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宏智 朱晓艳 张裕慧 胡兵
摘要 为有针对性地缓解城市居住区“停车难、停车乱”问题,文章对哈尔滨市居住区路内停车的设置和管理策略进行研究和探索。首先采用人工实地调查与询问式调查相结合的方法对居住区路内停车设置进行调查,在此基础上分析出导致居住区路内停车问题的根本原因。重点对居住区内停车供需关系失衡、停车空间设置不合理以及路内停车管理不足三个特征,提出相应的路内停车设置改进方法以及停车管理优化策略。同时,参照国外先进的居住区路内停车管理经验及模式,并结合哈尔滨居住区的实际停车情况,提出一系列可行的解决措施。
关键词 城市居住区;路内停车;停车设置;停车管理策略
中图分类号 U491.7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2096-8949(2024)03-0014-04
收稿日期:2023-01-12
作者简介:张宏智(1991—),男,硕士研究生,工程师,研究方向:交通规划、道路设计、交通安全。
通信作者:朱晓艳(1994—),女,硕士研究生,讲师,研究方向:交通安全、停车规划、驾驶行为。
基金项目:内蒙古自治区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机动车驾驶员不良驾驶行为预测与矫正研究”(2022LHMS05015)。
0 引言
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以及人们对出行需求增大,越来越多的小汽车进入了家庭。目前,对已建成的居住区而言,其落后的设计思路未能充分考虑私家车的迅猛发展,导致居住区内停车泊位处于供需失衡[1]。路内停车问题日渐突出,研究如何规范居住区路内停车,缓解居住区路内停车难等问题,显得尤为迫切。
对居住区路内停车的研究,国外学者曾经将研究重心放在停车管理政策以及停车泊位平衡态等问题上[2];现则注重开发和使用先进停车管理设备,如咪表收费系统与立体自动化停车库等[3-4]。而国内研究主要体现在路内停车对动态交通的影响、路内停车规划管理、路内停车收费三个方面[5-7]。
国内外较少考虑居住区自身停车缺陷对路内外停车场产生的严重干扰。哈尔滨市不同建设年份的居住区配建停车场差距很大,家庭汽车拥有量的急剧增加导致旧居住区路内停车位严重供应不足,居民不得不选择廉价的路内停车。该文系统介绍目前城市居住区路内停车设置及管理策略,针对哈尔滨城市居住区路内停车特点,对其路内停车设置提出具体改善措施。
1 居住区路内停车调查分析
1.1 居住区路内停车现状调查
在国家政策影响下,哈尔滨市私家车保有量与日俱增。2001年,哈尔滨市私家车保有量为0.4辆/百户,截至2021年底,哈尔滨市私家车保有量翻了七十多倍,达到31.1辆/百户,远超过20辆/百户的汽车社会国际标准。为了清晰了解居住区路内停车现状,选取哈尔滨市6个不同建成年份、不同房价的居住区开展了为期7 d的停车调查。居住区路内停车调查分为配建停车场调查、公共停车调查、路内停车调查三类。调查方法采用人工实地调查法中的间歇式调查获取动态数据,同时辅以询问式调查,具体调查内容如表1所示。
1.2 居住区路内停车现状分析
1.2.1 居住区路内停车供需失衡
(1)配建停车泊位“历史”欠账严重。哈尔滨市部分老居住区配建停车泊位不足甚至没有配建停车泊位,停车需求完全靠路内停车位承担。
(2)居住区配建停车泊位出售率不高。由于居住区配建停车泊位售价较高,且路内停车收费管理不严,造成配建停车位闲置,路内停车爆满的供需失衡现象。
(3)路内停车泊位设置率不合理。哈尔滨居住区路内停车泊位率普遍偏高,旧居住区尤为严重。
1.2.2 路内停车设置不合理
(1)停车场分布不均匀。集中式停车场和配建停车场距离居住区出入口较远且收费,而路内停车停取方便,导致白天部分路内停车点长时间处于过饱和状态,而配建停车场和集中式停车场利用率较低。
(2)占用其他道路用地停车现象严重。由于居住区路内停车位紧张,管理不足。占用人行道、占用盲道停车、在禁停标线上停车等现象屡屡发生。
(3)车辆停放方式不规范。车辆停车不入位影响道路交通、车辆占用两个车位影响车位利用率。
1.2.3 路内停车管理不足
(1)违章停车现象严重。违章路内停车对该路段内道路交通影响严重,造成路段交通拥堵。
(2)超时停放现象严重。部分夜间路内停车泊位被变为全天路内停车,严重干扰停车泊位的利用率。
