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色教育”背景下地方本科高校劳动教育建设探索

2024-04-09 19:59:19苏继恒白曦龙
绥化学院学报 2024年2期
关键词:劳育劳动教育

贾 红 苏继恒 白曦龙

(1.绥化学院高教研究与教学质量评估中心;2.绥化学院电气工程学院 黑龙江绥化 152000)

马克思曾指出:“生产劳动同教育相结合,是造就全面发展的新人的唯一方法。”[1]新时代的发展需要加快劳动教育建设速度,强化劳动教育早已成为新时代必然要求。现阶段我国各个地区结合自身特点,制定了含有地方特色的教育方针,其中,黑龙江省高校紧随时代发展,开展实施了龙江“五色教育”,即红色基因传承教育、绿色生态文明教育、蓝色高新科技教育、金色现代农业教育、本色区域文化教育[2]。高校开展“五色教育”活动可以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符合时代发展的社会主义接班人。

一、地方本科高校劳动教育的目标定位

(一)以劳立德,树立正确的劳动观念。以劳立德,就是通过劳动教育让大学生正确理解“劳动是人的一般本质”,使学生树立正确的劳动观念,尊重和崇尚劳动[3],让学生认识到劳动是一切幸福的源泉,坚信辛勤劳动创造美好生活。培养学生学习以“北大荒精神”、“大庆精神”和“铁人精神”为代表的龙江特色劳动精神,进行“红色基因传承教育”。

首先,要让学生从内心深处热爱劳动,主动参与劳动,无论是体力劳动还是脑力劳动。学校应积极安排大学生每年定期参与不同的劳动实践,但并不拘泥于传统劳动形式,应与新工科建设相结合,重点开展大数据、人工智能、新能源等领域的劳动实践活动,大力开展结合地方经济特色的学科交叉和学科融合劳动实践,如选派学生进入地方企业(如北大荒集团、大庆油田)开展工业生产实习,通过实际劳动,体会一线工人的劳动过程,获得真实的劳动体会。

其次,要让学生珍惜劳动成果,不仅因为珍惜劳动成果是中华人民的传统美德,而且大学生作为新时代的奋斗者,珍惜劳动成果是使其向上发展的必备素质,可以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引导其参观学习服务地方发展的科技成果(如智慧农业、新能源、“三海一核”),体会地方企业在产业升级转化中的突出智慧(如无人驾驶、无人机在北大荒集团农业生产中发挥的作用;如大庆油田公司的新能源事业发展,其发电总量已达到亿千瓦时),进行“蓝色高新科技教育”,使其成为珍惜劳动成果的社会主义优秀青年,培养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应用型人才。

最后,要让学生尊重劳动人民,增强学生对于劳动模范的崇敬。通过让学生学习王进喜、李庆长、刘伯鸣等龙江著名劳动人物的先进事迹,体会他们的劳动热情、辛勤付出和创新创造,使其积极投身到各类劳动实践中,体会通过劳动实现人生价值的道理,将学生的个人理想与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融为一体,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家国情怀。

(二)以劳增智,掌握优秀的劳动技能。以劳增智,就是通过劳动教育使大学生收获劳动知识,提升劳动技能,培养学生的应用实践能力,使学生不仅爱劳动,而且会劳动,知行合一,在用中学,在学中用,全面提高学生的知识水平和实践能力[4]。

具体来说,要重点培养学生使用新技术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大力弘扬“蓝色高新科技教育”(如在非师范专业学生中,开展STEM课程教师培养;在金工实习中,开展模具3D打印机技能训练;在工程训练中,开展AI自动识别技术讲授)。让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其中,充分发挥学生的创造力,鼓励学生自主参加各类创新创业活动,提升其核心竞争力。并且不忘劳动基础技能培养,进行“金色现代农业教育”。组织开展农业实践,让学生走进田间地头、养殖基地、农产品加工厂等,直接参与农产品生产全过程[5],学习必要的耕种、养殖知识,掌握常用工具、药品、机械的原理及使用方法,培养学生扎根农村、热爱农业、服务农民的能力。

(三)以劳育美,养成良好的劳动习惯。以劳育美,即通过劳动教育,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劳动习惯,具备良好安全意识、自主学习习惯、动手实践能力,体现新时代社会主义青年的道德风尚,做红色中国的优秀传承人。

具体来说,在参加劳动过程中,要使学生养成勤俭之风和爱岗敬业的优秀品质,树立奋斗幸福观,践行低碳生活,进行“绿色生态文明教育”,树立自然的环保意识,引导学生践行可持续发展理念(如秋收实践、节约用水、动植物保护等主题活动)。珍惜自身及他人劳动成果,不以职业区分贵贱,鼓励勤工助学,形成以“劳动者最美”为核心的社会主义劳动美誉观,使学生养成安全合理的劳动习惯,将安全文化融入劳动教育,培养学生安全意识。

