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化教学常规管理,深化课程教学改革

2024-04-05 19:03海南省教育研究培训院李洪山
新教育 2024年4期
关键词:每学期育人学校

◎ 海南省教育研究培训院 李洪山

教育部办公厅印发的《基础教育课程教学改革深化行动方案》中提出,至2027年,形成配套性的常态长效实施工作机制,培育一批深入实施新课程的典型区域和学校;总结发现一批教学方式改革成果显著、有效落实育人要求的教育教学案例;教师教学行为和学生学习方式发生深刻变化,教与学方式改革创新的氛围日益浓厚,基础教育课程教学改革形成新气象。

一、系统检视八个环节

(一)学校课程管理

1.规划学校课程,落实国家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确保国家课程全面实施,结合办学实际科学规范开设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落实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要求,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2.完善管理机制,构建以校长为第一责任人的课程管理体系,健全课程管理制度,强化实践育人环节和教学效果。3.规范课程实施,开齐开足开好国家课程,不随意增减课时,杜绝提前结课备考、超标教学等行为。

(二)教学计划管理

1.制定教学计划,制定学年及学期的教学教研计划、学科组及备课组计划。2.抓好计划执行,每学期对各层级教学计划的落实情况至少检查2次并有反馈,期末对教学计划执行情况进行考核评价。

(三)教学过程管理

1.落实备课制度,坚持集体备课,组织教师认真学习课程标准,掌握学科教学基本要求;每学期对教师教案和集体备课记录不少于2次的全面检查和交流活动。2.优化教学方式,采取启发式、讨论式、合作式、探究式教学方式,提高学生参与课堂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维护好课堂纪律。3.落实巡查听课,每天安排管理人员和教师课堂教学巡查,每学期校长听评课不少于30节,教学副校长、教导主任听评课不少于45节。4.规范作业考试,建立作业分层布置与个性化批改制度,有效控制作业数量,每学期对教师作业批改情况检查不少于2次并有反馈,控制考试次数,做到教、学、考一致。

(四)教学质量管理

1.强化质量意识,结合实际确立学校教学质量提升目标,质量目标要逐项分解到各项教学工作之中;学校每学期在开学初、学期中、学期末要各召开1次教学工作会议。2.规范评价监测,合理安排教学质量常规检测,定期开展教学质量分析;实施综合素质评价,全面考察学生思想品德、学业水平、身心健康、艺术素养、社会实践等方面的发展情况,建立学生综合素质档案。3.强化结果应用,根据质量分析评价结果,建立完善基于过程的教学质量保障机制,及时改进教学;在教师评先评优、奖励性绩效工资发放中体现质量评价结果。

(五)校本研训管理

1.落实研训要求,每年编制学校研训工作计划并抓好落实;学校每周进行1次科组活动,每月组织1次学习交流,每学期至少4次课堂教学研讨活动;教师公开课或专题讲座每人每年不少于1次,参加市县级以上培训每人每年不少于2次。2.讲求研训实效,学校每学期至少开展1次学科研训效果评价和经验交流活动。3.重视教育科研,倡导教师开展小课题研究,积极组织教师参与不同级别的课题研究;积极培育、总结和推广优秀教育教学成果。4.创设研训条件,提供学习机会保证教师完成继续教育任务,修满规定学分。

(六)教学资源管理

1.完善设施设备,按照规定配置教学资源和设施设备,建好实验室及各类功能教室,保障课后辅导场所。2.统筹利用资源,充分挖掘利用社区等校外资源,科学安排校内师资、场馆、教室、设备、时间等各类资源,面向教学、面向学生充分开放。3.应用信息技术,重视数字校园的规划建设,依托信息化手段对学校的教育教学资源进行数字化管理;用好公共资源平台,拓展校外优质网络资源,优化教学管理和师生服务。

(七)教师队伍管理

1.提升师德水平,加强教师思想政治教育和职业道德教育,建立健全师德建设长效机制。2.促进专业发展,指导教师制订个人专业发展规划,建立教师专业发展档案;推动教师阅读工作,引导教师学习经典,加强教师教育技能和教学基本功训练。3.加强配备保障,合理设置教师岗位,优化教师学科结构、年龄结构、职称结构和能力结构;保障教师合法权益,关心教师生活状况和身心健康,做好教师后勤服务。4.健全评价机制,改革教师工作考核评价办法,激励教师爱岗敬业、努力工作;实行教师绩效工资差别化分配,体现多劳多得优绩优酬;每学期开展评优表彰和褒扬奖励活动。

