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思想政治教育的路径研究

2024-04-07 16:58马甜甜
文化创新比较研究 2024年5期
关键词:中华育人政治

马甜甜

(中共南充市委党校,四川南充 637000)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推进文化自信自强,铸就社会主义文化新辉煌。” 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一个重要内容就是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因此要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思想政治教育这两者相结合。通过充分发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德育因子与思想政治教育中的政治引领功能,达到育才目的。在育才的过程中,不断提高其道德修养,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思想政治教育中汲取前进力量、奋斗力量。

1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思想政治教育的当代价值

1.1 有利于夯实思想政治教育的文化根基

文化蕴含着丰富的思想政治资源,因此把优秀传统文化融入思想政治教育有利于夯实文化根基,加强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识形态功能。从大历史观的角度看,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融入,有利于思想政治教育理论创新,把握社会发展规律。从思想发展角度看,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蕴含的社会道德、高尚的人格品质、爱家爱国的情怀等,都是思想政治教育的有力支撑和补充[1]。与此同时,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思想政治教育有利于坚定文化自信。例如,“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石可破也,而不可夺坚;丹可磨也,而不可夺赤” 蕴含着自强不息、奋斗不止的精神,激励一代又一代中华儿女坚持不懈,持之以恒。“苟利国家,不求富贵”“一寸丹心图报国,两行清泪为思亲” 强调了爱国主义精神,大思政课就是要进行爱国主义教育。还有 “小人处事,于利合者为利,于利背者为害。君子处事,于义合者为利,于义背者为害” 的义利观,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诠释了思想政治教育应怎样培育和培育怎样的新时代青年人[2]。

1.2 有利于推进思想政治教育创新发展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倡导的学习方法与思想政治教育的方法论相类似。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强调自省,孔子曾说 “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通过对自身的反省,找出自己的不足,学习他人的长处,以形成良好品德,这种自省精神是现代思想政治教育所必需的;王阳明在孔子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出了 “省察克治”,深入到对行为动机的追究。此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还强调教育效果的实践性,孔子的“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倡导教育者应该以身作则,规范自己的言行举止;王阳明的 “知行合一” 思想,强调躬行的态度,只有身体力行道德规范,才是真正有修养[3]。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不仅为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丰富的精神文化财富,也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由此也引申出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合发展的要求,把二者相融通,有利于思想政治教育的创新性发展。

1.3 有利于实现新时代人才培养目标

千秋基业,人才为本。培养造就大批德才兼备的高素质人才,是国家和民族长远发展大计。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深入实施人才强国战略”。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就是为新时代培养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正确的青年人,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生生不息、薪火相传,和思想政治教育的育人目的相吻合,为新时代人才培养提供强有力的文化支撑,达到以文化人,以德育人的目的[4]。思想政治教育从某种程度上来说也是一种集意识形态和文化现象兼备的课程,能够引导当代青年人正确认识国际国内形势,主动肩负历史使命和时代责任。因此,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思想政治教育为当代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提供坚实的支撑,坚持为国育人、为党育人,提升人才自主培养质量,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培养后备力量[5]。当今时代风云变幻,面临很多不确定因素,尤其是自媒体时代,网络信息良莠不齐,不易辨别真假,因此育人方面更需要优秀传统文化和思想政治教育二者的有机结合。

2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思想政治教育的可能性

2.1 内容方面:思想政治教育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具有契合性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赓续了中国几千年的优秀文明,融会贯通了博大精深的精神文明。例如,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蕴含了中华传统美德。中华传统美德是中华道德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不论是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的责任感和使命感,“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的乐观精神,还是 “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的大义凛然等,都把孝、忠、礼、仁、义等传统美德表达得淋漓尽致。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之一是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激励青年人坚定信仰,确立人生价值,从这一方面来看,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思想政治教育在内容上具有融通性[6]。同时,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几千年来中国古人智慧的积淀,囊括了治国理政的思考、为人处世的智慧和待人接物的方式,而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是教会我们如何更好地做人、做事,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从而渗透到工作的点点滴滴,生活的各个方面。从这一角度看,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思想政治教育在内容上具有相通性。

2.2 育人目的:思想政治教育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具有一致性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思想政治教育同时都蕴含着丰富的育人因子和思想启蒙因子。我国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目的包括两个:一是提高整个国家的道德风尚;二是促进社会全体成员自由而全面的发展。“崇德尚贤” 是中华传统美德的重要特征,而思想政治教育的典型特征是注重伦理、讲究德治德教,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思想政治教育在育人目的上很显然不谋而合[7]。例如,古代诗词中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非我而当者,吾师也;是我而当者,吾友也;谄谀我者,吾贼也”“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等作为 “德” 的基本原则和标准。这些道德风尚对坚持正确的人生导向有积极的作用。由此可见,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思想政治教育都能够激励人民不断前进、不断奋斗、不断坚持。

