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忠 黄菲菲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科学技术的发展,我国水稻种植技术也得到不断改进。为了使水稻种植技术更好地应用到水稻种植中,相关人员要充分了解其优势和不足,采取有效措施改进和完善种植技术。基于此,简单讨论农业技术推广的作用,深入探讨水稻栽培技术的要点和推广措施,以供参考。
一、水稻栽培技术的要点
1、培育壮苗
选用肥床进行旱育,能够配出标准的旱育壮秧。落谷期需要根据冬季蔬菜田或者培肥田腾茬的时间来进行确定,正常秧龄应该在35—40天左右,秧苗高20—25cm,单个植株带蘖3—4个。挑选耐旱且适应能力较强的壮秧,能够缩短返青活棵的时间,使移栽植伤有效减少,促进田地分蘖早够苗。
①品种选择
在选择种子的过程当中,需要采用达到我国优质三级标准以上的品种,比如徐稻4号、汕优559、丰优香占、镇稻99等。在进行播种工作之前,需要用旱秧进行种子包衣操作,有效预防立枯病和恶苗病的发生。
②苗床准备
需要选用肥沃的旱地或者菜园地作为苗床,利用塑盘进行旱育工作,苗床和大田的比例控制在1∶40最为合适,利用肥床进行旱育工作,苗床和大田的比例控制在1∶20最为合适。在进行秋收之后,需要及时采取培肥操作,通常情况下使用优质土渣肥应该大于60—75t/hm2,在进行播种工作前的15天,需要使用过磷酸钙1500kg/hm2、尿素450kg/hm2或者旱秧肥1500kg/hm2,进行耕耙操作至少3次。苗床的畦宽需要根据实际的地膜宽度进行制定,通常情况下为1.2m左右,畦沟宽约为30—40cm,深度为8—9cm,外围的沟宽应该设定为30cm,沟深设定为50cm,从而保证雨停田干。
③土壤处理
需要在进行播种之前的2—3天,使用百施利3500—4400mL/hm2,在苗床0—5cm的土层处进行土壤处理操作,有效降低表土层当中的pH值,避免出现立枯病和返碱现象的发生。在制作苗床前的10天,需要率先进行灌水造墒,在进行播种的过程当中进行洒水操作,从而保证0—5cm的表土层能够一直处于水分饱和的状态。
④播种及播后管理
播种期需要和旱育秧相比提前2—3天。正常情况下5月初开始落谷,秧田播量杂交稻290kg/hm2,常规水稻590—740kg/hm2。需要在播种之后使用细土对其进行覆盖,覆盖的厚度在1cm左右最为合适。播种之后覆盖细土,再进行补浇表墒水操作,使底墒和表墒能够相連接,再使用旱秧灵进行喷雾,进行除草工作,紧接着在苗床上面铺设地膜,保证其平整,保墒出齐苗。在进行盖膜5—7天之后,秧苗现青但叶片并未全部展开时,将地膜揭开,进行补浇水,有效防止青枯死苗的现象发生,在一叶一心时,需要喷洒16%多效唑可湿性粉剂2.3kg/hm2,防止秧苗旺盛生长。在出现2—3叶时,进行适当的补水操作,防止死苗情况发生,达到3叶之后,需要对苗床土壤的湿度进行严格控制,利用水分来控制秧苗。
2、田间管理和灌溉管理
①强化水稻的田间管理
在对水稻进行栽插工作之后,需要及时有效开展田间管理。首先是在水稻前期的管理工作当中,主要是管理水稻秧苗的生长,在此期间,水稻秧苗主要以氮元素作为养分,能够有效促进秧苗根系生长,水稻穗数量也是在此期间形成。在这一过程当中,需要对秧苗进行施肥和追肥操作,保证营养物质能够达到水稻秧苗的需求。通常情况之下,使用农家肥的标准为20t/hm2,需要根据1∶0.6∶0.8的比例使用氮肥、磷肥和钾肥,而且对其用量一直要进行控制,纯氮肥的用量应该控制在14kg/hm2,钾肥的用量应该控制在31kg/hm2,尽可能减少磷肥的使用。其次是在水稻中期的管理工作当中,主要针对水稻拔节孕穗期,这也是水稻生产过程当中最快的阶段,需要大量的营养物质,在施肥过程当中需要进行合理的控制,防止水稻杆狂长情况的出现。最后是在水稻后期的管理工作当中,这一时期的水稻主要以谷粒繁育和成长为主,是保证水质水稻无公害且高产的重要阶段,在这一阶段,水稻主要需求碳元素,对于其他肥料的需求量相对较小。
②灌溉管理
水稻在生产的过程当中,对于水的需求量相对比较大,为了实行寸水返青、浅水栽秧,需要使用昼夜灌溉的方法,在对水稻进行移栽的过程当中,需要保证1cm的浅水,在返青之后根据实际情况适当加水,在水稻全生育期需要采用浅水进行灌溉,灌溉水深应该控制在5cm,在水稻出现有效分蘖之后停止灌溉,在此过程当中,还需要进行排水晒田操作,从而控制水稻无效分蘖。除此之外,如果水资源丰富,可以使用放跑马水的方式,这种方式能够为水稻生长过程当中提供良好的水环境,但是在进行施肥的肥效期间不能够使用跑马水方式,如果当地的水资源相对比较缺乏,在进行灌溉的过程当中,需要根据当地的气候、地理等实际条件决定灌溉的时间,有效地减少用水成本。
