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时代饲料企业社会责任的履行及优化路径

2024-03-30 16:14:27李雨益杨国强
中国饲料 2024年4期
关键词:伦理道德雇员人工智能

李雨益,杨国强

(西南政法大学 经济法学院,重庆 401120)

《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2021—2030 年)是“十四五”规划重要组成部分,其中,政府明确将人工智能列为前沿科技领域的最高优先级,积极推动其在各行各业中的应用。同时投入更多的资源和努力,以建设创新型国家和世界科技强国为目标,积极部署、构筑我国人工智能的发展优势。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飞速发展与广泛应用,各行各业均受到了极大的影响。

饲料企业作为农业供应链的重要环节也受到了这一波技术革命的冲击。饲料企业不仅需要在业务层面不断创新,提高技术和服务水平,还需要承担起相应的企业社会责任。因此,探讨“人工智能时代饲料企业社会责任的履行及其优化路径”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当前,饲料企业社会责任在履行层面还存在诸多问题,这些问题使得人工智能时代饲料企业的社会形象及其可持续发展受到挑战,故而急需寻找解决方法。

1 人工智能时代饲料企业社会责任的履行困境

1.1 饲料企业研发生产环节

1.1.1 人工智能时代饲料企业对伦理道德的责任履行困境 2021 年9 月25 日,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治理专业委员会发布了《新一代人工智能伦理规范》(以下简称《伦理规范》),旨在将伦理道德融入人工智能全生命周期,为从事人工智能相关活动的自然人、法人和其他相关机构等提供伦理指引。而宏观的理论指引并不能精准防范人工智能时代饲料企业发展面临的更为突出的伦理道德风险,也并不能为其伦理道德责任的履行提供具体方向。

当前将人工智能的发展与饲料研发生产相结合已成为必然趋势。如运用人工智能驱动饲料酶科技创新,包括“基于大数据的饲料用酶智能挖掘策略”“饲用酶的智能分子设计”和“超高水平基因表达系统的智能设计”等。然而,人工智能技术与饲料研发生产相结合就像是打开了潘多拉魔盒,虽不是洪水猛兽,但对其伦理道德风险也并非不值一提。一方面,因商业利益驱使导致饲料企业伦理道德的责任履行自身动力不足。另一方面,受饲料产业链及动物生长周期的影响,饲料企业生产研发履行相关伦理道德责任后难以快速产生提高社会声誉,提升经济效益等外部显性效果,所以会导致饲料企业伦理道德的责任履行外部规制不足。

1.1.2 人工智能时代饲料企业对环境资源保护的责任履行困境 人工智能技术在提高饲料配方精度,促进饲料资源开发,保障饲料生产效率,增加饲料生产品类等方面的研究成果显著。如饲料配方是饲料工业的核心,传统配方师只能基于原料市场、动物状态,辅以配方软件得出相应的饲料配方。而应用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将弥补传统配方师获取信息能力不足的问题,不仅将所有饲料的营养成分及动物的众多营养需求作为配方条件,还可以将饲料市场的供需、营养需求的重要层级等需求纳入饲料配方的考量范围。这些都将极大地促进饲料的研发与生产。

由此可见,在人工智能技术的加持下,饲料资源开发利用的手段和技术远超以往,饲料资源的利用效率和饲料品种也将大幅增加,这意味着饲料企业在饲料生产和使用过程中增加了对环境资源的影响。主要原因有两个方面,一是是否履行环境资源合理利用的责任,二是是否履行环境资源适当保护的责任。

1.2 饲料企业销售管理环节

1.2.1 人工智能时代饲料企业对消费者的责任履行困境 《饲料和饲料添加剂管理条例》(2013年国务院令第645 号)第二十八条规定,饲料、饲料添加剂生产企业发现其生产的饲料、饲料添加剂对养殖动物、人体健康有害或者存在其他安全隐患的,应当召回。《饲料质量安全管理规范》第三十九条规定,当企业生产的产品已进入经营、使用环节,发现其饲料产品对养殖动物、人体健康、生态环境有害或存在质量安全隐患的,应当主动召回产品。然而,利用人工智能技术生产的产品存在召回困境和追责困境,造成这方面的原因有两点,一是利用人工智能技术生产的缺陷饲料产品存在召回困境。人工智能技术应用于饲料生产领域后,饲料生产从批量化、制度化向精细化、定制化方向转变。饲料企业可以根据地域性饲料市场的供需、动物营养需求的重要层级等数据,针对特定地域和具体品种定制化、精细化地进行饲料生产。基于此,如果饲料产品存在安全隐患,问题产品将以“零星散发”的方式存在于市场的各个角落。这将导致饲料企业和饲料监督管理部门难以获得饲料存在质量安全隐患的消息,使得后续的召回程序陷入被动;二是利用人工智能技术生产的问题产品存在追责困境。当饲料产品的配方存在质量安全隐患时,饲料企业可以以技术不可控为借口,规避自己对消费者的部分缺陷产品的责任。并且,受饲料产业链及动物生长周期的影响,饲料采食时间与有害结果的发生间隔周期长,二者的因果关系较弱,或饲料为有害结果的多重因果关系中的一重,饲料企业可能以此规避自己对消费者的召回责任。

