舒 陈,管婷婷,何先元
(重庆医科大学中医药学院,重庆 401331)
木香是以菊科植物木香(Aucklandia lappaDecne)的干燥根入药,历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均有收载,为常见的大宗药材,性温,味辛、苦,归脾、胃、大肠、三焦、胆经,具健脾消食、行气止痛、安胎之功效[1]。木香最初从埃及、印度、尼泊尔等地进口,由广州舶来。我国种植木香始于20 世纪30 年代,从印度引种到云南广泛推广种植。目前全国木香种植地点主要集中在云南、重庆、贵州、四川、陕西及湖北等地[2],在药品及化妆品领域的开发应用十分广泛[3]。
本文在实地调研、问卷电话调查、文献查找相结合的方式获得资料的基础上,以建立SWOT 模型的方式对重庆市开州区关面乡木香产业发展进行分析发现,关面乡的木香产业发展,在悠久的种植历史、优良的种植环境和规模的种植基地等条件下,存在着基础设施落后、科研支撑不足、高素质人才匮乏和优质不优价等问题,产业发展受到了极大的限制,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基于此,为关面乡木香产业可持续发展提供对策建议,助力实现乡村振兴。
关面乡地处重庆市开州区北部,属北部中山地貌,地势呈北高南低下斜走向;境内群山连绵,溪河纵横;境内最高海拔2 441 m,位于小园村轿顶包;最低海拔430 m,位于姚程村双河口[4]。关面乡泉秀村七里坪海拔约2 070 m,适宜木香种植,大面积连片种植面积约666.7 hm2,是关面乡木香种植主要产地,户均年收入可达10 万~20 万元,木香是当地村民脱贫致富的重要产业,有“中国木香第一村”之称。种植方式以种植基地与村民散户种植为主,药材种植与采收主要依靠雇佣山下与周边区县农民。
2.1.1 高山环境独特,种植条件适宜
关面乡位于长江三峡库区腹地,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域内空气清新,气候凉爽,土壤肥沃,高山海拔超过2 000 m,适宜的气温和海拔为关面乡木香生长提供了优良独特的原生态环境,种植条件十分适宜。
2.1.2 种植经验丰富,具一定影响力
关面乡是重庆最早引种驯化木香种植基地之一,迄今已有60多年的种植历史,如今已成为全国木香重要种植基地。当地药农积累了丰富的木香种植经验,孕育出厚植人心的木香文化。1998 年,开州木香成为全国重点高山中药材品种;2010 年,开州木香成功完成地理标志注册商标;2015 年,经中华人民共和国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审核评定,开州木香获“生态原产地产品保护证书”,予以保护;2019 年开州木香获得重庆市消费者权益保护委员会3·15消费者点赞活动优质品牌。由于种植规模大产量高,2021年,全国木香销量约6 000 t,开州区作为全国木香产量最大的区县,年产量超过2 500 t,其中关面乡泉秀村年产量占比高达21%,随着“中国木香第一村”的名号打响,其知名度大幅提升,带动了整个关面乡木香产业的快速发展。
2.1.3 品种质地优良,种植规模可观
2018 年,经重庆市农业农村委员会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督检验测试中心随机抽样检测关面乡木香药材样品,检验结果为合格,质量符合中国药典标准。同时关面乡现有较大规模可利用的高山土地资源,木香种植规模可观,并可就地建设木香深加工工厂,完善产业体系。
2.1.4 政府积极扶持,宣传力度较大
2020 年政府第一批拨款500 多万元专项扶贫资金用于关面乡高山中药材产业项目发展,大力优化了关面乡高山中药材种植基础设施等方面的建设。在各级政府的大力扶持下,关面乡已完成了“三通”——通电、通水、通路。一条蜿蜒的道路连通了木香种植基地和山下交通干线,木香的运输有了更为便利的道路,解决了高山中药材外运的困难,成为当地村民的致富之路。政府积极推出农产品电商扶贫相关政策,扶持当地建立多家电商扶贫驿站,拓宽了销售渠道。同时,在宣传方面开州区政府融媒体中心曾多次来到关面乡木香基地进行采访拍摄,进一步提升了关面木香的知名度,将其纳入开州区辨识度“三大”地理标志性农产品之一。