(3)停车收费制度不规范。哈尔滨大多数居住区路内停车为免费,且无最长停放时间限制,造成路内路外停车费用倒挂现象,刺激了路内停车的需求。
(4)缺少先進政策法规的指导。停车管理涉及的各部门各司其职,无法通力合作,存在管理上的漏洞。哈尔滨市的路内停车收费主要以人工为主,效率低,且存在乱收费的现象。
2 居住区路内停车设置对策
结合以上对哈尔滨市居住区路内停车的调查及分析,针对居住区内配建停车泊位不足、停车场分布不均匀、车辆停放方式不规范以及车辆占用其他用地停车现象严重等情况,可通过对居住区路内停车空间、时间以及具体停车泊位设置来解决,下面将从这些角度对哈尔滨市居住区路内停车设置进行分析。
2.1 居住区路内停车空间设置对策
2.1.1 居住区“多层停车楼”设置
针对居住区配建停车位不足,导致大量车辆必须停在路内的现象,可设置多层停车楼,使居住区内的汽车能直接到达停车楼各层。
2.1.2 居住区道路空间优化
(1)利用街道作为停车场。针对居住区停车场分布不均匀和路内停车泊位率较高等现象。建议利用居民区街道作为停车场,具体设置如表2所示。而在街道停车场的使用上,对附近居民实行优惠,居民每月只需支付少量费用就能优先使用街道停车位。
(2)实施绿色停车。针对居住区停车泊位供需失衡以及路内停车泊位率较高等现象,建议采用绿色停车,通过拆除私有住所的围墙,设置停车位(场),同时拓宽居住区内生活性的道路、种植绿色植物、美化住宅外貌等,以满足居住区内居民的停车需求,改善居住环境。
2.2 居住区路内停车时间设置对策
2.2.1 设置夜间路内停车位
针对居住区停车泊位供需失衡以及路内停车泊位率较高等问题,建议在较宽的道路上设置夜间停车泊位。居住区周边道路夜间车流量小,在一侧设置夜间停车位,对路段车流影响较小,且能达到有效缓解居住区路内停车供需矛盾的目的。居住区周边道路按规范设置夜间停车位(如22:00至次日7:00),并且禁止白天停车。
若在居住区周边道路设置夜间停车位,应加强停车位管理,避免顾此失彼,出现夜间乱停车、白天超时停车等现象,对夜间停车位收費应统一标准,严格执行。
2.2.2 建立共享停车位
针对居住区停车泊位供需失衡以及停车场分布不均匀等问题,建议居住区居民活用周边停车场。居住区夜间车位不够用,白天大多空闲,与此相对的是,学校、商场、办公场所等车位白天不够用,晚上大量空闲。因此,居住区和临近办公场所可以协商共享停车位,办公车辆白天可以在居住区路内停车,而居民夜间可以在办公场所停车场停车,提高停车资源利用效率。
2.2.3 道路空间和公共设施对外开放
针对居住区停车泊位供需失衡及停车场分布不均匀等问题,建议充分利用道路干线资源,并促进建设学校体育场、公园等公共设施的地下空间。
(1)充分利用干线道路地下空间。在一些停车泊位非常紧张的地区,可在临近干线道路下建设停车场。使得停车场离居住区出入口和道路出入口都较近,方便居民出行,但应该尤其注意各个出入口交通安全设施的设计。
(2)干线道路停车。该方法中道路中央停车方式仅限于日间使用,一般道路总宽度不小于15 m。需要对道路材质进行不同的处理,并可起到隔离带的功效。
(3)高架下停车。高架桥下空间资源非常优厚,是天然停车场地,建议将其改造为高架桥下的停车场进行统一管理,可以增加居民停车泊位,有效缓解居住区内路内停车拥挤现状。
2.3 路内停车泊位设置对策
针对居住区路内停车占用其他道路用地现象严重以及停放方式不规范等问题,除了按照规范标准设置停车位之外,还应该根据具体道路情况有针对性地划定停车泊位,规范路内停车停放方式,具体如下。
(1)特定停车泊位划分。在道路两旁的非常规停车处设置了无障碍专用车位以及卸货专用车位等专项车位,仅供临时停车。不仅保护了特殊人群的权利,也在一定程度上将对停车场地、规模有不同需求的人群区分开来,使得各类人在其特定停车位上周转效率较高,从而提高整个路内停车系统的运转效率。
(2)紧凑停车泊位划分。在允许路内停车的情况下,为尽量少占道路行车资源,划定紧凑停车泊位,车位只画一条线,一辆紧挨一辆停,停车距离不超过50 cm。不仅在保证道路通行功能的情况下最大限度发挥其停车潜力,同时也可以规范车辆停放方式。
(3)特定颜色停车泊位划分。特定颜色主要分三种颜色:蓝色的收费停车位、白色的免费限时停车位以及黄色的私人或特殊停车位。蓝色车位附近设有收费机器或是停车售票处,停车时,车主需要在规定时间内将车辆驶离停车位,否则,需要根据超时时间付三倍以上罚金。白色车位旁的提示牌标明了停车时限,车主要将停车卡拨转到停车的时间放到窗户边方便别人查看。而黄色特殊停车位只允许特殊车辆,如消防车、警车、扫雪车等车辆免费停靠。