1.2.2 人工智能时代饲料企业对其雇员的责任履行困境 智能机器人拥有远超过人类的生产效率和能力,这种“破坏性创新”带来的颠覆性影响会淘汰和改变原有的生产技术和生产关系。饲料产业也不例外,该淘汰过程必然蕴含着机器对人类劳动的替代,很可能会取代以人力为主要竞争力的雇员的劳动(田思路和刘兆光,2020)。尽管智能技术可能导致员工大范围失业,作为智能技术对社会影响的共性问题,虽并非人工智能时代饲料企业所面临的特性问题,但人工智能时代饲料企业面对其雇员因智能发展失业,应如何履行其企业责任等问题值得思考。

具体来说,人工智能通过深度学习,不断优化自身算法,执行决策者相对复杂和准确的指令增加了人工替代的深度。如人工智能技术对饲料配方师信息获取和归纳总结工作的替代。并且随着时间的推移,机器人会变得更智能也更便宜,这将进一步增加人工替代的广度。有的饲料企业通过智能技术实现了全自动化生产,从原材料的投放到饲料的产出,实现“零”人工。那么饲料企业应如何从自身出发对因技术失业雇员履行责任,消除其一部分负面的社会影响也值得学者探索。

2 人工智能时代饲料企业社会责任履行的优化路径

2.1 饲料企业研发生产环节

2.1.1 完善人工智能时代饲料企业伦理道德责任的履行路径 细化饲料企业在饲料生产研发阶段应承担的道德责任,使人工智能时代饲料企业的生产研发行为在合乎道德伦理的框架下进行,避免研发生产出对养殖动物、人体健康、生态环境有害或存在质量安全隐患的饲料产品。具体来说包括以下两个方面。一是增加人工智能时代饲料企业履行伦理道德责任的外部规制。即通过外部机构监管和社会组织的作用促使饲料企业自身履行伦理道德责任。如创新实施饲料企业的信用分类监管(倪楠,2020)。根据饲料企业责任的履行状况对其进行信用风险分类,合理确定抽查频次,实施差别化监管,促进饲料企业履行伦理道德责任。建立社会组织引导机制(郭薇和常健,2013),通过饲料产业领域的社会组织发布伦理道德评估报告等方式,以公开的方式向消费者、社会直观展示饲料企业履行基本伦理道德的相关行动与成果;二是增加人工智能时代饲料企业履行伦理道德责任的内部激励。即对饲料企业自身进行激励,促使饲料企业自身的行为自律,进而降低其伦理道德失范风险。如将上市饲料企业的伦理道德问题纳入ESG 机制框架(张飒,2017),打破饲料企业受饲料产业链及动物生长周期的影响,怠于履行相关伦理道德责任的困境。

2.1.2 完善人工智能时代饲料企业环境资源保护责任的履行路径 当前由于传统的谷物和蛋白原料成本不断上升,采用替代性原料降低饲料成本已成为全球饲料企业和养殖企业的新常态。面对此种状况,低成本、高营养的发酵饲料被越来越多的养殖企业接受和采纳,现如今,人工智能技术在饲料生产领域的应用成果也以发酵饲料为主。在利用人工智能技术提高饲料配方精度,促进饲料资源开发的当下,应特别注意饲料企业环境资源保护责任的履行。具体包括以下两方面内容。一是明确饲料企业在人工智能技术加持下对环境资源合理利用的责任。如饲料企业运用智能技术制作饲料时,应明确展示饲料原料提高的利用率和氮磷排放的减少量。将有毒有害物质或抗营养因子作为评价饲料产品质量的指标时,也要将饲料的蛋白利用率、消化吸收率等指标纳入评价饲料产品质量的指标范围;二是明确饲料企业在运用人工智能技术时对环境资源合理保护的责任。如人工智能时代饲料企业应潜心利用智能技术,研发替代饲用抗生素,提高动物的肠道健康和生产性能。减少抗生素等预防药物的用量,降低耐药性菌株的产生概率,进而减少抗生素对环境的污染。再比如,将饲料用于养殖场后,养殖舍内的氨气、硫化氢等有害气体的浓度等都应纳入饲料质量的评价范围。

