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 睿,姜 勇
(安徽科技学院管理学院)
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新型农村社区治理工作被视为有效推动实现国家治理和农业农村现代化的牢固基石。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基层党组织和广大共产党员是农村社区治理的“先头兵”,要充分发挥模范带头作用。2022年中央一号文件强调要深化农村基层党组织的领导作用,不断健全“自治、法治、德治”相融合的农村治理新体系,扎实有效地开展农村发展与治理重点工作,助力乡村振兴以及农业农村现代化进展取得新突破。
党组织是新型农村社区治理创新过程中不可或缺的决定性力量。切实提高基层党组织对群众的凝聚力,必须不断强化基层社区党组织前沿阵地的关键作用。如今,一部分农村社区在居民动员及管理方面的能力存在缺陷,导致村民的社区事务参与度不高。应在党建活动引领的基础上,规范并明晰社区党组织的职责范围、决策程序及监管机制等方面工作,引导社区居民参与基层事务管理,从而促成居民议事协商体系的形成。
基层党建活动可以有效整合已具备但尚未完全利用起来的具有高分散性特点的农村资源。通过成立股权财产为集体共同所有的专业合作社,进一步将基层组织的优势转化为集体经济发展的动力,改进社区集体资产的配置与管理模式,建立起有效的监督管理机制,确保社区集体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和壮大。
铜陵市义安区金塔村党总支与安徽梦思康中药材有限公司携手成立“梦思康村企发展联合党委”,共同统筹信息及人才资源,切实增强了基层党组织的活力。此外,金塔村与梦思康有限公司还共同创办了涵盖中药材种植、加工、销售以及农村旅游等“一条龙”业务的企业,推动当地一、二、三产业的融合发展。铜陵市义安区光辉村将党支部建在生产链上,成立了铜陵市首个蔬菜专业合作社党支部,优先培养党员成为发展能手和技术骨干,充分燃起基层党员干部心中干事创业的激情。与此同时,合作社党支部还将入社党员与种植大户、技术能手等进行配对,力争通过党员同志的思想引导以及示范带动,吸纳社内优秀分子向党组织靠拢,在持续提升经济效益的同时不断增强党组织的向心力与凝聚力。
新时代农村社区应积极把“三治”融合体系融入社区治理实践当中,带动乡村基层组织发展的全面革新。铜陵市义安区凤凰山村率先践行“书记夜话”制度,村“两委”班子利用农闲及傍晚休闲时间,轮流去村民家里坐一坐,听取百姓声音、汇聚百姓智慧、解决百姓烦忧。同时,凤凰山村还推进了村级小微权力“1+3 管理模式”、服务型党组织建设“三三制工作法”、村级事务民主管理“6+4 工作法”等一系列工作制度的建立实施。铜陵市义安区梨桥村在社区协商工作中实行“三张清单工作法”,包括问题需求类清单、资源供给类清单、项目实施类清单,让社区居民全程参与社区事务管理,通过三类清单有针对性地解决社区各类问题。在依法保障村民组织享有自治权利的基础上,强化村民处理事务的程序思维和规章意识,按照村规民约依规办事、依约维权,逐步养成恪守规则的“良习好惯”,提高基层管理的效率与效果。
深入开展廉政建设是筑牢新型农村社区治理基础的重要一环。铜陵市义安区合兴社区设立了社区事务监督委员会,主要工作职责为监督社区对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与国家法律法规是否切实贯彻落实,考核社区领导班子对各项制度和工作目标的建立与执行效能,实事求是反映社区干部的廉洁自律情况,以群众监督为抓手,从根源上防范腐败滋生。铜陵市义安区群心村积极弘扬真善美、传播正能量,总计投入45 万元,建立了全市第一家村级乡贤文化馆,多次为全市、全区各类单位、企业及中小学承办廉政教育主题活动,已成为“爱国主义廉政教育”的重要基地,明显增强了基层农村社区的党风廉政活动能力以及基层干部的廉政自觉性。
村干部群体承担着新型农村社区治理的关键职责,但实地走访发现,农村社区干部群体年龄普遍较大、能力存在不足。当前,农村地区虽然也有通过考试选拔来的“大学生村官”,但由于编制归属以及薪资待遇等问题,能够留任的人员数量较少。农村社区的村干部大多还是以年长者为主,这类群体普遍存在科技素养较弱、智慧型治理能力不强的问题。新型农村社区干部队伍的进入与退出制度尚不健全,科学规范的考核及配套奖惩机制也存在一定缺失,一些社区面临村干部队伍青老不接的问题。
