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张进 芮碧云 焦晓红 王萍 普红平(云南省宜良县农业农村局)
夏春香*(云南省昆明市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
宜良县是我国养鸭大县之一,也是云南省肉鸭产业中心,享有 “烤鸭之乡”美誉,鸭产业历史悠久,已有近170年的鸭子饲养、加工历史,“宜良烧鸭”是云南经典的地方传统名菜,享有“滇菜魁首”的美誉。2009年“宜良烧鸭”入选云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宜良县(鸭)于2021年被评为昆明市“一县一业”示范县,2022年度被评为云南省“一县一业”特色县,使宜良鸭在规模化、专业化、组织化、绿色化、市场化方面均有明显提升,产业集中度高,涵盖了云南麻鸭的保种、肉用种鸭养殖、鸭苗孵化、肉用商品鸭养殖、肉鸭屠宰、白条鸭交易、鸭饲料加工、鸭系列产品深加工、烧鸭制作、烧鸭制作技艺培训、烧鸭餐饮旅游、羽绒初加工、羽绒服制造等全产业链,是云南省养殖业中产业链条最长、最完整、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最典型的产业,宜良烧鸭在昆明市甚至云南省家喻户晓。现将宜良县肉鸭产业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分述如下。
1.良种繁育体系逐步形成。近年来,宜良不断提高肉鸭育种产业科技创新水平,发挥政府导向作用,强化企业育种主体地位,进一步完善肉鸭良种繁育体系。全县种鸭饲养模式已由原来是千家万户的独立体发展为公司+农户及少部分自养自孵户的饲养模式;饲养种鸭的公司主要有3家,即南辰、瑞南、桂龙;3家公司有饲养种鸭饲养户77户,饲养种鸭数量51万只,其中在宜良饲养户64户,饲养种鸭数量26万只左右,外地饲养户13户,饲养种鸭数量25万只左右。全县种鸭饲养情况详见(表1)。2022年宜良县将濒危物种云南麻鸭抢救性保护与“一县一业”示范创建有机结合,依托企业种鸭培育基地,建设云南麻鸭保种育种基地,对云南麻鸭保种、提纯、复壮并进行品种开发利用,2023年2月宜良滇鸭保种农业科技有限公司被列为云南省第三批省级畜禽遗传资源保种场。
表1 全县种鸭饲养量统计表
养殖品种有:大型樱桃谷鸭、四川天府肉麻鸭、樱桃谷M-18。其中大型樱桃谷鸭、四川天府肉麻鸭种鸭饲养所占比例最大,占总饲养量95%以上,所产的蛋,宜良本地孵化厂孵化雏鸭,主要供应云南饲养;发送到广西进行孵化的雏鸭,供应云南及全国饲养;樱桃谷M-18母鸭与番鸭公鸭交配产生的骡鸭供给广东饲养。种鸭饲养主要分布在全县除竹山镇外的七个乡镇(街道);每年产种蛋近六千多万枚,宜良种鸭产蛋有一半以上是发往全国各地饲养。
2.种蛋孵化能力逐步提高。全县种蛋孵化有三种形式,一是以南辰公司为首的公司加农户模式在南辰公司(匡远街道七星社区)进行孵化,平均日出雏鸭3万羽(白羽2万、麻羽1万),月出雏鸭90万羽,年出雏鸭1095万羽,雏鸭主要供应宜良及周边商品鸭养殖户饲养。二是以瑞南、桂龙公司为主的公司加农户模式,在宜良或云南其他地方饲养种鸭,把生产的种蛋拉到广西瑞南、桂龙公司进行孵化,平均日出雏鸭数万只,月出雏鸭百万只,年出雏鸭千万只雏鸭供应全国各地进行饲养。三是以北古城镇凤来村委会上前所村句俊雄和狗街镇西村陈宏辉为主的自养自孵户,平均日出雏鸭0.25万只,月出雏鸭7.5万只,年出雏鸭90万只,雏鸭主要供应自己饲养及宜良少部分养户。
