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式图书馆现代化:生成逻辑、内涵价值、实践路径*

2024-04-05 16:46彭晨曦
图书馆 2024年1期
关键词:中国式现代化图书馆

汤 尚 彭晨曦

(长沙学院图书馆 长沙 410022)

党的二十大报告对中国式现代化进行了全面系统阐释,把对中国式现代化的认识上升到一个崭新的高度。报告指出“中国式现代化是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是走和平发展道路的现代化”[1]。中国式图书馆现代化是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推进文化自信自强,铸就社会主义文化新辉煌的重要途径。众多学者从不同层面和角度对中国式图书馆现代化的内涵、特征、目标、内容、形态、路径等展开了热烈的讨论。王世伟以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为切入点,提出推进中国图书馆事业发展的思路和举措[2]。陈建龙等总结了大学图书馆现代化在核心理念、主要目标、关键要素等多方面的发展趋势[3]。刘宝卿提出,中国式图书馆现代化包括治理水平现代化、资源数字化、技术智能化、服务精准化等[4]。准确认识中国式图书馆现代化的生成逻辑、内涵价值,科学探索中国式图书馆现代化的实践路径,既是对图书馆事业取得历史成就的科学总结,也是不断开创图书馆事业发展新局面、推动图书馆事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途径。

1 中国式图书馆现代化的生成逻辑

1.1 理论逻辑

中国式图书馆现代化具有深厚的理论逻辑,既是对传统图书馆学理论的充分吸收、充分借鉴,又是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充分创新、充分运用。中国古代版本学、目录学、藏书文化、儒家文化为中国式图书馆现代化提供了理论借鉴。自20 世纪以来,梁启超、杜定友、金敏甫、吴慰慈、马费成、柯平、肖希明等图书馆人一直在探讨中国特色图书馆学这一重大历史命题,经历了从以藏为本、以用为本到以人为本的发展历程[5]。马克思主义理论对中国式图书馆现代化有着深远影响。人的全面发展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之一。中国式图书馆现代化以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为目标,这是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在图书馆领域的重要体现。历代中国共产党人致力于将马克思主义理论与中国图书馆发展实际相结合,始终坚持人民至上的根本政治立场,推动中国式图书馆现代化行稳致远。毛泽东思想指导图书馆坚持实事求是,走好群众路线,以“双百方针”推动公共文化服务[6]。邓小平理论指导图书馆解放思想,改革创新,以“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作为发展战略方针[7]。“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指导图书馆发展先进生产力,传播先进文化,把保障最广大读者根本利益作为起点和归宿[8]。科学发展观指导图书馆确立以人为本的理念,推动图书馆协调、可持续发展[9]。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导图书馆围绕新的社会主要矛盾提供均等化、泛在化、智慧化服务,推动图书馆高质量发展。

1.2 历史逻辑

中国式图书馆现代化蕴藏于党的百年奋斗历程中,蕴藏于救国大业、兴国大业、富国大业、强国大业的实践当中。其历史逻辑可根据党的四个历史时期分为以下四个阶段:①初步探索阶段(1921—1949 年)。中国共产党成立,开启了党领导图书馆事业的新局面。早期党和国家领导人在革命根据地设立图书馆或发挥着图书馆功能的“阅报室”“列宁室”“俱乐部”,开展马克思主义研究,将其作为传播新思想、新文化的重要阵地。1932 年,中央苏区成立党领导下的第一个国家图书馆——中华苏维埃中央图书馆。此后又成立了鲁迅图书馆、中山图书馆、延安自然科学院图书馆等,对图书馆管理体制、运行模式、文献服务等进行探索,开辟出一条崭新的图书馆发展道路。②曲折发展阶段(1949—1978年)。中国图书馆事业从向苏联学习借鉴到独立自主发展推进。中国图书馆学习苏联图书馆发展模式,并结合中国具体实际,进一步提升图书馆工作实效,在图书分类编码、开架阅览、读者服务、馆员队伍建设等方面取得重要进步[10]。十年浩劫期间,各项业务工作和馆员队伍建设等停滞不前,全国图书馆工作遭遇严重挫折。这一时期中国式图书馆现代化在曲折中前行。③快速发展阶段(1978—2012 年)。改革开放的浪潮推动图书馆迅速发展,图书馆管理、评价与人才队伍建设等政策制度纷纷出台,如《图书馆工作汇报提纲》(1980)、《普通高等学校图书馆规程》(1987)、《高等学校图书、资料、情报工作人员守则》(1982)等。图书馆向信息化、网络化、数字化迅速转型发展,“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数字图书馆推广工程”等陆续启动。中国图书馆界也逐步走向世界舞台,自1982 年起开始参加国际图联大会,国际地位明显提升。这一时期,成功开辟了中国特色的图书馆发展道路。④创新发展阶段(2012 年至今)。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文化事业发展,对图书馆工作和发展作出一系列新部署新要求,推动我国图书馆事业发生全局性变化、取得历史性成就。图书馆领域实现历史性变革、系统性重塑、整体性重构,生动展示了党领导图书馆百年奋斗取得的伟大成果,迎来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光明前景。这一时期,图书馆事业迈向高质量发展阶段,成功推进了中国式图书馆现代化。

