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鹏翔
2023年7月10日,在上海虹桥机场,飞往北京的CA1524航班的200多名乘客正在有序登机。虽然此时窗外阴云密布,但是大家心情愉悦——因为当天天气不佳,很多航班晚点甚至取消了,而这个航班可以顺利登机,也算是一种幸运。上海到北京的飞行时间并不长,飞机很快准备降落了,有的乘客刚睁开惺忪的双眼,正望向外面晴朗的天空,有的乘客正起身准备去趟卫生间,乘务员们在有条不紊地进行着客舱安全检查,一切如同往日。但所有人都无法想象,这看似平静的天空,却已在酝酿一场危险。
颠簸是突然发生的。毫无预兆,飞机猛地开始剧烈上下震动,过道上的人一下子就跌倒在地板上,人们惊呼起来。空乘人员让大家赶快坐好并系好安全带。幸好,这次颠簸没有持续太久,飞机很快就恢复了平稳,大家惊魂未定。此时,一位女士刚从卫生间里出来,慌忙地想找东西扶一下,一名乘务员也正要上前搀扶,但飞机忽然下坠,这两个人一下子就被甩到了天花板上,之后又摔到了地上。这次颠簸更加剧烈,几秒钟过后,地面已经是狼藉一片:水瓶、纸张、小枕头散落满地,天花板上出口的标识也被撞坏。有乘客回忆道,第二次颠簸时有强烈的失重感,就像是坐过山车一样,有的人从座椅上“悬”了起来,瞬间离开了座位。还有乘客说,第一次颠簸时人和身边的东西都向上飞了起来,那時飞机正在穿越一朵巨大的白云,没多久后第二次颠簸就发生了。两次颠簸过后,飞机恢复稳定,最终在正常的飞行时间里安全降落在首都机场。
那这两次颠簸的原因是什么呢?事后,航空公司的通告是这样表述的:“航班在飞行过程中突遇晴空颠簸,机组和乘务组按程序处置,全力维护旅客安全,在此过程中,一名旅客和一名乘务员受伤。”这么看来,这个“晴空颠簸”就是造成这次事故的罪魁祸首了。什么是晴空颠簸呢?所谓晴空,就是看不到云、雨、雪等天气的变化;而颠簸,顾名思义,就是指物体上下震荡。
那这飞机飞得好好的,怎么就会在好天气里突然发生颠簸呢?
在揭开谜底之前,我们要先知道飞机是如何飞行的:比空气要重得多的飞机之所以能够飞起来,关键就是通过机翼快速划过空气,让空气在机翼的上下产生不同的气压差,当机翼下方的气压大于机翼上方的气压时,空气就会在机翼的下方产生一个向上的力,这就是升力,飞机就被升力托举起来了。这种气体(或液体)快速流过物体表面产生压力差的原理叫作伯努利原理。当然,这是飞机能够飞上天的简单解释,要想完整解释升力的产生,同学们需要学习更多的空气动力学知识。
即使人类掌握了先进的科技,要想让飞机安全稳定地飞行,也需要空气本身的配合,而风就是空气对飞行的影响因素。风向的不同,对飞机造成的影响是不同的:逆风飞行时,机翼与空气的相对速度更大,会让飞机获得更大的升力;相应地,顺风飞行时,机翼与空气的相对速度更小,升力就会减小。但除了逆风和顺风之外,空气也会向其他方向运动,比如左右吹的侧风会让飞机像风筝一样突然被吹偏,而向上向下的空气对流运动就会让飞机直接产生上下的颠簸。另外,突然改变的风力也会影响飞机的升力,比如突然增加的顺风会让飞机立刻减少升力,也就会让飞机猛地下降一大截。
既然空气的运动对飞机的影响这么大,我们能不能找到一个比较稳定的大气高度让飞机可以平稳飞行呢?我们需要再了解一下飞机飞行的环境——大气。
在我们的头顶上,有着上千千米厚的大气层,这里是空气的海洋。就像不同深度的海洋有不同的性质,天空中不同高度的空气成分和性质也不相同。
距离我们最近的,是我们生活在其中的对流层,大约有12千米厚。这里的空气会从地面获得热量,于是对流层呈现出下热上冷的温度差异。但是冷空气会下沉,热空气会上升,从而产生上下的对流运动。因此,对流层大气是整个大气层中最活跃的地方。而且对流层中集中了75%的大气质量和90%的水,各种空气成分都聚集在这层中,我们日常见到的风、云、雨、雪等各种天气现象,大多都出现在这层。
在对流层之上的是平流层。这里的空气温度与对流层相反:上层热,下层冷。这样的热量分布不易产生空气的上下对流运动,而且因为这里的空气含量很少,所以没有产生过多天气变化的条件。这也让平流层成为大气层中比较稳定的地方。
就像是鱼儿在水中游动需要合适的水流及温度,飞机的稳定飞行也需要合适的大气环境。那么,对流层和平流层这两个截然不同的大气层位置,哪个更适于飞机飞行呢?
答案可能和你想的不太一样,大部分民航客机巡航既不完全在对流层,也不完全在平流层,而是在它们之间的位置:海拔7000~13000米的高度。这个位置既有一定的大气稳定性,就算产生危险也能留给飞机很大的调整空间,同时可以避免更高位置可能产生的危险和飞机的高油耗。但是这个位置也不是完美无缺的,如同平静的水面下暗藏乱流,我们的大气中也有一些我们看不到但是影响巨大的运动——急流。
太阳无时无刻不在给予地球热量。但是因为地球是一个球体,所以不同纬度地区获得的热量是不同的,比如赤道很热、极地很冷,这种冷热的差异造成了大气会因为冷热不均而产生运动,而地球的自转让这种运动变得更加复杂。这些复杂运动的结果之一就是一些地方的高空形成了急流。这些急流呈带状,宽度从几十到几百千米不等,位置从低纬度到中高纬度都存在。既然叫急流,这里空气的运动速度自然很快,时速从几十到300千米不等。而这些急流带的高度一般都在7000米以上。细心的同学可能已经发现了,这个高度不正是飞机巡航的高度吗?
