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源
妇好,姓好,“妇”为亲属称谓,也就是妻子的意思。在她去世后,武丁追谥她为“辛”,所以她也叫“妇辛”或“后母辛”。妇好是一位大家闺秀,其父是山西北部一带的土方国国王。她不仅有着倾国倾城的容貌,而且博学多才、知书达理,同时又有着柔情似水的性情與坚毅果敢的勇气。一些看似矛盾的用来形容一个人美好品行的词语,在她身上却能得到完美兼容。妇好之所以能够成为中国历史上有据可查的第一位女性军事家、政治家,源于她为商王朝乃至整个中华民族做出的卓越贡献。
在中国古代,女性很少参与战争与政治,而妇好却打破了传统的束缚。殷墟甲骨文记载,在武丁对外、对内的一系列战争中,妇好多次受命召集兵士,屡任将领征战沙场:曾统兵进攻羌方,俘获大批羌人;曾指挥对土方、巴方、夷方等重大作战;曾参与镇压奴隶的反抗斗争;在“国之大事,在祀与戎”的商代,妇好还经常受命主持祭天、祭祖等各类祭典,是武丁统治集团的重要成员。
妇好的贡献远不止于此,她最突出的成就是击败了有“文明粉碎机”之称的雅利安人,使处于萌芽状态的中华文明得以延续。
3000多年前,地球经历了一次小冰河期,导致全球气温下降,中高纬度地区的生存条件急剧恶化,原本生活在现今俄罗斯乌拉尔山脉南部草原上的雅利安人不得不向中低纬度地区迁徙。雅利安人是当今印欧语系民族的共同祖先,他们身材高大、肤色浅白、发色多样,属典型的欧罗巴人种,其生性好勇斗狠,剽悍异常,在其迁徙路途中几乎无人可挡。他们摧枯拉朽般地毁灭了“四大文明古国”中的三个——古巴比伦、古埃及和古印度,并在燃烧的废墟之上建立起殖民统治,奴役当地人民。
在当时,几乎没有任何一个国家或民族强大到足以抵挡雅利安人势如破竹的脚步。公元前13世纪前后,雅利安人借道中亚、新疆,沿河西走廊进入了商王朝势力范围下的河套平原,并在此建立了被商代人称为“鬼方”的国家,一度给商王朝造成了巨大压力。然而到了武丁时期(前1250—前1192),这支“生不逢时”的雅利安人遭遇到一个强劲的对手,这便是妇好。据殷墟甲骨卜辞记载,妇好统帅大军13000人主动出击讨伐鬼方,由此发动了商王朝有据可查的规模最大的一场战争。在军事天才妇好面前,曾经不可一世的雅利安人被彻底击败,并最终沦为人牲,被扔进了当时商王朝都城殷(今河南安阳)的祭祀坑中。
凡是被雅利安人征服的地区,当地居民无一例外都沦为“二等公民”,其危害甚至延续至今。例如,印度的种姓制度,便是雅利安人在征服南亚次大陆时强加给当地人民的。不难想象,如果当时雅利安人的铁蹄践踏了中原大地,那么现在的我们将会过着怎样的生活?从这个意义上说,妇好打赢了华夏民族最早的自卫反击战,使中国成为“四大文明古国”中唯一一个文明没有中断的国度。因此,说妇好是“中华文明的拯救者”毫不为过。
然而自古红颜多薄命,在妇好33岁那年,刚刚踏入人生巅峰的她便香消玉殒(其死因有“难产说”和“战死说”两种)。武丁悲痛欲绝,难以接受爱妻离开自己的事实,于是打破惯例,将妇好安葬在自己的寝宫旁,希望两人能够永远相依相伴(也正因如此,妇好墓幸运地躲过了盗墓贼的洗劫)。虽然斯人已逝,但武丁还是担心妇好在另一个世界会孤独、会受到欺负,于是又通过占卜的方式为她主持冥婚,将她“嫁”给了自己的多位先祖,例如伟大的祖乙、太甲、成汤,希望她能受到庇佑。在武丁心中,只有这些威名赫赫、文治武功的君王,才能配得上妇好这样优秀的女子。
可以说,在历朝历代的后宫女子中,妇好独树一帜、光芒万丈。但是如果细读史书,就可以发现一件很诡异的事情,在我国的史书中,妇好的名字却是“隐身”的。无论是传世文献《史记》,还是出土文献《竹书纪年》,都没有关于妇好只言片语的记载。今天的人们是怎么知道她的?这一切还得从一次考古发掘说起。
