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国两制”视域下的家国叙事新探索

2024-04-10 05:03王万尧
剧影月报 2024年1期
关键词:茶餐厅狮子山一国两制

王万尧

为了庆祝香港回归25周年这一伟大历史时刻,中国内地和香港两地创作团队同心勠力,联合制作了27集电视剧《狮子山下的故事》。在香港回归25周年纪念日前夕,这一重要剧集在中央电视台、腾讯视频和香港多个电视台同步播出,以地道的香港故事抒发了香港民众感人的家国情怀,表达了香港城市及其民心的双重回归主题,受到了两岸观众的热烈欢迎,获评最具代表性的合拍剧。

一、“一国两制”的历史叙事

黑格尔在其著作《美学》中说:“每种艺术作品都属于它的时代和它的民族,各有特殊的环境,依存于特殊的历史和其他的观念和目的。”而当下所拍摄的《狮子山下的故事》避免了过往的香港故事叙述之窠臼,采用了大历史观下的“一国两制”回归视点,观照香港“特殊的历史”与现实的状况,以“一国两制”的诞生、发展、深入为主线,以一间茶餐厅为空间依托,还原了中国立场大背景下的“狮子山下的故事”,宣扬了蕴含其中的家国情怀、吾国吾港的时代情感。

该剧的香港编剧陈宝华表示,“编写时很靠人生经验,既是临危受命感觉无限光荣,又怕力有不逮、眼高手低。但我很想尝试这任务,因为我爱香港,我爱祖国,希望透过人情走入人心,刻入人骨。”《狮子山下的故事》自播出以来,在两岸所收获的热烈反应,无疑成功地做到了将创作团队的“我爱香港,我爱祖国”的情感成功地传递到观赏者心中,令观赏者可观、可感。

对于连续剧《狮子山下的故事》来说,创作团队从第一集开头就精心传递了“一国两制”的历史叙事立场。第一集的故事时间从清晨的东升朝阳开始,镜头特写对准墙上的日历——1984年12月19日,茶餐厅厨师李高山从床上起来,一边收拾,一边打开广播,传来新闻播报的画外音:“早上好!这两天全香港的话题,都是关于《中英联合声明》。大家都很紧张,中英双方的领导人会不会成功签订合约。还有,香港主权的未来,究竟会怎么样。”在新闻播报之后,又是一段主题音乐响起,画面是香港的李高山在收拾房屋,而妻子梁欢则正从广东佛山携女乘车来港团聚。这一段开头巧妙地以广播和音乐、声音和画面的蒙太奇手法,既点明了故事发生的历史背景,也表达了香港人民对于回归的关注和期望;既呈现了香港即将回归祖国的宏大叙事,又刻画了一对香港和内地的夫妻即将团聚的个体生活,体现了“一国两制”与香港人民的生活息息相关的时代命题。

《狮子山下的故事》号称是“港版《人世间》”,一个重要的相似之处就在于剧情横跨数十年,从1984年跨越到2019年。剧集之所以选择1984年12月19日作为“时间开始了”的叙事起点,是因为这一天中英双方在北京签订了《中英联合声明》,香港正式确定回归祖国,翻开了历史性的一页。在接下来的27集剧集中,本剧选择了“一国两制”发展历程中的重要事件和时间节点,作为剧情推进和人物行动的逻辑依据,这种安排完全体现了基于回归立场的历史叙事。例如第1集的1984年《中英联合声明》,第7集的1997年7月1日香港回归、第10集的1997年香港金融风暴、第16集的2003年非典事件、第18集的2003年香港自由行政策、第21集的2008年北京奥运会、26集的2014年港珠澳大桥等。纵观全剧,血脉相连的“一国两制”融汇其中,宏大的历史叙事与具体的微观叙事交融汇合,证明了香港回归的历史必然和人心所向。

二、三代群体的主体叙事

在跨越35年的剧情绵延中,《狮子山下的故事》为了更好地将“一国两制”的历史回归叙事,达到编剧陈宝华所期望的“透过人情走入人心,刻入人骨”的艺术效果,本剧从微观方面设置了三代老少群体从不同立场、不同视角体验“一国两制”给他们带来的生活变化和情感变迁,润物细无声地阐发了“一国两制”乃是利国利民的基本国策和香港市民人心回归的主体叙事。

三代群体在第一集就纷纷亮相,面对香港将要回归的信息,各人反应迥异。有的欣喜,如女主角梁欢兴奋地说:“香港终于要回归祖国了。”有的疑惑,如茶餐厅的伙计们纷纷议论:“你说股票会不会狂跌啊?”“以后还有赛马吗?”有的则排斥“一国两制”的方针,如拥有茶餐厅股份的老一代甄建华和女儿甄茜美:“幸好申请了移民。”至于第三代的小学生李友好、劳永逸、劳永安、罗梓康、罗梓良等,则是默默见证了这一伟大历史时刻,并在以后的生活中受惠良多。三代人,尤其是老一辈和中生代,对待香港回归的不同态度和情感张力,构成和推动了本剧的叙事进程,塑造了剧中人物的多样面貌,真实反映了香港人的心路历程。