2.2.1 品种选育不足,种子质量不一
关面乡七里坪木香基地,同一种植条件下的木香有少部分植株出现了早熟的现象,表现在提前开花。木香以根入药,开花会吸收消耗更多的营养,导致木香根部发育不完全,体积较小,产量降低,有效成分减少,药用价值降低。同时基地植株生长发育情况具有明显差异,部分植株生长较为缓慢。由于木香种子量大,没有专门的木香种子选育生产企业统一供种,现在主要还是农户自种自收自留种,使得对木香品种选育不足,或者没有进行科学选育,导致木香种子质量不均,一定程度上对产量及质量有所影响。
2.2.2 基础设施落后,种植效率低下
关面乡虽然已通路,但路程遥远,道路崎岖,地势陡峭,山体的路较为狭窄且弯道较多,高山中药材运输依然受到很大的限制,只能使用小型农用车转运到主干道。关面乡目前对于木香的播种和采收仍旧主要依靠人力,机械化程度很低,急需进一步对基地进行改造,增加小型机械数量以提高效率。同时木香的产地加工干燥主要还是木材烘烤方式,耗时耗力。总体来说,关面乡在木香的种植乃至后续的粗加工环节都缺乏农业现代器械的加入,基础设备较为落后。
2.2.3 高素质人才匮乏,种植技术较原始
由于地理位置较偏远,较难吸引高学历高层次人才,且与科研单位联系不够紧密,基础研究不足,缺乏强有力的技术支撑,大部分种植户仍然采用传统的种植、加工和经营模式。在种植方面,农户凭经验种植,技术简单粗放,无专业技术人才提供指导,留种、播种密度和田间管理等对药材产量和质量的影响没有得到很好的解决[5]。在加工技术方面,采用原始烘烤技术,搭建小型炕棚,辅以晒坝大面积铺晒,难以控制干燥温度和时间。而李晓花等采用HPLC 法对不同温度条件下干燥的云木香中木香烃内酯和去氢木香内酯含量进行测定,发现随着干燥温度的升高,木香烃内酯和去氢木香内酯的含量均发生下降[6]。因此,缺乏木香基础研究和中药材专业人士的指导是木香产量及质量参差不齐的主要原因。
2.2.4 严重缺乏劳动力,种植成本明显高
由于易地扶贫搬迁等原因,泉秀村七里坪高海拔地区基本无村民居住,村民集中搬迁到了靠近交通主干道的低海拔区域,青壮年外出学习或务工,还有部分人群选择从事其他行业而非种植中药材,劳动力非常稀缺。从事药材种植的多为中老年人,由于木香基地面积广,人均可种植地面积非常大,劳动力严重不足,以致木香收获季节需要雇佣山下及周围区县的人员进行采收工作,报酬大多在130 元/(人·天),生产成本较高的同时,木香烘烤干燥需要燃烧大量木材,对环境保护造成极大的压力。
2.2.5 土地配置不合理,经济效益比较低
种植木香以土层深厚、疏松肥沃,尤以排水良好,同时富含腐殖质的砂质土壤为宜。关面乡中药材种植时,出现了在有苔藓的区域和保水性好的土壤中木香烂根的现象,且在海拔2 000 m 的区域种植阔叶乔木厚朴等不适宜的中药材,致其常年矮小,药用价值不高,浪费土地资源,经济效益低。
2.2.6 缺少龙头企业带领,药材生产合力不足
关面乡在药材种植上目前没有真正形成“企业+基地+农户”的带动模式。曾有一个木香产业种植合作社,由于经营不善而解散。在药农各自经营的种植模式下,其一,土地的利用率没有达到最大化;其二,缺乏与市场信息对接的能力,经济效益和竞争力差,销售渠道较窄;其三,主要依靠药商收购药材,优质的药材难以售得较高价格取得较好经济效益。没有龙头企业带领药农规范化种植、采收加工,药农单打独斗难以在与产业链下游的企业、药厂、医院对接形成合力,导致关面乡每年木香的销量及单价都飘忽不定。
2.2.7 产业链延伸不足,产品附加值不高
关面乡木香基地以种植中药材为主,深加工产业基本没有,产业链延伸严重不足。产品多为粗加工产品,缺乏技术含量与驻地企业支持,产品开发创新能力偏弱,产品附加值不高。同时与下游企业联系不紧密,多为第一产业,产业范围较窄,市场竞争力不足,产业支撑力较弱,品牌效益不高。
2.3.1 国家地方政策支持,健康中国战略需求