(四)以劳树人,践行“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以劳树人,就是通过劳动教育,践行“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让大学生正确理解“劳动是人类的本质活动,是推动人类社会进步的根本力量”,形成马克思主义劳动观,崇尚劳动,主动投身到国家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去。通过劳动实现人生价值,胸怀使命担当,到新时代建设中施展抱负、建功立业。

同时,在推动树立辛勤劳动、诚实劳动理念的基础上,更应倡导创造性劳动,培养创新型人才。注重劳动实践,培养青年人的实践创新思维,着眼于新工业发展和产业变革的需要,践行“银色冰雪文化教育”,深入推进冰雪体育、冰雪劳动进校园,让学生在冰雪文化中练就健康体魄,在清雪劳动中培养奋斗精神,培养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使之成为优秀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二、地方本科高校劳动教育的建设方案

首先,地方本科高校的劳育培养要建立新的高校劳动教育体系,以培养新时代社会主义劳动人才为培养目标,形成以“立德树人”为根本的教育方案。在教育教学活动中,不应再仅教授专业学科知识,而要把劳动教育的主要目标,即以劳立德、以劳增智、以劳育美和以劳树人等融入大学生的专业知识讲授、实践能力培养、社会实习实践等各个环节,贯穿到整个大学生的培养阶段。将原有的劳育理论和实践课程分为基础劳动课和应用劳动课程,基础劳动课程着重培养劳动品质和劳动观念,应用劳动课着重培养劳动技能和劳动习惯,再结合现有课程体系,以“五色教育”为针,“劳动教育”为线,制订以“劳动为本质”的人才培养方案,践行龙江特色“五色教育”。

其次,全面推动地方本科高校建设中的劳动教育改革,鼓励新专业教师开展与劳育相关的教学改革项目研究,不断提升教学质量。让教师树立“终身劳动,劳动创造幸福”的理念,提升高校教师自身劳动素养,丰富教学手段,扩大教师劳育队伍。深入挖掘教育教学活动中蕴含的龙江特色“五色教育”内容,通过“润物细无声”的方式影响学生的思维方式,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体会劳动的真谛。

最后,通过地方本科高校劳动培养体系,建设多个一流“劳动”专业,培育多门劳动金课,开展形式多样的关于劳育重点教学研究,以劳育提升大学生的素养,进而推动其德智体美劳的全面发展,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劳动观念、掌握优秀的劳动技能、养成良好的劳动习惯、形成马克思主义劳动观,崇尚劳动、尊敬劳动、自觉劳动。

三、地方本科高校劳动教育的实施路径

(一)坚持红色教育,深入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红色是“五色”的主基调,具有思想引领作用。地方本科高校劳动教育建设要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坚持马克思主义劳动观,深入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使学生树立“劳动是一切幸福的源泉”的劳动价值取向,让学生自主发扬劳动精神,继承龙江优秀的“红色”思想,开展特色劳动教育。其中,“北大荒精神”是我国农业劳动发展史上的宝贵精神财富,是我国创造性运用马克思主义解决农业发展的实践成果,是新时代奋力实现龙江全面振兴的精神动力,激励着龙江学子艰苦奋斗、勇于开拓、敢于创新和无私奉献;“大庆精神”和“铁人精神”是我国工业劳动发展史上的宝贵精神财富,前者从集体层面,高度诠释了“爱国、创业、求实、奉献”的大庆精神内涵,激励着新时代大学生在从事社会生产劳动中要具有自力更生、立足实践、团结合作和坚韧不拔的宝贵品质,后者从个人层面,诠释了忘我拼搏的奋斗精神和为国分忧的爱国主义情怀。青年人应当做新时代“铁人精神”的践行者,心怀“国之大者”,以“忠心”践行“初心”;而“东北抗联精神”则蕴含“忠诚于党的坚定信念,勇赴国难的民族大义,血战到底的英雄气概”的核心内涵[6],激励学生将个人命运与国家命运紧密相连,以抗联先烈楷模为榜样,为国家的发展奋发劳动。

