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文章 张建彬 周雷鸣
在推进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校史作为独特的素材,其功能备受关注。中国药科大学是一所具有悠久发展史的大学,回顾药大从创办到发展壮大的曲折历程,将校史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素材,与日常教学相结合,发掘其思想政治教育价值,可以有效提升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成效,对于高校提高思想政治教育水平也有深远的意义。
校史是一所高校发展历程的缩影,是办学传统、文化、精神的沉淀[1]。高校校史主要由高校发展过程中的优秀传统、教育理念、重大事件、杰出校友等各种资源组成,蕴含着深刻的思想政治教育意义。
国内大部分高校都是产生于中国的现代化进程,其从产生、发展到强大很大程度上由国家和民族的兴衰荣辱决定。校史不同于传统的教学资源。校史中杰出人物展现的精神品质对在校学生产生示范作用,能够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基本素质和道德情操;另一方面,一些高校在校园建设中将学校物质环境与校史文化相结合,如在专门区域放置有重要意义的雕塑,以一些特定含义来命名学校里的道路、建筑等,师生在校园里会潜移默化地在这些校史资源的影响下产生积极上进的心理。
为了充分发挥校史的导向教育功能,一些高校开始考察学校成立之初的精神传统,但其实学校的精神文化更容易发挥对学生潜移默化的导向作用[2]。首先,校训、校风等有助于加深学生对学校精神的理解,迅速建立与学校之间的情感联系。新生对学校了解有限,而学校的精神传统和杰出校友的经历可以引导学生更深入地了解学校。教风、学风等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思政工作者的正确引导和榜样人物的经验分享,能够全面展示学校在专业领域取得的成就和荣誉,让学生产生归属感和自豪感。
在中国药科大学八十多年的办学过程中,一代代药大人在不断变迁中始终坚持着“精业济群”的校训精神,投身药学事业,振兴民族医药[3]。孟目的校长在国内药学发展条件艰难,药品依靠舶来品的情况下决心要培养大批高素质药学人才,振兴民族药学事业,在他的积极呼吁和据理力争下,国立药学专科学校(中国药科大学前身)正式成立。徐国均院士失去了一只眼睛仍然坚持奋斗在显微鉴定的试验台前,为中药学奉献自己的一生[4],展示出一位药学科学家兢兢业业、稳中求进的坚韧意志。赵守训先生一生严谨求实,研读大量中外著作,论证天然药物化学发展史;大胆改革传统“教师讲,学生听”的教学模式,言传身教,引导学生进行创新[5]。在药大不断发展的八十余年中,像这三位一样的科学家身上的不畏困难、矢志不移的精神品质也激励药大人脚踏实地,在科研的道路上不断探索与创新。
中国药科大学的发展历程也折射出中国近代以来发展的轨迹。国立药专创建之初,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学校被迫西迁。尽管战时条件艰辛,经费有限,学校的发展却没有停止。全校师生患难相从,心系国家民族,学校在条件十分困难的情况下,保证学生教学资源、实验仪器的充足,学生们也很珍惜来之不易的学习机会,为国家和民族的药学事业贡献自己的力量。解放战争后期,南京国民政府意图迁校、毁校,挟持教授专家南逃,形势相当危急。药专地下党组织领导和组织了反迁校和护校斗争,特别是在南京临解放前几天,师生员工日夜值班护校,使学校完整无损地迎接解放。华东药学专科学校(中国药科大学前身)成立之时,恰逢朝鲜战争爆发,中国国内掀起了大规模的拥护和支援抗美援朝战争的热潮。华东药专全体师生密切关注朝鲜战场局势,先后有数十名药专的教师和毕业班学生参加了南京市抗美援朝志愿医疗队,赴朝鲜和东北边境志愿军医疗单位从事药房血库等工作。中国药科大学的不断发展与壮大,几乎踏着与国家发展一致的步调,历代药大人的爱国爱党爱校的精神也将激励着新时期的药大人百折不挠、不辍奋斗,在新的历史征程中谱写更为光辉灿烂的华章。
作为一所在药学界享有盛名的高等药学学校,中国药科大学创办不久就确定了“精业济群”的校训并沿用至今,“精业济群”,就是要求药专师生心系国家民族,学好药学知识和技术,为国家医药事业奉献自己应有的力量[6]。学校建有校史馆、药学博物馆、药用植物园等,记录了中国药科大学建校八十多年走过的历程以及取得的成就,让生活学习在药大的学子们能够深刻体会到中国药科大学的艰辛发展和浓厚的学术气息。此外,学校里的各种独具特色的建筑、雕像、标语等也在时时刻刻影响着全校师生,激励着一代代药大人心怀振兴民族药学、致力于人类健康事业的远大抱负,刻苦用功、潜心向学。
为了充分发挥校史思想政治教育的功能,学校需要在顶层设计上提供必要的支持。需要组建专业的校史研究组织来提供专业指导,制定与学校校史资源的保存、编研、收集等相关的制度,使校史能够得到更全面的研究和更充分的应用。其次,除了校史研究专业人员,还可以邀请退休教职工、已经毕业的优秀校友以及在校师生等参与校史的研究和编撰,能够更有效地发挥校史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育人功能。三是壮大校史研究的志愿者队伍,激励学生从校史中汲取力量,以前辈为榜样,进而更好发挥校史资源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
在思想政治教育中,将校史资源融入到日常教学中至关重要。首先,应加深新生对校史的了解,邀请一些优秀的校友与新生分享亲身经历和重大事件,带领学生参观具有意义或学校特色的校史纪念地点,如中国药科大学的药学博物馆和药用植物园。其次,将校史内容融入到日常课程中。通过将学校的发展历程和学科的发展演变融入到大学生的日常课程中,可以让不同专业学生了解校史相关知识,充分发挥校史资源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功能。此外,还应充分利用重要的时间节点,更容易激励广大师生汲取榜样先辈的力量,更加努力去实现自己的目标。
随着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的快速发展,社会生态发生了巨大的变革,新旧媒体共同发展,使得媒介融合时代更快地到来。在数字媒体主导的传播方式中,需要结合传播学理论研究校史的传播过程,以更适合大学生接受的方式进行教育和引导。因此,学校的微信公众号等公共平台应及时更新学校最新校史资源,向全校师生推送[7]。同时,引导学生在这些平台上识别和解析教育内容,形成新老媒体互相结合、交互共进的校史文化传播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