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安院校辅导员提升学生心理韧性实践策略研究

2024-04-06 06:19刘丁翠
中国军转民 2024年3期
关键词:公安院校逆境韧性

刘丁翠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专业性较强。而高校辅导员作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力军,心理健康教育的本质属性便决定了辅导员是高校开展日常心理健康教育的核心主体。公安院校是中国普通高等院校的重要组成部分,公安院校的学生教育属于公安教育训练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培养党和国家以及人民群众急需的心理素质过硬的高水平、高素质公安人才是公安院校学生教育和管理的使命与责任。提升公安院校学生心理韧性对提升公安院校教育管理效果及培养“四个铁一般”公安人才特色使命有着重要意义,因此,公安院校辅导员应当着重在日常学校运作管理过程中形成一套完整、有效且极具公安特色的心理韧性培养策略。

一、心理韧性的概念与特点

心理韧性被定义为一个人应对压力和逆境的能力,对心理韧性的研究始于20 世纪70 年代,当时科学家们正在研究儿童在面对逆境时的发展结果是如何变化的。然而,直到20 世纪80 年代,运动心理学家Loehr 才将这一概念带入体育研究领域。Loehr 提出了一项深入研究,通过自信心、动机、态度控制和注意力控制等不同维度来衡量心理韧性。在Loehr 工作的基础上,后来的研究人员进一步发展了运动心理学中的心理韧性概念,并建立了自己的理论模型。对心理韧性的研究已经持续了三十多年,来自世界各地的学者提出了不同的解释。主要出现了四种观点:

(一)结果解释:心理韧性被视为个体在面临严重威胁和挑战时的适应性反应和积极发展;

(二)过程解释:心理韧性被视为个人在不利环境中的动态适应过程。它是一系列动态特征,使个人能够避免重大压力和危险,迅速恢复并有效应对;

(三)定性解读:心理复原力是心理韧性的重要组成部分,被视为一种品质和特质。这种韧性使个人能够迅速恢复并灵活适应不利条件,从而最大限度地减少负面结果;

(四)动机解释:心理韧性被定义为个人在压力和重大逆境中保持高水平表现的能力,以及克服困难、争取成功和实现目标的力量和动力。心理弹性是心理韧性的一个近似概念,也是对心理韧性的另一种诠释,强调的是面对困难、挫折和突发事件后所产生的心理坚韧品质。它侧重于适应变化和从变化中恢复的能力,突出了紧急情况后的一种心态恢复能力。

二、提升心理韧性对公安院校学生综合素质提升的重要作用

对于公安院校在校生而言,提升心理韧性这一重要心理素质有几个重要功能。首先,心理韧性对于人的心理健康有重要的保护功能,心理韧性可以保护心理健康,抵御压力、逆境、挫折和障碍,从而增强心理对环境的适应能力和情绪控制能力。公安院校学生在校训练时以及进入工作岗位后均需面对艰苦的训练和较大的心理压力,提升心理韧性能够有效帮助他们更好地适应训练及工作环境。其次,心理韧性对于人的心理健康水平还具有维持功能。面对压力、困难、挑战和重大逆境,心理韧性能使个体保持高水平的表现。尤其是在遇到挫折或失败时能为个体提供争取成功所需的动力。公安院校学生在校训练以及进入工作后,时常面对危险情况以及高强度工作,保持高水平发挥有利于他们更好地达成目标并保障自身心态良好。最后,提升心理韧性能够有助于个体的自我实现。具有高度心理韧性的人能够更好地专注于实现目标、执行计划和克服障碍。他们拥有强烈的自信心、较高的自我效能感,以及实现目标所需的决心和毅力。面对压力、挑战和重大逆境,他们也有能力表现出高水平。

