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加涛,刘猛道,付正波
(保山市农业科学研究所,云南保山 678000)
蚜虫是农业生产的重大害虫,不仅通过取食韧皮部直接为害植物,还会传播多种植物病毒病,严重影响农作物的产量和品质[1]。蚜虫是大麦的主要害虫之一,成、若虫吸食大麦的叶片、茎秆和幼穗的汁液[2-3]。蚜虫虫害发生时,其产生的蜜露分散在叶片上,严重影响了作物的光合作用,一定程度上导致作物减产[4]。蚜虫分布广、种类多、世代重叠、数量大、繁殖快、危害严重,而且还能传播多种植物病毒病[5-6]。温度13~25℃,相对湿度40%~80%时有利于麦蚜大发生[7]。在保山市大麦生长期,其温、湿度均有利于蚜虫发生,对大麦危害极为严重,严重影响大麦产量,减产10%~30%[8-9]。由于当前抗蚜虫的大麦品种资源匮乏,因此只能选用高效化学药剂防治蚜虫。目前,主要采用吡虫啉[10]、噻虫嗪[11]等药剂喷雾防治蚜虫,具有一定的防效。但在防治蚜虫过程中,由于施药量、喷施技术、喷施条件不同,不仅会造成农药浪费,无法达到防治效果,还容易引起环境污染[12-13]。药剂拌种是农作物病虫害防治的重要技术之一[14],能有效减少农药的施用量和施用次数,降低环境污染,有利于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是当前农作物病虫害防治工作中实现减药增效、绿色控害的重要举措[15-16]。因此,选择高效、低毒、低残留、持效期长的杀虫剂和简单易行的方法十分重要。通过选用70%噻虫嗪种子处理可分散粉剂拌种,研究防治蚜虫的效果及对大麦的增产作用,以期为保山市大麦蚜虫防控提供科学有效的措施。
试验药剂为瑞士先正达作物保护有限公司生产的70%噻虫嗪种子处理可分散粉剂和30%噻虫嗪悬浮种衣剂;大麦品种为保山市大面积推广的二棱品种“保啤麦28号”。
试验设5个处理。每10 kg种子70%噻虫嗪种子处理可分散粉剂拌种的用量为20 g(处理1)、30 g(处理2)、40 g(处理3);每10 kg种子30%噻虫嗪悬浮种衣剂拌种的用量为30 mL(处理4);以用清水拌种为对照(处理5)。每处理3次重复,随机区组排列,小区面积10 m2,四周设保护行。
播种前1天,按照不同的药种比,称量药剂和种子量,药剂加清水100 mL稀释后拌种(1 kg种子),使每粒种子都均匀黏附药液,堆捂12 h后晾干即可播种。2020年11月20日播种,全生育期灌水3次,化学除草1次,2021年4月25日收获。
药效调查自第2年2月上旬开始,视大麦蚜虫发生情况而定,每小区对角线5点取样,每点调查30株,定点定株调查活蚜数量,每7 d调查1次,共调查8次,计算防治效果。收获前调查各处理有效穗、病害发生情况,收获时取样调查穗实粒数、千粒重。
不同处理对蚜虫的防治效果见表1。
不同浓度、不同剂型的噻虫嗪拌种处理后,大麦百株蚜虫量均比对照少,说明对大麦蚜虫均具有一定防效,防效随着时间推移而降低;相同时期、不同处理防效有差异,按防效从高到低排列为处理4、处理3、处理2、处理1;2月中旬以前,4个药剂处理之间防效无差异;2月下旬至3月底,处理4、处理3、处理2之间防效差异不显著,但显著高于处理1。用70%噻虫嗪种子处理可分散粉剂拌种,防效随着浓度增加而增加;每10 kg种子用30~40 g的70%噻虫嗪种子处理可分散粉剂拌种与用30 mL的30%噻虫嗪悬浮种衣剂拌种防效相近。
大麦分蘖盛期至拔节期(2月8日至15日),2种剂型处理防效均为100%。
大麦孕穗期至抽穗扬花期(2月22日至3月1日),70%噻虫嗪种子处理可分散粉剂拌种对蚜虫的防效为72.30%~95.70%,30%噻虫嗪悬浮种衣剂拌种的防效为87.54%~96.70%。
大麦灌浆期(3月8日至22日),70%噻虫嗪种子处理可分散粉剂拌种对蚜虫的防效为33.60%~80.04%,30% 噻虫嗪悬浮种衣剂拌种的防效为69.90%~80.24%。
大麦乳熟期(3月29日),70%噻虫嗪种子处理可分散粉剂拌种对蚜虫的防效为14.20%~49.44%,30%噻虫嗪悬浮种衣剂拌种的防效为50.04%。