3.商品鸭饲养逐步走向规模化、集约化。全县全年饲养商品肉鸭共有6个公司,分别为鸭丫养殖有限公司、万群居养殖有限公司、滇农养殖有限公司、科研养殖有限公司、徐灿养殖专业合作社、宜良山鸭养殖有限公司10家公司,有商品肉鸭饲养户367户,年饲养出栏商品肉鸭2733万羽,在宜良县境内商品肉鸭饲养户166户,年饲养出栏商品肉鸭数量1194万羽,占总饲养量的43.69%;在宜良县境外饲养的201户,饲养量为1539万羽,占总饲养量为56.31%。各肉鸭公司养殖情况详见表2。
表2 全县肉鸭饲养量统计表
4.具有完整的产业链。从种鸭繁育、商品鸭饲养、活鸭屠宰到鸭系列食品加工、羽绒被服加工等,形成了一条相对完整的产供销一体化产业链。县内建有新希望、海大、滇大、神农等20余家品牌饲料企业,其中万吨级饲料企业3个;建有鸭苗、活鸭、白条鸭3个专门的交易市场、10余家规模较大的烧鸭餐饮企业、上百家中小烧鸭餐饮及烧鸭外卖店、7家鸭食品加工企业,以及2家羽绒制品厂。
(1)宜良养鸭涉及相关产业。一是涉及玉米、小麦、大豆、油菜等种植业(一产);二是涉及玉米、小麦、大豆、油菜收购运输加工,饲料加工业,兽用药品疫苗生产销售企业(二产),三是涉及鸭产品的深加工,销售、运输,餐饮、文化、旅游(三产)等。
(2)初级加工阶段。主要有毛鸭的屠宰,白条鸭的分部位加工;主要包括鸭主体、鸭脚、鸭翅膀、鸭舌、鸭心、鸭肫、鸭肝、鸭肠、鸭毛分部归类清洗加工销售。
毛鸭屠宰加工根据市场需要分为小刀鸭、烤鸭、大白鸭,饲养至24日龄,30日龄,90日龄出栏,体重分别为1.5千克、2千克、3.8千克等进行屠宰;屠宰加工原来是个体屠宰,2022年后,实施集中屠宰,分散经营模式后;全县毛鸭全部集中到屠宰加工企业进行,全县宰加工企业有两家,分别是昆明宜良李烧鸭食品有限责任公司、宜良茂阳家禽养殖加工有限公司,2家屠宰企业日屠宰量6万~10万羽,月屠宰量180万~300万羽,年屠宰量2160万~3600万羽。
鸭产品初级加工首先是鸭主体,一是直接发往全省各州(市)县乡(街道)村烤鸭户;二是进入冷库保存进行深加工;三是进入市场销售。其次是鸭脚、鸭翅膀、鸭舌、鸭心、鸭肫、鸭肝、鸭肠,屠宰场分割后一是直接进入市场销售;二是经过粗加工再进入市场销售。最后是鸭毛,屠宰收集后,进行水洗、漂洗、烘干、初级分级、打包销售。
(3)深级加工阶段现状。深级加工阶段主要是把鸭主体、鸭脚、鸭翅膀、鸭舌、鸭心、鸭肫、鸭肝、鸭肠深级加工销售。
鸭主体。一是鸭主体风干,进烤炉烤制成烤鸭(滇味烤鸭、琵琶鸭、酱香鸭、玫瑰鸭、五香烤鸭)上餐桌或外卖销售(全省宜良烤鸭店);二是鸭主体制作板鸭销售;三是鸭大腿制作成“鸭火腿”销售(宜良林德食品);四是鸭主体深加工卤制包装进商城商店销售(李烧鸭);五是鸭主体制作成盐水鸭、黄焖鸭销售;六是把鸭主体通过中央厨房制作成“预制菜”进行销售(茄子恰恰、黎老鸭)。
鸭脚、鸭翅膀、鸭舌、鸭心、鸭肫、鸭肝、鸭肠。一是把鸭脚、鸭翅膀、鸭舌、鸭心、鸭肫、鸭肝、鸭肠卤制在市场直接销售;二是把鸭脚、鸭翅膀、鸭舌、鸭心、鸭肫、鸭肝、鸭肠卤制包装进商城、商店销售;三是把鸭肫切片晒干、烘干包装销售;四是把鸭肠充分漂洗、晒干、烘干包装销售;五是把鸭舌油煎上餐桌销售。
鸭绒。把鸭毛精加工制作成羽绒服、羽绒被、羽绒手套进行销售等。
