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药院校职业规划课程思政元素输出研究 *

2024-04-07 13:50赖聪聪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24年7期
关键词:职业规划中医药育人

谭 静 杜 伟 艾 华 赵 娜 徐 娜 赖聪聪 李 玮※

(1.北京中医药大学人文学院,北京 100029;2.北京中医药大学学工部,北京 100029;3.北京中医药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北京 100029)

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是教育的根本问题,立德树人成效是检验高校一切工作的根本标准。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必须将价值塑造、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三者融为一体。“课程思政”是2014 年之后出现的概念,源于上海市相关高校的探索,其目的是解决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孤岛”困境,尤其是解决思想政治理论课与其他课程之间实际存在的“两张皮”现象,其方式是开发利用相关课程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以充分发挥所有课程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1]。课程思政建设对高校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确保育人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具有重要意义[2]。本文将从“大学生成才与职业发展”课程思政元素输出的必要性入手,分析课程思政元素输出的独特优势,并从教师、教材、教学资源三个角度分析课程思政元素输出路径,以达到同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的时代要求。

1 中医药院校职业规划课程思政元素输出的必要性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指出:“要用好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思想政治理论课要坚持在改进中加强,提升思想政治教育亲和力和针对性,满足学生成长发展需求和期待,其他各门课都要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使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3]。

实施课程思政,既要强化显性思政,又要细化隐性思政(综合素养课程和专业教育课程),发掘高校所有课程思想政治教育资源,突破思想政治教育过于集中于“点”“线”的瓶颈,把思想政治理论教育与专业教育变为一个协调同步、相得益彰的过程[4]。作为通识教育必修课的职业规划课程,显然属于里面提到的隐性思政。大学生正处于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重要阶段,以北京中医药大学为例,职业规划课程“大学生成才与职业发展”,内容涵盖大学生从学习到生活、从求职到就业的方方面面,利用好这一课程的课堂阵地,在其中融入思政元素,对于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大学生尤为必要。

2 中医药院校职业规划课程的特点和思政元素输出的优势

中医药院校作为行业特色明显的院校,其学生的专业和就业都具有一定的独特性,面向中医药院校开设的职业规划课程也有不同于其他高校的特点。因此,分析中医药院校职业规划课程的特点并结合这些特点分析思政元素输出的独特优势,对于更好地挖掘该课程的思政元素、提高课程思政元素输出效果很有助益。

2.1 中医药院校职业规划课程的特点中医药院校的专业设置以中医药类为主,兼顾设置管理类、文学类、法学类等其他专业。面向所有专业开设同一门通识必修课时,从分析课程特点入手有利于提升课程的育人实效。以北京中医药大学为例,职业规划课程面向北京中医药大学本科专业(含八、九年制本科阶段),作为通识教育必修课开设,分为“生涯规划篇”“创新创业篇”“就业准备篇”三个模块,分别在大一年级上学期、大二年级上学期、大三年级上学期进行授课,旨在通过课程学习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人才观,能够客观地认知自我,并结合行业特色,掌握自身学涯与职涯的规划能力,并培养成功就业和职业发展的基本素质和能力,为将来主动就业、顺利就业及职业发展奠定基础。从课程设置可以看出,这门课程具有师资队伍强、专业跨度大、涵盖内容广、涉及学科多、持续时间长、与学习实践联系密、求职实用性强等特点。

2.2 中医药院校职业规划课程思政元素输出的优势针对中医药院校职业规划课程的特点,可以总结出这门课程思政元素输出的独特优势如下。

2.2.1 师资队伍强具有思想政治教师身份的辅导员参与授课,为该门课程提供了丰富的德育实践经验。北京中医药大学“大学生成才与职业发展”课程的全体师资为具有思想政治教师身份的辅导员,平均年龄在35岁左右,职称从助教、讲师、副教授到教授不等,专业背景和研究特长较为丰富。其他高校的职业规划课程中,辅导员的参与也非常广泛。辅导员具有教师和管理者的双重身份,还具有引领、教育学生的丰富德育教育实践经验,这为挖掘本课程的思政元素并将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与实践有机结合提供了很好的途径。

