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景观微地形与植物配置的结合应用

2024-03-30 02:28黄运妹
花卉 2024年6期
关键词:造景园林景观

黄运妹

(深圳市迈丘景观规划设计有限公司,广东深圳 518000)

0 引言

在当下,师法自然的园林设计越来越受到关注,园林景观微地形应用广泛。园林设计的目的是借助巧妙的地形运用和植物配置营造轻松的环境,打造和谐的景观,借此来促进生态的可持续发展。从现实案例了解到,景观微地形具有一定的优势,对园林造景的作用显著,可满足不同阶段的园林造景需求,让人置身于微地形中产生向往自然的心理,提高园林的造景水平,保障生态环境效益。

1 景观微地形概念与功能

1.1 景观微地形概念

随着园林造景意识的增强,园林微地形应用广泛,该地形是指通过人为设计,对自然地形进行模拟,通过模拟自然地形,提高园林审美趣味,形成高低起伏地形,借此保障园林设计中的造景效果。从现实工作了解到,微地形的营造作用显著,不仅丰富了景观层次,还在某种程度上改善局部小气候,从而合理优化生态空间,营造出惬意的休闲氛围[1]。正是因为景观微地形的作用突出,所以在现代园林设计中该项造景方法经常被采用。

1.2 景观微地形的实际功能

景观微地形的功能主要体现在生态、美学和休憩3 个方面。

1.2.1 微地形的生态功能

微地形的生态功能如下:①巧用地形增加种植量,为植物生长营造好的环境。通过园林微地形的设计,可改善植物的土壤情况,保障植物的存活率。另外,设计后的地形变得高低起伏,无疑增加了园林的土壤容积和表面积,可为根系植物提供更为广阔的空间。对于刚移植的树木来说,微地形的设计可以提供更多的土壤,使其拥有足够的养分。②调节小气候。通过研究发现,植物的气候调节作用强,属于调节小气候的最经济手段。现实中,植物水分的蒸发,可增加空气中湿度,同时调节过热的温度,具有一定的气候调节优势。经过微地形改造后,原本的园林将形成不一的地形和水体,可大大提升园林植物配置的多样性,为调节小气候夯实基础。例如:在植物种植区营造一定坡度,实现园林中阴生和阳生植物和谐共存,借此保障植物多样性,形成稳定的植物群落,在调节气候的同时,优化景观生态格局,发挥微地形的生态保护优势[2]。

1.2.2 微地形的美学功能

通过研究发现,景观生态审美观不能遵循单一的视觉审美原则,需要集诸多要素之大成,强调生物和谐的理念,考虑一定的人性空间,在此基础上实现宜人生态与环境的整合。微地形的美学功能主要集中在视线引导、空间划分两方面。首先,视线引导。通过微地形的设计,可以将视线的一侧或两侧打通,使视线停留在某一点,从而凸显出造景的价值。其次,空间划分。现实中的园林造景艺术性较强,借助大小、高低不同的微地形,可加强园林空间的层次感,帮助不同风格的景区实现分割和过渡。图1 为微地形设计。

图1 微地形设计

1.2.3 微地形的休憩功能

除了美学和生态功能外,微地形的休憩功能也是较强的。微地形的休憩功能,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①借助微地形可控制游览速度与实际的观赏路线,提高园林观赏的趣味性。例如,地形起伏的土丘,可充当一定的障碍物,让行人围绕其四周行走,发挥组织游览路线的作用。②丰富活动界面。通过对比发现,地形偏平坦的园林可以活动的场所显得比较单一,而地形复杂的园林空间可以增加活动的趣味性,让游人有足够游戏的空间,不仅可以享受幽静深邃的感觉,还可以快乐的游玩,给人更多的空间感受。

2 景观微地形植物配置分类与方法

实际的园林规划设计中,微地形的使用具有一定的优势,在微地形景观设计环节植物的配置是重点内容。景观微地形植物配置分类,可分为以下3 种。第一种,开敞空间的植物配置。通过查阅资料可知,开敞空间植物配置要点是多使用绿地资源,多数的造景需要以草地为基调,在绿色的背景上搭配几棵造型雅致的乔木,借此形成和谐的格调,突出景观造型的美观,营造深远的园林意境[3]。实践证明,这样的植物配置方法,可以有效结合微地形,体现出开阔的园林景观造景效果,此外在视觉上达到延伸景致的功能。第二种,半开敞空间植物配置。针对微地形中的半开敞空间,在合理进行植物配置时想要达到理想效果,通常情况下应该找到微地形的最高处,并且要在此处设置主景,借此凸显视觉效果。周围种植小乔木烘托造景氛围或大面积种植灌木构成协调一致的疏林缓坡景观效果,提升园林观赏趣味性。在此过程中,讲究景观层次主次分明,方可突出景观造型的别致。结合植物习性和生长形态,在保证局部私密性基础上科学延展视线,打造出别具一格的开阔景致,确保微地形植物配置有效性。第三种,私密空间的植物配置。微地形中的私密空间较为特殊,通常是指视距范围较小的空间,此类空间的植物配置属于难点。植物空间配置期间,为达到理想的效果,可以将高大乔木成片种植,利用这种树丛结构,确保空间的私密性。除了种植高大树木的方法外,也可应用精致的植物组团,实现小空间景观的设计,满足不同群体的园林景观观赏需求。图2 为微地形中的私密空间植物配置。