1.3 现实逻辑

文化兴则国运兴,文化强则民族强。习近平总书记十分牵挂新时代图书馆事业发展,就图书馆工作发表系列重要讲话,作出系列重要指示批示、贺信回信,提出了事关图书馆长远发展的一系列新论断新观点新战略,为中国式图书馆现代化提供了根本遵循、指明了前进方向。习近平总书记多次深入中国人民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等高校的图书馆考察,就图书馆职责使命、全民阅读推广、红色资源保护利用等方面发表一系列重要论述,展现出强大的理论魅力和实践伟力。2019 年9 月8 日,习近平总书记给国家图书馆老专家回信,指出“图书馆是国家文化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是滋养民族心灵、培育文化自信的重要场所”[11]。2022 年4 月23 日,习近平总书记向首届全民阅读大会致贺信,强调要“形成爱读书、读好书、善读书的浓厚氛围”[12]。2022 年4 月25 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人民大学图书馆考察时指出要精心保护好馆藏红色文献,要运用现代科技手段加强古籍典籍的修复保护和综合利用[13]。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图书馆工作的重要论述,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一百年来中国共产党领导图书馆工作重要思想的继承和发展,开辟了马克思主义图书馆理论和实践发展的新境界,是推进中国式图书馆现代化的动力之源。十八大以来,我国图书馆规模不断扩大,2022 年全国共有公共图书馆3 303个,总流通72 375万人次[14];2021 年全国平均每万人拥有图书馆建筑面积达到135.5 平方米,比2012 年增长73.3%[15]。图书馆法治体系不断健全,《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共文化服务保障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共图书馆法》的相继出台,开启了图书馆事业有法可依的新局面。图书馆服务效能不断提升,“全民阅读”上升为国家战略,自2014年起连续10 年被写入政府工作报告,党的二十大报告进一步明确提出要“深化全民阅读活动”。新时代图书馆发展取得巨大成绩,为中国式图书馆现代化奠定了坚实基础。

