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王成红
产业兴则百业兴,产业旺则百业旺。产业兴旺是乡村振兴的基础,是解决“三农”问题的前提,是农民增收致富的关键。乡村振兴必须紧紧抓住产业兴旺这个“牛鼻子”。与种植业和其他养殖业相比,肉牛养殖产业经济效益明显,且能有效分担秸秆处置压力,减少环境污染,改善人居环境,是乡村振兴特别是产业振兴的优势产业。近年来,树苴乡抢抓州、市大力推进肉牛产业高质量发展机遇,以建设全省肉牛强镇为目标,立足本地资源禀赋,把肉牛产业作为产业振兴的主选产业来抓,走出产业发展“牛路子”,助力群众增收致富过上“牛日子”。
树苴乡位于云南省楚雄彝族自治州楚雄市西北部,深处哀牢山腹地,东邻三街镇,南接八角镇,西连南华县红土坡镇,北毗南华县一街乡,总面积134.6 平方公里,下辖7 个行政村、173 个村民小组、229 个自然村,村落分布于三尖山、打挂山、梳头山和五街河等高山河谷之中,境内山脉纵横交错,沟箐网织其间,地形地貌复杂,草山面积广、牧草种类多,农作物秸秆资源丰富;全乡有汉族、彝族、回族等10 余个民族,人口约1.8 万人。勤劳的树苴人民发展肉牛产业的意愿强烈,他们热爱农业、不怕吃苦,创造过“全国造林百佳乡镇”“云南省级农业综示区”等佳绩,加之有意愿为家乡发展服务的树苴籍能人多,树苴乡发展肉牛产业具有良好饲草资源优势和坚实的群众基础。
树苴乡按照“党委领导、政府引导、企业联动、社会参与”的发展思路,大力实施“基础夯实、主体培育、品种改良、科技增效、创新提质”五项工程,以“四条路子”为引领,坚持“四向发力”,强化“四个聚焦”,推行“四套机制”,构建集种牛繁育、冻精改良、肉牛育肥、市场销售于一体的肉牛产业链,形成以家庭养殖为主导、整村适度规模养殖为主体、全乡龙头企业带动的肉牛养殖体系,促进农户在发展肉牛产业中得实惠、增效益。
一是党组织引路,树立“航向标”。坚持把肉牛产业作为“书记工程”,把党组织建在产业链上,打造3 个肉牛产业发展党员实训基地,优化设置8 个产业党组织,在肉牛产业发展中发挥战斗堡垒作用。乡、村两级党组织发挥政治功能和组织功能,形成乡党委书记、村党总支书记、党支部书记三级书记抓肉牛产业的工作格局,动员农村致富带头人建设养殖场、家庭农场等肉牛养殖基地,牵头组织带领养牛大户到景东、墨江、寻甸、马龙等地的先进养殖牧场考察学习,引导养殖大户帮扶普通养殖户。
二是先锋队带路,壮大“主力军”。实施“双向培养”工程,发展党员和培育致富带头人双向发力,在致富带头人、肉牛养殖户中发展党员,在农村党员中培育肉牛养殖户,5 年内把26 名致富带头人发展为党员,把146 户党员户培育成肉牛养殖户,党员家庭带头改牛舍、种草、养牛,党员志愿服务队以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宣传“牛政策”、讲解“牛技术”,吸引更多群众发展“牛经济”。推行脱贫户和监测户养一批、一般户养一批、规模经营户养一批、龙头企业养一批“四个一批”养殖模式,扩大养殖户群体数量,做到“藏牛于户、藏牛于民”。
三是扶持政策铺路,铺就“牛路子”。用好用活招商引资、金融保险、产业发展、乡村振兴等政策,推动“金融+保险+肉牛”政策落地,用活新增牛犊补助、畜圈补助、饲草补助、草原生态奖补等政策,动员散户参与肉牛养殖,扩大养殖规模,用活产业贴息贷款、定点帮扶等乡村振兴政策,支持331 户脱贫户发展肉牛养殖、庭院经济等产业,5 家定点帮扶单位帮助定点帮扶村打造1 ~2 个肉牛养殖示范村民小组,从脱贫户中培育74 户养殖5头以上规模的肉牛养殖示范户。
