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计硕士“产业引领+非遗传创”培养模式探索

2024-04-01 10:50■汪
家具与室内装饰 2024年2期
关键词:硕士遗传研究生

■汪 溟

二十届中央财经委员会第一次会议强调“坚持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不能当成‘低端产业’简单退出”[1]。我国传统产业包括众多劳动力密集型、以制造加工为主的行业,这些行业的转型客观上对相关企业提升品牌辨识度与认可度、产出高端产品提出了要求。近年来国潮服饰、国潮美妆、国潮家电、国潮家具品牌和产品如雨后春笋一般涌现并被消费者认可,使企业认识到:通过挖掘传统文化底蕴,使企业产品具有清晰的文化辨识度,拥有既有迹可循又推陈出新的文化魅力是创造具有竞争力的高端产品的有效举措,而将企业目标与非遗传创联系起来,则是落实上述举措切实可行的途径。

文化部《关于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的指导意见》中指出:要建立完善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的工作机制,积极采取措施,鼓励个人、企业和社会组织积极参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2]。习总书记在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重要指示中强调:要扎实做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系统性保护,更好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推进文化自信自强。创新地方文化能使中华文化合乎时代发展的需要[3],然而,目前绝大多数湖南地区非遗的传承与创新仅维持在宗族代际之间,采用师徒相传的模式,多数非遗核心传承人的年龄偏高,后辈传承人数量较少且人员不稳定。整体而言,非遗传承人队伍具有较强的实践操作能力但其艺术理论素养有待提高[4]。湖南传统美术、传统技艺类非遗项目主要分布在湘西南等经济发展较不发达地区,大部分非遗项目与地方产业的合作仍处于初步阶段,亟待拓展非遗经济价值转化的深度。上述实际因素直接导致湖南地区非遗传创项目面临着现代化程度较低、生活化普及不够和量产化乏力等一系列问题,非遗传创未能形成明确、合理的集合发力点,处于无序、散乱、难以为继的困境,这也是国内非遗传创普遍遇到的瓶颈问题。

非遗传创及非遗产业化的可行性取决于非遗本身所具有的文化功能、道德价值、审美价值以及艺术价值[5],相关问题的研究、分析以及解决则可以联系高校相关学科发挥教研优势得以实现。《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6]《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转发文化部等部门中国传统工艺振兴计划的通知》[7]《关于进一步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意见》[8]都明确提出“非遗+教育”的理念,高校肩负起传承与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任,已经成为我国探索、传承与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一种新途径[9]。目前高校普遍认识到非遗传创工作的重要性,但相关教研活动大多只围绕着非遗项目进入课堂展开,相关举措虽在客观上对非遗项目的传承起到了一定作用,但在非遗传创如何与产业联合,实现自身造血的关键问题上还未找到突破点。高校如何充分发挥自身优势,瞄准企业需求,对接非遗传创路径是深入推进非遗传创的重要课题;也是解决设计硕士研究生创新动力不足、科研基础能力短板明显、学术交流意识薄弱等问题[10],还是实现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目标、创造社会效益的重要手段。

1 设计硕士“产业引领+非遗传创”培养模式的构建基础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家具与艺术设计学院成立于2009年12月,其历史可追溯到1980年我校在全国率先创办的“家具设计与制造”专业。学院多年深耕家具及其相关行业,与众多企业建立了长期密切的校企战略合作,已构建数十个产学研、实习实训基地及创新平台。学院于2016年获得艺术硕士(艺术设计领域)学位授予权,2020年通过学位点专项评估[11],目前培养产品设计、环境设计、视觉传达等方向的专业型硕士(设计硕士)。学院在企业需求拓展、产品迭代转型等方面具有敏锐且准确的信息渠道;同时还与湘西保靖比耳竹艺、龙山惹巴拉土家族西兰卡普、浏阳道官冲古法造纸、浏阳小河乡木活字印刷非遗技艺等多个非遗项目建立了设计硕士合作培养平台;并凝聚了一批由博士、硕士组成的具有学术造诣较高、教学经验丰富、科研能力较强的师资队伍。上述校企联合资源、非遗传创资源、科研教学师资资源为学院构建设计硕士“产业引领+非遗传创”培养模式构建了扎实的基础。