2 中国式图书馆现代化内涵特征

2.1 规模性:中国式图书馆现代化是图书馆服务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

中国式图书馆现代化是图书馆服务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这是由我国国情决定的。一方面,我国人口基数大,文化需求总量大。我国是拥有14 亿多人口的大国,人口总量比现有发达国家和地区10 亿人口规模总和还要多。2022年发布的第20 次国民阅读调查结果显示,我国成年国民阅读综合阅读率为81.8%,图书阅读率达59.8%,成年国民的全民阅读品牌活动参与度达66.7%[16]。由此可见,全民阅读服务覆盖的人口规模巨大。另一方面,读者群体多样,文化需求各异。随着城镇化的持续推进,农村人口规模性地流入城市,他们亟需提升自我文化素养以更好地融入城市生活。图书馆需创新服务方式,面向不同学历背景、知识结构的新市民提供个性化的公共文化服务。此外,人口老龄化加剧,2022 年末全国60 岁以上的老年人口达2.8 亿;高等教育进入普及化发展阶段,2022 年高等教育在学总规模达到4 655万人,老年人群和高知识人群对文化休闲和知识信息服务的需求日益多样化、深层次化,图书馆需要为其提供终身阅读服务。与此同时,家庭和社会对少年儿童的教育重视程度不断提高,图书馆也需要同步提供更丰富的青少年读物、更多样化的少儿阅读活动,如科普讲座、文旅研学、亲子共读等。面对图书馆服务人口规模巨大的特征,实现中国式图书馆现代化的艰巨性和复杂性前所未有。单一类型的图书馆文化供给服务难以满足群众日益多元的美好文化需要,也不符合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要求。因此,必须发挥公共图书馆、高校图书馆、科研图书馆各自优势,积极发展民营书店、私人图书馆等多种类型,补齐图书馆公共文化服务的短板,提供个性化、多样化的图书馆服务。

2.2 普惠性:中国式图书馆现代化是实现共同富裕、满足读者美好精神生活需要的现代化

普惠性是中国式图书馆现代化本质内涵之一。《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共图书馆法》明确提出,公共图书馆要按照平等、开放、共享的要求,免费向社会公众提供基本服务,针对少年儿童、老年人、残疾人等特殊群体提供适合其需要的文献信息和服务。图书馆始终坚持“读者第一,用户至上”的服务理念,把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需要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多样化需求,推动共同富裕取得明显进展。在打赢脱贫攻坚战、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进程中,图书馆充分整合资源、积极作为,发挥了扶贫兜底、知识强基、信息赋能、文化铸魂的重要作用。图书馆通过知识扶贫、技能培训、就业讲座等,帮助农民群众掌握农业生产技术技能,阻断了贫困代际传递,为社会培养和输送了大量人才。当前,我国已由脱贫攻坚迈向乡村振兴的新阶段,但脱贫攻坚的成果需要持续巩固,共同富裕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仍然在农村。在中国式现代化的新征程中,图书馆一方面要持续发挥其社会教育职能,推广农业生产知识,举办农业技能培训讲座,提高农业现代化水平和生产效率,为实现乡村振兴、推进共同富裕提供智力支撑。另一方面,要发挥信息技术优势,提高农民的信息素养、数字素养,增强农民创新创业能力,指导群众开展农村电商、直播带货等,帮助群众增收致富,扩大中等收入群体。

2.3 协调性:中国式图书馆现代化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的现代化

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是相互促进、有机统一的。图书馆作为公共文化服务的重要阵地,对于夯实中国式现代化的物质基础,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促进物质富足、精神富有具有独特作用。推进中国式图书馆现代化,要正确处理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关系,以物质文明发展促进精神文明繁荣,以精神文明发展促进物质文明进步。一方面,物质文明发展离不开图书馆“开展社会教育”功能的发挥。图书馆能够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大量文献支撑和各类信息服务,如社会通识教育、信息素养教育、智库服务、参考咨询与科技查新服务等。图书馆物质文明高度发达,能让读者获得更加便捷舒适的文化服务体验,如多维一体的图书馆物理环境、便捷的图书馆自助设备等,读者还可以借助VR/AR、元宇宙等技术,获得强在场感、沉浸感的图书馆服务体验。另一方面,精神文明建设离不开图书馆“传承人类文明、传播先进文化”功能的彰显。图书馆通过常态化开展阅读推广活动、举办主题文化讲座、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展览等,能有效满足群众文化休闲需求,丰富群众精神世界,推进文化自信自强。

