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外贸新业态新模式发展之策

2024-04-09 11:59解亚平
决策 2024年3期
关键词:业态外贸安徽

解亚平

近年来,国际贸易政策保护主义趋势增加,传统国际贸易面临严峻挑战。外贸新业态新模式的出现,拓展了外贸发展的空间,已经成为我国外贸发展的新力量。

目前,市场普遍认定的新业态新模式,包括跨境电商、海外仓、市场采购贸易、外贸综合服务企业、保税维修和离岸贸易等六种类型。安徽如何加快发展外贸新业态新模式?

发展现状

以跨境电商为代表的外贸新业态新模式,已成为安徽外贸持续稳定发展的重要支撑。2023年1—7月,安徽实现货物贸易进出口额4511亿元,跃居全国第10位。其中仅跨境电商进出口额,约占全省货物贸易进出口额的5%左右。

其中,跨境电商发展迅速。安徽有国家认定的合肥、芜湖、蚌埠、安庆、马鞍山、宣城等6个国家跨境电商综试区,培育了18个省级跨境电商产业园,各地运营及在建的跨境电商产业园超40个;2022年全省跨境电商交易额超亿元企业已达60家,跨境电商实绩企业已超3000家,形成了慕晨国际、布诺太阳能、省轻工、江淮汽车等一批跨境电商行业龙头和传统外贸企业转型典范,培育了徽傲电子、梵海集团、拓图网络、米莱诺等一批独立站企业和社交跨境电商创新标杆企业。同时,全省建成10多个跨境电商线上综合服务平台,320多个海外仓,10个跨境电商监管场所,跨境电商配套体系构筑新环境初步形成。

海外仓因跨境电商的崛起而得以发展和完善。安徽目前自建、租用的海外仓有320多个,分布全球近50个国家和地区,涵盖全省主要出口市场。其中,合肥拓图网络科技公司俄罗斯海外仓、安徽鸿晟国际货运代理有限公司美国海外仓库等4个为省级公共海外仓。安徽的海外仓主要为仓储、分拣、包装、配送等基础功能,基本满足企业批量存储商品、快速完成终端配送的主要需求,部分企业开始探索向产业链供应链上下游延伸服务功能。

市场采购贸易具有通关便捷、节省支出,业务流程简化,便于监管等特点。2020年9月,安徽蚌埠中恒商贸城获批全国第五批试点单位。截至2023年7月份,蚌埠中恒商贸城试点累计备案三类市场主体665家,实现交易额75.13亿元,商品出口至107个国家和地区。今年1-7月,实现交易额 32.72亿元,同比增长 62.19%。蚌埠中恒商贸城获批试点以来,形成了一套较为完整的政策体系和制度体系,并成功探索“市场采购贸易省内组货全国通关一体化”模式、市场采购贸易“前店后仓”模式、“市场采购+跨境电商”融合发展模式,为全国市场采购贸易试点建设提供了有益的经验。

对外贸易的繁荣,催生了外贸综合服务企业的产生和发展。安徽共培育有一定规模的外贸综合服务企业11家,其中安徽一达通、安徽轻工等6家为省级外贸综合服务示范和试点平台,服务中小微企业3000余家,占全省贸易额比重约2%。

保税维修具有维修过程全程保税、海关全程监管、货值不纳入海关进出口数据统计等特点。安徽保税维修主要在海关特殊监管区域内进行,业务规模较小,合肥经开区综保区、马鞍山综保区、芜湖综保区内各有1家企业具有开展业务资质。

主要问题

在蓬勃发展的同时,安徽外贸在管理体制、基础条件、业态发展、財政支持等方面仍存在一些突出问题。

一是管理模式难以适应外贸新业态新模式的发展。外贸新业态新模式发展涉及商务、海关、税务、财政、交通、经信、金融、外汇等诸多部门,存在着理念、政策、管理滞后于业态发展,制约业态发展的现象。政策和管理职能分散在各部门,缺少有效统一的协调促进机制,加上新业态新模式发展迅速,其基础配套、政策设计、业务流程等较为滞后。

二是基础条件满足不了外贸业态新模式的需求。安徽外贸综合企业相对薄弱,企业体量小,服务企业少,仅3000家小微企业。安徽单一窗口自2017年上线运行以来,集中受理全省外贸企业进出口业务,完成业务申报量2665万票,和长三角地区省市的相比,业务单一,功能不完善,体现不出综合性平台的特点和优势。安徽目前自建、租用的海外仓信息化程度低,企业成本高,延伸服务严重不足,不能适应外贸业务发展的需要。安徽现有各类口岸与安徽区域发展、外贸新业态新模式的发展态势相比,布局不尽合理,同时部分口岸尚不具有完备善的通关条件;物流供应链效率不佳,仅中欧班列运力需求缺口达50%,导致部分业务频繁从外省出关。

