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 彤
(济南大学 体育学院,济南250022 )
构建智慧型群众体育运动是体育强国理念落实的有力抓手,智慧型群众体育运动强调运用智能化的工具提升体育运动的科学性以及丰富度,调动群众积极性与参与热情,是数字经济在体育行业中的典型应用。其中,智慧型群众体育运动的“智慧”内涵对其属性作了强调,区别于一般随意自发的体育运动,智慧型群众体育运动更追求科学性以及效率性,通过相关工具的辅助实现体育运动的科学指引以及运动效率的提升[1]。群众体育运动的开展要求营造更广范围的体育氛围,在区域分布上也更加分散,是体育强国理念形成共识的必由之路。
群众体育运动中的科学决策能力指向“运动目标”“如何运动”等问题。传统的群众体育运动对此方面的关注相对不足,导致了群众体育运动设置随意,相关场地以及设施更是供需不均衡[2]。甚至可能出现对体育运动想当然的“拍脑袋”决策,并非以群众需求为出发点,而是以部分管理者的个体偏好或是跟风模仿为起点,安排形式主义的体育活动以及展示性的体育场所。如此设置的体育活动尽管看似热闹,但其中群众自发性参与意识不强、积极性不高,甚至是为了准备展示性的赛事而利用业余时间临时突击的,以强健体魄为出发点的体育运动反而成为了任务和负担,让群众疲于应付。而在一段时间的风潮后,该项运动则难以持续性发展,相关场所设施也因缺乏使用和维护而随之荒废,造成了体育资源的浪费。数字经济下的智慧型群众体育运动构建能够有效扭转这一局面。在数字经济背景下,相关体育运动组织者能够通过更智慧化的科学手段来对群众体育运动进行科学决策与有序引导,群众体育运动的安排不再是随意且无章法的,而是结合不同群体、不同地区、不同气候季节进行的针对性安排。
均衡平台资源也是数字经济在构建智慧型群众体育运动中的独特优势。传统群众体育运动主要依托线下资源,平台十分有限,性质也相对单一。付费场所主要以民营健身房为主,免费场所则主要是在开放式公园、户外广场等地。此类场所或会对群众参与体育运动造成一定的经济负担,或受到天气及地形的局限较大,甚至由于场所平台的非专用性导致可能出现意外的概率增加,进而对群众参与体育运动的热情造成打击。这与体育强国理念所遵从的全体群众自觉参与以及轻松参与的出发点背道而驰[3]。群众体育运动除了线下平台,线上平台这一概念的普及度也不够,尚处于探索阶段,规范性以及应用友好度均乏善可陈。传统群众运动依赖群众完全的自发性,而群众对于某项或某类体育运动的热情一定程度上又来自于相关渠道的热门赛事以及相关宣传所营造的氛围。而更贴近群众的体育运动所需的服务支持以及推进策略,则缺乏自上而下的配套服务顶层设计。数字经济为此提供了接口,数字经济的有效运用能够使智慧型群众体育运动的群众、市场、组织管理方形成有序系统,组织管理方也由此能够适时配备相应的指引服务[4]。
2.1.1 把握群众的运动数据
了解群众的运动偏好以及背后的身心需求,是有的放矢做好智慧型群众体育运动服务的第一步。由此,借助数字经济则能够为此提供精准的信息服务。首先,可从相关的大数据消费中分析群众的运动偏好轨迹。从运动器材销售门店、运动设备生产商等承接群众一线需求的中端结构组织中获取群众运动的大数据,了解群众体育运动中偏好的消费档次以及运动类别,进而结合地区经济发展水平与人口结构等因素进一步厘清群众运动需求。其次,也可运用数字经济了解群众对智慧型体育运动的主动需求。可通过社区综合运动设施试点,进行少而精、简且美的运动设施配置以及场所布置试点,再在相对显眼处通过扫描二维码等形式进行群众体育运动的意见调研与建议征集[5]。最后,更要从更深层次的身心需求剖析智慧型群众体育运动诉求。群众参与智慧型体育运动的需求可能是多方面的,如出于自身的身体素质提升需求或休闲娱乐需求,也可能是出于社会交往、关系巩固等相对复杂的人际需求,更有可能是兼而有之的多维需求。了解智慧型群众体育运动的深层次需求,能够更有针对性地设置弹性的群众体育运动服务,盘活智慧型群众体育运动资源,促进不同区域的体育运动资源流动。
2.1.2 为群众体育运动提供有效指导
首先,可借助数字经济手段,在社区中打造智慧型群众体育运动主题。结合社区群众的性别、年龄等人口学特点,有针对性地打造田径运动社区、球类运动社区、体操舞蹈运动社区等区域。智慧型群众体育运动主题的打造有助于形成聚集效应,确保群众在参与体育运动中更容易找到志同道合的伙伴和组织,从而激活群众在智慧型群众体育运动中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内生动能。其次,还可发挥自上而下的组织力量,开展跨区域间的群众体育运动友谊赛,以嘉年华、体育节目展示等形式加强各个群众体育运动品牌的交流,促进群众体育运动共进合力。最后,数字经济的便捷性还有助于群众体育运动示范效应的形成和推广,可对智慧型群众体育运动参与成果卓越的社区以及参与积极的个人颁发数字化奖章等纪念品,通过集章兑换相应的奖励形式强化对智慧型群众体育运动的建设引导[6]。
2.2.1 拓宽平台,从巩固线下平台中找到落脚点
