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宇轩
山阴县的滑雪场
兩名滑雪爱好者在雪场留影纪念
鸟瞰广武雁门关一带
记者的故乡山阴县隶属于山西北部的煤炭重镇朔州市,由于当地煤炭资源颇丰,有人称其为“煤乡小县”;亦因紧倚旧时军事要塞雁门关,上了年纪的老人称其为“北门锁钥”。
近年来,当地大兴经济转型之策,文旅产业建设成为转型发展的关键。政府搭台,资本唱戏。在多种类型产业融合发展的思路引导下,这座一向低调保守的内陆小县正在迈出拓荒步伐,引来多方关注。
今年春节期间,《中国经济周刊》记者对当地新兴的文旅业态进行了实地走访。
驱车行至山阴县最南端的广武镇,崇山峻岭间一道道雄伟壮观的长城率先闯入视野,起伏的城墙连接着耸立的敌台,嵌在雁门关山脊,蔓延数十里。与广武长城毗邻的是广武国际滑雪场,沿着旅游公路继续向东北行进,还可抵达化悲岩寺、瑞云寺、蝴蝶谷等景点。
这些风格各异的景点中,热度最高的莫过于冰雪旅游项目。2月8日,文化和旅游部公布第三批国家级滑雪旅游度假地,其中就包括建成于2022年12月的广武滑雪旅游度假地。在今年的春节旅游旺季,滑雪成为周边地区游客的首选项目之一,广武滑雪旅游度假地游人如织,日接待游客数量峰值时超过3000人次。
通过与现场游客攀谈,记者了解到,有相当数量的游客是从南方省市远道而来。一位携全家从湖北省自驾到此的游客告诉记者:“来这里旅游正是为了感受一下‘塞北的雪,登长城是为了怀古,滑雪则是为了感受年轻人的新时尚。”
山西北部冬季气候寒冷,发展冰雪旅游条件得天独厚。广武国际滑雪场并非当地的“独一份”,近年来周边县市陆续开发建设了朔城区南山滑雪场、右玉南山滑雪场等8家各具特色的滑雪场。每逢冬季旅游旺季,各家滑雪场均是一片火爆景象。
据悉,2023年以来,当地文旅产业升温扩面,在对重点文物旅游项目建设工作进行推进的同时,新兴的冰雪旅游、湿地自然景观、康养等方面的文旅项目建设也取得进展。当地还修建了旅游公路,将多个重点文旅项目串点连线成面,形成协同发展的局面。
对于山西,煤炭始终是个绕不过的话题。资源为重的经济发展模式由来已久,被誉为“黑金”的煤炭既撑起地方财政的“半壁江山”,也带来了诸多环境问题。此前的数十年间,“经济转型”多次被写入各级政府文件,但对于长期倚重资源经济的山西来说,实现这一目标并非易事。
山阴县是这一过程中的典型代表,该县是全国重点产煤县,但在2010年当地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仅为17374元,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仅为7532元,城乡人均可支配收入不仅偏低,而且差距较大。如何寻求经济转型发展,破解环境污染困局,促进民生,成为当地政府的心头大事之一。
论及文旅发展潜力,这座“煤乡小县”境内有多处古迹遗址,包括明长城、汉墓群、广武城三大国宝级文物,丝毫不负“五千年华夏看山西”盛名,开发潜力巨大。因而,发展旅游业被当地视作转型发展的新路径之一。
近年来,多份当地政府文件对文化和旅游工作作出安排。2023年4月,山阴县县长高瑞龙代表县政府作政府工作报告时明确表示,要“挖掘文旅优势,拓展转型发展新路径”。
以文旅建设撬动发展转型,这其中,民营资本的引入功不可没。
以前述广武国际滑雪场为例,据项目介绍信息,该滑雪场规划总投资10亿元,在前期的规划筹建期间就得到当地各级政府部门的高度重视,市县两级主要领导多次实地考察、调研项目建设,建成后成为当地南部文旅产业序列中的重要一员。
民营经济体的优势在于活力和创意。借助于各类活动的举办和内容丰富的网络宣传,该滑雪场首期雪季运营就累计接待游客超8万人次,实现营收超千万元。今年春节前后,雪季游客接待量持续增长,省外游客占比已超过省内。
对于区域经济发展,文旅产业群体发育更需要从宏观视角综合考量,将“一招鲜”练成“组合拳”。
谈及当地文旅产业发展,广武国际滑雪场宣传部门负责人李亚峰接受《中国经济周刊》记者采访时表示,当地新兴的冰雪旅游项目既是对周边文旅资源、冰雪资源的有机整合,也是对本地市场冬季旅游资源匮乏短板的补充。未来,企业还将聚焦边塞旅游、乡村旅游、滑雪度假旅游、研学旅游等文旅产品进行多元业态融合。
新兴的文旅产业对于推动当地经济发展的效果颇为显著。山阴县2023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特别提及“冰雪经济持续升温”,在此背景下,当地服务业蓬勃发展,2022年增加值达到91.3亿元。
今年春节前夕,山西省文旅厅党组书记刘永生在当地调研文旅产业时表示,要聚焦打造新时代“文旅融合”目标定位,特别是紧扣打造高品质文体旅融合发展示范地,从更高站位谋划和推动“冰雪项目”高质量发展。要集中力量做强做优做大冰雪文旅产业,着力打好“冰雪游+文旅+消费”组合拳,把冰雪游带来的“流量”转化为文旅消费的“留量”,为更快推进山西“冰雪经济”全链条、全产业发力,为成为冬季消费新的增长点贡献冰雪力量。
责编:郭霁瑶 guojiyao@ceweekly.cn
美编:孙珍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