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_曹茜 邵有学
博物馆承载着国家文化与历史,是促进文化传承与中外文化交流的重要载体。中国伞已有几千年的历史,中国伞博物馆是全国首家伞主题博物馆,坐落于杭州大运河河畔,共有六个单元展区,展示了以中国文化为代表的伞文化、伞历史、伞故事、制伞工艺技术以及伞艺术。中国伞作为国家文化形象,早已参与到国际交流之中,在新媒体环境下中国伞博物馆传播样态已然发生变化。据此,本文分析当前中国伞博物馆在数字技术快速发展背景下的传播困境,同时进一步探究中国伞文化博物馆的创新发展路径,为中国伞博物馆的转型升级和对外传播提供思路,以期促进中国伞文化的传承与全球传播。
新媒体环境下,博物馆的传播与发展不断变化。数字博物馆建设、优质内容开发成为许多博物馆发展的目标。结合当前博物馆的发展现状,可以看到当前中国伞博物馆面临着不少困境。
数字时代,互联网技术、云计算、虚拟现实技术逐渐渗透到人们的日常生活中,数字技术在博物馆中的应用也逐渐改变着人们对博物馆的认知及情感体验。唐纳德·诺曼在《情感化设计》中提出了情感体验这一概念,互联网时代下,基于情感体验的沉浸式博物馆体验或许更能抓住受众,同时扩大博物馆的文化传播。
中国伞博物馆多个展厅设计有虚拟雨景的情境,并有多种交互设计,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游客的情感体验,但观察发现博物馆存在互动设计趣味性弱,突出性不强,体验感不够舒适等缺陷。比如“伞骨的制作工艺”展区,目前以动画讲解的形式介绍伞骨的制作工艺,缺乏直观性、互动性和趣味性,展区新媒体技术设施尚待完善,对游客的吸引力有待提升。
随着移动终端设备的普及以及5G技术的飞速发展,数字技术改变着传统博物馆的文化传播方式,同样也影响着大众的博物馆文化体验。手机、电脑延伸了博物馆的空间范围,大众可以通过博物馆官网、社交媒体或相关短视频,实现足不出户、随时随地云游览博物馆,突破了博物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
迄今为止,中国伞博物馆还没有官方网站、官方微信公众号,也没有视频号,宣传推广渠道有限,在对外传播方面更是收效甚微。博物馆的数字化程度影响着其对外传播的效率。因此,在数字化改革背景下,推动伞博物馆的线上线下数字化建设,以及对外传播应提上议事日程。
近年来文化传承越来越注重文化遗产的活化,文化遗产的活化不仅限于传统意义上的传承与保护,还要让文化遗产“开口说话”。因此,要注重博物馆内容的设计,注重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活化开发。中国伞博物馆在产品活化与文创设计方面缺乏创新,难以吸引年轻受众群体。
油纸伞是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如何活化油纸伞的制作工艺是亟待解决的问题。中国伞博物馆的责任不止于传统意义上的保护与继承,更肩负着将历史文化遗产以符合新时代潮流的物质或文化精神加以诠释、融合、重构,以活态的开发形势,达到良好的传播效果。
中国伞博物馆目前仍缺乏对外传播战略布局,在展馆建设及线上线下新媒体渠道搭建方面仍处于起步阶段,要推动中国伞文化的对外传播,还应当在现有基础上走向海外,扩大海外受众群体。
伞这一意象在不同国家具有不同的内涵,通过打造国内伞意象与其他国家伞意象共通的意义空间,并借助互联网优势,拓宽伞博物馆海外传播渠道,依托海外中国特色伞展览、戏剧表演、音乐剧等宣传伞文化,将有助于中国伞文化的海外传播。