2.3 教育方式:思想政治教育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具有互补性

思想政治教育采用课堂教学、现场观摩的方式居多,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一般通过潜移默化的方式深入人心,例如阅读史料、书籍等。同时,思想政治教育在一定程度上缺乏文化功能和文化属性,而传统文化教育方法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弥补这一不足。教育渗透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主要特征,它强调 “人文精神”,注重培养人内心的自信,这是传统艺术教育的一个重要特征。思想和行为强调 “知行合一” 的道德实践,强调 “知” 与 “行” 的和谐。基于以上分析,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强调“自觉”“自省”“自律”“自强” 的教育模式,可以为思想政治教育提供很好的借鉴。例如,中华民族长期积累的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着丰富的精神财富和大量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还有 “重人伦、重道德”的良好伦理道德体系,这一道德体系具有很强的教育引领作用,对民族自豪感的培养具有重要作用。因此,任何忽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思想政治教育,在教育过程中都难免显得空洞、形式化,难以达到预期的效果。

3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思想政治教育的路径研究

3.1 依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一是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坚持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弘扬。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要汲取精华,继承和弘扬文化精髓从而不断推动社会主义事业前进。优秀传统文化是在中国几千年历史长河中积淀、孕育而来的,具有中华民族思想、文化的优秀特性,需要不断融合及创新。通过对优秀传统文化的全面分析,延续其优秀思想、文化。并在继承的基础上根据社会的发展、时代的最新形势及状况,进行不断创新。

二是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厘清传统文化的精华与糟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传统文化是不同的两个概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的建立需要认清传统文化,鉴别其中的精华与糟粕,才能把传统文化中优秀、精华部分继续传承。对于一些糟粕观念需要谨慎应用,例如,“三纲五常”“官本位” 及封建等级观念等不良传统思想,它们对现代社会的发展有消极的意义。而对一些优秀的传统文化需不断借鉴、吸收,例如,豁达大度、诚信笃敬、敬业乐群等优良思想,这些思想对社会进步、人员素质提高及国家发展都有重大的意义[8]。因此,要区分传统文化中的精华与糟粕,利用优秀传统文化来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三是要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相结合。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贯穿着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中国共产党的历史,就是中国共产党人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解决中华民族复兴路上的各种困难,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程上,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就要聚焦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这一主题,使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的进程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进程同向共进、同频共振[9]。始终把握马克思主义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形成的哲学基础,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形成的文化基础,把这二者有机地结合起来才能真正实现思想政治教育与优秀传统文化的有机融合。

3.2 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凝聚作用

一是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培根塑魂。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变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日益体现出了其在增强凝聚力、向心力和引领力方面的重要作用。新时代坚持和发展 “凝聚力工程”,必须坚持新时代文化建设的指导方针和发展路径,自觉地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推动发展、凝聚人心。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体现着中华民族的文化基因,是中国共产党人强大精神力量的 “根” 和 “魂”,是凝聚人心、凝聚共识的重要精神源泉。

二是以丰富多彩的群众文化丰富精神生活。群众文化的蓬勃发展是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的重要内容,也是增强凝聚力、向心力、感召力的有效方式。要大力支持和鼓励群众文化的创新发展,广泛开展群众乐于参与、便于参与的文化活动,扩大文化交流与合作,进一步完善文化设施布局,不断提升公共文化供给能力。着力打响区域文化品牌,充分发掘各类文化资源,实现群众文化的高度活跃,让人民群众在自我表现、自我教育和自我服务中共享文化成果。

三是要结合各自实际,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党政机关和企事业单位文化、社区文化和企业文化等各类文化建设有机融合起来。充分发挥优秀传统文化在凝聚共识、汇聚力量和凝聚精神等方面的重要作用。广泛开展以弘扬孝老爱亲、诚实守信和勤俭节约等为主题的 “道德讲堂” 活动,积极发挥 “道德模范”“身边好人” 等榜样的力量,以 “身边人讲身边事”等感召群众、激励群众。通过多种形式,推动优秀传统文化进家庭、进社区、进企业、进楼宇、进园区,以优秀传统文化博大精深的思想观念、人文精神和道德规范感染人、引导人、凝聚人。

3.3 确立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重要地位

一方面,要传承优秀传统文化中的精神。继承是发展的必要前提,要在继承基础上不断推陈出新、革故鼎新。树立高度的文化自觉、文化自信,坚持正确方向,改正错误方向。立足实践,坚持人民群众的主体地位。根据新时代新要求,对其内涵和表现形式加以补充、完善和拓展,赋予其新的时代内涵和表现形式,充分展现中华文化独特魅力和时代价值。充分利用 “红色根脉” 宝贵资源,深化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课改革创新[10]。

另一方面,要丰富优秀传统文化传播载体。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在继承古人传统思维方式的基础上,采取与时代相适应的有效载体。也就是说,要顺应时代发展的潮流,在运用好传统方式和载体的基础上,结合时代发展的特点不断丰富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的载体。例如,针对我国是 “网络超级大国” 这一情况,要充分运用互联网这一载体,通过 “互联网+优秀传统文化” 的新模式大力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再如,针对中国的 “一带一路” 倡议,与共建国家展开相互交流活动,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播到世界各地。还有,通过在世界各国设立孔子学院,与世界各国共同举办 “中国文化周”“中国文化月”“中国文化年” 等活动,在国际舞台上弘扬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讲好中国故事、传唱好中国声音。