1.养鸭业受土地短缺及环保制约,向外县移动。宜良养鸭产业历史悠久,文化深厚,经历一百多年的沉积,鸭产业链的各个单项运作配套完整齐备,形成了宜良县的一个支柱产业,群体覆盖广、经济拉动大,社会贡献多,特别是对全县饲料、餐饮、文旅等行业的发展起着重要的支撑作用,间接和直接带动6万余人的就业。近年来,由于土地资源紧缺及环保限制,可用以建立种鸭场、商品鸭场、加工厂的资源有限,制约了宜良养鸭业的发展壮大,同时,还造成部分养鸭户、公司逐步地向外县移动。
2.养殖端设施配套优劣不一,生产不稳定。养殖端由于进入门槛低、养殖利润低、风险高,养殖户设施配套优劣不一;高投入、智能化+机械化模式饲养户数量少、生产稳定;中等投入,机械化+人工模式饲养户也稳定;低投入生产模式,基础设施和设备简陋不配套,饲养环境差,可以养鸭,改造一下也可以养鸡,生产不稳定。
3.疫病日趋复杂,防控压力大。宜良县一直重视鸭病防控工作,近几年没有发生区域性的重大及主要疫病。2022年,市、县疫控部门联合完成了鸭病的系统调查工作,并根据调查结果,提出针对性的防控措施,切实有效防控鸭重大疫病及主要疫病,提高肉鸭养殖效率和鸭肉产品品质。但近年来,肉鸭传染病的流行日趋复杂,表现为老病未除,新病不断。具体表现为鸭病毒性肝炎、传染性浆膜炎、鸭瘟、禽流感等过去长期危害我国肉鸭产业最主要的疾病,近年来又出现了新的病原和新的血清型,如鸭新型病毒性肝炎、脾坏死症、细小病毒长舌综合征、副黏病毒病、呼肠孤病毒病和圆环病毒病等,在我国各肉鸭密集养殖地区大面积暴发,给宜良县肉鸭养殖业造成了很大的疫病风险。
4.烤鸭品牌品种研发开发不足,底气不足,竞争力弱。宜良烤鸭从起源来说就是用宜良麻鸭开始烤制,才有品牌。但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新品种的引入,北京鸭、樱桃谷鸭大量饲养,宜良麻鸭生长慢、效益低,饲养数量骤减,濒临灭绝;新品种(北京鸭、樱桃谷鸭)满足温饱需要,但麻鸭是解决生活品质需要。由于宜良对云南麻鸭研发、开发不足,所以四川天府肉麻鸭一直占据宜良市场,品种品牌是四川的,宜良没有自己地方品牌,养鸭市场竞争不足。
5.地方龙头企业不强,带动性不足。在宜良紧紧围绕鸭产业养殖、加工、销售的企业也不少;但没有一家龙头企业,能把产业中的某个领域做强做大;地方企业不强,带动性不足,所以鸭产业发展力弱。
1.建立健全政府、协会“两套”推进机制。鸭产业涉及种鸭饲养、种蛋孵化、商品鸭饲养、饲料加工、疫病防控、商品鸭屠宰加工、烤鸭、板鸭制作销售等多个环节,需要建立一个长效机制,才能组织好、协调好、指导好产业的发展。因此,政府层面需要成立专门的鸭产业发展工作领导小组,负责编制鸭产业发展规划、研究制定产业扶持政策,为鸭产业发展提供组织保障。强化鸭产业发展行业协会组织协调能力,将具有大局观念、组织力强、洞察力强的行业人员推选为协会的会长、副会长和秘书长,组织好、协调好、指导好鸭产业的发展,广泛吸纳包括羽绒、屠宰、烹饪、养殖等鸭产业的全产业链主体加入,促进鸭产业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
2.加大地方品种的保护与开发利用。品种是一个产业发展的基础,地方品种是当地特有的惟一的种业。云南麻鸭是云南特有的地方品种,云南麻鸭是体型中等、适应性强、抗病力强、肉质细嫩、口感清爽、风味独特的地方品种。继续加大云南麻鸭的保护与开发利用,是提升宜良鸭产业市场竞争的关键。