1936年6月的一天,考古队在殷墟王陵的发掘中,发现了一个巨大的甲骨坑,清理出了上万片甲骨,这些甲骨几乎全部出自商王武丁时期。考古学家发现,除了武丁的名字之外,还有一个女人的名字——“妇好”在甲骨卜辞中出现了数百次。妇好究竟是谁?她的名字为什么会在甲骨卜辞中反复出现?她有怎样的特殊地位?由于全面抗战的爆发,考古学家们不得不停止了对妇好的研究。这一停顿就是40年。
1975年冬,安阳小屯村的村民在平整土地时,意外发现了一座商代大墓。1976年春,郑振香、张之恒等考古学家亲自带队前去勘探。之后,大量的青铜器和玉器被清理了出来,人们惊奇地发现,在这些青铜器和玉器上都有一个相同的名字——“妇好”。同时出土的还有形制仅次于后母戊大方鼎的中国第二大鼎——刻有“后母辛”字样的后母辛大方鼎。至此,人们终于确定,这座墓的主人就是妇好,并将其认定为商王武丁的妻子。
由于《史记》等史书没有对这位杰出女性有任何记载,因此我们深感庆幸,如果不是因为殷墟文物的发掘,以及考古学家们孜孜不倦的考证,恐怕妇好的名字,以及她创造的丰功伟绩将永远湮没于历史长河之中。
那么问题又来了,秉承“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的司马迁,在史学巨著《史记》中对这位功绩显赫的巾帼英雄只字不提的原因是什么?笔者认为有三种可能:其一是司马迁没有看到关于妇好的史料,其二是他看到了相关史料却有意回避,其三是后世史官将妇好的事迹附会给了其他人物,司马迁则沿袭了这些记载。
先来看第一种可能。首先,司马迁生活的年代距离商朝灭亡(前1046)已有约900年,由于年代过于久远,而且没有证据显示商代人有系统整理史料的习惯,再加上周朝对商朝采取了几乎全盘否定的政策(这点从商纣王的被黑化可见一斑),致使商代的许多史料没有流传下来,而记载妇好相关事迹的甲骨卜辞也随着商王朝的覆灭而深埋于地下。再者,经过秦始皇焚书坑儒及项羽焚烧秦宫,导致很多先秦文献失传,而记载妇好相关事迹的史料恰巧在大火中被焚毁了,导致司马迁无法看到,这是很正常的。
再来看第二种可能。汉高祖刘邦驾崩后,皇后吕雉掌握大权,并先后拥立前少帝与后少帝,两度临朝称制,成了秦始皇统一中国后第一位临朝称制的女性。吕雉的种种行为在当时被认为是“牝鸡司晨”,是完全有悖于封建社会“男权至上”礼制的。而早于吕雉1000多年的妇好却有过之而无不及,其所作所为在男权社会更是“大逆不道”。或许司马迁在撰写《史记》时早已阅览了有关妇好的史料,但当时距离吕雉专权不到百年,出于政治需要及个人人身安全的考虑,司马迁对妇好相关事迹进行了回避处理。当然,也不能排除后世史官在重新修订《史记》时将有关妇好的记载刻意删去的可能。
最后看第三种可能。司马迁在《史记》中介绍武丁朝的时候只写了两个人,一个是武丁的儿子祖己,另一个就是“举于版筑之间”(《孟子·告子下》)的傅说。傅说是武丁最得力的干将,在《国语》《孟子》《墨子》《尸子》《庄子》《楚辞》《荀子》《韩非子》《吕氏春秋》等诸多传世文献中,他的事迹被大量记载。傅说在担任相国时大力进行改革,发展生产,改善民生,并且率兵开疆拓土,使四方归服(与妇好的事迹何其相似),使商王朝迎来了“武丁中兴”。然而,与妇好恰恰相反,目前出土的所有甲骨卜辞及青铜器铭文中却找不到任何关于傅说的记载,这不得不令人心生疑惑:武丁朝如此响当当的大佬级人物,怎会在出土文献中神秘“失踪”呢?那么,有没有这样一种可能:傅说其实是后世虚构出的人物,而他的原型则是妇好。换句话说便是“傅说就是妇好,妇好就是傅说”。至于后世为什么将妇好改名、改性别、改身份,将其塑造为另一个人物,大抵是和前文提到的中国古代女性地位密切相关。
三种可能各有道理,同时又各有漏洞。故人、故事已然逝去,至于真相如何,恐怕永远也说不清楚了,读者们权当茶余饭后的谈资就好。
妇好的时代距离当今已有3200多年,但她的精神基因则完美地被传承了下来,她的成就证明了女性也可以像男性一样拥有才干和雄心。因此,妇好的历史地位并不仅限于奴隶社会,更是体现了人类文明的多元性和包容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