尹振珑,林成豪
(1.济南市人防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山东 济南 250000;2.水发规划设计有限公司,山东 济南 250000)
随着农村经济的不断发展和农民生活水平的显著提高,农村生活用水量大幅提升,相应的污水排放量大幅增加。大量污水得不到有序及有效的收集和治理,随意排放至村落各处乃至附近江、河、湖泊,破坏水环境的同时,也对村民身体健康、村镇居住环境带来巨大影响[1]。
党和国家高度重视乡村环境建设,多次批示改善农村人居环境[2],建设生态宜居乡村,提高居民生活质量[3]。在建设美丽农村的号召下,农村污水治理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4]。
“治理环境污染,维护生态平衡”是国家提出的重要环保口号。全国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十三五”规划中明确提出“建立健全农村环保长效机制,区域内建制村的环境不断改善,确保已建农村环保设施长期稳定运行。引导、示范和带动全国更多建制村开展环境综合整治。对农村饮用水水源地的保护不断加强,对农村生活污水、养殖废水等水污染的防治水平不断提高,农民生活环境得到明显改善,农村环境监管能力以及农民群众环保意识明显增强”[5]。同时,“十四五”规划也明确提出“把乡村建设摆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位置,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行动,稳步解决‘垃圾围村’和乡村黑臭水体等突出环境问题。持续改善村容村貌和人居环境,建设美丽宜居乡村”[6]。因此,农村的水污染治理是响应国家环保政策的必要举措,不但能够改善广大农村的生活环境,还能降低周边水体的污染程度[7]。
水环境的改善、水生态的恢复是建立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改善环境质量、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的重要一环,也是人与环境和谐共处的必要条件,是造福人民的重要举措。环境保护工作是发展循环经济和建设节约型社会的重要内容,水环境治理刻不容缓[8]。
经济的发展、社会的进步,改变了农村的生活方式,人们不再只追求温饱,而是把更多的关注放在提高生活质量上,生活用水量的增加成为必然,生活污水量也随之大量增长。
而大部分村镇仅部分道路边有明沟或暗沟,没有完整的排水系统,难以适应发展需求。雨水、生活污水和部分工业废水均未经处理直接排放到沟渠或溪流中,不仅污染环境,还对社会各方面造成巨大影响[9]。各村镇对污水的收集与处理显得尤为必要。
全社会都在向“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社会主义新农村[10]迈进。根据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的“加快农村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和城乡一体化进程”,各村镇应结合实际情况进行水环境治理和水生态建设,对污水进行必要的收集和处置,对排水管网进行统一的规划和建设[11]。
水污染治理能够提高各村镇污水收集率和处理率,减少污水排放量,有效改善周边水体环境,减少渗入地下及排入河道的污染物总量,保护饮用水源,改善区域生态环境,确保人民身体健康。有着极大的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12],是各村镇经济及环境可持续发展的需要。
目前各村镇在污水处理方面还不尽完善,而大规模的开发建设已经展开,污水处理工程亟待实施。为企业创造良好的投资和生产环境,建设镇域污水处理设施,对促进各村镇的招商引资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13]。
“十三五”时期是推进水污染防治工作,实现水环境质量目标至关重要的五年。“水环境保护事关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事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事关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当前,广大农村地区由于经济基础相对薄弱、水污染治理投入欠缺,水环境质量差、水生态受损严重、环境隐患多等问题凸显,迫切需要进行全面的摸查、整治[14]。
党的十九大提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强调“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取得重大进展”。在迈向全面小康社会的征途中,水污染问题的有效解决[15],将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必要环节。
建设美丽乡村、发展全域旅游,必须以整洁美丽的生态环境作为基础和前提,而全域环境的整治提升需要依托于政府和社会的系统力量[16]。实施农村污水处理工程,对农村生活垃圾、污水进行全覆盖处理是十分必要的[17]。
相关部门在充分调研各村镇具体情况的基础上[18],应有针对性地提出不同乡镇、村落的生活污水收纳及治理模式[19],不仅要做到污水处理的水质达标[20],还应该对达标后污水的再次利用予以充分考虑[21-22]。
经技术、经济各方面对比后,适合接入城镇污水管网的村镇,其生活污水宜优先纳入城镇污水管网,于城镇污水处理厂进行集中治理。
针对一些经济条件较优越、人口数量相对较多、住户相对较集中的村镇,可单独敷设污水管网集中收集,在村镇附近建设独立的污水处理厂或污水处理设施进行污水处理。针对一些经济条件较落后、人口数量相对较少、住户相对分散的村镇,宜进行就地就近的分散治理。
针对各村镇不同的经济条件、人口数量、住户集散程度,相关部门应选择与之相对应的污水处理工艺,做到保证污水处理效果的同时,降低经济成本等各方面的投入。
针对广大农村地区的现状(专业技术人员少、综合管理能力相对薄弱、后期运维难度相对较大),在污水处理工艺、设备的选择上,应尽可能做到操作简便、运行稳定、易于管理。
针对不同村镇的农业发展模式、沟塘管渠的现状,采用相应的生物处理模式,充分互惠互用,可以实现农业生产与污水处理的共生共赢。
相关部门及人员应充分考虑各村镇周边自然条件、农村住户聚集程度、生活污水产生量等因素[28],采用集中治理、分散治理与资源利用相结合的方式,最大程度地发挥本地环境的自处理能力,合理有效地选择污水的整合与处理模式[29]。目前主要包括两种模式:一是周边分散村庄收集集中拉运模式;二是周边村庄纳管至污水处理站集中处理模式。
居住人口较少,经济条件差,距离镇区污水处理厂较近,或者附近有村级污水处理站的村庄,可以建设村级收集池,调节化粪池中的污废水并运输至附近的村级污水处理站或镇驻地污水厂进行集中处理[30]。分布集中的几个小型村庄可作为一个片区,集中建设收集池,集中统一运输。
对居住相对集中且排放要求较高的大中型单村或联村,村庄现状有污水径流以及水体黑臭现象的,可选择村级污水处理站集中处理模式,采用村庄统一纳管收集污水,汇合至集中建造的污水处理设施统一处理,实现区域统筹、共建共享[31]。周边辐射村庄距离较近的,可直接重力流纳管或增加提升泵井压力输送纳管。
全面治理农村生活污水是治水攻坚战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改善农村生态环境、提升农民生活品质、建设美丽中国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我们必须把治理农村生活污水放在重中之重的位置,治出老百姓所期盼的绿水青山,治出经济社会发展的升级版[32-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