3.培育新型经营主体,全面提升鸭产业规模化、产业化水平。一个产业,要做强做大,有竞争力,必须有龙头企业的带动,带动产业向更大更深方向发展,因此要培育2~3家有实力的龙头企业;继续发挥龙头企业的市场竞争优势和示范带动能力,积极推广“公司+协会+基地+农户”的养殖模式,不断提高组织化程度,推进鸭产业适度规模经营;依托山区半山区的环境、成本等优势,鼓励养殖大户在山区集中建设养殖场,大力发展生态循环山地养殖,促进鸭禽养殖与生态保护良性循环。加大鸭产品冷链物流建设,积极引进带动力强的加工龙头企业,发展鸭产品的精深加工,着力打造鸭产业全产业链。
4.制定行业标准,打造“放心宜良鸭”。当前消费者十分注重鸭产品的绿色、营养、健康和安全。从种鸭繁育、饲料加工、肉鸭饲养的源头到肉鸭的屠宰、加工、深加工、储运、销售等,都要严格把握检测,监控每个关键环节才能全程保障产品的绿色、营养、健康和安全。
一是制定养殖标准,严格规定养殖的天数、育种、饲料、添加剂等标准,从源头上保证肉鸭的养殖质量;二是制定屠宰标准,积极对接活禽屠宰相关政策,严格规范定点屠宰具体操作方式、屠宰标准,一抓到底;三是制定烹饪标准,借鉴国内外经验,与省、市烹饪协会对接,制定宜良烧鸭烹饪标准;制定最低限价标准,规范相关鸭产业的最低限价标准,防止行业恶性竞争,促进宜良鸭产业健康有序发展。
5.科学防控疫病,加强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政府部门要加大动物疫控机构人员、职能、设备的配备,加大日常控制防范和关键时期控制,扎实开展动物疫病净化场和无疫病小区建设工作。规范畜产品流通领域监管,加强违禁药物和药物残留监控质量标准体系建设,严格执行饲料兽药质量标准,整顿规范饲料、兽药市场,保证畜产品在加工、销售环节的安全,严格执行出栏鸭药物残留检测等管理制度。全面落实免疫、监测等防疫措施,强化风险评估、流通监管和检疫措施,为鸭产业发展提供坚强的后盾。
6.加大新产品的研发,满足不同的消费需求。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在不同地区、不同消费人群中对产品的需求也在发生不同的变化。因此,企业在发展的基础上,要注重鸭产品的经济实惠性,注重深加工鸭产品的方便快捷、休闲适用性,根据大多数消费者的需求及不同地区、不同消费人群的特殊需求;投入经费,开发和加工多品种、差别化、风味独特、肉质细嫩、爽口开胃、清而不淡、香而不腻、方便休闲、经济实惠性及适销对路的方便型食品、功能性食品、休闲食品和旅游食品,适应市场的发展。
7.提升鸭产业文化内涵,打响“宜良烧鸭”公共品牌。做好宜良烧鸭的商标注册、标识统一、原产地保护、形象包装;开展宜良烧鸭的对外宣传,通过报纸、“三微一端”等媒体向社会征集宜良烧鸭标识,同时积极邀请第三方文化策划咨询机构,对宜良烧鸭进行品牌形象包装,统一宣传口号,打造“宜良烧鸭”公共品牌;深入挖掘烧鸭历史文化、烧鸭餐具文化、烧鸭卡片文化等,增加宜良烧鸭的文化内涵和附加值,推进鸭产业与文化旅游融合,提升“宜良烧鸭”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总之,要使宜良县的肉鸭产业继续发展壮大,就必须学习借鉴先进的养殖和深加工经验,紧紧围绕发展云南麻鸭民族品牌和满足国内外市场需要这一目标,加大科技投入,搞好精深加工,不断创新产品,形成更多的具有国内国际先进水平的拳头产品,才能有力促进宜良县鸭产业的发展壮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