2015 年12 月18 日,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医药振兴发展迎来天时地利人和的大好时机,强调要充分发挥中医药的独特优势,推进中医药走向世界,切实把中医药这一祖先留给我们的宝贵财富继承好、发展好、利用好,在建设健康中国,实现中国梦的伟大征程中谱写新的篇章。国家高度重视中医药发展,并将其作为健康中国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国家先后出台了《关于加快中医药特色发展的若干政策措施》《“十四五”中医药发展规划》《中医药振兴发展重大工程实施方案》《“十四五”中医药文化弘扬工程实施方案》等一系列政策支持中医药产业的发展,明确了中医药的重要战略地位,为产业发展提供长期驱动力。在国家的引导下,地方政府也出台了地方性政策支持中医药产业发展,推动了中医药产业的快速发展。在各种优惠政策支持下,关面乡高山中药材种植产业也将得到大力扶持。
2.3.2 木香资源应用广,产业发展前景好
木香作为我国传统中药,药用历史悠久,具有广泛的药理活性。随着现代医药研究的深入,木香的很多药理作用也被发现,如抗肿瘤、抗菌等。木香为多种中成药的原材料,也是餐饮行业的重要佐料,资源开发应用十分广泛,市场需求量逐年提高。除去入药的根,木香的花也极具观赏价值和蜜源植物价值。在木香开花的季节,连片种植的木香漫山紫色花海可以发展旅游业,打造药旅融合产业。木香具有一定的香气,从木香种子中提取的挥发油可以制作香熏。可见木香产业链可延伸的方向很多,发展前景广阔。
2.4.1 从业人员严重不足,持续发展难以为继
关面乡种植木香等中药材的青壮年劳动力严重不足,目前劳动力主要是中老年人。由于关面乡中药材产业链过短,机械化程度不高,特别是木香采收加工劳动时间长,劳动强度大,待遇不甚理想,青壮年劳动力从业意愿低,本地中药材技术人才很少选择回乡发展中药材种植产业,外地人员难以适应,劳动力出现了断层的现象,持续发展难以为继,未来如果没有经济效益会出现无人愿种的情况。
2.4.2 引种区域广,优质不优价
目前全国木香最主要的种植区是重庆开州和云南滇西北等地区[7],地域环境相近,受众大面积重合,市场竞争大。其中云南木香种植历史悠久,品种优良,产量及药材质量均位于我国前列。而开州关面乡木香虽然品质优良、产量宏丰,但价格偏低,优良的品质与其价格不匹配,优质未优价,并且劳动力成本高,因此造成经济效益很难提高。
2.4.3 高山环境保护压力增大
由于常年种植木香,土壤疏松,大多顺坡耕作,且山势较陡,大部分大于25°。如果种植技术模式不过关,径流可能自上而下冲刷土壤,关面乡木香基地就出现了少量水土流失情况。长此以往,根及根茎类药材种植管理不善可能会导致水土流失,增加高山环境保护压力。
本文运用SWOT 分析方法对关面乡木香产业发展进行分析,综上所述得出:关面乡有适宜木香种植的高山自然环境,较为悠久的种植历史,在当地药农的积极种植和政府的大力扶持下,关面乡木香已经有很高的知名度。但是关面乡目前仍然存在着种植技术原始、缺乏科技支持、产业资本不足、产业链延伸不够等问题。目前国家高度重视并出台了多项政策支持中医药发展,木香市场前景广阔,可挖掘的潜力大,关面乡高山中药材发展也迎来了新的机遇。在发展过程中,也存在着许多威胁,如青壮年劳动力不足,可持续发展乏力;引种区域广,优质不优价,经济效益低,高山环境保护压力增大。
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以木香产业为中心,充分挖掘高山中药材资源,优化产品包装,吸引企业入驻,实现木香高标准规范化种植、采收、加工。同时与大型企业签订战略合作协议,拓宽高山中药材销售渠道。从木香种植采收,到产品精深加工,以“中国木香第一村”为核心宣传,形成关面乡木香品牌效应,建成“企业+基地+农户”的主要产业发展模式,充分发挥政府、企业、科研机构、合作社、农民的积极性以形成合力。
从种子种苗高标准规范化开始,加强木香规范化种植研究、精细化管理、高标准采收,加快产地加工、炮制一体化建设,提高高山中药材产地初加工能力水平,延长中药材产业链,增加高山中药材生产附加值[8]。培育木香生产龙头企业,延伸产业链,实现产、学、研、用、游、娱、购多业发展,建立政府、企业、科研、生产、开发、销售和使用等部门一体化机制,提供就业资源,引进中药材种植、产品管理、市场营销高素质人才。在大数据信息时代,利用“互联网+中药材”模式,积极打造电商平台,培育中药材电商网红,拓宽销售渠道。