在三代群体之中,中生代的女主角梁欢无疑是本剧集中精力塑造的典型人物,她的经历预示着“一国两制”在香港的提出、落地、实施等过程,她的个人主体叙事与香港回归的歷史叙事合而为一,凝聚为家国一体。第一集有两个悬念同时进行,一个是国家层面的《中英联合声明》签订是否成功,一个是个体层面的梁欢从佛山能否顺利抵达香港。梁欢携带女儿几经周折终于从香港火车站抵达丈夫工作的茶餐厅,并赶上了电视新闻的播报,两条线索合归于一。来自内地的梁欢在随后的剧集中,她的个人经历就是“一国两制”在香港生根发芽的生动阐述,她的个人体验就是基本国策在香港开花结果的精妙注脚。

全剧与梁欢针锋相对的是老一代代表人物甄建华,他是20世纪60年代从内地逃难至香港的,对内地的那段历史留下不堪的印象,以致影响他对“一国两制”的信心,整日就是盘算如何从梁欢手里卖掉茶餐厅,全家移民英国。但是梁欢的坚持和爱心,终于感化了甄建华为代表的老一辈人,他与自己的过去和解,心系祖国的发展,捐资在内地兴办希望小学和建立慈善基金。

全剧最让人欣喜的是以朗峰等六人为代表的第三代香港人,他们是梁欢茶餐厅人员的子女,从第一集的童年慢慢成长为青年,奋斗在香港的金融、教育、卫生、治安、新闻、建筑等各个领域,他们的青春年华正好恰逢香港回归,他们的人生经历正如梁欢在剧中所言:“朗峰他们这一代人,生于香港,心系祖国,他们是祖国的希望。”随着剧情的发展,香港和祖国联系日益紧密,朗峰们也将自己的事业触角延伸到了上海、广州、北京等地,真正地做到了“心系祖国”“是祖国的希望”,年轻一代的青春主体叙事呼应了“一国两制”“爱国者治港”的时代主题。

三、港式文化的空间叙事

美学家斯托洛维奇在《审美价值的本质》中指出:“艺术的真实性是它的艺术价值最重要的成分之一。真理是美的,因为它揭示了生活的实质。艺术只有真实的,才能成为真正人道主义和人民的艺术。”为了达到“艺术的真实性”,在该剧中,创作团队充分利用港式韵味的文化符号“狮子山精神”和饮食符号的“茶餐厅”,成功完成了艺术塑造,受到了本土观众的喜爱和认同。

本剧以《狮子山下的故事》命名,无疑点明了这是一部故事发生在香港地区的电视剧。同时,代表香港精神符号的“狮子山精神”也浸润在全剧的主题表达、人物塑造、音乐旋律等方面。编剧陈宝华透露:“在创作期间我重复听着罗文的《狮子山下》,真是神曲。歌词含金量太高,唤起全是香江岁月的回忆。一个个活灵活现的角色应运而生,梁欢的坚毅温婉、李高山的善良包容、劳金的潇洒随性、罗一同的正义执着、李友好的美丽坚强及甄茜美的刁蛮任性……”

在全剧三代数十人的群体中,最能生动诠释“狮子山精神”的是来自内地的梁欢。梁欢作为从内地进入香港的“新香港人”,被赋予了继承“狮子山精神”的角色塑造,无疑具有一种现实意义与象征寓意,就是回归后的香港,不仅是香港人的香港,更是祖国人民的香港,只要愿意拼搏,“新香港人”都可以完美融入香港。

本剧另一个构思巧妙的地方就是以一间茶餐厅为故事发生的主要空间,正如导演吴锦源表示:“以一间茶餐厅为舞台,细说一个几十年香港变迁的故事,希望香港人看了后,会真的觉得这是在他们身边发生过的事情。”最终,大时代下的众生相在一座小小的“喜欢你”茶餐厅汇聚,演绎出一首以小见大、以情传递的本土色彩浓郁的回归颂歌。

茶餐厅的菜单中西兼备,物美价廉,面向大众,又遍布于香港的大街小巷,充满着市民气息。本剧将故事的发生地设置在茶餐厅,正是为了突出其中三教九流、芸芸众生的大众性和本土性,也将香港回归的民心基础扎根于此,彰显香港回归所受到的来自香港广大民众的坚实拥护。

只有当我们站在正确的位置上,以一种大历史观正确处理香港跟祖国内地的关系,将香港故事的言说,纳入讲好中国故事的整体格局中,香港故事才会顯得生机勃勃。而合拍剧《狮子山下的故事》以其独具特色的历史叙事、主体叙事和空间叙事,将个人与整体、家庭与国家有机融合,生动讲述了“一国两制”的历史必然和人心所向,无疑是具有开创性的榜样。

(作者单位:南京晓庄学院新闻传播学院)

参考文献:

[1][德]黑格尔:《美学》,朱光潜译,商务印书馆,1979年版,第19页。

[2]丛仁:《狮子山下的故事》赢得观众情感共鸣,《文汇报》,2022年7月1日。

[3][爱沙尼亚]斯托洛维奇:《审美价值的本质》,凌继尧译,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7年版,第282页。

猜你喜欢
茶餐厅狮子山一国两制
狮子山下,香江奔流,紫荆花开正盛——祝福香港,明天更好!
狮子山
悠闲茶餐厅(4)
悠闲茶餐厅(3)
悠闲茶餐厅(2)
悠闲茶餐厅(1)
狮子山
明天更美好
习主席:确保“一国两制”在港实践不走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