新型农村社区治理的科学化,需要居民的大力支持与全力配合。当前,新型农村社区存在“多村融合”现象,一些新型农村社区的服务和管理仅停留在初级层面,导致居民参与社区治理的积极性和能动性不高,存在观望和旁观的心理,限制了社区治理水平的提高。
由于“多村融合”模式的特殊性,部分农村社区的居民对于将原先村庄的集体经济收益用于新社区的建设与发展存在异议,社区治理过程中产生的支出受到诸多限制。在公共服务方面,社区往往更注重“有形”的硬件设施建设,在文化、精神文明等“无形”方面的投入和保障存在缺失,不仅影响了社区治理的效果和质量,也制约了社区居民生活品质和幸福感的提升。
在上级压力与自我利益的双层驱动下,部分新型农村社区的干部在工作时主要以完成上级任务指标为首要目标,较难抽出更多时间综合考虑整个社区的集体事务,影响了社区居民对党组织的支持力度。
基层社区党组织是新型农村社区治理的中流砥柱与中坚力量,务必充分明确基层党组织在社区治理中的领导地位。农村社区的党员干部要在实践中锤炼治理技能,持续提高个人综合素质。此外,要真正提高基层干部的薪资待遇,保障其生活质量;要推进新型农村社区后备干部队伍的培养,着重从“大学生村官”、退伍军人、现代乡贤中选拔优秀人才,打造年轻化、知识化的干部群体。解决村干部队伍脱节问题,应当从源头入手,结合社区工作实际制定一套精准匹配实际需求的培训内容和体系,引导社区干部在“学中做、做中学”,提升其整体素质和专业能力,推动农村社区治理智能化。
新型农村社区治理的有效实施需要多方力量的共同参与。首先,充分利用各地科技特派员在社会资源协调方面的作用,加强相关部门之间的协同运营能力,全面提升农村社区的管理水平和为人民服务的专业本领。其次,广泛动员区域内各单位共同参与社区管理,推动周边学校、企业、社区医疗服务中心等机构向农村社区居民多提供文化、教育及健康等方面的公益活动。这种跨部门合作将有助于促进不同领域的交流与合作,提高公共资源的整体利用效率。最后,整合流动党员、新乡贤以及在外经商等人才的强大力量,建立切实有效的交互渠道和平台,邀请他们关注并积极参与到社区公共事务治理的过程中,逐步提高其对社区的归属感、责任感,最终形成强烈的社区治理意识。
完善新型农村社区治理体系,一方面,要筹划组建居民调解组织,重视对仲裁员和调解员的选拔与培养。此外,农村社区还应当定期聘请专业人员入村入户,开展法律讲座、法律咨询等一系列公益性法律援助活动,将法律知识和维权意识融入基层自治体系的方方面面,鼓励农村社区居民在解决问题和化解矛盾时善用法律手段维护自身权益。另一方面,新型农村社区应深入挖掘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现代价值,借助文化的力量不断感化居民自觉遵守道德规范以及相关村规民约,鼓励他们积极参与社区议事和志愿服务,书写“三治”融合的新篇章。在新型农村社区内营造和谐融洽的人际关系,培育风清气正的淳朴民风。
新型农村社区的有效治理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是否有充足的物质支持。不同地区的新型农村社区应该充分利用其独特或显著的资源优势和长处,推动集体经济向多领域不断拓展,并根据居民需求逐步提供医疗、就业、救助、安全、体育、文化、教育、法律等公共服务项目。城镇建设用地范围内的社区可有针对性地支持物业经济、社区置业及培育主导产业,以增加集体资产和收入,并提供所需的配套设施和公共服务。而位于农村地区的社区可发展农产品电商和特色农业等新兴项目,寻求第二、第三产业的发展路径,提高农民创业和就业质量。此外,新型农村社区的党组织应积极推动土地股份合作社、农民专业合作社和村集体企业等新型经济组织的建立,促进特色产业的繁荣发展,帮助社区居民提高收入,实现共同富裕。
作为党在新型农村社区执政的重要力量,农村基层党组织有着宣传和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重要任务,承担着维护基层稳定、推动农村治理现代化的重要责任。因此,深入加强新型农村社区的党建引领工作,巩固基层党组织在农村社区管理中的核心地位,是城乡发展一体化的重要保障,也是实现新时代乡村治理现代化的必经之路。本文结合安徽省铜陵市义安区党建引领新型农村社区治理现状,分析当前新型农村社区治理能力提升所面临的现实问题,并在此基础上提出相应的优化路径,以期为推动农业农村现代化提供实践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