从大麦整个生育期看,前85 d,噻虫嗪拌种对大麦蚜虫防效均为100%;进入3月,防效随着时间的推移而降低,3月末防效降至50%以下。说明用70%噻虫嗪种子处理可分散粉剂拌种可控制大麦蚜虫危害至3月中下旬,防效持续时间达4个月,特别是每10 kg种子用药30、40 g处理的防效更佳,与每10 kg种子用30%噻虫嗪悬浮种衣剂30mL拌种防效接近。
方差分析结果显示,区组间产量差异不显著,处理间产量差异达极显著水平。各处理对大麦产量的影响见表2。
表2 不同处理产量结果及差异比较
处理4、处理3、处理2、处理1之间产量差异不显著,但极显著高于对照处理5。处理4单产最高,为7 983.3 kg/hm2,比对照增产1 183.3 kg/hm2,增产率为17.4%;处理3单产居第2位,为7 950.0 kg/hm2,比对照增产1 150.0 kg/hm2,增产率为16.9%;处理2单产居第3位,为7 866.7 kg/hm2,比对照增产1 066.7 kg/hm2,增产率为15.7%;处理1单产居第4位,为7 383.0 kg/hm2,比对照增产583.3 kg/hm2,增产率为8.6%。由此说明70%噻虫嗪种子处理可分散粉剂有效防治蚜虫后对大麦具有增产作用,产量随拌种浓度的增加而增加。每10 kg种子用30、40 g的处理与每10 kg种子用30%噻虫嗪悬浮种衣剂30 mL的处理产量相近。
(1)有效穗。对照处理5有效穗最低,为659.5万穗/hm2;处理4有效穗最高,为679.3万穗/hm2,比对照多19.8万穗/hm2;处理3、处理2、处理1有效穗分别为678万、673.5万、661.5万穗/hm2,分别比对照多18.5万、14万、2万穗/hm2。说明用70%噻虫嗪种子处理可分散粉剂拌种防治蚜虫后对大麦有效穗具有促进作用,每10 kg种子用药30、40 g处理有效穗增加显著,与每10 kg种子用30%噻虫嗪悬浮种衣剂30 mL的处理增加量相近。
(2)穗实粒数。对照处理5穗实粒数最低,仅为22.5粒;处理4穗实粒数最多,为24粒,比对照多1.5粒;处理3、处理2、处理1穗实粒数分别为23.8、23.5、23粒,分别比对照多1.3、1.0、0.5粒。说明用70%噻虫嗪种子处理可分散粉剂拌种防治蚜虫后对大麦穗实粒数具有促进作用,每10 kg种子用药40 g处理穗实粒数增加显著,与每10 kg种子用30%噻虫嗪悬浮种衣剂30 mL的处理增加量相近。
(3)千粒重。对照处理5与处理4千粒重相同且最高,为50 g,比对照多3 g;处理2、处理1千粒重分别为49.5、48.5g,分别比对照多2.5、1.5 g。说明用70%噻虫嗪种子处理可分散粉剂拌种防治蚜虫后对大麦千粒重具有促进作用,每10 kg种子用药30、40 g处理千粒重增加显著,与每10 kg种子用30%噻虫嗪悬浮种衣剂30 mL的处理增加量相近甚至相同。
药剂拌种技术近年来在我国各地得到大力推广,具有用药量少、防治成本低、对病虫害防效高、对环境友好及能达到一药多治的优点,同时减少了田间操作工序,省工、节本、增效。在大麦生产中,拌种防治大麦蚜虫越来越重要,而药剂拌种对防治蚜虫具有防效好、持续时间长等特点,整个生育期不用喷施任何杀虫剂[17-18]。噻虫嗪是第二代新烟碱类杀虫剂,具有触杀、胃毒及内吸活性,用于茎叶处理、种子处理,也可用于土壤处理,具有活性高、安全性好、杀虫谱广、持效期长等特点,对刺吸式害虫有良好的防效[19-20]。70%噻虫嗪种子处理可分散粉剂拌种防治小麦蚜虫,对苗蚜、穗蚜防效较好,药效持久,且对小麦生长安全[21]。试验结果表明,每10 kg种子用20、30、40 g的70%噻虫嗪种子处理可分散粉剂拌种对大麦发芽无影响,对大麦蚜虫防治效果较好,且持效期长,达4个月,同时对大麦具有增产作用,增产率8.6%~16.9%。对有效穗、穗实粒数和千粒重等大麦产量构成三因素具有促进作用,有效穗增加2万~18.5万穗/hm2,穗粒数增加0.5~1.3粒,千粒重增加1.5~3 g。生产中,每10 kg种子宜采用70%噻虫嗪种子处理可分散粉剂30~40 g拌种防治大麦蚜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