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_王丽红
《树人导报》是绍兴市新闻传媒中心旗下的一份大德育教育周报,面向绍兴全市40多万名中小学生发行,是全国唯一一份由地市报承办的德育报。从2016年9 月创刊以来,《树人导报》始终坚持“立德树人”的办报宗旨,办有责任、有温度、有气质、有成长力、有阅读感的报纸,得到了广大师生、家长和全国各地同行的支持与肯定。
作为一张入校发行的非教辅类报纸,其强大的竞争对手就是各类教辅类报刊。在校园里,学生的“学”是重心中的重心,非教辅类报刊的生存空间因此面临着挤压。近两年,《树人导报》借助“双减”政策的出台,以学生读者的需求为导向,不断优化版面元素,让各类教育新闻既是思想教育和心理健康的“能量场”,也是开展通识教育和素质教育的“资源富矿”。
“满足谁的新闻需要,以及满足什么样的新闻需要?”对这个问题的回答是所有报纸的生存之基。在创办初期,《树人导报》(简称“树报”)通过一场场座谈会,针对学生和教师群体进行了广泛的“新闻需要”调查和收集,并以此为根据,确定了时政德育、校园新闻、家庭亲子、科普人文4 大板块的组成内容,采用青少年易于接受的表达方式,讲述、记录当代青少年的成长与梦想故事,传播正能量。
树报在创办之后也长期重视对读者意见的采集,在版面上开辟了“树报时间”栏目,每周对一所学校收集意见和建议并刊登。同时,所有的采编人员入校采访,既是一次报道内容的采写,也是一次面对面的办报意见采集。
“同学好,上期《树人导报》看了吗,你喜欢哪篇报道?接下来,你希望在版面上看到哪方面的内容?”这是采编人员常规的意见采集问话方式。而更多的时候,这样的意见征集会以“拉家常”的方式进行。学生也会在交流中给采编人员抛过来一些问题。如,在张雪峰的言论引发“新闻是不是天坑专业”的大讨论后,有学生就询问入校采访的记者:“作为一名新闻工作者,你是如何看‘千万别学新闻’的说法的?”
随后出版的《树人导报·中学版》就以《新闻学真的是“天坑”专业吗?找一找多次冲上热搜的这场争论背后的“隐藏方法论”》为题,刊发了系列报道,呈现了社会各界对这个问题的看法,也梳理这些看法背后的思考方式和生涯规划方法,获得了众多读者的点赞。
树报这样贴身式的意见采集,让版面内容的教育性和贴近性更加凸显,甚至避开了常规教育新闻中的流量套路。如“双减”政策出台后,各类媒体开始大量报道各校的课后服务。但树报是站在学生的角度,重点关注了“双减”中的“学校教育教学质量和服务水平进一步提升”和“作业布置更加科学合理”。其中,从读者的兴趣和报道的可读性出发,树报重点报道了各校在“深度学习”“项目化学习”“STEAM 教育”等“教学新模式”上的探索。因为这些模式是目前世界上公认的先进教育方式,能带领学生在真实情境中开展深度学习和综合性学习,并激发学生的内在动力,让学生爱上学习的同时,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
在学生意见中,大家传递出的最为集中的声音是希望这份报纸对他们的学习有所帮助。但《树人导报》的定位是非教辅类的,该如何突破学生需求与报纸性质的悖论,成就“树人”精神内涵的同时迎合学生需求,从而增加报纸与中小学生的黏合度?树报采取了深挖新闻报道中的“教育资源”的做法。
阅读新闻是学校布置的一项假期常规作业,因为新闻不仅能扩大他们的视野,告诉孩子们在课本和学校之外,这个世界上正发生什么,也能为他们提供看待事件、解读事件的多元视角。树报在封面上设置青少年时政评论栏目《热词解读》,每期选择一个近期社会高关注度的新闻热词进行介绍和解读。这个栏目既是学生的德育阅读材料,也是时政热点材料,能为学生作文写作和“三位一体”招生面试等提供素材积累。
封底版则为“头脑风暴”栏目,聚焦科普新闻,让学生们增加科学知识和科学兴趣。如,报道《墨西哥近日公布疑似“外星生物”遗骸,“天外来客”现真容?》《“初雪”刷屏,“雪试卷”来了小心,别被这些冷知识“冻”住哦》等内容。
树报在调查中发现,中学生学业压力大,他们中很多人会因为过于专注于刷题,而忽视生涯探索和社会实践的重要性,而这方面的缺失会导致他们盲目追从热门的大学专业。为此,树报推出了“慧规划”专版,一方面结合社会热点、各种新出台的招考信息,带领学生了解专业、职业、报考路径以及各种生涯规划的方法;另一方面组织学生体验职业活动,并进行分享,让更多学生能一起走进企业,了解职业、行业的现状和发展趋势。本学期树报组织学生先后走进了芯片、航空航天等新兴产业相关企业和实验室。
此外,树报针对学生因学业、亲子关系等产生的焦虑,推出“亲子棒棒堂”“树报小树洞”“心理空间”等版面或栏目,帮助学生和家长构建健康心理和良好亲子关系;围绕学生的综合素质养成,推出了“运动加油站”“身边的美学”“青春修炼营”“立体阅读”“泡泡博士口袋实验室”等版面和专栏,助力学生拓宽视野,增强身心抗压能力,提升综合学习能力。
在树报的众多栏目中,学生们总能找到自己的兴趣所在。同时,报纸能让孩子们触摸到真实的纸墨,感受独属于纸质媒体的温度和厚度,通过报纸这个“阶梯”爱上阅读。这两年,树报也着力于这个纸媒优势的发挥,为学生们提供高质量的阅读体验。
首先是增强报道的实用性。记者在进校采访的时候都会问一下自己,别的学校的师生看了这篇报道后如果感兴趣,能否模仿、能否“拿来”?于是一批实用性强的报道先后出炉:《天冷了,为松鼠设计‘家’,近300件作品,又暖又萌》《包子松松软软,那时酵母菌在发力,这一场‘核心技术’攻坚战好有趣》《保温、静音、卫生……统统满足,创意校园餐车亮相“竞标会”你pick哪一款?》……这些突出实操内容的报道,既让学生感到新鲜好玩,也增强了报纸的可读性和亲和度。
其次是注重一些细节服务。2023年初,树报在采集读者建议中发现,不少低年段的学生希望能为报纸中出现的“生字”“难字”注音,以便于更好地阅读。从2023 年2 月开始,《树人导报·小学版》对文章中可能会造成低年段学生阅读困难的字词进行了注音。如,2023 年12 月27 日的报纸报道了不少学校开展了辞旧迎新活动。报道中写道:“这是一次团圆热闹的活动,我们希望凝聚起共同谱写民族团结进步事业的磅(páng)礴(bó)力量……”
树报也严抓报纸出版质量关,每一篇文章,都经过了记者、编辑字斟句酌,学生通过阅读报道可以积累好词佳句,用到平常的写作中。在此基础上,树报的小学版在每个版面的最底部增加一栏“好句积累”,从各名著中选取一句名句进行刊登;本学期起,还增设了“成语里的绍兴”栏目。“卧薪尝胆”“东山再起”“鸟尽弓藏”等成语故事,让学生学习了语文和历史知识,也增强了文化自信和家乡自豪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