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泽东人民战争思想的基本观点及其时代价值

2024-04-06 06:19李海立孙仙红刘俊玲
中国军转民 2024年3期
关键词:革命战争人民战争胜利

李海立 孙仙红 刘俊玲

人民战争思想是毛泽东军事思想的核心内容之一,是毛泽东思想的光辉篇章。革命战争年代,以毛泽东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坚持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唯物史观,团结带领全党全军依靠全国民众,赢得了中国革命的伟大胜利。今天,战争的信息化程度不断提高,智能性特征日益显现,但战争的一些根本性、规律性问题并未发生变化。重温毛泽东人民战争思想,并思考其时代价值,对我军打赢未来战争仍然具有普遍的指导意义。

一、毛泽东人民战争思想的产生发展

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毛泽东敏锐地发现了党内存在的错误倾向,强调指出“中国无产阶级的最广大和最忠实的同盟军是农民”,并提醒“一切革命同志需知:国民革命需要一个大的农村变动,辛亥革命没有这个变动,所以失败了。现在有了这个变动,乃是革命完成的重要因素。”强调中国共产党只有发动广泛的农民运动、团结最广大的农民群众才能取得革命胜利。这一时期,毛泽东开始坚定地相信,中国共产党要取得革命胜利,必须依靠占人口绝大多数的农民,只有动员起广大农民的力量,才能推翻地主阶级的反动统治。这一时期,是其人民战争思想的萌芽时期。

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毛泽东不仅强调只有动员和依靠群众才能进行战争,强调只有动员和依靠群众才能进行战争;而且开始在经济上关注人民群众,以取得人民群众的拥护和支撑,明确提出为着完成“动员广大群众参加革命战争,以革命战争打倒帝国主义和国民党,把革命发展到全国去,把帝国主义赶出中国去”[1]这个中心任务,党必须关心群众生活,对广大群众的切身利益问题一点也不能疏忽,一点也不能看轻,必须改善人民群众的生活,由此更加激发人民群众参加革命战争的积极性。这一时期,毛泽东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游击战争理论,并总结实战经验,提出“十六字诀”“分进合击”、集中兵力各个击破、在运动战中歼灭敌人等人民战争战略战术,人民战争思想逐步深化,得到进一步发展[2]。

抗日战争时期,毛泽东突出强调人民战争对打败日本侵略者、争取民族独立的重要性。这一时期,其人民战争思想走向成熟。在《论反对日本帝国主义的策略》一文中,他指出,“打倒日本帝国主义和中国反革命势力的事业,不是一天两天可以成功的,必须准备花费长久的时间;不是少少一点力量可以成功的,必须聚积雄厚的力量。”为此,党基本的策略任务是建立广泛的民族革命统一战线。此后,党为争取千百万群众进入抗日民族统一战线进行了艰苦卓绝的努力和斗争,号召开展全国人民的总动员,把人民武装起来参加抗战,提出必须发动全军全民的全部的积极性来支持战争。[3]在《论持久战》中,他特别强调“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是全军全民的统一战线,绝不仅仅是几个党派的党部和党员们的统一战线。”坚信只要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把党的方针变为群众的方针,就能把日本帝国主义陷入人民战争的汪洋大海中。

解放战争时期,面对美式装备武装起来的国民党军队,毛泽东强调:“为着粉碎蒋介石的进攻,必须和人民群众亲密合作,必须争取一切可能争取的人。”在《目前形式和我们的任务》报告中,指出“只要我们能够掌握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科学,信任群众,紧紧地和群众一道,并领导他们前进,我们是完全能够超越任何障碍和战胜任何困难的,我们的力量是无敌的。”[4]三年解放战争,经过中国共产党动员和武装起来的人民群众,将蒋介石政府陷于全民的包围之中,中华大地成为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战争的广阔战场。

在长期革命斗争中,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将马克思主义关于人民战争的思想应用于中国具体实践,并发展出了一整套适合中国国情的人民战争的战略战术。可以说,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革命取得胜利,实质上就是毛泽东人民战争思想的胜利。毛泽东人民战争思想,闪耀着马克思主义真理的璀璨光芒。

二、毛泽东人民战争思想的基本理论观点

在战争中,参战的任何一方都会调动自身全部可能的力量与敌方进行斗争。毛泽东较早认识到了民众的磅礴力量在中国革命中的巨大作用,并在理论和实践中不断创新发展马克思主义人民战争思想。

(一)人民战争必须由中国共产党领导

1936 年12 月,毛泽东为总结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的经验,写作了《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在著作中论述并分析了中国共产党的先进性及其领导中国革命的必然性。指出:“在无产阶级已经走上政治舞台的时代,中国革命战争的领导责任,就不得不落在中国共产党肩上。在这种时候,任何的革命战争如果没有或违背无产阶级和共产党的领导,那个战争是一定要失败的。”“共产党的这种绝对的领导权,是使革命坚持到底的最主要条件。没有共产党的这种绝对领导权,是不能设想革命战争能有这样的坚持性的。”[5]他强调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革命战争的必要性和唯一性,强调党的领导是革命战争胜利的最主要条件,没有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任何革命的统一战线都不可能胜利。

