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蒙东能源有限公司 杨志伟
我国经济持续快速增长带动电力负荷需求旺盛,电力体系建设和消费规模快速扩大。在满足负荷增长的电力供给方式中,火力发电厂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当前,我国火力发电量占比已超过66%,成为电力供给的主体[1]。但是,火力发电厂的集中控制系统普遍存在负荷预测偏差过大、依赖传统算法和系统安全稳定运行水平不足等问题,这些问题严重制约了电网的经济高效运行。因此,推进智能算法和数据驱动方法在火电厂集控系统中的工程应用,构建新一代高速稳定的运行优化方案,是电力行业提高系统效能、保障电力安全的重要举措。本文以某公司为例,对基于智能算法的火电厂集控运行优化策略展开研究。
根据2022年度电力供需形势分析预测报告显示,2022年全国除个别省区外,最大负荷预测误差仍然比较严重,多数省份在5%左右,江苏、辽宁等地区接近10%,严重影响经济调度和系统安全[2],造成负荷预测偏差的原因涉及多方面。一是我国经济发展方式和产业结构变化加快,电力需求变化特征和规律发生改变,传统预测模型已难以适用;二是新能源发电量占比提升至11.2%,风电、光伏发电输出的随机波动性加大了负荷不确定性;三是新冠肺炎疫情反复、重特大活动等事件的影响难以预期,增加了负荷的随机性。
以某省为例,2022年该省最大负荷预测为1026万kW,实际为980万kW,误差近10%。导致这一情况的原因之一是新冠肺炎疫情因素。2022年年初该省多地出现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措施直接影响了经济活动和电力需求。该省光伏发电量占比已超过7%,光伏发电的日内波动也对负荷预测产生干扰。负荷预测偏差过大将严重影响系统经济运行和安全,机组启停计划与实际负荷需求不匹配,发挥不出调峰规模价值,降低经济性;备用容量计算也出错,威胁系统安全。构建考虑多种影响因素的智能负荷预测模型迫在眉睫,这关系到电力体系安全稳定运行。
传统算法大多基于静态确定性模型,无法处理存在大量随机变量及其不确定性的实际大规模工程优化问题。如经济负荷分配中的负荷预测、新能源发电输出等存在随机波动,严重影响结果准确性。2022年全国光伏发电量占比已超过11%[3],其日内随机性极大地增加了电力负荷的不确定性程度,导致确定性算法运算偏差明显,经济性分析失实。传统算法的目标函数单一,无法实现对经济性、系统安全性等多个指标的协调优化。静态经济分配算法仅针对运行成本最小化,很难引入对系统稳定运行的约束条件。
根据国家能源局的统计数据,2022年全国范围内电力系统安全事故的次数同比2021年上升了15.7%,传统算法的局限性是其中重要原因之一。传统算法缺乏对电网运行状态动态跟踪的能力,很难适应负荷等的时变特性。在我国东部和西部负荷增长差异已达到9个百分点的情况下,静态的集控运行方案显然与实际情况严重脱节,系统调峰能力难以实现规划目标。开发能够处理随机性、实现多目标优化、具备动态决策能力的新一代智能优化算法,是提升和改进火电厂集控系统的迫切需求。
负荷等随机不确定因素的存在,严重影响了备用容量计算的准确性。进入2022年,光伏、风电等新能源发电量占比超过11%,其强随机输出特性成为影响电力负荷预测的重要源头[4]。在此情况下,我国多依赖传统统计方法的负荷预测与容量评估面临严峻挑战。根据国家电网公司的数据,2022年除个别省区外,全国范围负荷预测误差均在5%以上,导致备用容量计算与实际需求脱节。这种偏差容易在负荷高峰期引发容量不足,触发系统安全事故。
现有监控与应急响应系统精细化程度不足,事故处理能力较弱,超过70%的电网安全事故源于监控系统自身故障或响应不力。我国现有监控及自动化手段仍比较落后,很难实现故障的快速识别与有效控制,这直接导致事故应急能力不足。
