大重点环节监督检查力度,开展预制菜监督抽检和风险监测,严厉打击违法违规行为。四是统筹推进预制菜产业高质量发展。增强优质原料保障能力,保障农产品原料品质安全。提升关键技术创新研发水平,鼓励研发关键共性技术。加快先进生产工艺装备应用,提升关键工艺自动化水平和生产流通效率。积极营造良好产业发展环境,支持地方推进预制菜产业集聚区建设。

北京清华长庚医院牵头编写的我国首个基于区块链的肝胆国际标准正式发布

近日,由清华大学附属北京清华长庚医院牵头,联合清华大学深圳国际研究生院、清华大学高等研究院、华控清交信息科学有限公司、福州数据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北京协和医院共同编写的IEEE国际标准《基于区块链的肝胆疾病数据提取与交换标准》正式发布实施,并成为中国首个基于区块链的国际肝胆疾病数据应用标准规范。在中国工程院院士、北京清华长庚医院院长董家鸿的带领下,医院肝胆胰外科副主任冯晓彬,清华大学精准医学研究院黎成权、杨斌等专家共同参与了标准编写。

据冯晓彬介绍,该标准在国家肝胆疾病数据团体标准的研究基础上,结合区块链技术的可溯源、不可篡改的核心技术保障,面向肝胆疾病的预防、筛查、诊断、治疗、康复预后等各个应用环节而制定,旨在为各个医疗机构、研究机构、医疗医药企业建立一个肝胆专病数据可行流通的服务标准参照,打造中国特色医疗数据可信流通体系示范,并延展为国际化的数据提取与应用标准,为肝胆疾病大数据的医学教育、数据共享应用、医疗人工智能产品研发等带来新的创新模式。

据悉,北京清华长庚医院牵头建设的国家肝胆疾病标准数据库是我国首个系统性疾病标准化数据库建设项目,自2019年12月启动建设,已落地包括北京清华长庚医院、珠海市人民医院等在内的15家医院,并通过区块链技术形成了安全的数据共享机制。2023年肝癌、胆管癌、肝包虫、肝移植、钇90五个专病库共计入库1.7万例,支持工信部、药监总局人工智能医疗器械创新任务揭榜项目、北自然等项目的数据集建设工作,发表多篇高水平论文,发布3项团体标准,2项发明专利已授权,9项发明专利已申请。

中医药ISO国际标准《中医药-川芎》正式发布

四川省中医药管理局18日发布消息称,国际标准化组织(I S O)日前正式发布了《中医药-川芎》国际标准。该标准是四川主导研制的首个中医药I SO国际标准。

据了解,该标准是四川中医药领域国际标准化建设进程中的一次重要突破,是四川主动对接高标准国际经贸规则的生动实践,填补了四川省中医药国际标准制订的空白,为川芎药材国际贸易取得了规则上的主动权,对培育四川省中医药国际经济合作和竞争新优势具有积极的作用。

川芎是著名的川产道地药材,应用广泛,2020年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一部)收载中药成方制剂和单味制剂1607种,其中含川芎成方246个,占比15.3%。为深入推进四川中医药出川出海,高质量融入“一带一路”建设,2019年,在国、省两级市场监督及中医药主管部门指导下,组成技术团队联合发起“中医药-川芎”国际标准提案,于2021年7月通过投票获得正式立项。

该提案针对川芎药材在国际贸易中的困扰问题,结合相关国家和区域药典等标准收载情况,对包括挥发油、水分、浸出物、农残、重金属等重要指标进行深入研究和考察,通过反复磋商和充分讨论,与各国在指标设置及限值规定达成共识。

近年来,四川省委、省政府将中医药产业作为万亿级医药健康产业发展的重要内容。四川省中医药管理局坚持标准引领,推进中医药融入经济社会发展大局,牵头组建中醫药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发布一系列中医药标准,主导发布及在研的ISO国际标准项目4项、中医药省级地方标准59项,涉及中医中药服务、道地药材认证、种子种苗分级、药材传统及机械化生产、质量追溯等方面,标准的实施应用有力促进了中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带动四川中医药产业走向世界。