(二)坚持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唯物史观,强调“兵民是胜利之本”

毛泽东坚持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唯物史观,坚持尊重人民、依靠人民。“革命战争是群众战争,只有动员群众才能进行战争,只有依靠群众才能进行战争”,强调人民群众在战争中的重要作用。在反映其人民战争思想的光辉著作《论持久战》中,在得出最后结论之前,他专门以“兵民是胜利之本”为标题单独开辟篇章进行论述,深刻剖析日本侵略中国的主要原因在于“中国民众的无组织状态”,强调只要克服了这个缺点,就一定可以取得反侵略战争的最后胜利,并作出了“战争的伟力之最深厚的根源,存在于民众之中”的著名论断。此后,他多次论述发动人民战争的重要性。如,“只要充分动员人民,坚决依靠人民,进行人民战争,任何强大的敌人都是可以打败的。”他强调“民族战争而不依靠人民大众,毫无疑义将不能取得胜利。”可以说,“兵民是胜利之本”是毛泽东对人民战争理论的高度概括,坚持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唯物史观是毛泽东人民战争思想的理论源泉。正是在这一理论指导下,我军始终坚持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充分发挥人民群众的巨大威力,赢得了一场又一场伟大的胜利,人民战争成为我军克敌制胜的重要法宝。

(三)辩证分析战争中人和物质力量的关系,高度重视人民群众的自觉能动性

1936 年,毛泽东指出,“战争的胜负,主要地决定于作战双方的军事、政治、经济、自然诸条件,这是没有问题的。然而不仅仅如此,还决定于作战双方主观指导的能力。”这说明,一方面,他承认赢得胜利需要物质力量,强调客观条件对人的主观能动性有制约作用;另一方面,毛泽东强调发挥人民群众的自觉能动作用,他认为作为人区别于动物的特点,自觉能动性特别强烈地表现于战争中。他指出,“指导战争的人们不能超越客观条件许可的限度期求战争的胜利,然而可以而且必须在客观条件的限度之内,能动地争取战争的胜利。”在此基础上,他进一步指出,人是战争胜利的决定性因素,物质力量只有掌握在人的手里才能充分发挥其应有价值。在《论持久战》中,他指出,“抗日战争是要赶走帝国主义,变旧中国为新中国,必须动员全中国人民,统统发扬其抗日的自觉的能动性,才能达到目的。”毛泽东认为战争胜利的力量源泉存在于民众之中,兵员、财政等等都藏于民众,只要把最广大人民的自觉能动性发挥出来,“这个军队便无敌于天下,个把日本帝国主义是不够打的”。这一点对取得战争胜利具有重要的、决定性作用。正是坚持胜利依靠人民,胜利属于人民,我军赢得了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支持,越战越强,直至最后胜利。

(四)强调在政治上广泛动员军民,是取得胜利的最基本条件

毛泽东指出,“动员了全国的老百姓,就造成了陷敌于灭顶之灾的汪洋大海,造成了弥补武器等等缺陷的补救条件,造成了克服一切战争困难的前提。”这样广泛的群众动员,既包括经济上、文化上的动员,更是普遍深入的政治动员,这样的政治动员是取得胜利的“头等重要”的因素,是一件“绝大的事”。毛泽东在著作中不仅解释了什么是政治动员,即要“首先是把战争的政治目的告诉军队和人民。必须使每个士兵每个人都明白为什么要打仗,打仗和他们有什么关系”,还要说明“达到此目的的步骤和政策”;而且详细列举了应以口头宣传、传单布告、报纸书册、戏剧电影等方式开展政治动员。同时,他还指出,要广泛发挥干部人员、学校、民众团体的力量,开展联系战争发展情况、联系士兵和百姓生活的经常性的政治动员。正是克服了单纯军事观点,坚持在打仗之外,宣传、组织、武装群众,使党的思想、理论、政策为民众所熟知并拥护,坚持做细小严密的群众工作,坚持相信群众的力量,人民军队才得到了人民的支持,获得了取用不竭的力量源泉,并最终取得革命胜利。

三、毛泽东人民战争思想的时代启示

毛泽东人民战争思想从军事实践中来,并用于指导军事实践,是被血与火证实了的真理,必然会随着时代和实践的发展不断创新发展。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了实现建军一百年奋斗目标四个方面的具体举措,其中强调必须全面加强练兵备战……创新军事战略指导,发展人民战争战略战术。可见,不论形势如何发展,人民战争这个法宝永远不能丢。新时代灵活运用并创新发展毛泽东人民战争思想,对打赢信息化智能化战争具有一定的现实指导意义。