(八)全面育人管理

1.坚持三全育人,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落实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加强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和法治教育,在教学教研工作中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2.强化学生管理,帮助学生学会学习,激发和保护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和主动探究,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和行为习惯。3.完善育人机制,健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工作机制。完善学生评价制度,发展学生个性特长;关注每一个学生的进步,建立学习困难学生帮扶制度;加强学校与社区、家庭的联系,优化育人环境,形成育人合力。

二、重点聚焦两大领域

(一)落实课程方案,构建三类课程

1.学校课程规划是学校根据其办学理念和办学实际对本校所有课程进行全过程、系统性的规划,以调适学校情境中的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之关系,促进三级课程有机融合,切实反映学校办学理念,促进学校特色发展,规划主体是学校全体师生,特别是校长和学科教师,社会公众与家长也是重要的参与者。

2.学校课程体系是对国家课程方案的具体化,是在国家课程方案和学科课程标准基础上建构起来的、符合学校特有办学理念与发展目标的国家课程、地方课程、校本课程有机融合的学生学习内容体系,以及学校课程系统运行的一系列规则和时间安排,最后集中体现在一张学校课程总表上。

3.重点打造三类课程,基础课程以国家课程为主,拓展课程一般依据国家课程和学校实际拓展延伸,探究课程多以跨学科的主题化学习和项目式学习为主要方式。

(二)聚焦学习行为改进,变革教与学方式

1.探索大单元多课型教学。(1)探索大单元整体教学设计。单元教学设计更强调“教材内容”向“教学内容”的转化,要分析教材内容的结构,结合学生实际情况与发展需求,运用丰富的学习资源,使得教学内容成为一个个相对独立又紧密联系、既有宏观理论背景又有情境细节的学习单元。在每一个学习单元中,引导学生针对某一主题所涉及的核心概念与关键原理在一定的情境细节下进行有学科观念的深度探讨,并能完成“由知识到方法,由理论到实践”的素养内化过程。

(2)尝试多种课型教学。如学习效率最高的讲授课、苏格拉底式追问课型—问答课、照顾学生学习起点与理解能力的自主学习课、同学互助的小组互助课、增强动手能力的实验观察课等。

2.指导学生自主互助探究学习。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培养学生核心素养,关键在于改变教与学的方式,特别是学生的学习行为与方式。新的课程改革要求我们始终坚持以学习者为中心,为不同层次、不同类型的学生提供个性化、多样化、高质量的教育服务,促进学生主动学习、释放潜能、全面发展。指导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互助学习、展示交流学习、实践探究学习,把主要靠听讲、读书的学习课堂教学行为变为或多或少从自己“做”中领悟学习内容的学习行为。

(1)创建学生合作互助学习自组织。一个系统自组织功能愈强,其保持和产生新功能的能力也就愈强。自组织式管理的三个最核心要素是共创、共享、共治。共创,就是人人都是价值创造者,人人都可能变成价值创造的中心;共享,就是自组织更强调利益共享,更强调构建利益共同体;共治,就是指在组织内部是有一定的民主价值诉求表达的,它更强调群体制度,强调由大家一起来制定规则,强调组员的参与及达成共识。

自组织理论对教学改革的启示就是学校的班级教学是由一群学生形成的若干个自组织的学生群体共同学习的过程。因此在教学与管理中,必须从整体出发,把学生的学习过程看作是一个复杂的过程而且是自组织演化的过程。学生学习的发展过程有其自己的发展演变轨迹,老师必须顺着学生自组织发展的“脉络”实施恰当的引导和指导。

(2)三种高效学习方式。一是费曼学习法,即考量自己对一个概念或知识是否理解,一个最直观的方法就是讲给别人听,如果能够用简洁清晰的语言让别人完全听懂你在说什么,就证明你完全了解所学的概念。二是思维导图学习法,其好处是方便记录,加强记忆,过程非常自由,结果十分清晰,既见森林,又见树木。三是西蒙学习法,又名“锥形学习法”,好处在于其知识增长是一种优势累积,不仅在知识的数量上,而且在知识质量上也和传统的学习方法不同,越是在短时间之内全力掌握了一门学科,质量就越高,越能够理解与运用。

猜你喜欢
每学期育人学校
文化育人的多维审视
育人铸魂守初心 赓续前行谱新篇
宁夏超七成检察院领导兼任学校“法治副校长”
让人忍俊不禁的课堂
学校推介
“珠”育人
他们用“五招”育人
I’m not going back to school!我不回学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