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伟艳,孟子旭
(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经济管理学院,黑龙江大庆 163319)
随着第四次科技革命的纵深发展,我国进入创新型国家行列。为提高我国此类高新技术产业的国际竞争力,我国明确指出要实现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域的核心技术突破,推进高质量发展,半导体行业迎来新的历史机遇。本文研究半导体行业开展的产业整合,与国家对这一行业的重视不谋而合,半导体行业的市场规模正在逐步扩大,但同时该行业的发展也面临着一些外部压力。本文希望为打破我国半导体行业面临的桎梏,提高半导体企业的实力与竞争力提供一些解决思路。本文选取闻泰科技收购安世半导体案例,运用战略、经营、管理和财务协同效应这4 个维度对相关指标进行分析,不仅能够丰富半导体行业并购领域研究成果,还能为并购的产业整合效应作出理论贡献。
“产业整合”的概念最早出现在1912 年西方哈佛派代表学者贝恩(J.Bain)的研究中,他指出企业自身是决定是否开展产业整合的主体,其主要目的是实现资源利用效率的提升和企业经营业绩的突破[1]。Allen N. Berger[2]认为产业整合主要可以通过以下3 种方式达成:第一,不同企业间通过并购实现优势资源的置换;第二,企业实现业务的扩张和产业链的延伸;第三,调整产业结构,对各种生产要素进行再分配,从而达到产业结构优化的目的。吕拉昌[3]认为产业整合是在遵循产业发展规律的基础上,对企业的各种生产要素进行再分配使其利用效率达到最高,最终形成具有优势主导产业的大企业或企业集团。他还概括了产业整合的动因:第一,增强自身实力,提高抗风险能力;第二,提高企业研发水平,构建企业核心竞争力;第三,提高市场份额。
经济学家Healy 等[4]运用实证分析的方法发现,行业关联度和交叉度越高的企业之间开展并购更容易获得良好的效益,提高企业的经营绩效和运营效率。刘娇娆[5]建议抓住制造业转型升级机遇,实现数字化转型,有利于提高国际竞争力、为高质量发展提供新动能。当前经济发展快,市场竞争激烈,企业需要通过并购整合资源,提高企业的竞争实力,还能帮助企业在经营、管理、财务等方面形成良好的协同效应。此外,余鹏翼等[6]通过对技术获取型跨国并购的双向效应研究发现,在该种并购模式中,研发资金投入增加带来的正面效应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和并购风险本身所产生的负面影响相抵消。
3.1.1 闻泰科技基本情况
闻泰科技的前身是黄石康赛集团,康赛集团于1996 年在上交所上市。闻泰科技成立后就确定了将电子信息产业作为公司核心发展方向的战略目标,并且是手机ODM 行业唯一一家在A 股上市的企业。
3.1.2 安世半导体基本情况
安世半导体脱胎于恩智浦半导体标准产品事业部,2017 年正式独立。安世半导体具备强劲的生产能力,生产效率行业领先,能够可靠供应大批量半导体元件,其年产量高达1 000 多亿件。
3.2.1 并购动因
闻泰科技经过多年的发展壮大,在产业链中处于中游位置,而安世半导体是半导体领域行业领先的生产企业,是产业链中的上游企业。闻泰科技和安世半导体之间存在天然的协同关系。并购后闻泰科技的产业链将拓展至上游领域,大大降低企业生产成本,推进全产业链发展战略。
3.2.2 并购过程
并购过程如表1 所示。
表1 并购过程
企业高级管理层整合,闻泰科技不改变安世原有各控股或实体公司的管理架构,确保安世依然能够自主运营,同时由闻泰科技对其进行企业发展方向上的统筹规划,帮助安世半导体早日融入企业文化、运营模式等各个方面中。人力资源整合,整合前闻泰科技员工硕士的人数及占比较低。而在整合后,员工总人数大幅上升,并且高端技术人才占比提高,企业核心技术人员数量增加,为企业的技术发展和研发能力提供有力保障。业务整合,并购前后业务上的整合主要有两方面:一是剥离房地产业务;二是引入半导体和新型电子元器件的研发和制造业务。整合完成后,公司将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和行业集中度,通讯业务板块和半导体板块并驾齐驱,共同推进企业资源的良性循环和协同发展。
闻泰科技选择并购安世半导体在战略协同上的考虑主要存在于以下3 个方面:第一,符合企业发展的长远规划。闻泰科技2018 年及以前业务跨度相对较大,经营范围广泛,部分业务之间关联度较弱,缺乏具有核心竞争力的主营业务。第二,闻泰科技在战略上着眼深化企业转型,以优化产业结构、提升盈利能力为目标,亟需引进更加优质的客户资源,彻底实现企业的资产交割及战略升级。第三,并购安世集团后,闻泰科技的主营业务竞争力将得到大幅提升,企业也将资源全部投入新兴科技型产业上,为企业实现长远发展战略注入了强大动力。
本文将从盈利能力和成长能力两个角度分析闻泰科技并购行为的经营协同效应。
4.2.1 盈利能力