《粽子》食品法典国际标准正式发布

中国商业联合会3月18日表示,《粽子》食品法典国际标准正式发布,这是全球首个中国传统节令食品国际标准。当天,由中国商业联合会主办、五芳斋承办的《粽子》食品法典国际标准发布会召开。

据介绍,《粽子》食品法典国际标准是中国商业联合会继制定《非发酵豆制品》国际标准后,再次代表我国在国际食品法典委员会主导提出并组织制定的又一项中国传统食品国际标准。该标准于2023年12月在联合国粮农组织和世界卫生组织共同举办的国际食品法典委员会第46届会议上正式获批发布,标准代号为CXS355R-2023。

商务部流通业发展司副司长赵涛在致辞中说,粽子凝聚了丰富的中华传统文化,也铸造了历久弥新、生生不息的老字号品牌。老字号企业参与制定《粽子》食品法典国际标准既是老字号在技术创新、品牌建设、文化传承等方面发挥示范引领作用的一次具体体现。也是老字号走出国门、走向世界的一次生动实践。

中国商业联合会副会长张丽君表示,随着全球化的不断发展,如何让粽子这种优秀的传统食品更好地走向世界,成为国际舞台上的一道亮丽风景,成为我们面临的重要课题。粽子国际标准的发布不仅有利于提升我们的产品质量,保证消费者健康,解决食品安全关切,还有利于确保食品公平贸易,减少贸易摩擦,从而推动我国粽子产品走出去,对于我国食品企业引领国际市场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我国主导制定具有中国特色食品国际标准,将“中国智慧和方案”汇聚到标准的技术内容中,为提升我国传统文化影响力和标准话语权,促进食品标准化事业做出了积极的中国贡献。

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中心副主任樊永祥在致辞中说,中国商业联合会代表我国制定的粽子国际标准的顺利发布,体现了中国食品产业的发展水平和国际影响力,是中国更加深度参与国际治理的一个重要体现,我们切实感受到政府行业包括科研机构通力合作所带来的成效,也愿意继续为更多的中国传统食品走向世界助力护航。

农业农村部农产品质量安全中心总农艺师孔巍表示,国际标准是全球治理体系和经贸合作重要的基础,积极主导、引领食品国际标准的制定是增强我国国际标准话语权,提升我国产业发展软实力的和影响力,保障对外经济贸易,促进我国食品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有效途径。我们将持续加强沟通、联络工作,共同做好标准的宣贯和食品法典对外联络工作,进一步提升我国食品标准的话语权。

首批量子测量领域国家标准发布

随着量子技术的发展,利用量子特性突破传统测量技术极限的新一代精密测量技术——量子测量开始得到应用。日前,由中国计量科学研究院牵头编制的《量子测量术语》《量子精密测量中里德堡原子制备方法》《光钟性能表征及测量方法》《单光子源性能表征及测量方法》《原子重力仪性能要求和测试方法》5项量子测量领域国家标准由市场监管总局批准发布,助力我国量子技术和产业发展。

与传统测量技术相比,量子测量能获得更为准确、稳定的测量结果,广泛应用于计量基标准、弱磁测量、引力波探测等领域,并在高端装备、智能制造、生命科学、国防安全等领域中表现出巨大的应用潜力。此次发布的5项国家标准,以量子测量为切入点,重点解决量子产业中基础共性标准缺失问题,完善量子技术领域标准体系,支撑相关产业高质量发展。

其中,《量子测量术语》界定了量子测量相关术语和定义,规范了量子测量专业领域和相关领域之间的术语一致性和逻辑完整性,是量子测量领域重要的基础性标准,为规范和统一量子测量科学研究和产业发展奠定重要基石。