三是产品结构和区域协同发展有待进一步提高。安徽机电和高新产品出口占比稳步提升,但传统劳动密集性出口产品,如纺织品、服装、鞋类、箱包等占比仍在14%以上,出口产品结构需进一步调整优化。2022年,合肥、芜湖、滁州、铜陵、马鞍山、安庆等六市进出口额占全省83.6%,其中合肥市占48.0%,而阜阳、宿州、淮南、淮北、蚌埠、亳州等皖北六市进出口总额仅占全省总额的9%,区域差异显著。

四是财政支持政策难以适应市场化需求。习惯于直接给企业补助,对市场化资金使用方式不了解、不熟悉,甚至因为担心失误而不愿尝试。外经贸财政补助政策碎片化现象严重,资金补助“小而散、小而全、不聚焦、少绩效”。不论从安徽或全国来看,补助资金不足万元的项目约占20%以上。补助资金从县到省,层层上报,层层复核,层层审批、直至省级下文确认,市县最终兑现资金,时间长达半年甚至更长。外经贸政策资金保障不足,安徽省级外经贸资金从2014年4亿元,减少到2023年1.5亿元,不仅远低于浙江的15.7亿元、江苏的7亿元,也少于湖南、江西、湖北、河南等中部省份平均4亿元的预算数额,政策资金按比例“打折”兑现已成常态。

对策建议

加快安徽外贸新业态新模式发展,首先要加强顶层设计。省级层面成立多部门的联动议事和决策机制,调整和完善相关政策措施,根据不同的业务类型,实行分类指导,统一税收、外汇结汇等操作口径,促进政策落地,推进便利化服务。

对省级跨境电商综试区、省级海外仓、标杆型跨境电商企业、省级外综服企业等外贸新业态新模式实体进行考核,以业绩为导向,建立淘汰退出,竞争“上岗”机制,改变“身份”终身制,激励各认定类企业(实体)积极应对市场变化,提高市场竞争力。

充分利用长三角合作机制和长三角共享合作协议,协调安徽与长三角省市在跨境运力、通关便利、海外仓布局调整、产业梯度转移、培育外贸新业态新模式及单一窗口等数据、资源共享共用等方面的合作。

加强基础条件建设,大力培育发展外综服企业,打造具有报关服务、物流服务、金融服务、产品服务等功能全面的省级外综服平台。优化海外仓布局,完善海外仓功能,提升信息化管理水平;优化安徽海关单一窗口,加快市级二级节点建设。

全面提升安徽口岸开放发展水平,加快合肥、芜湖、安庆等口岸设备设施的改造升级,完善部分口岸配套功能,新增开通国际及地区航线,增加“合新欧”中欧班列运力;进一步压缩通关时间,增强安徽口岸的辐射力、凝聚力和带动力,切实扭转安徽部分进出口业务从外省出关入关的局面。

积极调整产业政策,加快安徽产业数字化转型,推进新技术与传统贸易融合发展,为形成更多的外贸“新三样”(新能源汽车、太阳能电池、锂离子电池)创造条件。发挥安徽作为国家外经贸提质增效第一批试点省份的优势,利用相关先行先试政策和国家专项资金,促进提质增效。

转变财政支持方式,加大财政对外经贸资金投入力度,调整财政资金支持方向,针对外贸发展关键环节,资金向拓展国际市场、公共服务平台、金融服务开展等项目倾斜。将财政支持同培育新业态新模式结合起来,根据外贸企业轻资产和资金需求“短、小、频、急”的特点,资金一方面转向为外贸发展提供公共服务,另一方面提供金融服务,重点补助信用保险、融资担保和银行贴息,从根本上解决外贸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

猜你喜欢
业态外贸安徽
为新业态撑起“社保伞”势在必行
这15种新业态、9 个新职业“拍了拍你聪明的小脑瓜”
两栖“大拿”跑外贸
70年外贸大事记
安徽医改自我完善主动纠错
安徽药采如何“三步走”
安徽 诸多方面走在前列
安徽为什么选择带量采购
播客Podcast业态分析
数字看重庆2015年前2月外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