3.4 以 “大思政” 工作方式为基础创新融合模式

一是全过程、全链条、全方位共同努力,推动思想政治教育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有效融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和传播,是立德树人的一个关键环节,是 “三全育人” 思政工作模式的一个强有力的支持,应当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价值观念、文化传统和精神实质等方面的内容融入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去,以此作为指导,把这两种精神和价值观念融入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使它们的作用最大化。持续地进行育人观念与思路的革新,扩大育人实践,努力提高师资整体素养与育人层次,探索并建构一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思想政治教育相结合的体系,共同促进思想政治教育良好格局的形成。加强师资队伍培训,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纳入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之中。新时代国民教师的培养工作,关系立德树人基本任务的实现,关系历史给予教师的时代责任和神圣使命。

二是加强主阵地作用,增强融合实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历来提倡 “知行合一” 的治学方法,它强调培养人才要 “存心养性”,要激发公民的内在意识,增强他们的理性认知,而 “履,德之基也”,唯有将所学的东西运用到实际生活中,方能将其化为自己的内在价值和能力。所以,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应该充分利用这种观念和方式,把优秀传统文化纳入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去,这也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知行合一” 的精髓所在。日常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主要涵盖了社会实践、网络阵地、心理健康、管理服务、奖惩制度和组织建设等方面,优秀传统文化是对思想政治教育的一种有力的扩展和补充,而优秀传统文化着重于将理论知识应用于实践,着重于引导青年人在生活中逐渐成长,从而树立起他们自己的和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它是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日常 “主阵地”。“主渠道” 与 “主阵地” 在教育层面上,不论是国民教育还是社会教育的各种形式、各种方法,都有各自特有的教育功能。为此,在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合的过程中,应发挥其 “主渠道”“主阵地” 共同作用的广泛性和深度性,并在此基础上,探讨如何在 “主渠道”“主阵地” 共同作用下,建立一种良好的互动关系,形成一种 “思想政治教育+优秀传统文化” 的新模式。

三是通过 “互联网+” 的方式,强化文化的线上渗透和引导。“95 后” 已成为当今社会的主要新生力量,同时 “00 后” 也已步入社会。这些青年人从四面八方而来,出身各不相同,生长环境各不相同,但随着社会快速发展和科技进步的,他们在拥有丰富物质生活的同时,也面临机遇与挑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是青年人站在新的历史位置上,是为创造美好的生活而努力的新起点。这些青年人有许多显著的特征,例如:热爱国家、积极向上、性格外向、乐于接受新事物、极富创造力等。而这些人最显著的特征之一,就是他们都是互联网上的 “原住民”,手机、电子产品、新媒体等,已经深入他们的生活、学习、休闲、社交等各个领域,对他们的生产生活造成了极大的冲击。因此,在 “互网络+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这一教学模式中,要根据青年人的成长特点,按照不同年龄、不同专业、不同人群进行教学设计。同时,在他们的思维和成长中,适时地 “留白”,帮助他们发展出自己的独立思维和判断力,能更好地促进青少年对优秀传统文化的认知、认同,从而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建立起深厚的关系,使他们真正地继承和弘扬民族文化。

四是为文化传承构建多维支持。首先,把两者融入家庭、家教和家风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珍贵遗产,也是全体人民的一笔宝贵财富,而积极做好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培养合格人才的关键。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思想政治教育深入家庭教育和家风建设中,对于培养未成年人的道德品质、社会责任感、国家认同感等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家庭是孩子首个接触的 “社会”,家庭教育无疑是影响孩子健康发展的一个非常重要因素。因此,家庭教育应当在重视子女学业的同时,重视培育子女的道德修养。其次,在当代社会构建思想政治教育和优秀传统文化的融合,要让全社会达成一致意见,整合所有的资源,为年轻人创造一个更好的传承环境。让他们能够更好地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让他们从国家的历史和文化中汲取养分,增强信心和力量。最后,家庭和社会形成合力,充分发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思想政治教育的塑魂育人功能。确保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把渗透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和新时期人才培养目标紧密结合,推动其科学化、系统化,为 “以文化人” 和 “以文育人” 提供切实可行的长效制度保证。

4 结束语

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思想政治教育有利于确保思想政治建设的正确方向,为文化建设提供方向指南。尤其目前国际形势风云激荡,国内机遇与挑战并存,我们在把握新阶段、新特征的同时,更应该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思想政治教育相结合,传承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坚定理想信念,不断发挥文化阵地作用,保证社会主义事业永葆生机活力。

猜你喜欢
中华育人政治
文化育人的多维审视
育人铸魂守初心 赓续前行谱新篇
“讲政治”绝不能只是“讲讲”
“政治攀附”
“政治不纯”
政治不过硬,必定不可靠——政治体检不能含糊
Satiric Art in Gulliver’s Travels
An Analysis of "The Open Boat"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Naturalism
On the Images of Araby and Their Symbolic Meaning
A Study of the Feminism in Mary Shelly`s Frankenste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