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振民 刘吉波 毛海舫
(上海应用技术大学 上海 201418)
《化工环境保护与安全生产》是我国面向21世纪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培养方案中新设置的一门必修课,该课程不仅系统地介绍了化工生产过程中环境保护和安全生产的基本概念、基础理论和基本方法,同时还运用化学、化工的原理和知识,兼具化工安全生产和‘三废’处理的技术与工艺。该课程根据现代化工生产的特点,结合典型实例,把基础知识融合到大量的应用实例中,将理论与实际有机结合起来。
作为一门培养专业化工人才的工程基础类课程,《化工环境保护与安全生产》不仅传授化工技能知识,更要培养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和安全生产责任感。然而在新时代大背景下,以教师教、学生听为主的填鸭式教学模式已不在适用。因此,有必要探索新的《化工环境保护与安全生产》课程教学方法,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改进教学效果,从而培养出符合国家发展需求的新型化工人才。
作为化工生产过程中的工程基础类课程,《化工环境保护与安全生产》重点阐述了化工废水、废气、废渣的污染控制、清洁生产工艺及可持续发展等内容。该课程在培养学生终身学习、树立低氮生产、践行绿色可持续发展的化工生产过程中具有重要意义。然而,随着社会的不断变革、新教学要求的不断提高,传统的教育方式在教学过程中暴露出了许多问题[1]。现代高等教育面临着诸多困难和挑战。
(1)教学资源不平衡,教师水平有限。2020年教育部印发《高等学校课程建设指导纲要》,提出课程建设要在所有高校、所有学科专业全面推进。围绕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能力这一核心点,提升教师开展课程思政建设的意识和能力[2]。目前为止,上海诸多高校在课程教育改革方面的工作已逐渐系统化和全面化,相关任课教师在授课的过程中也很好的融入了思想教育因素。然而,本学校《化工环境保护与安全生产》课程在教育改革的背景下仍面临着许多问题,如课程建设方面投入不足,教学资源不平衡,教学质量参差不齐等。此外,课程教师在实施教学、引导学生的过程中也存在若干问题,如缺乏专业知识与思想结合的经验,在教学的过程中没有有效融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学习内容,致使学生们在学习知识内容时没有得到正确引导,难以让学生们对学习产生浓厚兴趣等。
(2)课程内容单一,理论繁复,缺少价值引领。让学生们能够获得适应社会发展的能力是教育的初衷。《化工环境保护与安全生产》不仅仅是一个单一的学科,它还涉及化学、环境科学、工程技术等多个学科的知识。若在教学过程中只聚焦本身,疲于完成课本中语言层面的内容,学生将无法了解各个学科之间的关联,这对学生的发展十分不利,也是后续教育教学改革中亟需解决的问题。目前《化工环境保护与安全生产》的教育形式大多以老师填鸭式传授、学生被动接受为主,课程缺乏与时代发展和学生实际需求相结合的内容。理论知识繁杂、晦涩,难以引起学生的兴趣。长期如此,在后期教学过程中,教师们就会无意识的养成不再考虑学生们的人文素养和道德品质培养的习惯,学生养成了被动接受,缺乏思辨、批判和创新的能力,这对当代大学生们树立正确的“三观”是很不利的。
(3)课程考核评价方法单一。在传统教育模式的影响下,“试卷定终身”是目前大部分学校的课程考核评价形式。单一化的评价方法极大程度上限制了学生的学习方式和思维方式。学生只为迎合评价方法而学习,不能真正理解和掌握知识。这种情况下,学生的创造力、问题解决能力和批判性思维能力得不到有效的提升。
教师是学校教育阵地的主力军,是课堂的负责人,更是“课程”的实施者,因此强化“课程”建设,首先应有针对性地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培养一批政治信仰坚定、业务能力较强的老师是保证《化工环境保护与安全生产》课程顺利实施的前提。新时代的教师,不但要具备学科专业素养,更应该具备教育教学专业素养。课程改革的背景下,意味着全体教师要遵守教师职业道德,提高自身政治理论水平和人文素养,创新教学方法,积极参与到育人过程中,助力学生树立正确的政治观,拥有坚定的理想信念,做一名有魅力的教育工作者。为了更高效的建设好教师队伍,我们学院成立了教师小组。由经验丰富的学科带头人负责,带领年轻新教师,一方面定期组内进行交流、创新教学方法。另一方面,鼓励教师们积极参加线上线下专业课程研讨会及经验分享会,向优秀的课程改革示范单位学习交流,使其育人能力在一定程度上大幅度提高。课程教学改革并非新增设的课程,也不等于课程知识的全盘化输出,更不是在课堂上简单地进行思想上的点拨,而是专业知识和教育的有机融合。我们专业的教师根据每一节课的课程内容和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精心设计每一章节、每一节课的课程教学方法及教学内容,将知识点有机融入到每一堂课,“因课制宜”“因时制宜”,充分发挥《化工环境保护与安全生产》的优势,从教学案例中引出问题,开展教育,以潜移默化的方式来实现立德树人的课程观念。
①混合式教学模式。随着各种线上学习平台功能越来越完善,资源越来越丰富,《化工环境保护与安全生产》的教育迎来了新的思路和途径。本专业提出要运用新媒体新技术使工作活起来,推动思想政治工作同信息技术的高度结合,着力把高校新媒体打造成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载体。