2.4 可持续性:中国式图书馆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

图书馆是大自然的一部分,图书馆的发展必然要消耗自然资源。实现中国式图书馆现代化,前提就是要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破解资源环境约束的难题。因此,图书馆在管理体制、建筑设计、空间规划、资源建设、用户服务等方面都应遵循绿色、低碳、可持续的原则。图书馆日常管理方面,采取有效措施降低资源消耗、能源消耗,达到节能、节水、节电、节地、节材的目的,推动图书馆节能、低碳发展。图书馆建筑方面,开展全生命周期管理,有效循环利用节能材料、环保材料,打造绿色建筑样本。图书馆教育方面,要围绕“双碳”教育、生态环境保护等积极建设文献资源,开展科普阅读推广活动,帮助读者筑牢“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提高读者环保意识、环境素养,成为可持续发展的宣传者、推广者和践行者,为推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贡献图书馆力量。图书馆服务方面,开展全流程服务绿色化、数字化转型,构建绿色环境、绿色空间、绿色资源,开展绿色业务流程、绿色采购,适当引进改进的ICTs(信息与通信技术)[17],实现资源的有效化、最大化利用,从传统服务模式转向绿色信息服务模式[18]。

2.5 开放性:中国式图书馆现代化是构建图书馆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现代化

图书馆承载着一个国家和一个民族的文化基因,是不同国家和民族间进行文化交流的重要窗口,在增进世界各国互信,推动人类文明交流互鉴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中国式图书馆现代化是一条胸怀天下、包容并蓄的道路,中国图书馆积极携手世界各国图书馆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以图书馆的发展带动人类走向更美好的未来。2019 年3 月24 日,国家主席习近平访问法国,法国以法文版《论语导读》作为国礼赠送,此书后被国家图书馆珍藏,成就两国文明交流的佳话。此外,国家图书馆联合国务院新闻办开展“中国之窗”赠书计划,向世界知名图书馆赠送精品图书,传播中国声音。近年来,我国图书馆立足自身特色,积极融入对外开放新格局,通过建立合作项目、邀请国外图书馆人员来华业务交流,与多个国家、地区和国际组织建立了联系,为“一带一路”共建国家、广大发展中国家培养了大量图书馆人才。中国国家图书馆已经与110 余个国家和地区的550 个机构建立文献交换关系[19],通过中美图书馆合作会议、中英图书馆论坛、中阿图书馆及信息领域专家会议等国际会议,以及“丝绸之路国际图书馆联盟”“金砖国家图书馆联盟”“中国—中东欧国家图书馆联盟”等国际交流平台,努力为全球图书馆发展贡献更多中国智慧、中国方案。

2.6 全面性:中国式图书馆现代化是图书馆全要素的现代化

图书馆“要素论”是图书馆学科理论的重要成果。从梁启超的“两要素”、杜定友的“三要素”,到刘国钧、黄宗忠、吴慰慈等人的“五要素”,再到张树华提出图书馆要素还应包括图书馆精神、规律方面的内容[20],图书馆“要素论”在时代发展中继承和创新。从“要素论”视角分析,中国式图书馆现代化应包括图书馆思想的现代化、设施设备的现代化、服务手段的现代化、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人才队伍的现代化等。图书馆思想的现代化,即坚持以党的创新理论指导实践、推动工作,充分吸收借鉴各领域各学科的最新智慧成果,以新发展理念构建图书馆新发展格局。图书馆设施设备的现代化包括硬件和软件的现代化,在数字化的大背景下,必须加大经费投入力度,加快图书馆传统基础设施改造和新型基础设施建设,为读者提供全生命周期文献服务,适应读者移动化、实时化、泛在化的服务需求。图书馆服务手段的现代化,即充分运用大数据、区块链、元宇宙、ChatGPT 生成式AI 等新技术、新手段,推动图书馆各业务全流程自动化、数字化、智能化,使图书馆保持高效稳定的运行状态。图书馆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即图书馆按照发展规律健全图书馆运行机制、管理体制,健全法规体系,合理配置图书馆人、财、物、资源、数据等各种要素,推动图书馆治理更加科学、民主和高效。图书馆人才队伍的现代化,即要求图书馆建设一支综合素质高、业务能力强的现代人才队伍,新时代馆员既要有坚定的政治意识、良好的思想素质,又要有扎实的业务知识、职业素养、图书馆精神,以及开拓思维和创新能力。