3 居住区路内停车管理策略
根据对哈尔滨市居住区路内停车的现状调查和分析情况,针对居住区内配建停车泊位出售率不高、路内停车泊位率高、超时和违章停车严重、停车收费制度不规范以及缺少先进政策法规指导等情况,提出以下管理措施。
3.1 完善居住区路内停车监管制度
(1)加大路内违规停车处罚力度。绝大部分居住区的车主表示从未或极少因为在路内乱停车而在小区附近被贴条,因此可针对路内违章停车现象增加罚款,对于超时停放的车辆,超时部分按照计费标准的多倍予以处罚。对小区内停车位闲置、地面乱停现象突出的小区,物业公司要加强管理,城管部门应加强巡逻,保证上述方针能实施彻底。为了加强停车执法的威慑力,建议对路内违章停车行为进行记分处罚。安装先进的交通监视系统,让违规停车难以逃脱惩罚。对于违章现象,若驾驶人在现场,则按违反禁令标志、禁止标线处罚和记分;若驾驶人不在现场,则实施拖车处罚,并进行处罚和记分。而对于远期停车管理,建议将违章停车与个人信用挂钩。
(2)换边停车政策。哈尔滨市居住区,尤其是旧居住区存在大量僵尸车,占用了相当数量的路内停车资源。针对居住区这一路内超时停车现象严重的情况,建议采用换边停车政策,即在单双日采用不同的泊车路线。具体要求是,单日停在道路的左边,双日要停在道路的右边,主要法定假日和宗教节日暂停执行街道清扫规定。对于该时段继续停留的车辆,执法部门可将车辆拖走。可有效地解决“僵尸车”带来的困扰,为居民创建一个良好的停车环境。
3.2 优化居住区路内停车空间布局
哈尔滨市居住区目前没有对小区内车辆停放区域做出规定,车主随意选择停放位置,导致部分停取方便、出入方便的停车点长时间处于过饱和状态,对居住区路内停车空间布局进行优化,可以缓解这个问题。
(1)发行住宅停车证。针对居住区停车泊位供需失衡以及路内停车泊位率较高等现象,建议对居住区内居民发放停车证,规范居住区内居民停车位拥有率。将居住区划分成若干区域,居民必须持有指定区域的住宅停车证才能在该区域长时间停车。没有购买住宅停车证的车主,只允许白天临时停车,并且需要缴纳停车费。
(2)管理訪客车辆。针对居住区停车泊位供需失衡以及路内停车泊位率较高等现象,建议加强访客车辆在居住区内的停留管理。为方便管理居住区的路内停车,应建立相应的访客车辆出入管理制度,记录访客车辆车牌号、出入时间、拜访目标等信息。为提高车辆进出居住区的效率,可对访客车辆发放临时停车卡,同时记录车牌信息。而为了满足访客车辆停车需求,需要设置专门的访客车位。同时为避免访客因不熟悉居住区路内停车位布置而逗留寻找车位,可采用地面集中停车的形式,将访客停车位布置在小区入口附近,并设置标识牌来引导访客顺利停车。为避免外来车辆随意进入小区,长时间停放车辆,对访客车辆也应及时收取停车费。
(3)建立居住者优先停车场共享体系。针对哈尔滨居住区配建停车泊位不足、路内停车泊位率较高及停车场分布不均匀等现象,建议建立居住者优先停车场共享体系。作为“共享城市”项目的一部分,区域共享闲置的停车资源。使用者通过智能手机提交停车信息的方式运营。
3.3 建立有效路内停车收费制度
停车收费是停车管理的有效手段,合理的收费制度能减少车主长时间停车现象,提高泊位周转率,缓解居住区路内停车时间分布相对较长的问题。
3.3.1 视频识别自动收费
针对车辆路内停放超时现象严重等现象,可采用“车主停取车辆—视频自动识别车辆信息—自动扣费”的方式进行路内停车自动收费,在路内停车点加装摄像头。车主车辆驶入车位后,车牌识别系统自动识别车辆信息,并开始计费;车主将车辆驶离车位后,计费系统自动停止计费,并进行清算。视频识别自动收费具有成本低、易维护、故障率低、功能可扩展、无保持性问题等诸多优点。同时管理部门将收费系统接入手机App,定期公布停车收费使用情况,用户能够自助查询空闲车位、收费标准以及扣费详情。
3.3.2 咪表收费
针对车辆路内停放超时现象严重等现象,除了视频收费之外,还可使用咪表收费。咪表是一个停车限时装置,通常一个咪表管理一个车位。其意义是按分钟计时收费来管理临时占道停车泊位,提醒人们在此泊位停车时缩短办事的时间,尽快把车开走,以提高停车泊位利用率,减少等待停车的排队车辆,降低由于停车而附加的道路交通量。电子停车咪表售卖的停车时间以15 min为一个单位(停车时间单位)。当使用者在电子停车咪表补购停车时间时,倘若扣除停车时间单位的剩余时间少于13 min则剩余时间不能累积计算,首次补购的停车时间只会由一个完整的15 min停车时间单位取代。
以1 h上限的停车咪表为例,共有下列4段停车时间单位,如图1和表3所示:
3.4 引进先进路内停车控制策略
