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虽有“药食同源”的说法,但并非所有中药材都能当成食品来吃。即使是药食同源的食材,也不意味着可以滥用。为此,多位专家梳理了“药食同源”的常见误区,并分享了“药食同源”的正确打开方式。
误区一:以药膳替代中药
专家纠偏:中药材并非可随意添加,要选择适合自身体质的药材。因为药物都有一定的偏性,如偏寒、偏热等,如果药性与自身体质不合,不仅起不到补益作用,还可能引起身体不适。具体来说,温热性药材有人参、龙眼肉等,适合体质虚寒、平素怕冷的人。凉性药材有百合、石斛等,就不适合虚寒体质的人。
尤其需要提醒的是,食疗药膳不能代替药物疗法。一些慢性病如糖尿病、高血压、高血脂等,根本无法单纯靠药膳达到降糖、降压、降脂的效果。在合理使用药物治疗的前提下,饮食疗法只能起辅助作用,帮助人体恢复健康,并不能代替药物治疗。
误区二:做药膳像做家常菜
专家纠偏:生活中,有人认为中药毒性小或者无毒,买回一把小茴香就炒着吃,抓上一把枸杞就煮粥……这样做是不正确的,也是有风险的。中药很讲究用量,不分剂量,盲目使用,会引起严重后果。此外,中药有“四气五味”的特性,十分讲究汤剂的煎法,哪种先煎、哪种后煎都有严格的规定。
有些人不注意药膳的禁忌,也容易酿成不良后果。比如薄荷就不宜炖甲鱼,因薄荷辛凉,其气清香,功在疏散风热;而甲鱼肉味咸性寒,功在滋阴潜阳,二者性能相反。再比如大家常吃的核桃肉,如与豆腐同食,可能导致腹胀、腹痛、消化不良等反應。因此,普通人在家做药膳前一定要请中医师开方,并咨询相关步骤。
误区三:把某些中药当补药
专家纠偏:很多人在生活中滥用补药,甚至错将某些中药材当成补益药。比如,许多家庭将天麻作为补益上品,或切块炖鸡,或研末蒸蛋。事实上,天麻并非补益药,而是治眩晕、头痛的药材。所以,用天麻治疗肝阳上亢引起的眩晕、头痛是正确的,但并不能达到想要的补益效果。相反,误把天麻当成“补药”,一见眩晕,不分体质虚实、气血盛衰,就滥用天麻,尤其是大剂量使用,可能出现不良反应(如面部灼热、乏力、头晕眼花及头痛等),甚至引起中毒。
(摘自《妇女·女人观天下》 李仲文/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