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丽萍
(四川省内江市市中区财政局 四川内江 641000)
在新发展格局下,事业单位作为国家行政管理和社会治理的重要参与者,其高质量发展受到密切关注。事业单位财会监督对于保证国有资产安全、财政资金正常运转具有积极意义。但部分事业单位存在财会监督意识淡薄等问题,阻碍了事业单位财务管理水平的提高。2023 年2 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财会监督工作的意见》,对财会监督进行新定位,明确新内涵,提出新要求。综上,有必要把握新发展格局下事业单位财会监督现状,构建财会监督长效机制。
事业单位财会监督指的是会计机构和相关职能人员凭借经授权的特殊地位及职权,对特定主体财务会计活动进行的监察和督导。财会监督包括财务监督与会计监督两方面内容,以提供正确、针对性强的财务报告为主要目的,是现代事业单位合规发展过程中不可或缺的重要事务。
事业单位财会监督的内容主要包括,对会计原始凭证进行审核和监督、对会计账簿的监督、对实物及款项的监督、对财务报告的监督、对财务收支的监督。在此基础上,还要配合完善国家监督和社会监督。
其中,对会计原始凭证进行审核和监督是对事业单位财务会计信息质量进行控制的源头,同时也是财会监督的基本内容,主要完成对原始凭证的真实性、合法性及合理性、准确性进行监督。
对会计账簿的监督主要是完成对伪造、变造或故意毁坏会计账簿及账外设账行为的监督,保护事业单位财产的安全性。
对实物及款项的监督,是指会计人员应监督管理好事业单位的实物及款项。财产清查制度建立后要严格执行,实物及款项不符的现象一经发现,要以相关法律规定对其进行处理。
对财务报告的监督,是以实现事业单位财务报告信息的正确性、可靠性为目标,监督其中存在的指使、强令编造或篡改财务报告的行为。
对财务收支的监督则是指监督事业单位财务收支情况,应要求退回并补充和更正手续不全的财务收支,对违反相关规定的财务收支则应进行制止。
完善国家监督和社会监督,则是指各单位依法接受财政、审计、金融和税务机关的监督,并如实提供会计凭证和账簿情况。
1.全面性
事业单位的全部经济活动都需要进行财会监督,特别是在以权责发生制为核心的事业单位综合财务报告编制工作的推进下,财会监督进一步以事业单位财务报告作为主要参考依据,全面监督单位的财务运行状况和中长期发展水平,体现出全面性的特点。
2.实时性
以往针对事业单位的财会监督的方式多为事后监督与核算,而在现代会计理论发展过程中,财会监督正在由事后监督转向事前预测和事中监控,能够准确而及时地对事业单位经济行为运作情况进行实时监督。
3.真实性
事业单位财会监督的主要来源是财务报告和会计信息,根据《会计法》的相关规定,事业单位负责人应保证财务会计报告具有真实性和可靠性,以保证财务监督的顺利进行。
4.及时性
事业单位财务人员通过直接参与经济活动并进行核算、分析与预测,为单位的经营发展提供决策。有效的财会监督机制能够提高监督的及时性,这是其他经济监督和管理手段难以达到的。相比于审计监督和税务监督,事业单位财会监督具有及时性,能够将存在的问题及时予以分析和暴露,提高会计监督信息的反映速率,对于更早地解决事业单位存在的问题具有积极意义和价值。
财政作为国家治理的基础,是建立现代财政制度的核心。我国现行《预算法》和《会计法》都明确了监督的重要性。财会监督在财政预算执行过程中肩负着监督预算执行质量的重担,积极保障了财政资金的合理性、合法性。所以,建立现代财政制度必须强化财会监督,对于建立现代财政制度具有重要意义。
事业单位治理现代化是国家治理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包括制度安排和体制机制的现代化。作为实现事业单位制度安排和体制机制现代化的关键环节,财会监督肩负着对相关制度贯彻落实情况进行监督和评价的重担。在实践中,财会监督依照相关的方针和政策,遵循现代财经制度的理念,通过审查、核查、督导、监控等不同方式,完成对事业单位资金收支、重大决策执行效果的全面监督评价,可以对事业单位的运转状况进行真实反映,对事业单位的法治水平、服务意识、大局观也有促进作用,真正推动事业单位成为为人民服务的公共力量。