虽然今天的航空业已经比较熟悉急流带的性质,让飞行变得安全了不少,但急流带还是会隐藏一些危险。这里高速运动的空气偶尔会产生各个方向的剧烈气流变化, 我们管这种气流叫作大气湍流。这些湍流区域长约150~500千米,宽约80~160千米,高度范围约1500米,从形成到消失短则半小时,长则一天。正因为湍流很多时候是突然出现,所以很难预测。而且在急流存在的高度,水汽比较少,干洁的空气不容易形成云、雨等可以看见的天气现象。湍流形成之后不仅我们肉眼难以看到,就连飞机的雷达也会因为空气水汽等可反射目标较少而难以探测到,因此难免会发生这种窗外晴空万里,实则气流汹涌翻滚的晴空湍流。
飞机穿过这些区域的时候,会遭遇强烈的上升或下降的气流,很可能影响飞机升力而导致剧烈颤抖,也就是遭遇晴空颠簸。当这种颠簸非常严重的时候,驾驶员会由自动驾驶切换到手动驾驶,让飞机采用“随波逐流”的飞行姿态来减少机体所承受的载荷,降低危险,同时通过快速下降或者快速上升而飞离湍流区。但是这种驾驶方式就会给乘客带来坐过山车一般的惊险体验。比如2015年,一架由上海飞往莫斯科的航班在11千米的高度遇到晴空颠簸,短时间内下降了4千米,幸好无人伤亡。当然,这种严重的晴空颠簸是比较少见的,据统计,大气层中只有约0.1%的严重湍流会出现在飞机的飞行高度,但是中度和轻度颠簸还是比较常见的。后两种颠簸一般都在几米的范围内产生,只要处理得当,并不会严重影响飞行安全。前面提到的CA1524航班遇到的算是中度以上的晴空颠簸,两位受伤人员也是因为正巧没在座位上才受了伤。
其实除了急流产生的晴空湍流,还有很多其他情况会引起飞机的颠簸,比如一些高大山脉会影响空气的流动,尤其是当急流带与山地影响下的风相遇的时候,这种乱流也会出现。当大气中出现了明显的天气变化,比如巨大的积雨云、雷暴等天气现象时,山峰周边的空气也容易出现湍流,这时候即使飞机没有穿越这些云雨区域,在其周边飞行也会受到气流影响。但是这些气流变化一般都比较明显,飞机雷达是可以探测到的,因此我们可以尽量避免。
比较危险的颠簸并不是发生在高空,反而是在靠近地面的地方。靠近地面的空气受地面热量影响大,容易产生空气的强烈对流现象,从而引起飞机颠簸。更危险的是风切变。
当气团相遇,雷暴、冷锋或者暖锋过境,甚至是地形变化、海陆变化等情况,都有可能造成风向、风力的突变,这种现象就叫作风切变。风切变会让飞机的升力突然降低,甚至直接把飞机压向地面。如果是距地面600米以下的低空风切变,对飞机的威胁就更大,因为此时飞机一般都处在起飞或者降落的时候,很可能会由于没有足够的空间修正动作而发生危险。为了应对此问题,机场都有非常完备的气象观测和预警系统,通过观察机场周边大气的细节变化,预测和观察风切变产生的位置和時间,尽量避免风切变对飞行安全造成影响。与此同时,飞机起飞后也会通过迅速爬升而远离低空,下降的时候,会通过机场指示避免遇到不稳定气流。
飞行中的颠簸并不罕见,且专家们预测,由于全球气候的改变,未来飞机遭遇颠簸的可能性还会增加。那我们还能坐飞机吗?答案是肯定的。坐飞机遭遇颠簸就像我们坐汽车会遭遇颠簸一样,不可能完全避免,只要我们注意一些细节,它就不会对我们造成危害。那我们在乘坐飞机时应该注意什么,才能进一步减少危害呢?
首先,在飞机上放置行李时,你要注意把它在行李舱内放稳、放好,尤其是大件行李。其次,在飞行过程中,最重要的就是听从机组人员的指挥。飞机在起降的时候都会有人提示乘客扣紧安全带、收起小桌板,就是因为这时候是飞机最容易发生颠簸的时候。飞机在平飞的时候,你也要注意收听广播,有时机上广播会提醒乘客卫生间停用,请及时就座并系好安全带,这是因为飞机接下来很可能会发生颠簸。最后,一旦颠簸发生,也不用过度惊慌,毕竟现代飞机的机身强度和飞行员的飞行技术都是有保证的,你只需要坐好、系好安全带就可以了。如果你刚好正在走动中,就坐在最近的空座位上、系好安全带,或者蹲下,扶住一个固定的物体,比如座椅扶手的下部,等颠簸过后再立刻回到座位。
从莱特兄弟实现用动力可控的飞行器飞行,到今天全球有上万架飞机在几万条航线上飞行,飞机已经成了我们生产、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交通工具。伴随着一次次的空中危机,专家们通过分析危机原因,不断地改进飞机性能、提高驾驶水平,也在不断地加深对自然的认识。而作为乘客的我们,要做的就是听从机组人员的指挥,享受每一段空中旅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