3 中国式图书馆现代化的实践路径

3.1 根本保证:始终坚持党对图书馆事业的集中统一领导

图书馆是经济社会发展和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加强党对图书馆事业的领导尤为重要。一是坚持党对图书馆事业的全面领导。图书馆事业是党的事业和人民的事业重要组成部分,图书馆事业发展取得的一系列成就和突破都离不开党的高度重视和倍加关怀。图书馆人要进一步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党对图书馆工作的重大决策部署上来,让党的方针政策贯穿于图书馆工作的各方面、全过程,通过设置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专题书架、建设党史学习空间、开展红色阅读推广活动等,使图书馆成为传播党的声音的思想阵地、文化阵地、宣传阵地。二是发挥党对中国式图书馆现代化道路的指引作用。中国式图书馆现代化,必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图书馆要始终围绕党的中心工作,心系“国之大者”,加强全民阅读、资源建设、智库咨询、学科服务、文化交流等各方面工作,发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势,推动图书馆事业在新征程上蓬勃发展。三是充分发挥各级党组织在图书馆事业发展中的战斗堡垒作用。要加快图书馆各类学会、社会组织、乡村农家书屋、流动服务队伍的党组织建设工作,推动图书馆党建工作与业务工作深度融合,打造更多更具特色亮点的“党建+图书馆”品牌,发挥党组织示范引领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切实让党组织成为推动图书馆事业发展的中流砥柱。要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在图书馆急难险重任务中主动担当作为。如新冠疫情期间,全国各地图书馆党员或勇立潮头,投身志愿服务;或锐意进取,在线上提供“书香助力战疫”阅读推广服务,让党员的风采在服务一线充分彰显。

3.2 指导原则: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

新发展理念回答了图书馆发展的目的、动力、方式、路径等一系列问题,对“实现什么样的图书馆发展、怎样实现图书馆发展”和推动中国式图书馆现代化具有重要指导意义。第一,在图书馆事业前进方向中贯彻新发展理念。坚持问题导向,立足人民群众日益多元的文化需求,积极深化创新的理念、用好协调的手段、培育绿色的动能、制定开放的举措、实现共享的目的,以新发展理念推动图书馆体制机制改革,加快图书馆理念、技术、服务转型升级,推动图书馆事业创新发展,不断把文化强国建设引向深入。第二,在图书馆文献资源建设等核心业务中贯彻新发展理念。程焕文先生曾提出“资源为王”的理念,图书馆的发展离不开高质量的文献资源建设。一方面,需要优化馆藏资源结构,协调各学科门类、各种形态的文献资源均衡发展,更好地服务学科发展需要、社会进步需要;另一方面,通过加强合作,建立区域联盟,实现资源的共建共享,避免资源的重复建设,如“湖南省高校数字图书馆工程”的建设。第三,在图书馆服务读者的实践中贯彻新发展理念。图书馆的服务要秉承“为了一切读者,一切为了读者”的理念,让每一位读者都能踏进图书馆的大门,平等地享有图书馆提供的各类服务。图书馆在服务读者时需要“想读者之所想,供读者之所需”,如全民阅读活动要着力解决读者“读什么”“去哪儿读”“怎么读”等问题,让读者成为图书馆事业发展的主人翁和动力源。

3.3 首要任务:推动图书馆事业高质量发展

新时代,图书馆高质量发展是解决图书馆服务从“有没有”到“好不好”、从注重发展速度到注重提升质量的重大转变,其根本目的在于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第一,要切实转变图书馆发展方式。高质量发展阶段,图书馆发展要从追求规模扩大、速度加快向注重质量、提升内涵转型,通过美化图书馆馆舍空间布局、完善文献信息资源建设、丰富阅读推广活动、强化信息咨询和智库服务功能、优化馆员人才队伍结构等,实现图书馆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为安全、更可持续发展,在经济社会发展中更好地发挥图书馆文化育人和信息服务功能。第二,坚持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快落实文化强国、网络强国、数字中国等战略,充分运用5G、大数据、物联网、人工智能等新技术,加快“物联网+图书馆”“大数据+图书馆”“AI+图书馆”建设,实现图书馆数字化、网络化、智慧化转型;创新实施“元宇宙+图书馆”建设,推动元宇宙虚拟图书馆空间和现实图书馆空间融合升级,打造虚实融合的新型图书馆服务,如温州市图书馆的“智慧城市书房”引入元宇宙空间,给读者提供具身性、沉浸式体验。第三,建立覆盖全社会的服务体系。我国存在东部与中西部区域发展不平衡、城乡之间发展不平衡的客观现实,图书馆需要破解发展不均衡的难题,建设广泛覆盖的文化服务体系,通过社区图书馆、流动书车、农家书屋等将文化服务延伸到基层、农村,让广大人民群众都能共享图书馆发展成果。