如图1 所示,闻泰科技2017 年至2022 年净资产收益率和营业净利率变化趋势总体上趋于一致。从指标数据值上看,闻泰科技自2018 年着手并购安世半导体到2020 年实现100%控股,企业的营业毛利率显著提高,由2018 年的9.06%上升至2020 年的15%,增长幅度高达62.25%。营业净利率在2018 年只有0.42%,原因是当年大量投入资金开展5G 业务的规划布局和技术研发,再加上受国际汇率的影响,营业净利率大幅下滑。并购后开始逐年上升。综上所述,闻泰科技的盈利能力在并购后得到了显著提高,并且经过有效的整合后,企业的盈利性将更加提升,经营协同效应在闻泰科技的盈利表现上得到了充分展现。
图1 盈利能力指标变化趋势图
4.2.2 成长能力
如图2 所示,闻泰科技的营业收入在并购前增长已呈疲式,2018 年增速缓慢,且当年受市场因素影响大,导致2018 年上半年营业成本负担较重,营业收入从第三季度起才开始增加,因此,对闻泰科技而言需要延长产业链,分散经营风险,寻找企业新的业务增长点。并购后闻泰科技的营业收入实现了大幅增长,具有较高的成长性。2019 年其营业收入与2018 年相比提高了两倍多,增长率为139.85%。不仅如此,闻泰科技还借助并购打通了产业链上游和中游,扩大了企业业务范围和收入增长点。2020 年至2022 年经过企业的整合优化和结构调整,确保了营业收入稳步提升,发展前景呈向好态势。
图2 闻泰科技2017 年至2022 年营业收入及其增长率
本文将从营运能力方面分析闻泰科技并购行为所产生的管理协同效应。
如表2 所示,闻泰科技存货周转率在并购前后呈先上升后下降趋势。并购后的第一年,公司的存货周转率高达10.21,其原因主要是闻泰科技继续采取“以销定产”的生产模式,对市场因素的变化反应迅速,生产周期短,便于企业对存货数量进行总体把关。并购后的2020 年至2022 年存货周转率相较于2019 年有所下降,这是由于企业在开展半导体业务、延长产业链的过程中,生产环节增加,导致产品生产周期长,存货周转率下降。应收账款周转率在2017 年相对较高,之后两年下降明显,然后又逐步升高,超过了并购前的水平。总的来说,并购后企业资金管理水平得到了提升。总资产周转率受到企业的应收账款、存货、固定资产以及其他资产周转率影响,流动资产周转率主要受货币资金、应收账款、其他应收款、存货之类的流动资产周转率的影响,在并购前后呈小幅波动,综合来看这两个指标整体较为稳定。
表2 2017-2022 年闻泰科技营运能力主要指标
本文从长期和短期两个角度对闻泰科技并购前后的偿债能力展开分析。
4.4.1 短期偿债能力
从短期来看,图3 是闻泰科技2017 年至2022 年的流动比率及速动比率变化图,根据该图显示,闻泰科技的流动比率呈先降后升趋势,2017 年企业的流动比率在1 以上,并购当年降到最低,为0.9,之后呈上升趋势。2018 年流动比率下降的原因是:在并购的初期产生了大量资金流出,同时企业举债融资也拉低了短期偿债能力,流动比率相应降低。在并购完成及整合阶段,闻泰科技改变策略,将债权融资转为以股权融资为主,降低自身债务规模。速动比率总体稳步提升,并在2021 年达到了1 以上。
图3 闻泰科技短期偿债能力指标
4.4.2 长期偿债能力
如图4 所示,资产负债率、权益乘数和产权比率指数在变化趋势上具有一致性。资产负债率在2018 年升至最高,这主要是由于闻泰科技经营业务调整,自身资产规模降低,闻泰科技还开展了一系列对外举债活动,进一步提高了企业的资产负债率。2018 年产权比率和权益乘数都达到了最高,分别是3.675 和4.54,闻泰科技实施并购计划付出了大量资金,企业的长期偿债能力因此受到削弱。2019 年后,闻泰科技的权益乘数和产权比率开始有所下降,并逐步低于并购前的水平,表明经过了并购后短时间内的整合调整,企业的长期偿债能力开始得到提高。
图4 闻泰科技长期偿债能力指标
闻泰科技的利息保障倍数在2018 年大幅降低,跌至1.3。2019 年开始,并购完成后的企业采取一系列措施实施由内到外的整合,盈利能力得到增强,这说明企业的整合效应开始逐步凸显,企业的长期偿债能力不仅得到了恢复,而且大幅超过了整合前的水平。
本文从“产业整合”视角,主要选取闻泰科技2017 年至2022 年的数据,依据协同效应理论,从企业并购带来的4 个维度协同效应来看,对企业的经营情况、管理水平以及财务状况进行分析,得出以下结论:①企业并购当年各项盈利能力指标均呈同比上升态势。2019 年由于闻泰科技完成了对安世集团的收购,实现了并表,并在之后的年度也维持了较为稳定的增长趋势。②企业的成长能力在并购后有显著提升,特别是营业收入与并购前相比提高了两倍多。③在管理协同效应的发挥上,由于并购后企业规模扩大,各项费用都大幅增加,企业的费用控制能力经受住了考验。④从财务协同效应的分析可以看出,偿债能力大大超过并购前水平。企业的短期偿债能力在并购事件发生当下由于支付并购款及进行举债融资等而受到了削弱,但从长期来看,企业的偿债能力有所提高。总之,闻泰科技积极整合并购后企业的各项资源,实现了在企业发展关键节点的平稳过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