加强与政府、种植企业、生产企业、科研院所、高等院校、医疗单位的联系,促进木香产业创新发展。政府可帮助种植企业引进中药材种植技术人才、管理人才和产品销售人才,实现乡村人才振兴。种植企业同时应加强与重庆市中药研究院、重庆医科大学、重庆大学等科研单位或高等院校的联系,在地建立木香生产研究机构。注重当地人才的培养,特别是对村干部,尽力提高村干部中药材种植技术,从而由村干部带动当地种植农户技术的提高[9]。邀请高山中药材种植方面的专家实地勘察,指导进行基础研究,提高种植技术。另外加强农业小型机械化研究,提高高山中药材产地机械化加工进程。运用现代技术,充分发挥高山中药材行业专家技术指导作用,积极推进中药材溯源体系建设,从源头提升中药材质量,加快选育抗逆性强、产量高、有效成分含量高、药效明显、质量稳定的木香品种,形成区域特色鲜明、优势明显、品牌突出的木香产业发展新态势。逐步实现高山木香品质优质稳定化,稳步提升经济效益,逐步推进优质木香中药材促进乡村振兴。
以木香产业为基础营造浓厚的中医药文化氛围,促进药旅融合发展。充分利用木香适宜生长的高山环境夏季凉爽的特点,打造夏日避暑胜地,扩大和完善人行步道和眺望设施,吸引游客避暑和中小学生游学。同时,可以饲养蜜蜂,种植蜜源植物,既可以防止水土流失,又具有观赏价值,推动药旅融合产业发展。此外,还可打造创新木香香薰等文创产品,以其作为旅游产品扩大产业的影响,实现中药产品价值的提升,大力推进休闲旅游业开发。借助木香种植基地的九节龙头传说、燕子洞等丰富的旅游资源,促进集生态康养、农事体验、观光旅游为一体的“中药+旅游观光”产业,推进中药材产业和乡村旅游融合发展,为乡村振兴注入新活力。
进一步加强完善开州木香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和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建设。积极开展中药材新“三品一标”中药材基地建设,积极推进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农业生产上推进品种培优、品质提升、品牌打造和标准化生产进程。积极探索建立道地中药材标准化(GAP)生产基地,打造“三无一全”木香生产基地,实现木香种植的标准化。在无硫黄加工、无黄曲霉素、无公害(包括无农残超标、无重金属超标、无使用生长调节剂促进采收器官的生长)的条件下积极建设全过程可追溯体系。
近年来,随着社会对中药材需求量越来越大,中药材种植、采收、加工和销售也出现了不少问题。如中药材质量参差不齐,严重影响了中药材临床疗效,对我国中医药产业发展产生了影响。而中药材溯源体系是控制中药临床用药安全风险的有效工具,是未来中医药产业发展的根本需要[10]。通过溯源编码、区块链、物联网把中药材种植、加工、仓储、运输、销售等连接起来,实现各环节的精准追溯,从而真正实现中药产品的“来源可溯、去向可追、质量可控、责任可究”,并最终实现中药材产业制度化、规范化发展。将中药材溯源体系建设与木香产业相结合,提升市场竞争力,促进高山中药材销售,带动关面乡经济发展,推动乡村产业振兴。
重庆市开州区关面乡木香产业应抓住优越的地理种植条件,扩大品种方面的优势,积极引进企业资金投入,建设高山中药材工业基地,加快机械化进程。联合药农成立合作社,打造龙头企业带领优化产业结构模式。加大科研的投入,不断优化品种,实现种植规模化、规范化、科技化。加强质量管控,积极推进溯源体系建设。在不影响高山生态环境的前提下,发展乡村旅游产业,打造休闲、观光、康养一体化平台,促进高山中药材产业与文旅产业融合,实现药旅融合发展。同时通过不断提升产品品质,强化品牌观念,实现优质优价。围绕大健康产业,上下游产业联动发展,促进高山中药材可持续发展,推进乡村振兴事业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