3.4.1 路内停车需求控制
(1)大力发展公共交通。停车路内问题的解决,核心在于路内停车策略的实施与公共交通系统的改善相结合。在提高现有公共交通设施服务能力的同时,提供差异化、细致化的公共交通服务,全方位提高公共交通服务水平,满足不同层次的公共交通需求。大力发展公共交通还需在交通运行管理,道路行驶路权等方面给予政策支持与协同。
(2)充分利用经济杠杆抑制停车需求。针对不同区域的资源限制条件及交通状态,提出差别化的机动车使用成本,不同程度地降低不同区域的停车需求。具体政策包括:提高公共交通服务水平较高区域路内停车泊位使用成本;提高通勤车位使用成本。最终通过提高车辆的使用成本的手段达到停车供需平衡。为实现公交优先及资源公平分配,在降低停车需求的同时还应保证具有公益性属性及刚性的停车需求。例如:降低共享车位的使用成本;降低P+R停车泊位的使用成本;降低医院等特殊需求的停车泊位使用成本。
(3)引导规范合乘行为。对于居住区停车供需矛盾较为突出的地区,合乘停车位是降低停车需求的有效方法,它通过为合乘者提供便利、优惠甚至免费的停车位,来引导小汽车使用者从单独驾车出行转向多人合乘出行。
3.4.2 提升停车管理水平
(1)整合停车资源,构建区域管理平台。在一定范围内,构建停车资源共享平台及停车诱导系统,将该区域内的所有停车资源集成于该平台上,由一个社会化停车管理公司对该平台上所有车位的使用情况进行统一管理与调配,同时取消所有固定车位,进入该区域的车辆一方面可通过平台查询现有可供使用车位,同时也可在停车诱导系统的提示下,选择适合出行目的的停车车位。
(2)先进的停车执法技术。政府主管部门应该制定详细的停车行为规范,并对各种可能产生的停车违章情况明确标定处罚的办法,然后加大停车执法的执行力度。成熟的停车管理技术或设备是一个综合多种先进技术和装备的执法车辆,要求包括摄像机、图像处理系统、数据传输系统、无线网络、停车单扫描与识别系统等,对违章停车的车辆进行自动识别并将违章信息及时传输至管理中心。
4 结束语
居住区路内停车问题作为停车系统规划设计的重要着力点,对解决民生问题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该文对哈尔滨市居住区路内停车问题进行了分析研究,在此基础上对居住区路内停车设置提出具体改善措施,包括对停车空间、时间的改进设置和停车泊位的优化设置;而在对居住区路内停车管理策略研究中,重点就完善居住区路内停车监管制度、优化居住区路内停车空间布局、建立有效的路内停车收费制度以及引进先进的路内停车控制策略展开重点讨论,得到一系列切实可行的改善策略。
参考文献
[1]许定源, 李迅. 既有城市住区停车问题、趋势及对策[J]. 城市发展研究, 2021(6): 25-28+33.
[2]Zong J S X . Understanding parking decisions with structural equation modeling[J]. Physica, A. Statistical mechanics and its applications, 2019, 523: 408-417.
[3]Yan Hui min, Li Meng, Lin Xi. Time-dependent on-street parking planning in a connected and automated environment[J]. Transportation Research Part C, 2022, 142.
[4]Karantaglis Nikolaos, Passalis Nikolaos, Tefas Anastasios. Predicting on-street parking violation rate using deep residual neural networks[J]. Pattern Recognition Letters, 2022, 163 : 82-91.
[5]曹弋, 王艺筱. 路内停车对通行能力及行人过街安全的影响[J]. 大连交通大学学报, 2022(2): 21-26.
[6]曹力文, 李宗平, 鞠艳妮, 等. 成都市中心城区路内停车收费费率研究[J]. 城市交通, 2020(6): 50-57.
[7]陈鹏, 王高飞. 城市中心最优停车收费定价模型研究[J]. 交通科技与经济, 2020(4): 77-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