四是联动产业拓路,拓宽“致富路”。以“同质联营、异业联动、龙头联带”的方式构建产业联盟,7 个行政村同5 个养殖基地组建产业联盟,采取联合建设基地、入股合作等方式,推动产业规模化、标准化、品牌化,培育树苴牛品牌。延伸肉牛产业链,通过合同、协议、订单等方式,紧扣错位发展种养增殖、屠宰加工、市场销售、物流运输等发展环节,加速优势企业、优势人才、优势资源有效整合。
一是向下发力,摸实情解难题。围绕养殖户面临的急难愁盼问题、肉牛产业发展重点难点问题,成立11 个党员突击队、7 个群众工作组,带着感情、带着问题、带着责任,到一线了解情况、解决问题。通过实施“金融+保险”政策,解决养殖缺资金、风险高等难题;深入一线开展疫苗接种、疫病防控等技术服务,解决养殖户缺技术等问题。乡、村两级党员干部深入养殖基地、饲草种植基地等实地了解实情、摸排家底,获取决策依据,制订肉牛产业发展计划,明确发展定位、目标和方向。
二是向上发力,勤汇报争支持。主动到省草地动物科学院、州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等专业机构汇报,争取技术支持;积极对接市农业农村局、市肉牛专班等市级部门,争取政策支持;对接邀请银行、保险公司等金融机构到乡内拓展业务,争取金融保险政策支持。
三是向外发力,强招商增项目。组织招商团队到昆明、曲靖等地,积极开展招商引资活动,洽谈7 家肉牛养殖企业、2 家肉牛加工企业、4 家饲料加工企业,以精准招商促进肉牛产业项目落地,“树云犇”云岭牛养殖场项目、肉牛交易市场建设项目、肉牛饲草饲料加工厂等一批肉牛产业项目规划实施。
四是向内发力,转作风促落实。实行专班制,强化肉牛专班力量;落实“三法三化”推动肉牛产业发展政策落地,2023 年以来,党员干部、肉牛专班成员进村入户指导6 户养殖户建设规模化标准化肉牛养殖基地,10 户养殖户新建圈舍3600 平方米,36 户养殖户改扩建圈舍2040 平方米,实现肉牛快速增栏1619 头。
一是聚焦金融服务,破解“缺资金、高风险”难题。推广落实“金融+保险+养殖户”模式,贷款开道、保险护航,解决肉牛产业发展成本高、风险高、缺技术等难题,进一步激发肉牛养殖户积极性。乡政府筹资20 万元设立风险担保补偿基金,撬动肉牛贷200 万元的额度滚动发展,对接多家银行推出“信农快贷”“惠农贷”“肉牛贷”“金牛贷”“云牛贷”等信贷产品,506 户肉牛养殖户申请到贷款4850 万元发展肉牛产业。推进肉牛养殖保险政策落地,对接保险公司入乡推广活牛保险,动员养殖户给1050 头能繁母牛、肉牛购买保险,为肉牛产业系牢“安全带”。
二是聚焦资源利用,锻造生态良性循环产业链。发挥资源优势,种植3200 亩黑麦草,7500 亩甜象草、巨菌草等多年生牧草,推动饲草料生产加工向专业化发展,满足肉牛产业发展的饲草需求。采取“种养结合、资源循环”模式,以肉牛养殖促进农作物秸秆有效利用,粮食种植、饲草种植促进粪肥有效利用,锻造了一条“粮食种植、饲草种植、肉牛养殖、粪肥利用”良性互动的生态循环产业链。
三是聚焦人才培育,壮大肉牛产业人才队伍。树牢“人才是第一资源”的理念,坚持“内培外引”,培育和吸引各类人才投身到肉牛产业,对内挖掘、培育本地“土专家”“田秀才”“乡创客”等技术专家,加大人才培训力度,形成制度化培训机制,培养11 名本土产业技术员、24 名本土经纪人,回引、培养、储备17 名农村优秀人才,加快建设知识型、创新型、复合型肉牛产业人才队伍。
四是聚焦技术支持,提升肉牛产业发展科学化水平。开展“家庭式”肉牛养殖技术培训,举办培训班28 场次,印制《肉牛养殖技术手册》等科普资料2850 份。邀请省草地动物科学院等省、州、市各级专业机构“牛”专家到乡内传授“牛”技术,为农户提供技能培训、防疫等技术服务;组织专人分片为新型经营主体、养殖户提供政策、资金、法律等方面的咨询服务;7 个行政村每年至少举办1 期肉牛养殖培训班,对养殖户开展培训,提升养殖户养殖技能和科学化水平。积极探索兽医社会化服务模式,7 名村兽医入户为养殖散户提供人工授精、牛犊接生、疫苗接种、动物防疫等技术服务。2023 年,已为6117 头肉牛接种疫苗,9 个肉牛冻精改良站点为90%以上养殖户提供配种、养殖和交易服务,全乡肉牛重大疫病免疫密度达94.2%,抗体效价监测合格率达75%以上。