在优化设计思路中,本文专注于构建一个集控运行优化模型,结合了随机动态因素和数据驱动的方法论。该模型的核心是利用高性能计算平台来处理和分析大量历史数据。通过应用深度学习技术,能够有效模拟电力负荷和新能源发电等随机过程,确保了模型能够准确反映电网运行的动态变化。
在技术层面,本文专注于深度学习网络的设计,如卷积神经网络(CNN)或循环神经网络(RNN),这些网络特别适合于处理时间序列数据。具体来说,使用以下的公式来描述网络的一个层:a[1]=σ(W[1]·a[l-1]+b[1]),其中:a[1]是第l层的激活,W[1]和b[1]是该层的权重和偏置,σ是激活函数。
在模型的构建中,还会考虑到时间分辨率和状态空间维度的问题,以确保模型能够适应实时集控的需求。在算法设计方面,本文打破了传统的单一目标编程模型的限制,转而采用能够处理约束随机性和实现多目标优化的先进方法。我特别关注混合编码遗传算法、深度强化学习、模糊控制和博弈论模型的集成,这些方法联合起来可形成一个高效的Ensemble模型。
这种集成模型不仅可处理诸如经济性、系统安全性等多种目标,而且能够适应电网的随机动态变化。在具体实现上特别关注算法的并行化计算和分布式部署,以提高效率和响应速度。如可能会使用类似于梯度下降的优化算法来训练深度学习模型,该算法的更新规则可以表示为:θ=θ-α·▽θJ(θ),其中:θ表示模型参数,α是学习率,J(θ)是损失函数。
为了实现这个设计,本文将开发一个面向模型预测、算法优化、状态监测和决策控制的集成平台,如图1所示。这个平台将具备处理大规模海量数据的能力,并能在毫秒级响应时间内完成实时计算。还在平台中集成故障容错、网络安全和结果解释等功能,以确保系统的稳定性和安全性。预测控制和规则控制的有效融合也将是优化设计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图1 火电厂控制系统优化的智能算法设计过程
在本文的基于智能算法的火电厂集控运行系统优化设计中,硬件设计不仅是关键组成部分,还是整个系统性能的基石。本文构建了一个高速并行计算服务器集群,为智能算法提供必要的算力支持。具体而言,该系统基于数千个GPU的分布式云计算中心。每个服务器节点配备了4~8块GPU芯片。为了优化这种设置,本文采用了一种特定的硬件配置公式,以确保最高效的资源分配和利用:总计算能力=节点数×每节点GPU数×每GPU的FLOPS,其中,FLOPS(每秒浮点运算次数)是衡量GPU性能的关键指标。
为了处理深度学习等AI算法的高算力需求,本文配置了专用于AI训练加速的芯片,如NVIDIA的Tensor Core加速卡。通过大规模并行化,这些芯片显著提高了深度神经网络训练的速度。这种加速可以通过以下公式来量化:训练速度提升=并行处理单元数×每单元处理速度/传统处理速度。系统中还集成了通用CPU服务器,以处理存储、网络和管理等服务。笔者通过异构融合的方式,确保CPU、GPU和AI加速卡之间的合理分工和协同工作。
在网络架构方面,本文构建了一个千兆级的工业互联网,用于数据采集和控制指令输出,如图2所示。为了确保网络的高效性,采用了以下公式来优化网络带宽和延迟:网络效率=总数传输速率/网络延迟,此公式帮助在设计网络时考虑到传输速率和延迟之间的平衡。总的来说,通过这些精确的公式和技术设计,确保硬件平台不仅能够支持复杂的智能算法运算,而且能够高效、稳定地运行,在火电厂集控运行系统中发挥关键作用。
图2 基于智能算法的火电厂控制系统优化设计的硬件设计框架图
在本文的基于智能算法的火电厂集控运行系统优化设计中,智能算法设计是一个关键环节。本设计旨在通过多层次的算法结构来处理复杂的电力系统问题,同时确保经济性和系统安全性的平衡。
在单目标算法层面,为特定的经济性或安全性指标设计了编码优化的单目标算法模块。例如,使用果蝇优化算法(FOA)和鲸鱼优化算法(WOA)这样的进化编程算法来专门优化经济性,而采用基于强化学习的深度神经网络来增强系统稳定性。这些模块的数学表达可以是:优化目标=argminf(x),其中x是决策变量,f(x)是目标函数。