(一)坚持中国共产党对人民战争的领导

党政军民学,东西南北中,党是领导一切的。中国共产党成立后,领导中国人民围绕“走什么路”这一根本问题进行深刻探索,找到了一条符合中国实际的正确的革命道路、建设道路、复兴道路,在这一过程中,中国共产党始终是人民的朋友,每一天都为着保护人民的利益而奋斗,为着人民的利益,一直站在革命战争的最前线、改革开放的最前沿,为民族复兴提供了最强大的精神支撑,彰显出无可比拟的领导力,这是党赢得人民拥护和支持的最大优势。新时代,毛泽东关于必须坚持党对人民战争领导的思想,不仅没有过时,还必须得到巩固和增强。打赢未来人民战争,仍然必须毫不动摇坚持党的领导,用党的理论、路线、方针、政策等宣传群众、组织群众、发动群众,向人民群众讲清楚我们为何而战,为谁而战,如何去战,将广大人民群众紧紧地团结在党的周围,凝聚起万众一心、众志成城的伟大力量,形成打赢未来战争的团结伟力。

(二)坚持军事斗争中的群众路线

历史告诉我们,赢得了人民的支持,就能取得胜利。“有了民心所向、民意所归、民力所聚,人民军队就能无往而不胜。”毛泽东人民战争思想,是其群众路线这一活的灵魂的具体体现。群众路线是我们党的生命线,也是人民军队打赢战争的法宝,永远不能丢,这不仅是我们的最大优势,也是敌人最害怕我们的地方。未来战争将在政治、军事、经济、外交、网络、认知等多个领域展开,对人民军队建设发展提出了挑战。但同时,也为实行人民战争提供了广阔舞台。信息化战争具有军民一体的显著特点,这一点可以使我们发挥群众路线的巨大优势,最广泛地动员和发动人民群众,充分挖掘和激发蕴藏在人民中的强大的物质力量、智力力量和精神力量。可以说,只有坚持群众路线,依靠人民群众,发动人民战争,才能赢得未来军事斗争的胜利。

(三)巩固提高一体化国家战略体系和能力,提升打赢未来战争的综合实力

信息化条件下,科技革命和军事革命迅猛发展,战争的制胜观念、制胜要素、制胜方式等都发生了重大变化,但毛泽东兵民是胜利之本这一结论并没有过时。战争不仅仅是军事体系之间的较量,而且集中表现为以国家整体实力为基础的体系对抗;战争不仅仅是军事斗争,更蔓延至政治、经济、外交、文化等各方面,必须把军事斗争与其他各方面的斗争相结合,形成整体合力。故打赢信息化智能化条件下战争,必须巩固提高一体化国家战略体系和能力,着眼于更好统筹富国和强军、发展和安全、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依托经济社会发展成果,巩固完善国防动员体系,深化全民国防教育,实现军政军民团结,以协调、整合、运用好国家整体实力,在军事斗争中赢得优势、赢得主动。

(四)坚持人是战争胜利的决定性因素,必须充分凝聚人力,争取人心

信息化智能化战争条件下,武器装备、作战样式等的确发生了很多新的、飞跃式的变化,但毛泽东所讲的“武器是战争的重要的因素,但不是决定的因素,决定的因素是人不是物”这一规律没有发生变化。技术会推动战争各方面如作战指挥、武器装备、后勤保障等发生变革,但技术不会代替人的作战指挥,人在战争中仍处于决定性地位。无论军事革命发展到何种水平,信息化、智能化发展到了何种高度,人仍然是战争胜负的决定性因素。未来我们所进行的战争是正义的、反侵略、反分裂的战争,这就决定了我们会赢得最广大人民群众的真心拥护和支持;随着科技的发展,武器装备在战争中的作用在上升,但武器装备是要由人来掌握和操作的,因而重视武器的因素,归根结底也就是重视人的因素。[6]面对复杂深刻的变化,必须对人与武器的关系有一个辩证的认识,实现人与武器的最佳结合,以生发出最强大战斗力。

(五)坚持依客观条件创新发展人民战争战略战术

一切从实际出发,依所处时期、地点、条件、对象的不同采用不同的战略指导,在革命发展的不同阶段采用不同的斗争形式,灵活机动地与敌人开展斗争,是毛泽东人民战争思想的显著特色。信息化智能化战争的制胜机理变了,要求我们必须透过现象看本质,坚持灵活、机动、自主的战争指导,把握新条件下开展人民战争的特点和要求,不为教条、原则所困,不人云亦云、照猫画虎,着眼科技之变、战争之变、对手之变,充分依靠和发挥广大人民群众的聪明才智,找到制敌良策,胜战良方。

毛泽东同志是中华民族历史上的伟大人物之一。他不受所处时间与空间的局限,在深刻洞察中国现实的基础上,以人民战争的光辉理论与实践,团结带领全党全军全国人民取得了一个又一个伟大胜利。毛泽东人民战争思想及实践,对二十世纪及之后的中国与世界产生了深远影响,时至今日,仍然是我们手中必须传承发展并创新性运用的宝贵财富。

猜你喜欢
革命战争人民战争胜利
坚持就是胜利
革命战争年代的清华地下党员名单
打一场人民战争
坚持
十九大胜利召开
缅怀革命战争时期我的几位好领导
必须坚持“建统一战线、打人民战争”
胜利
革命战争时期我军良好的官兵关系
学习朱德关于人民战争论述的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