2.2.2 专业跨度大本门课程要注意学情分析,尤其是针对非中医中药类专业的学生,一定要讲“三因制宜”,结合不同专业学生的学涯规划和职业生涯设计特点,科学合理地设计课程思政体系,让学生能够在课堂学习中感受到专业发展与个人理想信念的共鸣,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2.2.3 涵盖内容广通过对内容庞杂的知识体系进行梳理,并抓取与学生不同阶段的兴趣点密切相关的内容作为切入点,增强学生学习的实效性。

2.2.4 涉及学科多通过课程中涉及的心理学、语言学、管理学等多学科知识开拓学生的眼界,激发学生的兴趣,将思政元素润物无声地融入课堂教学中,提升课堂教学效果。

2.2.5 持续时间长将该课程的思政体系打通,保持课堂教学持续性的同时做到思政教育“到边到底”,通过3年的积累牢牢地将思政元素根植在学生的思想中,使得课程思政元素更加扎实地入脑、入心。

2.2.6 与学习实践联系密、求职实用性强应该在大学一年级开学伊始就帮助学生牢牢树立正确的职业价值观,引导学生及早做好学涯和职业规划,抓住学生的核心需求,培养学生核心竞争力的同时,时刻做到以“立德树人”为中心。

3 中医药院校职业规划课程思政元素输出路径

实现课程思政,关键是要在教育的各个环节实现全方位育人,构建“教师-课堂-资源”三维思政育人体系,努力达到立德树人的根本目标。

3.1 提升教师思政育人意识和能力目前课程思政推行过程中,教师层面主要存在两个问题:(1)思政育人意识不够,认为专业课和通识课的主要目的是知识传授,思政育人应当是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目标,没有做到“教书”与“育人”相统一。(2)虽然意识到思政育人的重要性,有意识地挖掘课程中的思政元素并结合知识点进行输出,却仍然缺乏思想政治教育所需要的专业素养和人文素养,在课程中践行思政育人理念的能力不够,也就是所谓的“心有余而力不足”。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不同学科专业的教师,研究领域、讲授内容、教学方法各有不同,但育人的要求是一致的。教师不能只做传授书本知识的教书匠,而要成为塑造学生品格、品行、品位的‘大先生’”[5]。因此,学校一方面应当注重课程思政重要性的宣传,让课程思政的意识在每一位教师心中落地生根,另一方面也应当通过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督导、开设课程思政专题培训班等方式提升教师思政育人的能力。同时,教师也应当从“师德”的角度提醒自己要规范自身的日常行为,以言传身教为学生做出良好的表率。

3.2 挖掘教材思政育人元素和案例职业规划课程的教学内容设置中包括诸多体系庞杂的知识点,教师要用好教材、用活教材,积极挖掘教材和课程教学大纲中的思政元素,赋予知识点以温度,体现知识的价值导向,培养德才兼备的大学生,真正做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通过初步梳理,该门课程可以挖掘的思政元素举例整理如下。

3.2.1 生涯规划篇模块中的思政元素和案例生涯规划篇主要面向刚刚升入大学本科一年级的学生进行授课。在第一章《识读大学》中,可以通过播放大学宣传片的形式,让学生对于大学、尤其是中医药大学有一个直观且较为全面的初步认识,引导学生抒发自己关于大学生活的畅想,并由教师对学生的大学规划进行适度的引导和启发。在宣传片中学生可以看到中医药文化不但在历史上对中华民族做出了突出的贡献,在当代如研制“太空养心丸”助力祖国航天航空事业、抗击非典和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等也取得了突出的成效。这些真实的案例都蕴含着丰富的思政元素,作为学习素材可以坚定学生传承发展中医药的文化自觉与文化自信,树立制度自信,厚植爱国情怀。

3.2.2 创新创业篇模块中的思政元素和案例创新创业篇通过培养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帮助学生认识创业并通过沙盘演练的方式熟悉创业过程,了解创业者应当具备的各类素质。该模块的授课对象是已经有一定的知识积累并开始积极探索社会的大学本科二年级学生,授课时可以邀请学校创新创业大赛的获奖者给学生谈一下自己创新创业的思考和实践,启发学生进行深度思考,拓展学生的眼界和思路。教师应当在授课过程中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敢于有梦、勇于追梦、勤于圆梦”的奋斗精神,激发大学生“让创新成为青春远航的动力,让创业成为青春搏击的能量”的劲头,培育学生“以青春之我,创建青春之国家”的热情。同时,也帮助真正有创业意愿的学生培养艰苦奋斗的创业情怀,开展创业尝试,做好创业准备,培养学生利用自己所学的知识服务社会、报效祖国,激发大学生的创新创业活力,全面提升大学生就业创业能力,为实现国家“十四五”规划宏伟蓝图贡献力量。