一方面,结合网络优势,充分利用多元化的混合教学模式,将多媒体教学有效融入各个教学环节是进一步提高《化工环境保护与安全生产》课程教学效果的有效措施。在实际教学过程中,首先,我们尝试通过网络授课平台,将授课内容及相关视频、图片和案例发布到学校网络平台,学生可以线上预习所学内容。在线下课堂上,老师对所学课程章节进行讲解解惑。通过教师的讲授,学生进一步加深了对课程内容的理解,消化领悟了知识精髓,从而实现了高效教学的目的。其次,教师通过学习平台发布线上讨论题目,引导学生对重大化工安全与环保事故进行自主查询,不仅提高了学生的安全生产意识,同时也加强了学生的安全与环保实践能力。最后,教师建立课后答疑平台,可以利用MOOC、微信和QQ等方式对学生学习过程中存在的一些问题进行解答,进一步强化学生对课程的深度记忆。“线上+线下”的教学模式,能够有效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同时极大拓宽了学生们的知识面,提升了教学效果。
另一方面,“翻转课堂”的构建也是让专业知识与思想教育达到“同频共振”的有效措施[3]。我们采取以学生为主导的教学方式,通过设置化工环保案例的讨论任务,引导学生自主进行资料查询,关注国内外化工安全与环保生产发展的动态及政策法规。授课过程中穿插师生互动,解决学生有争议的内容,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分析判断能力及创新思维能力。从而,很大程度上推动了《化工环境保护与安全生产》的教育改革。
②工作式教学实践。为顺应新时代教育的发展和需求,使学生深入理解《化工环境保护与安全生产》课程知识,我们广泛、积极的与相关企业进行学术交流,以“请进来,送出去”的模式对学生进行教学。一方面,我们请合作的资深企业代表走进学校、走进班级,为学生解疑答惑,让学生实现对理论知识的深度把握,同时在优秀企业人员的引领与启迪下[4]。引导学生从侧面了解自身与企业要求的差距。另一方面,将学生派遣到相关企业进行现场实践操作。例如,我们组织学生参观企业对废渣处理工艺,通过经验丰富的一线技术人员讲解、示范,让学生真正掌握污染防治处理工艺的工作原理和流程,极大地培养了学生知行合一的能力。
③案例式教学方案。工程教育课程改革的背景要求下,《化工环境保护与安全生产》课程的本质属性却很难让学生真正的参与进去并产生共情。为此,我们通过真实案例的讲解,加深学生对课程内容的认知和情感认同,从而积累和提升解决复杂问题的措施与能力。例如,在讲解化工废渣处置与利用章节期间,我们引入美国“拉夫运河”事件及建筑垃圾免烧再生砖事件向学生传递勤俭节约、减少浪费的生活态度,倡导绿色健康的生活理念。教师结合专业特色,设计与学生实际生活或职业相关的案例,注重课程与实际的结合,让学生应用学科及法律法规知识对案例进行判断、审视,进一步提高了学生对课程教育的参与度和认知度。此外,我们还引入了多元化的案例分析和讨论,引导学生辩证地看待化工行业。例如向学生介绍2018年山东日科“12.19”化学爆燃及北京交通大学“12.26”实验室爆炸等事故,引导学生既认识到化工的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的地位,又强调了安全生产和绿色发展的重要性,形成辩证看待问题的思维[5]。
课程考核是评价学生学习成果和检验教师教学效果的重要方式,科学合理的考核评价方式是提高教学效果的重要保障[6]。《化工环境保护与安全生产》作为一门实践性较强的基础课,传统的课程考核评价体系已无法全面、系统地反映教育的实际情况,因此为确保教学效果,实施和构建新的考核评价体系势在必行。为了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热情,我们加大了过程性课程元素的考核比例,通过过程性评价与结果性考核相结合的方式来对课程的考核模式进行改革。
首先,线上能力的考核。线上学测包括在线课堂签到出勤率、课前线上资源自学任务完成度及课后课程回顾总结度。以学生为中心,答题率及答题相关度作为给分标准,网络学习系统自动客观评价,任课教师或助教进行主观考核,鼓励学生积极思考,自觉认识到网络学习的重要性,大胆参与教学的全过程。
其次,小组活动的考核。鼓励学生结合实际案例,通过论文写作或小组讨论等方式,对化工生产过程中可能出现的环境污染和安全隐患等问题进行深入探讨,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这种考核方式可以培养学生的综合思考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再次,实践操作的考核。组织学生参加《化工环境保护与安全生产》实践项目,通过对学生在实际操作中的表现进行考核。在考核中注重实践操作的过程和结果,鼓励学生主动思考。例如,本专业通过学生参加的环境保护装置设计及化工生产现场监测等实践活动,考察了学生的操作技能和安全意识。
最后,知识掌握的考核。设置闭卷考试,考查学生对《化工环境保护与安全生产》相关理论知识的掌握情况。包括环境保护政策法规、化工过程中的环境污染和安全隐患等方面的知识点。本课程在这部分考核注重基础知识的考查,以确保学生掌握相关的理论知识。
新时代背景下《化工环境保护与安全生产》课程改革是一项长期而又艰巨的任务。本文通过探索化工环境保护与安全技术课程中教学存在的问题,深度分析各个教学环节,将课程改革渗透、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学生们不仅能掌握更多的专业知识,还能够利用创新思维处理更加复杂的问题,同时还帮助他们拥有了良好职业道德、树立崇高理想信念,这对培养适应时代发展和行业需求的复合型专业人才具有重大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