公益性是事业单位的重要属性,这与事业单位提供教育、文卫、科技、体育等公益服务的特点密切相关。公益性决定了事业单位在日常运营管理过程中要保证廉洁自律,财会监督通过使用科学的监督手段,监督事业单位向社会提供公共服务水平、提高财政资金运用水平,保证事业单位公益性的持续强化。
现阶段,事业单位在运行过程中普遍存在重核算、轻监督的情况,会计监督体系虽已建立,但在实际运作过程中仍存在诸多不足。在会计监督职能的行使方面,事业单位负责人业务处理能力普遍较强,但对财会监督的认知存在不足,因此在指导财会监督实务的过程中,常常导致财会监督的权威性受到影响。另外,因为事业单位财会监督事务较多,特别是在实施政府会计制度后,会计人员工作量有所增加,但是没有扩展岗位编制的数量,县区以下基层事业单位甚至还存在兼职会计。在这种情形下,实现会计监督的严格化较为困难。
财政监督是事业单位财会监督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主要完成预算控制监督、决算报表核查及各种专项检查等监督事项。在对事业单位预算控制方面,现行财政监督体系主要是从宏观层面进行监督。受到人力、成本投入等多方面因素的制约,在履行监督职责的过程中往往需要借助社会力量,并且主要关注事业单位大额资金支出等重要事项,对于细微支出项目的监督无法做到精细准确。在预算执行的监督方面,财政部门虽然可通过财政直接支付款项审核机制对事业单位预算执行进行事中监督,但关注的重点不在经济业务实务方面,同样容易忽视细节。因此,总体来看,现阶段针对事业单位的财政监督,以事前监督和事后监督为主,事中的财政监督力量较为薄弱。
良好的监督环境是事业单位财会监督制度得以高效运行发展的关键。营造良好的监督环境需要从以下几方面入手:第一,建立健全事业单位财会监督法律法规。健全的法律法规环境是提高财务监督效能的关键,同时也是事业单位广大财务工作者加强自身约束、提高财会监督合规性与合理性的核心所在。要在遵循《会计法》《会计基础工作规范》和《注册会计师法》等相关规定的基础上,密切关注不断更新的会计部门规章,如《事业单位财务规则》《中小学校财务制度》《关于进一步加强财会监督工作的意见》等,完善事业单位财会监督体系,助推财会监督机制健全化。第二,强化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建设与财会监督的协同。2020 年新《预算法》的实施条例明确了内部控制概念,使内部控制成为提高单位预算管理能力和监督水平的常规手段。通过完善事业单位内控环境,促进全员参与内部控制建设,精准把控各岗位的风险点,针对各风险点制定相应的防范措施,加大财会监督的执行力度,继而更好地实现财会监督的目标。第三,完善事业单位绩效考核环境。对财会人员进行科学合理的绩效考核,不仅能够提高财会人员工作热情,还可避免会计人员对严格履行财会监督职能导致绩效下降的担忧,提高财会监督在事业单位会计体系中的独立性。在实践中,要重视从多角度、多层次,丰富对单位会计人员的绩效考核,可优化财会监督绩效评价指标的构成,或使用职级晋升激励的方法,保证会计人员在绩效考核体系中得到足够公平的对待,继而提高财会监督工作质量。
事业单位财会监督的长效发展离不开高质量的顶层设计。在事业单位现代化运营过程中,机制建设是基础。首先,要加强事业单位内部监督机制建设。内部审计监督是财会监督的基础,要完善事业单位内部审计监督机构组织,从人员设置、经费配给和业务独立性等方面提高审计监督的主导性。同时,要提高内部审计监督的权威性。内部审计人员要秉持公正客观的基本原则,按照法律法规的要求行使监督职能,排除外界干扰,实现审计职能的独立性。其次,实施全面风险管理导向的监督流程再造。事业单位业务层面的风险主要存在于对预算业务、收支业务、政府采购业务、资产、建设项目和合同的控制,要在业务项目、预算执行等关键环节进行顶格监督,制定《事业单位监事会议事规则》,从而实现风险管理导向的监督流程再造。最后,强化单位外部监督整改机制。要充分发挥纪检、监察等外部监督的作用,对纪检、审计、财政等部门检查发现的内部控制的风险、缺陷,要进行深入剖析,举一反三,有针对性地提出整改措施,从而完善内部控制建设。