传统的体育运动本身即在线下平台中开展,因此,智慧型群众体育运动在线下实施中也有较好的群众基础以及操作可能。针对传统体育运动中的盲目自发性所带来的难以管理以及利益冲突等问题,智慧型群众体育运动在线下平台中可借助数字经济手段尽可能削弱负面影响。一方面,线下平台中规模较大的群众体育运动如广场舞、集体体操等,容易占用公共场地资源以及带来噪声等干扰。在智慧型群众运动的线下平台,可通过专门场地的开辟以及场地使用时间、载荷人数等规范实现双向引导,还可利用蓝牙耳机等设备实现相关背景指导音乐的针对性投放,从而减少噪声干扰。另一方面,线下平台中的个体性群众体育运动如跑步等参与感不强,容易导致个体难以坚持,且由于缺乏相应的科学指导,容易出现受伤等意外状况。据此,可在社区设置相应的智慧型群众运动服务点,或就近与健身房等机构合作,采用志愿服务等形式吸纳具备群众体育运动专业基础以及实践热情的人员参与指导,通过组团组队等形式增强群众体育运动凝聚力以及支持保障。
2.2.2 线上平台的拓宽
线上平台的拓宽则是数字经济下智慧型群众体育运动的蓝海。一方面,线上平台能够促进更广范围内智慧型群众体育运动资源的联动,提升群众体育运动影响力。可通过相关应用软件的开发,借助线上“打卡”等活动促进运动中的互相鼓励与自我监督,带动智慧型群众体育运动的有效开展。另一方面,线上平台能够通过小程序预约、运动评价等渠道丰富群众体育运动的相关信息资源,提升智慧型群众体育运动的效率与效能。同时,线上平台的设置也有效拓宽了群众体育运动的场地与情境,结合VR可视化、人机比对等数字经济技术,群众能够更灵活地参与线上运动,基本实现在居家、办公等多元化场地中随时随地地运动,有助于利用碎片化时间提升身体素质,带动智慧型群众体育运动氛围的形成。而数字经济技术下运动情境的逼真性并不因场地而制约,相反,通过数字经济技术,更丰富的运动情境以及代入感更强的情节主题获取成本更低,使体育强国理念下的全体群众参与智慧型体育运动得到了落实[7]。
2.2.3 “线上+线下”平台的拓宽
“线上+线下”平台的拓宽与延伸则决定了智慧型群众体育运动平台在实践落脚中的巩固性与影响力,线上线下平台的融合联动使智慧型群众体育运动具有更多的可能性。通过加大力度研发智能可穿戴运动设备,使用内置传感器、芯片、显示器等技术实现对用户运动数据、健康指标等方面的实时监测和反馈,从而帮助群众更加科学、高效、个性化地进行体育运动和健身锻炼,这对智慧型群众体育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比如数字运动手环、数字运动示范镜面等相关工具的有效运用,能够实现线上线下的有机联动,为群众参与体育锻炼提供了灵活的线上辅助作用。由此,线上平台主要承载了运动资源的调动功能,而线下的运动则基于线上平台的黏性而有更高的参与感与实现性。
2.3.1 实现对智慧型群众体育运动的数据监控
实现对智慧型群众体育运动的数据监控需要把握数字经济优势,切中智慧型群众体育运动的真实需求[8]。一方面,对于参与群众体育运动的个人,由运动手环等相关设备检测到的心率、呼吸等相关运动指标若出现异常,应及时启动预警机制,确保群众在体育运动中的生命安全。同时,对于群众体育运动环境的监测也可通过数字技术实现。如在夜晚、大雾等能见度及安全性较低的天气,相关监测设备的警戒级别也应升级,通过提示音、报警器、紧急联系人等链接实现安全提醒以及安全保障。另一方面,对于智慧型群众体育运动中的相关机构,也应通过数字技术实现相关数据的监管,确保运动数据的安全。而对于有奖励性质的智慧型群众体育运动活动、比赛,则应通过相关数据技术确保运动数据的真实性,避免因“刷步数”“刷票”等恶意竞争打击群众体育运动参与的热情。
2.3.2 在数字经济中促成智慧型群众运动体育数据的共享
数字经济的活力正源自数字时代下相关资源的高速共享,同理,智慧型群众体育运动数据的共享实现也能促进经济效能的转化以及体育强国更上一个台阶。一方面,目前在线上平台中以智慧型群众体育运动为卖点的应用软件数量并不少,虽然各有特点,也在群众体育运动的功能上各有侧重,但仍不可避免地存在部分相对鸡肋的模仿性软件,如此不利于知识产权的保护,也极有可能造成群众体育运动资源的浪费。因此,可根据智慧型群众体育运动的功能侧重点厘清相关应用软件的类型,并进一步根据计数记录型、测量型、动作技能指导型等定位合并相近的工具载体,开发出操作便捷、界面友好、经济适用的垂直优势应用,以此促成智慧型群众体育运动的合力。另一方面,对于不同类型的资源应用,也应开发相应的接口,实现数据的共享互通,为群众体育运动提供更便捷的体验。
2.3.3 提升数据服务质量
提升智慧型群众体育运动数据服务质量是不可忽视的一环,也是智慧型群众体育运动可持续发展的关键保障。提升数据服务质量强调实现引导角色的转变,相关组织机构和部门在积极推进体育强国理念落实的路径上,应从“台前”逐渐过渡到幕后,从相关设备场所布局以及活动设计的直接组织者转变为服务者的角色。智慧型群众体育运动应驱动群众参与的内在动能,而相关部门更多的是为此提供数字信息资源以及技术支持的服务角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