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_徐月高
面对传媒领域的深刻变革,特别是新兴媒体的全面崛起,在新时代新征程上,行业报要担负新使命完成新任务,必须加强和改进理论宣传,这是摆在全体行业报人面前的重大时代课题。中国组织人事报是组织人事领域的专业大报,长期以来始终致力于党的理论宣传,开设理论评论专版和专栏,注重选题策划,坚持融合传播,打造理论宣传矩阵,产生了广泛的社会影响。现结合办报实践,就加强和改进行业报理论宣传做些探讨。
行业报是党的重要宣传阵地,是舆论引导和思想引领的重要载体,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的重要阵地,行业报本质上是党报,党报姓党。作为党的媒体布局的重要方阵,行业报承担着理论宣传的重要使命。加强理论宣传工作,是行业报的使命所然、职责所在和发展所需,是行业报的立报之本和兴报之基。
(一)加强理论宣传是推进党的宣传事业的必然要求。理论宣传是凝心铸魂的先导工程。当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世界之变、时代之变、历史之变正以前所未有的方式展开,各种思潮、文化和观念相互激荡,不同价值观交锋碰撞。越是社会思潮多样、社会价值多元,越需要科学思想理论引领,越需要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人们更加渴望在理论中寻找民族自豪感和身份认同感,期望廓清思想迷雾、解答现实困惑。面对时代大变局和读者期待,行业报不能缺席失语当鸵鸟,而应因势而谋、应势而动、顺势而为,积极出场、主动发声,提供思想动力和精神滋养,帮助党员干部和群众认清形势、把握趋势、洞察大势,让党的创新理论更好地引领干部群众。
(二)加强理论宣传是推动行业发展的必然要求。行业报为党而生、以“行”为根,承担着阐释党中央重大决策部署和行业领域重要政策措施的政治任务。组织人事工作具有很强的政治性、政策性、专业性,必须加强理论阐释和政策解读,凝聚思想共识,提升专业素养。理论宣传既要紧跟中心任务,吃透中央精神,通达社情民意,立时代之潮头、发思想之先声,打造引领行业发展的思想策源地,当好推动改革创新的先行者和鼓吹手,向全社会展现行业形象,让社会了解行业、支持行业;也要从学理上总结提炼中国特色组织人事制度的经验做法,深刻揭示背后的历史逻辑、理论逻辑和实践逻辑。
(三)加强理论宣传是塑造报纸优势的必然要求。新媒体格局下,媒体竞争正在从消息制胜的时代向观点制胜的时代转变,出思想、出观点成为塑造竞争优势的关键一招。越是海量信息、众声喧哗,越需要专业权威的思想观点,读者想获取的不仅是简单的信息,还包括新闻背后折射出的深刻思想。理论宣传要出思想、出观念、出见解,揭示纷繁现象背后的思想本质,讲清时代行进的理论逻辑,实现内容上的“供给侧改革”,让理论话题和思想观点与群众需要对接,以思想理论优势赢得报纸发展优势。
思想是媒体最重要的品质,理性是时代最需要的力量。要坚持先进技术为支撑、内容建设为根本,持续打造独具行业特色、读者认可度高、社会影响力大的理论宣传精品,更好地用党的创新理论观察时代、把握时代、引领时代。
(一)坚持观点性与新闻性相结合。报纸的理论宣传虽然不是新闻报道,但也不是象牙塔里的学术研究,只有紧密联系人民群众的火热生活,紧密联系改革发展的伟大实践,剖析新闻事件、新闻人物背后的观点,回应民生关切,才能与时代同频共振。越是焦点热点难点问题,与读者的关联度越大,越能引起共振共鸣。要把理论和舆论贯通起来,把理论宣传与社会热点结合起来,紧密结合时代发展、社会变化、群众需求做好议题设置,深挖热点事件背后的理论需求,讲清新闻事件背后的思想实质,把准复杂现象背后的理论逻辑,抓住行业特色和社会关注的契合点,提升理论宣传的“含新量”,展现时间新、问题新、观点新、话语新的形态,实现“老树春深更著花”。
(二)坚持专业性与社会性相结合。专业理论并不意味着只有业内人士看得懂,并不意味着枯燥乏味、曲高和寡。理论宣传既面向行业,又要面向社会,打破行业与社会之间的壁垒,着力寻找专业理论和社会大众的共振点,把专业术语转化为大众语言,防止自说自话、孤芳自赏,避免“行业内的热点”成为“行业外的冰点”。要注重专业内容的社会表达,从专业的角度看问题、用社会的视角讲道理,深入浅出表达、化繁为简呈现,既讲内行的话,又让外行看得懂。要善于将社会问题行业化,立足专业视角分析社会现象,从社会热点透视行业发展趋势,触及热点话题,回应民生关切,使理论与社会联系起来、与时代联系起来,让理论宣传变得有态度有温度,激起读者的思考,打动读者的情感,在“润物细无声”中达到“随风潜入夜”的效果。