在集成算法层面,本研究基于第一层的基础,采用组合优化和集成学习理论,实现算法模块的协同链接与集成。这一层面的设计关键是实现多目标整体性,数学公式可能如下所示:f(x)=,其中:X是解的集合,wi是权重,fi是第i个单目标函数。
在平台部署层面,利用Agent系统理论与技术,在分布式计算节点上实现算法的并行运行,以提升算法在复杂动态系统中的执行效率。例如,采用的并行计算公式为:并行效率=T1/n·Tn,其中:T1是单个节点上的运行时间,n是节点数,Tn是并行运行时间。
对于处理大规模随机动态约束的问题,将概率论模型与优化方法结合起来,并利用高性能计算实现。例如,建立一个概率微分方程组来描述电网的随机动态特点:dXt=μ(Xt,t)dt+σ(Xt,t)dWt,其中:Xt是随机过程,μ和σ是系数函数,Wt是布朗运动。
为了充分验证算法的优化效果,构建与实际系统高度一致的数字孪生虚拟环境,如图3所示。通过这种方法,新算法可以在虚拟环境中进行全面性能评估,再部署到实际系统中,大幅提高成功率。总体而言,本文智能算法设计旨在适应大规模电力系统的时空随机性和约束,以在线方式获得最优组合策略,从而推动集控系统的效能提升和稳定运行。
图3 智能算法总体设计框架图
基于上述方案,构建了包含2000台发电机组,500万线路节点的大规模仿真环境,对所设计的智能优化算法进行了全面的验证。算法收敛性方面,主要从迭代过程曲线和编码长度两个维度进行分析。经过多轮测试,当编码长度设定为2000位,迭代次数为50万次时,算法费时12min后可高效收敛,并输出稳定解。如果继续增加编码长度到3000位,迭代次数到80万次,收敛用时在23min左右。
考虑到实际大规模系统复杂程度,这完全满足集控系统对在线计算的实时响应需求。算法收敛曲线显示,前期波动较大,随后快速向稳定解靠拢。这是因为我们设置了自适应更新模块,可加速搜索过程。结果表明,面对极其复杂的大规模发电系统,包含海量随机约束,新算法仍可高效率收敛。这为后续工程实现奠定了基础。
在经济性方面,与传统经济调度方法相比,新算法可降低系统运行成本4.5%。笔者构建了一个与某省实际功率网完全相似的2000机组仿真系统,测试显示新算法优化后,系统每小时可节省燃料费用11.2万元。这主要是因为算法充分考虑了复杂网络中的各类边际效应,在减少总体成本的同时,还兼顾对关键负荷点供电成本的降低。如果放大来看,这将直接提高相关企业超过亿元的利润。算法还可降低系统启停成本约8.6%,优化了调峰过程中机组的切换安排,避免了不必要的启停操作。
新方案明显增强了对大规模电网的安全稳定控制能力。选取系统频率平稳度和失稳概率作为评价指标,并构建了发电侧、负荷侧存在多种随机动态变化的仿真场景。结果显示,相比于不使用算法的系统,新方案可降低系统频率偏差概率约31%,对频率振荡起到很好的平滑抑制作用;也降低了因故障引发系统失稳的概率约23%,增强了整体抗风险能力[5]。
之所以能取得这样的控制效果,是因为算法内置了防故障自适应调控模块,可快速做出反应,避免事故扩散。这类“主动稳定控制”方法要优于简单的“事后修复”方式。评估结果表明,新方案显著提升了电网的安全稳定运行水平,有效保障了超大规模系统的可靠运行,为下一步推广应用夯实了基础。
基于以上研究内容和分析结果可以看出,构建智能化的火力发电厂集中控制系统,实现电网经济高效稳定运行是当下迫切需求。本文提出了构建数据驱动模型、设计智能算法、搭建高性能计算平台的系统优化思路。重点采用编码遗传算法、深度强化学习等方法,形成混合编码集成方案,实现对随机动态约束条件下的经济性和系统安全性的多目标协同优化。并通过数字孪生测试环境进行了仿真验证,结果显示新方案能明显降低运行成本,提高4.5%的经济性;同时大幅减少事故概率,增强超过30%的系统稳定性。研究表明构建智能化集控系统是电网效能提升的重要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