3、精确施肥
①肥料用量的确定
氮肥的用量需要根据氮基利用率、稻谷籽吸氮量和无氮基础产量这三个方面来考虑。其中无氮基础产量需要根据前两年通过试验测定的结果进行参考,通常情况下,高肥田基础产量为6100kg/hm2,中肥田的基础产量为5700kg/hm2,根据相关的试验结果可以得知,在粳稻产量能够达到9500kg/hm2水平的情况之下,100kg的籽粒吸氮量约为两千克,氮肥的使用率大概为40%。通过三方面的数据可以计算出来,产量为9700kg稻谷需要施氮量为300kg左右,相对常规的施肥方式能够节省50kg/hm2。对于钾肥、磷肥的用量需要根据使用平衡施肥的原理进行科学计算,如果目标的产量为9700kg,使用钾肥和磷肥的用量就在130、80kg/hm2。
②肥料运筹比例的确定
氮肥基蘖肥和穗肥的比例应该各占一半,基蘖肥的比例应该为7∶3。使用精确施肥技术,能够有效节约纯氮50kg/hm2左右,使氮肥的整体利用率提高大约9%,从而实现增产、节本、增效的目的。在前茬进行收获之后,需要在进行耕地之前进行施肥,使用纯氮140kg/hm2、纯钾80kg/hm2、纯磷110kg/hm2。在此过程当中,氮肥底肥使用量需要占总量的60%左右,如果重施穗肥以大穗为主,穗肥就需要占总量的30%左右,尿素100—130kg/hm2,以促花肥为主。
4、播种
在当地的平均气温能够达到10℃以上时,才可以进行种植粳稻工作,并进行覆盖地膜,如果平均气温能够达到12℃以上,可以进行种植籼稻工作。与此同时,需要根据当地的实际气候情况和种植的制度,从而确定合适时间来进行早播工作。水稻的播种量应该保持在每平方米50—60g左右,杂交水稻的播种量应该为每平方米70g左右。在进行播种的过程当中,需要使用石灰水对种子进行浸泡,从而起到消毒作用并浸种催芽,有效促进水稻秧苗成长整齐健壮。在进行播种工作之后,可以使用无纺布进行覆盖,在出苗之前,需要注意其保温工作,降低病虫害和低温对其造成的影响,早期培育秧苗应该使用小拱棚和地膜双层覆盖,如果秧田比较湿润,可以使用小拱棚进行单层覆盖,从而使水分能够保持平衡,减少低温、缺水等因素对于秧苗生产的影响。
二、水稻栽培技术推广措施
1、强化培训提高农户应用技术能力
想要确保水稻种植技术在实际生产过程中得到有效应用。首先需要针对农户开展技术培训,使其能够具备绿色水稻种植技术应用能力。一方面,针对农户开展相应的技术培训工作,能够有效提高农户的文化水平以及农业知识水平。同时还可以使农户了解到绿色水稻种植技术与传统水稻种植技术的差异,并了解到绿色水稻种植技术具有更高的安全性和稳定性。此外,还需要将相关绿色水稻种植技术的应用方法以及应用注意事项告知农户,使其能够在实际生产过程中熟练应用。另一方面,在对农户开展培训工作时还可以采取集中培训方式,将绿色水稻种植技术作为培训内容开展相应培训工作。在集中培训过程中主要针对相关绿色水稻种植技术与传统水稻种植技术进行对比分析,使农户能够在对比中了解到相关绿色水稻种植技术的优势与特点。另外,还需要将绿色水稻种植技术的具体内容以及应用方法告知农户,使其能够对新知识进行主动学习与探索,并将其应用到实际生产中。
2、加大资金投入完善基础设施建设
首先,相关部门需要在加大资金投入力度的基础上,加强对绿色水稻种植技术的宣传力度,以此来加深农民对该技术的认识以及了解程度。其次,相关部门还需要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力度,以此来为绿色水稻种植技术的推广提供保障。具体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比如,在一些经济发达的农村地区,当地相关部门可以建立一批现代化高标准的绿色水稻种植基地,将农业生产与旅游资源有效结合在一起,以此来吸引更多的游客来参观绿色水稻种植基地。同时,还可以将绿色水稻种植基地打造成特色农业旅游景区,使游客在旅游过程中了解到绿色水稻种植技术以及当地农产品,进而吸引更多的游客购买绿色水稻种植基地生产出的农产品。虽然,当前我国大部分地区都已经实现了村村通公路的目标,但是在偏远地区的一些村庄仍存在部分交通不便、道路狭窄等问题。在这种情况下,农村相关部门可以建立一批农业机械化交通服务站点,以此来为农民提供农业机械服务。与此同时,还可以建立一批农业信息化服务站点,对当地农产品销售、物流、配送等方面进行有效对接。要想使水稻种植工作顺利开展下去就需要保证当地水源充足、灌溉及时等。针对此种情况可以建立灌溉服务站点,为当地农民提供灌溉服务。要想使绿色水稻种植技术得到有效推广应用就要保证当地绿色水稻种植技术水平相对较高,为此可以建立绿色水稻示范基地来引导农民对该技术进行学习和应用。