会计核算是事业单位财会监督的基础,要做好财会监督工作,注重对会计核算质量的加强。首先,对于会计基础工作要更加重视。事业单位日常会计基础工作中,诸如会计凭证不填或漏填、附件不全、账册凭证装订不规范和不及时等问题需要由财务负责人进行统一约束,提高会计基础工作的合规化,杜绝随意杜撰现实不存在的交易事项。并要做到会计原始凭证和账簿的计量确认,继而精准提高会计核算质量,确保会计核算真实性。其次,加强事业单位财会人员的政治意识与业务素质培训。财会人员政治思想品质与业务素质,决定了事业单位财会监督长效机制能否形成及健康发展。因此,要加强对财会人员的政治意识与业务素质培训,提高财会人员的政治觉悟和职业素养。在实践中可利用会计继续教育资源网、会计网校等资源,分批轮训在岗财会人员,重点组织财会人员学习新修订的事业单位会计制度及政府会计基本准则,不断提高财会人员会计核算工作的专业性,为深入贯彻事业单位财会监督长效机制的各项规定提供积极帮助。最后,事业单位应成立独立的管理会计部门,以促进单位发展。比如,在预算编制的过程中,要在管理会计的介入下进行通盘考量,分析预算目标的科学性、预算执行的可行程度,以提供坚实的预算基础给会计进行核算和监督,依照工作计划稳定推动预算执行。
数字时代,事业单位财会监督长效机制的建设要响应数字化升级的需求。因此,需要丰富单位财会系统的数字化资源,提高数字化财会监督实践水平。首先,加强事业单位财会监督大数据系统的布置和使用。对于“三公三费”等重点关注项目,事业单位要进行动态跟踪监控,特别是在报销环节,利用大数据动态抓取报销人的行程、事由、票务、公务信息,避免出现违规报销的情况。其次,加快事业单位数字化财务系统的开发建设。事业单位要利用大数据、区块链和人工智能技术,加强对单位财务系统的智能化改造,实现单位财务系统与资产管理系统、国库系统、银行在线结算系统等功能衔接,提高信息共享和协同水平,避免信息孤岛的出现。最后,健全完善数字财务系统中风险预警机制和动态监管模块,助力事业单位财会人员随时随地介入各业务流程,履行财会监督职能的能力,规避系统性业务风险。从而将事业单位财会监督由事后监督转变为全流程在线监督及事中监督,保证财会监督长效机制的时效性。
新发展格局下,事业单位财会监督同其他各类监督工作的有机协同、相互促进成为新的发展方向。在多层次的监督体系中,财会监督具有基础地位,因此,在事业单位日常财务工作中要坚持财会监督的基础地位,提高全面监督协同能力。一方面,要提高事业单位会计部门的职能中介作用。因为各类监督方式的运作都离不开会计基础数据,所以要重视会计的桥梁和中介作用,有序开放会计数据与审计监督、统计监督、人大监督等各种监督方式共享,同时实现信息资源置换,继而形成财会监督与其他监督方式的良性互动,拓展事业单位监督覆盖面的同时,发挥各种现代监督方式的优点与强项,提高监督效能。另一方面,要注重不一样的监督方式对于监督成果的协同与共享。审计监督、统计监督、财会监督等监督方式切入点不同,监督内容的侧重点也不一样。所以要想提高监督效能,就需要将各种监管方式结果加以协同运用,做到问题线索共享、监督资源共享和监督结果共享,提高事业单位的监督质效,继而充分响应新发展格局下事业单位现代财会体系的建设要求。
事业单位作为承担政府行政职能、公益服务和公共管理职能的机构,是国家基层治理的重要力量。在新发展格局下,对事业单位进行财会监督能够保证各项财政政策准确贯彻、妥善落实,继而为国民经济发展保驾护航。本文通过分析事业单位财会监督现状,提出了新发展格局下,事业单位财会监督长效机制建设路径,强调从营造良好的监督环境、加强财会监督长效机制顶层设计、夯实财会监督基础、创新财会人员管理方式、促进多种监督方式协同作用等方面不断提高事业单位财会监督水平,旨在助力事业单位在新发展格局下的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