2 设计硕士“产业引领+非遗传创”培养模式的实行

设计硕士“产业引领+非遗传创”培养模式是设计硕士教研团队以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家具与艺术设计学院“厚基础、宽口径、重实践、求创新”教学理念为指导,将企业需求与非遗传创深度耦合并与设计硕士教学的人员结构、课程设置、目标管理等环节紧密联合,充分发挥在学院在信息、人员、科研、创新等方面的优势,实现三方共赢的研究生培养模式。该模式的实施及把控主要通过“三师型”教学团队进行“交互型”教学组织,完成“变现型”教学目标得以实现。

2.1 “三师型”教学团队

设计硕士的教学团队由学院教师、非遗传承校外导师、企业设计师(或工程师)三方人员共同组成,各方人员信息与资源共享,协同合作:学院教师依托学术背景对研究生进行理论素养的培养,也在非遗项目的艺术理论研究以及传承人艺术素养提升等角度为非遗传创拓展发展思路;非遗传创校外导师直接对接研究生的非遗技艺培养以及非遗项目的历史、发展等相关知识的普及;企业设计师、工程师则在非遗传创设计作品的实现及量化生产中指导、对接(图1)。

■图1 “三师型”教学团队人员构成及工作内容

在研究生培养过程中,学院教师的基本任务是夯实学生的艺术理论素养基础,在三师型教学团队教学体系中,教师还需要承担企业发展需求与非遗传创实现路径的安排布置、实时把控等任务,即解决如何耦合企业需求与非遗传创目标,驱动设计硕士的学习兴趣、明晰并落实学生的创造路径等问题。学院教师积极投入到与企业、非遗项目的交流与协作中:通过搜集各类资讯、参与各类行业展会等手段搜集行业、企业发展最新动态,助力企业挖掘优势、制定目标,带着明确的企业需求参与到非遗传创项目中,帮助非遗传承人解决、落实非遗的产品转化、非遗技艺的数字化传承等问题。同时教师还需整合双方需求联系教学课程、实践体系及内容的修订以确保具体项目的任务拆分或整体落实,由此可见,学院教师是设计硕士“产业引领+非遗传创”培养模式实现的人员基础,教师、非遗传承校外导师、企业设计师和工程师三方人员迅速有效地沟通与积极协作则是该培养模式落实并获得各方满意成果的人员运行机制。三师型教学团队全面参与到相关专业研究生课程设计、教学活动、成果落地等环节,是“产业引领+非遗传创”培养模式得以顺利实行的保障。构建三师型教学团队能整合校内校外资源,调整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法,在实践教学的课堂上穿插与企业相关的教学案例、实训项目等教学所需的素材[12],并能有效实现企业目标与非遗传创目的耦合与落地。

2.2 “交互型”教学组织

交互型教学组织是指在课程教学中,三师教学团队内部交互、师生交互以及教学资源交互。三师教学团队内部交互主要指教学团队针对具体的教学内容遴选相应的理论指导教师以及非遗传承导师,对接企业设计师,三方交流、取长补短共同设计教学内容、教学流程以及教学重点等问题。师生互动则指教学活动中理论知识的传授、企业需求的调研、非遗技艺的传承、帮助、带领等环节都通过导师带领学生,在互动交流中以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形式完成。教学资源交互则是教学团队带领学生深入到企业、非遗传承场地现场教学,或利用线上工具,将企业设计生产环节、非遗技艺传承环节以及学校授课环节串联,实现各方面资源协同作用于教学、研究、产品落地等任务的推进(图2-图5)。