三、公安院校辅导员是培养学生心理韧性关键角色

我国从事心理健康教育的专业人员通常被称为“心理辅导教师”“心理教师”等。他们与辅导员在学校日常生活中开展的“心理健康教育”有着较大区别。高校辅导员根据学生在学校、家庭和其他系统中的发展情况向学生、家长和教育工作者提供心理评估、干预、心理知识和实际指导,其主要目标是创造一个积极的学习环境,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营造有利于学生心理素养培育和发展环境的过程中,辅导员相较于心理教师有两个特点。一方面,辅导员与学生在日常生活及学习中接触更多,也更为了解学生日常情况,因此能够更为及时地在问题发生的初始阶段提供有效干预。另一方面,心理健康的培养不仅仅是在发生问题时候进行干预和治疗,还包括日常熏陶和引导,相较于更为专业化的心理健康教师,具备一定心理健康知识的辅导员因其贴近学生日常生活的特点使之更能够胜任这一角色。

公安院校辅导员在学生心理韧性培养过程当中也是这样的“关键先生”。首先,心理韧性是一种品质,是需要科学的引导和正面影响的。日常学习和训练当中,学生难免碰到挫折、感到困惑,辅导员是学校环境中介于“老师”与“同学”之间的中间角色,相较于老师更亲切,相较于同学又更近似长辈。因此很多学生会选择与辅导员交流,辅导员就能够顺理成章地通过日常交流互动引导学生正确面对挑战和逆境,调整自身心态并寻求合适的方式纾解情绪、解决问题。其次,辅导员能够通过发挥自身主观能动性,在日常生活与学习中主动了解学生的问题与困惑,主动与学生进行沟通交流。在日常学习与训练当中,辅导员能够通过学生表现、周边同学反馈得知学生在目标专注、情绪控制、认知积极性以及人际关系等心理韧性主要因素方面的基本情况,针对性特定个体进行个性化的心理调试,通过主动与学生沟通交流提升学生在公安院校对学生塑造情境中的内化,帮助学生在警务化严格管理中平衡生活、学习与训练。

四、公安院校辅导员提升学生心理韧性策略探究

针对公安院校教学内容、日常学习生活管理等特色,公安院校辅导员应当明确不同学生心理韧性需求—目标专注、情绪控制、积极认知、人际协助、家庭支持五个方面当中对学生需求进行分类,日常沟通与引导当中根据学生具体情况采取更加具有针对性的策略。加入公安学院标志着成为一名合格公安人员的初始阶段。然而,许多学生可能难以适应这种转变所带来的严格的警察训练和高压生活方式。虽然大多数学生最终都能适应从轻松的本地环境到高要求、高强度环境的转变,但有些学生可能会遇到适应障碍。研究表明,某些学生在训练期间可能会表现出注意力分散或反应迟缓的迹象。他们还可能在行动中不断出错,严重时可能导致训练受伤。公安院校在培养人才方面承担着独特的责任。他们不仅要确保学生拥有出色的身体素质和公共安全素养,还要培养学生强大的心理承受能力。因此,公安院校的辅导员应当将学生组织成有凝聚力的心理团体。在这样的团体中,鼓励营造一种安全、信任的氛围,团体成员会给予积极的反馈,并进行心理互动。同时,公安院校辅导员还应激励和监督学生参加安全、有吸引力的小组活动,以促进身心健康。重点引导学生在这些活动中体验和表达积极情绪上,帮助学生发现和利用自身的长处和优势,重建积极的自我认知,并采取积极的行为。这些措施是对公安专业学生的有效支持机制,有助于学生重建内心秩序、增强心理承受力,从而确保他们为适应未来艰巨的公安职业做好充分准备。此外,公安院校的辅导员是学校、教师、家长和学生之间沟通的重要渠道。在帮助家长了解学生学习成绩、训练进度和社会交往等方面信息时具有独特的优势。辅导员通过与家长的定期沟通和交流,促进家长更好地理解子女的学校生活,进而帮助学生在学校能够获取多样的心理支持。总之,公安院校辅导员能够通过关注学生情绪状况、评估学生目标达成专注能力、培养学生对公安工作积极认知以及建立多样化的人际协助充分助力于公安院校学生心理韧性培育。

猜你喜欢
公安院校逆境韧性
强化粮食供应链韧性
超越逆境
How adversity makes you stronger逆境如何让你更强大
我国公安院校水上教学课程的困境与出路
房地产市场韧性犹存
韧性,让成长更美好
关于公安院校“智慧校园”建设的思考
笑中带泪的韧性成长
基于科学计量学的公安院校科研与评价
论公安院校诊所式法学教学模式的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