针对以上存在的问题,本文拟结合数字时代优秀博物馆发展经验,提出以下对策建议。
目前,要做好博物馆的传播,仅仅依靠线下博物馆是远远不够的。博物馆的传播需要依托“互联网+”开展宣传工作,打造线上博物馆,延展线下展馆的文化内涵。如在数字化改革的背景下,中国丝绸博物馆推出了“数字丝路文化”计划,其中主打项目之一是丝绸之路数字博物馆,盘活了馆藏资源,凸显文化遗产的数字融合。
中国伞具有独特的文化意境和内涵,通过互联网的数字化呈现,可以将伞的意境表现在网站设计中,并通过AR、VR 虚拟现实技术增强沉浸式的体验感。此外,在移动设备上利用H5制作互动页面,循序渐进地介绍中国伞发展的历史,如“清明上河图寻伞”这一线下交互设计,就可以借助H5的形式实现线上互动,让用户在电脑端、手机端就可以进入清明上河图的画卷中,一步步寻伞,既领略到中国绘画艺术之美,又感受到伞在中国文化中的代表性作用。
中国伞博物馆要积极搭建新媒体矩阵,在微信、微博、抖音等社交媒体设置官方账号,增加曝光度,吸引游客量,为进一步在海外扩大影响力奠定基础。近几年,国家积极探索对外传播路径,逐渐形成了多层次的海外传播矩阵,创作了一批优秀的外宣作品,吸引了海外受众关注。首先,中国伞博物馆的对外传播要借助国家、政府的外宣平台,宣传具有创意的中国伞文化,将民间故事的表达融合创新到宣传中,引发国外受众的共鸣。其次,在中国的音乐剧、舞台表演中多融入伞这一元素,借助戏剧的推广,提高中国伞的海外知名度。再次,要注重人际传播的力量,借助民间自媒体力量扩大中华文化的影响,如李子柒独具中国风的视频在海外火爆,在海外引起不小轰动。
在海外传播中,还要注重利用华侨华人在中华文化传播方面的优势,让中华文化在对外传播上更接地气。借助海外华文教育优势,加大宣传中国伞的历史文化,并因地制宜,与所在国伞文化融合交流。
目前,许多博物馆的文创发展仍是走传统路线,比如明信片、饰品、纪念章等等,在吸引游客方面收效甚微。因此,要发掘文化资源,适应新时代受众的需求,推出文化创意产品,让产品向品牌化、年轻化、娱乐化方向发展。如故宫博物院在互联网时代背景下,通过整合运用一系列网络营销策略,匠心打造故宫文化的超级IP。故宫博物院文创产品设计聚焦年轻人,从年轻人视角出发,实现与粉丝的互动,以新媒体时代的年轻化方式达到文化宣传推广的效果。中国伞博物馆也可借鉴故宫博物院的成功经验,如将新白娘子传奇中,许仙与白娘子以伞为媒的爱情故事大众化,将伞的意象在新媒体时代普适化,满足年轻人对爱情的向往,并依托西湖文化景点的宣传推广,扩大杭州丝绸伞的影响力。
中国伞博物馆在新媒体环境下,既要立足于国内博物馆创新性建设,又要作为文化载体在海外传播中发挥不可忽视的作用。杭州的传统手工艺品西湖绸伞,因其造型灵巧、色彩鲜艳兼具实用性与艺术性于一体,是杭州西湖文化的一大名片。中国古代民间爱情传说《白娘子传奇》中许仙和白娘子因“伞”结缘而传下一段佳话。在海外传播中,通过展馆的形式,借助传统文化,以伞为载体,吸引海外游客了解中华文化,增添审美体验的趣味性。
伞文化蕴含着中国意境与中国传统手工艺制作艺术。未来中国伞博物馆的发展既要做好文化传承,又要加强对外文化传播。借助数字化在交互设计上提高游客的情感体验,从情境设计、多感官互动、信息可视化等多个层面优化博物馆设计。在博物馆宣传上,依托政府资源和互联网优势,搭建多平台传播矩阵。开发创意性文创产品,打造品牌IP,在吸引国内粉丝时借助多种传播途径,并兼顾海外传播。数字技术带来了全球性的社会变革,人工智能、云计算、5G技术不断发展,未来博物馆的文化传播和内容生产将会有更多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