(三)坚持思想性和可读性相结合。理论并不枯燥,只要富有内涵;理论并不空洞,只要贴近需求;理论并不高冷,只要切中人心。理论很厚重,但言说要轻巧。要在语言翻译和转化上下功夫,加快理论话语创新转化,注重思想观点的故事表达,打通专业话语、学术话语与通俗话语,把有意义和有意思结合起来,把“想说的”和“想听的”结合起来,让深道理浅出,把大道理讲白,既有深入肌理的内在,又有吸引眼球的“卖相”,既有“智慧的意味”,又有“泥土的气味”,还有“灵动的香味”,把枯燥的理论变得可读、可看,把道理讲得生动活泼、通俗易懂、入脑入心,让群众易于理解、乐于接受,实现理论传播的大众化、通俗化。
(四)坚持用纸媒与用融媒相结合。随着社交媒体的快速发展,人们的思想观念和交往方式发生深刻变化,正在重建传媒底层逻辑、重塑舆论传播格局。理论宣传既要用好传统媒体信息权威、内容优质、生产能力过硬的厚实家底,坚持内容为王、导向正确,又要抢占融媒传播的“大风口”,坚持移动优先、流量说话,遵循移动互联网传播规律,用新技术改造生产方式、打开传播渠道,善用信息化之利、扬起新技术之翼,给理论宣传插上技术翅膀,多用短视频、音频、图片等方式进行宣传,使理论宣传得以广泛投射推送,更具渗透力、吸引力、亲和力,让高冷小众的理论跨界出圈,让正能量产生大流量,更好地进入互联网主阵地、直抵更多年轻人。
理论评论版是承载中国组织人事报理论宣传任务的主板块、主渠道,加强和改进行业报理论宣传,要从选题策划、版面配置、栏目设置和队伍建设等方面进行优化提升。
(一)加强选题策划,做深做实内容供给侧改革。坚持策划先行,提升议题设置能力,发挥舆论引导作用。根据中央新精神新部署、难点热点、专项和常态化工作、党员干部工作和成长需要、工作问题和思想认识问题进行策划,说专业内行的话、写有启发性的文章、编有思想内涵的稿件,让人读有所获、有所思,感到“解渴”。坚持问题导向,及时回答普遍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和思想困惑问题,用鲜活的事实说话,用生动的实践说话,用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讲理,拉直心中问号。
(二)改进编辑手法,优化版面配置和栏目设置。理论版面往往给人以严肃厚重的印象,更需要在版式设计上下功夫,以美观大方的版面拉近与读者的距离。要加强编辑手段创新,综合运用图表、漫画、内容提要、核心阅读、背景链接、延伸阅读、时评按语等编辑元素,增强版面的艺术性和趣味性,加大版面留白空间,做到文字精致化、图片优质化、文稿多样化,长短结合、大小互补,形成疏朗大气的版面风格。可以增设“调研看台”栏目,刊发深入基层的优质调研报告;增设“理论随笔”栏目,刊发大家名家的随笔札记,运用生动亲切的笔调表达深邃的思想。
(三)改进文风,创新语态表达。理论是抽象的、理性的,但解读方式可以是形象的、通俗的。要发扬准短深活的文风,大处着眼、小处着手,既“站在天安门上”想问题,又“坐在家门口”拉家常。言论评论要突出思想性,掐头去尾、直奔主题、短小精悍、文风朴实;标题要突出观点性,弱化工作性,增强文学性,吸引读者阅读兴趣。注重语言表达,把冗长的句子转化为平实的短句,少些居高临下的布道、板起脸孔的说教,少些文件语言、空话套话,多用讲故事、举事例、摆事实的方式讲道理,多用大白话、大实话和群众语言阐释政策,多用聊天式、谈心式的语气触及心灵,多拿问题开刀,用现象作靶子,言之有物、言之有情、言之有用,用通俗易懂的语言、现实生活的实例、形象生动的比喻,把深奥抽象的理论表达出来,实现情理结合、情景交融,做实“看不见的宣传”。
(四)加强队伍建设,涵养优质稿源。建立专家学者联系机制,培育高质量专家队伍和网评员队伍,构建专兼结合、结构合理的作者梯队,形成“一张报、一群人、一个库”,为理论宣传工作提供稿源保障。多走出去参加研讨会,深入基层调研,多交朋友、多布眼线,及时掌握最新理论动态和基层鲜活的创新实践,及时发现培育有潜力的作者。进一步加强与党校(干部学院)、高校智库、组织人事研究机构的联系,用好专家队伍和课题资源,借智登高、借力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