3、加大宣传力度提升农户认知度
要想使绿色水稻种植技术得到有效推广,需要对该技术的推广方法进行完善,使农民能够有效掌握其中的相关知识,以此来提升农户的认知度。同时,还需要对农户的种植规模进行有效提升,使农民能够充分意识到绿色水稻种植技术所带来的好处,以此来提升其对该种技术应用的积极性。除此之外,还需要加大宣传力度,使广大农民能够充分了解到绿色水稻种植技术所具有的优势。此外还需要在实际推广过程中对农户进行针对性宣传,使其能够了解到该种技术应用到实际生产过程中所具备的优势。例如,在进行水稻种植过程中,会对水稻生长环境造成一定影响,会出现病虫害以及倒伏等问题。但是在应用绿色水稻种植技术之后,能够使水稻生长环境得到有效改善,还能够减少病虫害和倒伏问题发生。此外还要将绿色水稻种植技术应用到实际生产过程中,使广大农民能够充分认识到这种技术对降低污染程度所发挥出的作用。例如,在进行水稻种植过程中,需要将杂草去除掉,但是很多农民在实际生产过程中都会对杂草进行清除。但是如果将杂草去除掉就会将农药带入到土壤中,如果不进行除草就会给农作物造成严重影响,并且还会对其品质以及产量造成不良影响。因此,在进行绿色水稻种植技术推广时需要加大宣传力度。
4、加大资金支持强化基础设施建设
目前,我国各地区绿色水稻种植技术推广工作受到了来自各方面的影响,由于地区经济发展水平不均衡,导致部分地区仍没有制定出较为完善的绿色水稻种植技术推广方案。在这一背景下,为了进一步提升绿色水稻种植技术的推广效率,相关部门必须要加大资金投入力度,强化基础设施建设。具体来说就是在相关部门的指导下,将财政资金向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倾斜,加强对绿色水稻种植技术推广工作的支持力度。通过加大资金投入力度,能够使各地区都能够在农业经济发展中发挥出更多的优势作用,这样既能满足当地农业生产的需要,同时也能够有效促进绿色水稻种植技术推广工作发展。另外,在实际工作中需要积极加强与各地区之间的联系与沟通,通过强化各地区之间的合作力度来促进绿色水稻种植技术推广工作水平的提升。在实际工作中还需积极加强对技术应用情况的监测和管理,通过相关检测手段来确保各项基础设施建设能够满足实际需求和要求,从而确保绿色水稻种植技术推广工作能够得到全面有效落实。
三、信息化技术推广作用
1、增强农民的科技意识
农业技术推广部门要充分利用现代传媒手段,组织专家学者深入乡村、走进农户,普及科学知识。通过传媒,让农民在农闲时节了解世界农业科技的发展动态和有关科技信息,并通过知识竞赛、科普講座等形式将有关农业科技知识灌输给农民,组织专家学者深入农户开展面对面的技术咨询和培训活动,让农民从专家的讲解中了解先进的农业生产技术,开阔视野,拓展思路,举办各类科技培训班、交流会,组织农民到先进地区参观学习,让农民充分认识到先进的农业技术对推动我国农业现代化发展的重大意义。此外,要加大科普宣传力度,通过出版科普书籍、制作专题片、举办农业科普知识展览等多种形式普及农业科学知识,提高广大农民的科技意识和科技水平,增强农民脱贫致富能力,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奠定坚实基础。
2、改善农业生态环境
在农业生产中,由于使用大量的化学肥料、农药等,造成了土壤板结,土壤肥力下降,农业生产中大量使用农药、化肥等,造成了对大气的污染和对人体的危害,这就要求人们必须通过农业技术推广来提高作物品质、改善土壤结构和提高农产品质量。比如,种植中的地膜覆盖就是一种农业技术推广方式,由于地膜覆盖可使地表温度升高3℃—4℃,加之光的反射作用,能明显地改善土壤中微生物的生长和繁殖条件,通过使用滴灌、喷灌技术后,可使地面湿润、升温快。这些技术措施都能改善土壤理化性状和农产品品质。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及农业技术推广对农业的促进作用越来越明显,其社会效益也越来越大。因此,要继续把农业技术推广作为一项重要工作来抓,把农业科技成果尽快转化为生产力,为农民致富奔小康、发展现代化农业服务。
总之,在当前时代背景下,合理推广水稻种植技术有着重要的意义所在,需要结合当前实际情况,了解水稻种植技术推广的优势和要点,并通过积极发展经济组织、加大资金支持、加大宣传力度等一系列措施,保证绿色水稻种植技术能够有效推广,促进我国农业可持续发展和进步。
(作者单位:546400广西壮族自治区河池市罗城仫佬族自治县农业服务中心;546400广西壮族自治区河池市罗城仫佬族自治县龙岸农业技术推广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