另外4项标准聚焦当前量子测量领域四个热点领域,提出具体技术要求。

《单光子源性能表征及测量方法》提出的单光子源性能表征方法,为极微弱功率水平下量子和经典光源的光谱、空间、时域分布等特性测量提供了可靠依据,极大提升光谱辐射度的测量极限。

《光钟性能表征及测量方法》对光钟最基本的频率稳定度和频率不确定度指标进行分类,规定测试流程和数据处理流程,主要用于相对论大地测量、光频基准比值测量、光频标准量值传递和光钟产品性能评价等重要场景,极大提升光钟性能指标的可比较性,助力光钟研究和产业发展。

《量子精密测量中里德堡原子制备方法》对里德堡原子的制备进行规范,为推动基于里德堡原子的精密测量技术在微波、太赫兹、通信雷达等领域应用奠定基础。

《原子重力仪性能要求和测试方法》规定了原子重力仪性能指标要求和测试方法,保障原子重力仪在资源勘探、地质灾害监测、地球科学研究等领域的应用。

重要数据识别有了国家标准!专家:对数据跨境流动安全管理意义重大

如何划分一般数据、重要数据、核心数据终于有了国标版“参考答案”。3月21日,国家标准GB/T 43697-2024《数据安全技术 数据分类分级规则》(以下简称“国标”)正式发布,给出了数据分类分级的通用规则,为数据分类分级管理工作的落地执行提供重要指导。国标将于2024年10月1日起正式实施。

值得注意的是,国标针对重要数据专门制定了识别指南。规范、准确识别涉及的重要數据和核心数据,是建立相应数据安全保护措施、推动数据有序跨境流动的前提。国标的主要起草人之一、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公共事务学院、网络空间安全学院教授左晓栋表示,国标的出台对于我国数据跨境流动安全管理制度的实施具有重大意义,回应了社会的普遍期待。

根据国标,重要数据是指特定领域、特定群体、特定区域或达到一定精度和规模的,一旦被泄露或篡改、损毁,可能直接危害国家安全、经济运行、社会稳定、公共健康和安全的数据,仅影响组织自身或公民个体的数据一般不作为重要数据。核心数据是指对领域、群体、区域具有较高覆盖度或达到较高精度、较大规模、一定深度的,一旦被非法使用或共享,可能直接影响政治安全的重要数据,主要包括关系国家安全重点领域的数据,关系国民经济命脉、重要民生、重大公共利益的数据,经国家有关部门评估确定的其他数据。

此外,国标还对数据分级规则、数据分类规则、数据分级分类流程、个人信息分类、重要数据识别、一般数据分级等均作出了系统性的指导。比如,在附录《重要数据识别指南》中,提出17项考虑因素,并列举出相应的示例。举例而言,直接影响领土安全和国家统一,或反映因家自然资源基础情况,如未公开的领陆、领水、领空数据;直接影响市场经济秩序,如支撑关键信息基础设施所在行业、领域核心业务运行或重要经济领域生产的数据等。

“国标中从重要数据如何影响国家安全的角度给出了识别标准,是原则性的、结果导向的。”左晓栋指出,虽然没有以行业来划分,但各行业可以以本国标为指导,来提出本行业本领域的重要数据识别指南或清单,这样更好地体现了国标的指导作用。

国家卫生健康委发布47项新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根据《食品安全法》规定,国家卫生健康委、市场监管总局联合印发2024年第1号公告,发布47项新食品安全国家标准和6项修改单。主要包括:《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1项通用标准、《乳粉和调制乳粉》1项食品产品标准、《食品接触材料及制品用黏合剂》1项食品相关产品标准、《食品相对密度的测定》等7项理化检验方法标准、《食品微生物学检验 沙门氏菌检验》等16项微生物检验方法标准、《食品营养强化剂花生四烯酸油脂(发酵法)》等7项食品营养强化剂质量规格标准,以及《食品添加剂松 香季戊四醇酯》等14项食品添加剂质量规格和6项修改单。上述标准制定修订符合法律法规规定,充分考虑群众健康权益,兼顾食品产业发展需求,参考国际相关法规和通行做法,标准制定修订过程充分征求了社会各方意见并向世界贸易组织通报。