(二)强化绿色教育,守护祖国绿水青山。绿色给予“五色”生机,培养学生可持续发展的理念。依托黑龙江独特的“大森林、大湿地、大界江”等自然资源,不仅可以创造社会财富,将绿水青山变为“金山银山”,也是高校进行新时代劳育实践的重要场地。因此,开展劳动教育可以针对地方农、林、山、水的资源特点,进行“双碳”教育,践行低碳生活,开展以植树、春耕、秋收、动植物保护等为主题绿色劳育实践活动,立足于绿色生态文明,引导学生走进自然环境,守护绿水青山。应用劳动课程应注重培养高校学子的劳动技能和劳动习惯,创新实践,践行绿色发展理念。基础劳动教育可通过大扫除、扫雪、垃圾分类等方式维护日常生活环境,将可持续发展理念融入其中。此外,高校还应结合专业特点,设置应用于专业的绿色劳动教育实训,点燃学生的热情与求知欲,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例如,在物联网工程专业中,增设环境检测装置设计实训课程,让学生通过科技的力量,保护绿色山水;在人工智能专业中,增加森林植物AI识别实训课程,将人工智能与植物学相结合,提高植物保护工作效率。

(三)依托蓝色教育,服务地方经济发展。蓝色给予“五色”智慧,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科技创新提高了劳动效率,节约了劳动时间,提升了人类的生活品质。劳动教育必须加强学生科技水平的培养,可以建立劳育工程实践基地、地方体色产业学院,产教融合、科教融汇,梳理地方社会实践资源,充分发挥地方特色,开展社会服务工程,将劳动实践场所搬到科研实验室和企业车间,丰富劳动教育资源,实现校企资源共荣,形成正反馈,推进地方经济发展,激发学生服务地方、建设家乡的兴趣和责任,助推大学生创新创业,为地方经济注入新鲜血液。

(四)开展金色教育,振兴龙江特色农业。金色给予“五色”收获,让饭碗牢牢端稳在中国人手中。黑龙江省作为边疆农业大省,农业现代化蓬勃发展,早已实现了“北大荒”到“北大仓”的发展,但其作为中国重要产粮大省的特质并没有发生改变,青年人仍需时刻保持兴农报国、为国戍边的劳动情怀,牢记习近平总书记“中国人的饭碗要端在自己手上”的重要嘱托。高校要鼓励学生走进田亩之间、禽畜之所、农产品加工厂等农业劳动场所,在农业实践中实践劳动教育,让学生在出力流汗中深化对现代化农业的认知,引导学生学农知农、重农爱农[7]。与农业合作社及粮食初加工及深加工企业开展多维合作,将其拓展为学校的农业劳动基地,锻炼学生的基础劳动技能。学校要鼓励授课教师带领学生与上述农业劳动基地开展横向课题合作,助力其科技进步,实现产教融合、校企协同育人,共同推进龙江农业的发展,让学生在劳动实践中助推特色农业的振兴。

(五)推进银色教育,弘扬特色冰雪文化。银色给予“五色”品格,磨炼学生心智体魄。“冰天雪地也是金山银山”,广泛开展冰雪劳动实践,引导学生感受冰雪文化魅力,不仅有利于助推冰雪旅游的发展,而且有利于培育学生的健康体魄和顽强意志,把冰天雪地的自然环境变成立德树人的人文优势。学校应利用地方冰雪资源,结合自身特色开发属于自己的冰雪劳教实践。以龙江特色冰雪旅游文化等为依托,鼓励学生积极参与龙江冰雪艺术创作竞赛,通过以赛促学、以赛育劳的方式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在劳动中培养学生的人文情怀,践行“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使学生常怀“冰雪文化精神”,使其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结语

本研究在坚持马克思主义劳动观的基础上,深入贯彻“习近平关于劳动教育重要论述”的精神,结合国家政策和地方“五色教育”方针,站在地方本科高校建设视角,从劳动教育的目标定位、建设方案、实施路径出发,论述分析了在地方本科高校建设过程中进行劳动教育建设的具体思路。一定程度上加深人们对地方本科高校劳动教育规律的认识,为新时代高校劳育研究提供一种新的视角,有助于进一步细化拓展新时代劳动教育的理论研究,为高校学习“习近平关于劳动教育重要论述”提供有益探索,丰富新时代劳育理论的内容。

猜你喜欢
劳育劳动教育
国外教育奇趣
华人时刊(2022年13期)2022-10-27 08:55:52
We reap what we sow校园农耕育英才
劳动创造美好生活
题解教育『三问』
当代陕西(2022年4期)2022-04-19 12:08:52
叶圣陶教育思想下的草编劳育对话教学创新实践
快乐劳动 幸福成长
大学生劳育观培养系统构建研究——以大学生劳动实践示范基地为抓手
新时代大学生劳育培育路径探究
教育有道——关于闽派教育的一点思考
热爱劳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