一是实施产村融合机制,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村集体领办专业合作社,连基地、带农户,推行“合作社+基地+村集体+农户”的经营模式。7 个行政村通过股份合作、产村融合、盘活资产、管理创收等方式,探索发展肉牛产业、青贮玉米、抱子甘蓝、大粒蚕豆、工业辣椒、中药材等产业,依托5 个乡村集市发展集市经济。2023 年,7 个行政村均实现村集体经济收入10 万元以上目标,吸引农户参与发展肉牛产业。
二是探索产销服务机制,推动肉牛产业“降本增效”。积极探索超市“供”与农户“育”双结合模式,做好“牛超市”,选好“牛”品种,打响“树苴牛”品牌。发挥龙头企业的市场竞争优势和品牌影响力,带动联盟成员,形成统一组织生产、统一产品加工、统一市场销售的生产方式,串起“北牛南调”和配种、分养、保险、收购产业闭环。依托“树苴牛超市”,创新开展购牛服务日办贷款、买保险、送牛上门“一站式”服务,从根本上解决了牛从哪里来、怎么养、卖到哪里去的难题。开发“树云犇”肉牛交易微信小程序,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的交易方式,以“肉牛+电商+餐饮企业”等方式,与50 余家餐饮企业建立稳定购销关系,不断延伸肉牛产业链条。新型经营主体与农户签订协议,以低于市场10%的价格给农户提供优质种牛、受孕母牛,以高于市场10%的价格向农户收购小牛犊、架子牛集中育肥,收购巨菌草、甜象草等饲草和玉米秆、麦秆等秸秆,加工饲料,让养殖户“降本增效”“稳赚不赔”。
三是推行股份合作机制,助力肉牛产业发展共赢共享。村集体盘活资产、资金入股到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肉牛养殖基地,通过利润分红等方式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7 个行政村与6 家新型经营主体进行股份合作,利润分红实现村集体经济创收3 万元到5 万元;近400 户农户与8 家新型经营主体通过资金入股、土地流转等方式进行股份合作,实现年均利润分红1000 元以上,促进肉牛产业发展收益共享。
四是探索吸收就业机制,实现群众就近就业增收。30余家新型经营主体吸纳本地农户就近灵活就业近300 人,人均增收10000 元以上,介绍近30 人到外地合作企业、养殖基地务工,人均增收15000元以上。
树苴乡云岭牛示范养殖基地 (王成红 摄)
通过积极探索和实践,树苴乡牵住产业兴旺“牛鼻子”,走出一条“党组织引路、先锋队带路、扶持政策铺路、联动产业拓路”的党建引领肉牛产业发展的新路子;探索出“产村融合、产销服务、股份合作、吸收就业”的联农带农新机制。截至2023 年10 月,全乡肉牛存栏达13907 头,肉牛综合产值超过1 亿元,实现了“万头肥牛、亿元产值”的目标,让群众走上了一条增收致富的产业发展“牛路子”。“树苴牛超市”作为全州特色亮点之一,在《云南日报》头版刊载推广,树苴乡入选云南省“一村一品(肉牛)”专业镇目录,法古么村入选云南省“一村一品(肉牛)”专业村目录,3 个行政村入选全州“一村一品(肉牛)”示范村,“一村一品(肉牛)”示范村覆盖全乡57%以上的行政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