本次公布的《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GB 2760—2024)纳入了该标准2014版实施以来,截至国家卫生健康委2023年第5号公告,批准使用的食品添加剂品种和使用规定;基于食品添加剂安全性和工艺必要性的最新评估结果,修订了部分食品添加剂品种和/或使用规定;避免食品用香料滥用,修订了食品用香料、香精的使用原则等。《乳粉及调制乳粉》根据乳品行业发展和消费者需求,进一步规范调制乳粉产品要求,纳入骆驼乳等多种特色乳畜的乳粉要求,维护促进消费者食品安全和营养健康。

为做好标准实施,食品安全国家标准审评委员会秘书处办公室组织编写了标准解读材料和相关问答。上述标准文本和解读材料可在食品安全国家标准数据检索平台(https://sppt.cfsa.net.cn:8086/db)查阅下载。

青岛创建“标准国际化创新型城市”通过国家验收

青岛又一示范创建工作通过国家验收。记者从青岛市市场监管局获悉,日前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正式批准同意青岛市通过“标准国际化创新型城市”创建验收,青岛市成为全国第一批通过验收的7个城市之一。标准国际化创新型城市创建,是一项贯彻国家开展的提升标准支撑城市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创新活动,也是青岛打造国际化创新型城市在标准化领域的具体实践。

2015年11月,青岛市政府与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签署《关于推动青岛标准国际化创新型城市建设合作备忘录》,2020年7月,双方确认持续推动标准化工作创新发展,青岛成为全国第一批标准国际化创新型城市的示范创建城市。创建工作开展以来,青岛统筹全市资源力量,从规划、政策、机制、资金等多方发力,成立青岛市标准化委员会,出台一系列标准化改革发展扶持政策,将标准化工作纳入高质量发展考核,市财政资金奖励了5682个标准化项目,极大地调动了企事业单位参与标准化活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自2017年起,青岛连续举办四届青岛国际标准化大会,包括三大国际标准组织领导人在内的国外嘉宾累计220余人参加;共有39个国家的137位专家参加国际标准化培训基地(青岛)培训,让青岛企业在家门口享受“一站式”国际标准服务。目前,全市承担国际和全国标准化技术组织秘书处25个,居计划单列市第一,承担国家级试点示范15类94项,居同类城市第一。青岛标准化工作走在全国城市第一方阵,在国内国际标准化领域显著提升了城市影响力。

近年来,市市场监管局坚持用高标准引领高质量发展,积极组织实施“标准化+”战略,打造具有国际水平的“青岛标准”,创新性构建了“1+3+6”标准国际化新模式,即围绕“推动青岛标准国际化创新型城市建设”1个中心,打造“青岛国际标准化论坛、国际标准化培训基地(青岛)、青岛时序国际标准化杰出贡献奖励基金会”3个高端平台,构建“深化标准化综合改革政策措施、构筑标准化人才教育培训高地、参与城市可持续发展标准化活动、加快重点领域国际标准突破、开展标准化试点示范建设、推动先进性标准评价领跑”等6个工作举措体系,在家用电器、工业互联网、高速列车、海洋生物等国际国内标准化领域取得新成效。截至去年底,青岛主导或参与制修订国际标准206项,占全省近70%以上,國家标准3100项、行业标准2900项,占全省1/5。

猜你喜欢
国际标准量子中医药
2022年诺贝尔物理学奖 从量子纠缠到量子通信
中医药在恶性肿瘤防治中的应用
中医药在治疗恶性肿瘤骨转移中的应用
国际标准ISO 22992-2:2020正式发布
决定未来的量子计算
新量子通信线路保障网络安全
CTTC中纺标:国际标准诞生记
从《中医药法》看直销
一种简便的超声分散法制备碳量子点及表征
中医药立法:不是“管”而是“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