3.2.3 就业准备篇模块中的思政元素和案例就业准备篇模块教学安排在大学本科三年级上学期,刚好处于大学生(不含长学制)开始职业尝试、选择职业道路、进行职业抉择的时候,其中关于就业创业政策的介绍、求职信息筛选、求职材料(如简历、求职信)的准备、着装礼仪等知识对于学生来讲非常实用。在授课过程中,可以专门留出时间进行简历指导,邀请专业相关的优质企业的人力资源主管为学生进行模拟面试,提高学生的职业能力,做好就业准备。同时,结合政策介绍可以培养学生的法治意识和社会责任感,在求职岗位分析时引导学生分析国家的政策导向、寻找适合自己的岗位,将个人发展与国家命运紧紧结合在一起,培育学生“到基层和人民中去建功立业,让青春之花绽放在祖国最需要的地方”的情怀,在进行简历指导时增强学生的诚信意识,在职业价值观塑造的过程中树立学生“成为新时代奋斗者”的坚定信仰。

3.3 整合资源形成思政育人合力为了更好地达到课程思政育人效果,在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的过程中也可以借鉴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方法和理论体系,为本课程教师创造与思想政治课教师沟通的良好渠道。

首先,可以推进本课程教研室与其他思想政治理论课教研室通过“结对子”等方式对课程中的思政元素进行挖掘,在思想政治课教师的指导下提炼本课程的思政元素、建立适合本课程的思政体系,将课程思政同思政课程有机融合。如在“识读大学”内容的教学过程中,结合“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中青年知识分子的思考与行动,启发学生思考自己的时代使命与担当,巧妙地将思政元素融入授课过程中。

其次,可以开展与课程密切相关的实践教学来丰富教学方法与手段、创新教学形式,带领学生在真正的就业探索与实践中感悟课堂上学习到的思政元素,真正做到融会贯通,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如可以在讲授“创新创业”相关内容时请来具有爱国情怀的创业者来为学生讲一讲自己的初心,在讲授“职业尝试”前带着学生去参观相关医院、企业的工作氛围与文化,帮助学生以更加直观的方式触动心灵,进一步澄清自己的职业价值观。

最后,鉴于中医药类院校专业的特殊性,以及职业规划课程针对性比较强的特点,应当用好、用活各类多媒体资源,如通过短视频、话剧、影视作品等多种形式展现中华儿女众志成城抗击疫情的动人情景,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鼓励学生利用自己的专业特长将爱国情、强国志转化为报国行。

4 结语

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开展课程思政示范项目建设工作的通知》[6]指出:“全面推进不同类型学校的课程思政建设理论研究和教学实践,探索创新课堂思政建设方法路径,构建全面覆盖、类型丰富、层次递进、相互支撑的课程思政体系,加快形成‘校校有精品、门门有思政、课课有特色、人人重育人’的良好局面”。可见,新形势下在课程思政中体现知识的价值导向已成为新的时代命题。课程思政所包含的思想政治教育作为教书育人的主旋律[7],其内容是有效保障学生树立正确的政治方向和激发学生实现自身价值的内在因素[8]。课程思政建设对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确保育人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具有重要意义。而中医药院校由于培养目标的特殊性,医德医风等道德教育和培养尤为必要,因此将课程思政理念融入中医药院校职业规划课程建设中,不仅是对中医院校育人模式的本源溯求,更是提升人才素质的必经之路。

猜你喜欢
职业规划中医药育人
文化育人的多维审视
育人铸魂守初心 赓续前行谱新篇
中医药在恶性肿瘤防治中的应用
中医药在治疗恶性肿瘤骨转移中的应用
论社会适应能力视角下的大学生职业规划
大学生职业规划与就业问题研究
指导大学生做好职业规划的策略研究
从《中医药法》看直销
中医药立法:不是“管”而是“促”
如何在地理教学实践中引导学生进行职业规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