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尔滨的迷人老建筑

2024-03-31 17:48迟子建
北方人 2024年2期
关键词:大卫哈尔滨年轻人

迟子建

于大卫眼中的哈尔滨最迷人之处,就是各城区的老建筑。它们是散了页的建筑史书,每一页都是辉煌。所以每逢初雪的日子,于大卫都会出去拍摄雪光中的老建筑。

刘建国去音乐活动场所寻找铜锤,于大卫从不阻拦。他想即便找不到孩子,刘建国因之爱上音乐,也会为他暗淡的生活增添一抹亮色。他想如果铜锤是他亲生的,除了遗传他对音乐的热爱,还应有对建筑的迷恋。所以多年来于大卫流连于老建筑,嘴上不说,心底也是渴望遇见铜锤。如果儿子成长为一名建筑师,来这些地方的概率就高。

于大卫与刘建国进音乐厅一样,在老建筑旁遇见与铜锤年龄相仿的男子,总要仔细打量,上前搭讪,跟查户口似的,他也因此遭了不少白眼。

最让于大卫怦然心动的遇见,发生在七年前,它也因此改变了于大卫的镜头语言。

那是盛夏时节,于大卫在红军街散步,看见一个年轻人手拿速写本,站在荷兰领事馆旧址前,素描这座建筑。他高高的个子,发丝微卷,鼻梁高耸,眼睛呈现着混血特征,穿黑T恤、卡其色休闲长裤,背灰色双肩包。于大卫过去跟他打招呼,发现他汉语说得不错。于大卫主动介绍,说这是旧时的契斯恰科夫茶庄,你知道设计师是谁吗?年轻人摇摇头。于大卫说那你知道贝聿铭吗?年轻人点点头。于大卫说你知道贝聿铭,就该知道日丹诺夫。他说这位俄国人是哈尔滨开埠后最伟大的建筑师,目前遗留下来的许多精美绝伦的老建筑,都是他参与设计的。于大卫也不管对方是否乐意,执意要带他去看日丹诺夫的其他作品,说就近可去东北烈士纪念馆。年轻人“哦”了一声,翻动速写本的前一页,于大卫一看,他已参观过,只是他选取的是局部素描,入画的是六根科林斯柱托举的山花,连屋顶也没有。于大卫以为他不知道这建筑的来由,赶紧介绍说日丹诺夫最初的设计是东省特别区图书馆,后来日本侵略东北,这里成了残害爱国仁人志士的魔窟。年轻人点点头,说他已经看过相关资料了。

于大卫说那就去下一站,从这儿到果戈里大街的省外办,步行一刻钟就到了,那里也有日丹诺夫的作品。年轻人客气地婉拒,说他有自己的路线图。于大卫注意到,他素描的荷兰领事馆旧址,描绘的也是局部,只选取了哥特式尖顶。年轻人要离开时,于大卫急了,问他今年多大,父母是做什么的?年轻人疑惑地望着他,神情不悦,说哈尔滨的建筑不可以画吗?于大卫首次跟陌生人道出实情,说他多年前丢失了儿子,所以请原谅他的不礼貌。年轻人友善笑笑,说他来自伊尔库茨克,父亲是俄罗斯人,母亲是哈尔滨人。他们一家都与哈尔滨有关联,父亲在哈尔滨留学时认识的母亲,而祖父在二十世纪三十年代的哈尔滨做过一家艺术学校的美术老师。祖父遗留的哈尔滨老照片,有许多漂亮的建筑,所以他大学毕业来此寻访,想把照片中幸存的建筑都画一遍。年轻人同情于大卫,说出自己的家世,让他打消幻想,然后收起速寫本,去斜对面的英国领事馆旧址了。于大卫望着年轻人的背影,四肢僵直。他觉得整个身体的重心在向大地倾斜,他矮了一大截,深切感受到自己的衰老。那些老建筑是他寻亲的站台,可他不知道终点在哪儿,茫然不知所向。

自从相遇那个中俄混血的年轻人,于大卫再拍老建筑时,也尝试选取局部。他发现纵览总体再聚焦局部时,能找到一座建筑的心脏在哪儿。中央大街的教育书店,旧时是松浦央行,典型的巴洛克风格建筑,他拍过不同季节的它的多角度整体风貌。但当他把镜头对准二层的大理石人像柱时,那托举着半圆形阳台的一男一女的人像柱,却像两个苦役犯出现在镜头中,满面凄苦和悲凉,令人心碎。而之前他拍整幢楼时,人像柱给人的感觉姿态典雅,神态安详,尤其是女人的双乳和男人的大胡子,曾让他联想到生命的明月和彩云。而只有人像柱的画面,却是哀伤弥漫,辛酸难言。他们因负重而低垂着头,永无看对方一眼的可能。他们中间隔着一扇永恒的窗,也绝无牵手时刻。于大卫完全抛开了建筑理念,他甚至想,在洋行的外墙矗立这样的人像柱,是在告诫世人,谁做金钱的奴隶,谁就没有抬头之日。

于大卫自此开始迷恋拍摄老建筑的局部,比如秋林公司的橄榄顶,他把它拍出了铜钟的感觉;马道台府只取圆柱形古堡顶的小半面入镜,使它看上去像一枚要升空的火箭,朝向星空,充满了童话意味。有时于大卫不知该把画面定格在哪里时,飞鸟会来帮忙。比如他拍那座清新可人的江上俱乐部,正为是取它的圆券窗还是坡屋顶而踌躇呢,一双燕子飞来,落在外飘式游廊上,于大卫立刻把镜头转向它们。这样的游廊和燕子,就像一首自然流淌的田园诗,恰当地诠释了这座建筑的灵魂。而他拍民益街的一处砖混结构、建造年代不详的老楼时,发现门楼的雨搭上,竟有一丛自然生长的绿植。那斑驳沧桑的门楼,生机勃勃的绿植,穿越时空,互为照耀。

最不适宜从局部看整体建筑风格的老建筑,就是道外中华巴洛克建筑,所以于大卫拍摄它们,要打量再三,才能把中西合璧的元素收入镜头。而他对这类建筑最满意的拍摄是在榆樱院,将同一空间的西式拱形窗和它上方的中式葡萄蝙蝠图案的木浮雕多角度诠释,让人直观感受到两种艺术碰撞的气度,以及雍容的融合之美。当这样的照片积累到一定程度时,于大卫有了做画册的想法,他只想做一册,给一个人看,就是铜锤。所以他每拍一幅照片,就感觉自己离铜锤又近了一步。

猜你喜欢
大卫哈尔滨年轻人
我平等地嫉妒每一个去哈尔滨的人
为什么年轻人一团建就想离职?
大卫,不可以
当代年轻人有多惜命
大卫,圣诞节到啦
拯救大卫
年轻人如何理财
奇妙的哈尔滨之旅
年轻人
《老哈尔滨的回忆》国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