3.4 主攻方向:以图书馆之为促进共同富裕

共同富裕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特征,图书馆在促进共同富裕方面大有可为,也大有作为。一是促进精神生活共同富裕。古人云:“读书足以怡情、足以博采、足以长才。”习近平总书记说:“读书可以让人保持思想活力,让人得到智慧启发,让人滋养浩然之气。”可见,阅读可以丰富人们的精神世界,提升个人文化修养,涵养整个社会的文化气息。图书馆要将全民阅读作为一项重要工作,不断深化阅读推广服务,在全社会形成“爱读书、读好书、善读书”的良好风尚,促进全民精神共同富裕。二是构建更高水平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共同富裕不是少部分人、少部分地区的富裕,而是全民共享的富裕。因此,图书馆要在深入推进总分馆建设、补齐图书馆设施短板、丰富文化产品供给、提升全民素养等方面精准发力,构建全域覆盖、全员参与、全网整合的图书馆服务网络,为促进共同富裕奠定坚实基础。三是构建图书馆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的发展模式。文旅融合作为文化强国的新命题,对推动共同富裕具有重大战略价值。图书馆文旅深度融合就是要发挥图书馆的深厚文化底蕴,通过文化赋予旅游以灵魂的机制路径,促使旅游提质增效,引导游客从“赏风景”向“赏文化”转变,实现文化效应、经济效应双提升。

3.5 制度重点:提升图书馆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图书馆治理效能是中国式图书馆现代化的重要标尺,也是文化强国建设的重要指标。治理效能的提升离不开法治理念提升、文化建设培育和多元主体参与等。第一,提升依法治理水平。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共文化服务保障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共图书馆法》《全民阅读促进条例》,不断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图书馆法律法规体系。综合运用“报、台、网、微、端、屏”等融媒体平台,加强图书馆法治宣传,深入开展普法释法工作。进一步厘清图书馆主管部门的权力边界和图书馆职能职责,鼓励支持地方政府因地制宜出台地方性图书馆法规和规范性文件。第二,积极培育图书馆文化和图书馆职业精神。文化治理是克服图书馆官僚化、行政化、标签化的有效手段。加强图书馆文化建设,培育图书馆精神,是推动中国式图书馆现代化的重要立足点。要深入挖掘图书馆社会主义文化的时代价值,提炼具有中国特色、国际传播意义的文化标识,推动图书馆文化国际交流交融。要大力弘扬图书馆职业精神,用精神的力量激励人、鼓舞人、感召人,展现新时代图书馆馆员队伍甘于奉献、乐于授业、勇于创新的良好精神风貌。第三,构建多元治理格局。建立图书馆事业管理局[21],发挥好政府宏观引导作用,同时也积极推动社会力量、行业组织、公民等参与其中,共同繁荣图书馆文化市场,创建多元主体参与治理的新格局。组建图书馆联盟,加强区域图书馆治理,打造图书馆命运共同体,如湖南省组建的长株潭图书馆联盟,实现资源共建共享。完善图书馆总分馆治理体制,推动图书馆治理重心下沉,积极向基层图书馆延伸,夯实基层图书馆治理能力,不断提高基层图书馆治理水平和效率。

猜你喜欢
中国式现代化图书馆
边疆治理现代化
中国式民主
不要让中国式焦虑,废掉了你的孩子
图书馆
飞跃图书馆
Hair Highway--Studio Swine 的现代化诠释
中国式失败
国内某1 700 mm热轧厂现代化改造
去图书馆
中国式性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