图2 微地形中的私密空间植物配置

3 景观微地形植物配置策略与技巧

3.1 合理使用植物材料

对于园林微地形来说,在实施造景设计时,进行不同的植物配置,最终营造出的效果也是不同的,通过多种植物的组合搭配,可营造出风格差异较大的景观空间效果。在进行植物配置期间,需要明确景观设计原则和目标,巧妙借助植物材料,发挥微地形在景观设计的最大优势。例如,可借助植物材料凸显出地形的高低起伏,具体方法是在地势较高处种植一些体型高大的乔木,通过这样的方式,使地势显得更加高耸。相反,在地势较凹处种植一些低矮的植物,突出地形的起伏变化,给人一种视觉错觉。在园林景观造景中,要在充分了解微地形形态的基础上巧妙地配置植物材料,确保起到事半功倍的微地形造景效果。

3.2 科学选用植物配置方式

现实中不同的植物配置方式,可以直接影响微地形景观的设计效果。常见的植物配置方式有以下5 种:①孤植。在微地形景观设计中,采用孤植的方式,主要是为了彰显树木的个体美,在此方法的烘托下种植的树木将被视作空间的主景,起到突出的效果。在孤植的基础上可以结合园林造景的目标在周围配置其他树木,形成良好的氛围。但需要注意的是,其他树木和空间主景树木需要有一定的观赏距离,只有这样,才能获得预期的视觉观赏效果。例如,可在珍贵的古树边种植一些乔木和灌木,这样的设计不仅可以保持古树的独特风姿,还可以形成群落,打造微地形私密空间。图3为微地形中的孤植种植方式。②对植。对植这种形式应用的也比较多,即对称种植数量大致相等的树木,此种方法多应用于园门或者是入口处。③列植。列植顾名思义就是成行栽植树木,此种方法在街道、道路的两旁应用较多,也可用作园林微地形景物的背景,形成树屏。④丛植。所谓丛植是指三株以上的组合种植方式,该植物配置方式在园林微地形中使用频率较高,可将其直接用作主景,效果显著。除此之外,也可以将其当作背景或某些场所的隔离措施[4]。现实中想要突出丛植的优势,配置宜自然,符合构图规律,以免显得突兀。合理的丛植方式,不仅可表现植物的群体美,同时还可以突出树种的个体美,造景效果显著。⑤群植。群植方式比较好理解,就是相同树种的群体组合,其最大的特点是树木的数量较多,主要体现的是“成林”之趣。图4 为微地形中的群林种植方式。

图4 微地形中的群林种植方式

3.3 遵循植物配置的艺术手法

在园林微地形空间中,无论是想要搭建以植物为主景的景观,还是想要让植物与其他元素共同构成主景,植物的配置都要遵循有效的艺术手法,确保微地形景观植物配置的效果。在植物种类的选择、位置和数量的确定上下足功夫,始终凸显造景的主体,强调主次分明的造景原则,借此呈现空间景观特色和风格。现实中,植物配置的艺术手法,可归类总结为以下4 点。①对比衬托。该方法的核心理念是利用植物不同的形态强化造景效果,具体实践中应做到层次分明。具体方法是借助植物高低、姿态的不同,表现一定的艺术构思,尽可能呈现植物景观之美。需要强调的是,不可将形态差异很大的树种进行混种,以免造成较大视觉冲击。②动势均衡。在植物配置时,要结合微地形特征挑选适合的植物,强调造景元素间的协调性,营造和谐的氛围。③起伏韵律。园林微地形植物配置期间,路旁和狭长地带的植物要做到高低搭配,只有如此才能体现出景观微地形的设计趣味。同时注意到立体轮廓线以及必要的空间变换,在植物配置时需要有起有伏,借助微地形产生节奏韵律,保障园林观赏效果,避免微地形的景观设计失去灵活性。④层次背景。现实微地形植物配置工作中,为克服景观的单调,还确保植物的多样性,实现乔木、灌木、花卉等多层次的配置,提高审美趣味[5]。需要注意的是,不同花色花期的植物在配置时需要遵循相间分层配置的原则,背景树要高于前景树,借此加强衬托效果。

3.4 优化整体布局

除了上述措施外,想要实现微地形植物造景的预期目标,还要在设计中优化整体布局,突出微地形植物造景的重要性,明确园林规划的具体目标。实施园林景观规划时,为达到规划预期效果,构建出优美的微地形景观,需要尊重传统自然肌理,实施科学的优化布局,借此增加园林观赏舒适体验。具体思路有二:①注重环境容量,强调其与可持续发展的关系。景观环境要最大限度接近自然,同时考虑地域的差异,对环境资源合理支配的同时,加强对资源的保护、利用,实现微地形和植物的有效配合。选择适合区域特点的植物,保障景观植物的生长状态。②开展全面绿化,提升园林的生态效益。实践中,充分保障园林绿化效益,大面积植树造林,结合气候特点和微地形特色合理配置园林绿植,凸显植物造景艺术之美。与此同时,加强相关的绿化布置,在科学理念指引下构建多层次的园林景观,增加微地形景观的美感。例如,植物布置时需合理使用绿地,以高大的松树作为背景树,营造舒适的园林观赏氛围。

4 结语

综上所述,新时期的景观微地形植物配置受到关注。为保障植物配置的效果,发挥微地形的造景优势,现实中需要明确植物配置的方式和艺术手法,在了解微地形结构特征的基础上,选择适宜的植物,同时加强整体空间的优化布局,借此提升微地形植物配置的科学性,保障园林生态效益。

猜你喜欢
造景园林景观
景观别墅
火山塑造景观
清代园林初探
沙子的景观
包罗万象的室内景观
古代园林里的“美人”
和千年园林的今世之约
雪中园林的七个片段
园林设计中的植物配置与植物造景
现代园林植物造景特点、策略与发展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