■图2 晚安家居企业内部交互型教学活动

■图3 教师与非遗技艺传承导师开展非遗传创研讨活动

■图4 湘西保靖比耳竹编基地非遗技艺教学

■图5 浏阳小河乡木活字印刷非遗技艺交流

交互型教学组织改变了设计硕士传统的以教师传授为主的单向输出型教学组织形式,在充分发挥“三师”各方面的优势,将“企业-非遗项目-教学”各方面的要求进行有机整合的基础上,落实在文化传承创新中培养创新型人才的目标[13]。同时,交互型教学组织在教研及教学活动中深化了三师型教学团队内部的理论、技术、信息的交流和学习。该教学组织形式在营造开放式的研究生培养环境、塑造创新实践型教学文化层面都具有一定意义。

2.3 “变现型”教学目标

变现型教学目标指的是在研究生学习的具体课程学习目标及其整体培养目标中植入企业产品设计、非遗传创的具体项目,将理论学习与实际操作整合,研究生实际参与到产品从设计构思到生产落地的每个环节,直面新产品的研发及与非遗传创实施过程中的各类问题,实现“优秀课程作业变现”“优秀创意理念变现”“优秀人才能力变现”。具体操作方法是变现型教学目标的设置围绕如何解决将企业产品与非遗技艺、非遗作品巧妙、合理结合;如何为企业产品提高非遗文化附加值以及非遗产业化等问题展开,联系具体的企业项目或设计竞赛项目实现(图6-图9)。

■图6 道官冲木活字非遗传创灯具

■图7 比耳竹编非遗传创家具

■图8 浏阳油纸伞非遗传统茶具

■图9 比耳竹编非遗数字化采集与茶具应用作品

该教学模式直面目前研究生培养中学生始终被动地接受知识、被动地完成导师安排的研究工作,并未真正走进科研活动与教学过程的有机结合体系中,其主观能动性得不到发挥,在教学科研活动中无法施展创新能力等问题[14-15],以解决问题为导向,用企业项目做牵引,突出强化了学生原创能力培养,极大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热情[16-17]。

3 设计硕士“产业引领+非遗传创”培养模式的成果

设计硕士“产业引领+非遗传创”的培养模式在助力研究生真正走进科研活动与教学过程的有机结合体系,充分挖掘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与创新能力方面发挥了巨大作用,特别是“变现型”教学目标的设置,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创新积极性,取得了丰硕成果。学院设计硕士年均在各类设计竞赛中斩获奖项120余项,在同类型高校中处于领先水平,其中包括红点奖、IF奖等权威赛事。与邦弗特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雅兰实业有限公司、中建五局工程创新研究院等企业、研究机构建立了长期稳定的项目合作机制,设计硕士课程、竞赛作品与企业产品对接落地项目年均25项左右。近三年来,学院教师及研究生每年依托企业新产品开发和非遗传创项目申请及获批的各类型课题60余项,多个项目成果获得省部级奖励[18]。

4 结语

设计硕士“产业引领+非遗传创”的培养模式以企业新产品的研发为着力点、以非遗技艺和作品的科学转化为着眼点,把企业产品要求、非遗传创理念贯穿在教学和科研中,提高了研究生联系实际解决问题能力和实践设计能力,同时也将企业最前沿的产品要求与技术手段与非遗技艺、作品嫁接产出成果,实现了企业与非遗、非遗与学校、企业与学校三方的互为依靠的同频共振。该模式通过高校与企业、高校与非遗传创项目、企业与非遗传创项目合作等方式解决研究生教育在人才培养与经济社会发展需求上存在的结构性矛盾,对加强学校产学研合作,促进人才链、创新链与产业链深度融合都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猜你喜欢
硕士遗传研究生
非遗传承
昆明理工大学工商管理硕士(MBA)简介
还有什么会遗传?
还有什么会遗传
还有什么会遗传?
如何写好硕士博士学位论文
论研究生创新人才的培养
清退超时研究生是必要之举
不必对硕士卖米粉大惊小怪
研究生“逃课”需标本兼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