2.2 饲料企业销售管理环节

2.2.1 完善人工智能时代饲料企业消费者责任的履行路径 人工智能时代饲料企业可能逃避对消费者的责任履行,因此,需要对饲料企业的能力进行责任规定,以实现饲料企业作为强势群体与消费者作为弱势群体之间的利益平衡,主要包括以下两个方面。一是制定人工智能时代缺陷饲料产品的召回信息披露规范。如前文所述,人工智能技术加持下饲料产品的安全隐患将以“零星散发”的方式呈现。进一步会导致饲料企业难以启动问题产品召回程序。因此,饲料企业要明确人工智能时代缺陷饲料产品的召回责任。即饲料企业必须依法将召回信息及时、完整、准确地向召回主管部门报告和向消费者告知。通过规范明确饲料企业在缺陷饲料产品的召回信息披露过程中的行为,引导投资者和消费者认识到饲料企业对召回产品的信息披露是其社会责任意识的体现;二是明确人工智能时代饲料企业对饲料产品的发展风险责任。防范饲料企业以智能技术不可控为借口规避缺陷饲料产品责任,逃避产品的发展风险,避免缺陷饲料产品追责困境的发生。饲料企业不得以“技术不可控”“饲料产业链及动物生长周期长使得生产行为与损害结果因果关系弱”等理由被免责。

2.2.2 完善人工智能时代饲料企业雇员责任的履行路径 人工智能时代饲料企业中除了饲料研发人员,其余人员均处于低技术密度区间,正是受人工智能技术冲击最严重的区间。一旦饲料新技术和新设备等综合成本低于人工价格的临界点时很容易造成大规模失业,所以需要完善饲料企业雇员责任的履行路径,具体包括以下两点。一是从人工智能技术对人工替代的深度的影响看,应明确人工智能时代饲料企业对雇员的培训责任。即饲料企业应帮助雇员推动其向更高技能要求转化。如对饲料配方师的算法使用能力进行培训,帮助其在饲料生产研发中对人工智能技术进行人为监管和纠偏。总之,应明确饲料企业对雇员的培训责任,提升饲料企业中中高技能劳动力的比例,进而推动整个社会就业结构优化升级;二是从人工智能技术对人工替代广度的影响看,应助推饲料企业承担对因技术性失业雇员再就业的帮扶责任。尽管人工智能技术在未来能创造更多的就业岗位,但被替代群体很可能并不能胜任新创造岗位。饲料企业也不例外,可以通过减免相关税收的方式帮助和引导饲料企业履行对因技术性失业雇员再就业的帮扶责任。

3 结论

饲料企业作为农业供应链的重要环节不可避免地会面临人工智能技术带来的机遇与挑战。面对人工智能时代饲料企业在生产研发和销售管理等方面的责任履行困境,应增加人工智能时代饲料企业履行伦理道德责任的外部规制和内部激励,明晰饲料企业在运用人工智能技术时对环境资源的合理利用和保护责任,明确其对缺陷饲料产品的召回责任和发展风险责任,增加其对雇员的培训责任和失业雇员再就业的帮扶责任。希望通过以上措施促进饲料企业在人工智能时代获得发展机遇的同时履行社会责任,推动饲料企业进一步转型升级。

猜你喜欢
伦理道德雇员人工智能
企业伦理道德视角下的安全生产
2019:人工智能
商界(2019年12期)2019-01-03 06:59:05
人工智能与就业
IT经理世界(2018年20期)2018-10-24 02:38:24
浅谈海外项目当地雇员管理和风险处理
数读人工智能
小康(2017年16期)2017-06-07 09:00:59
香港破产机制中的雇员权利及其保障
下一幕,人工智能!
南风窗(2016年19期)2016-09-21 16:51:29
突发新闻采访中新闻记者的职业道德和伦理道德平衡
新闻传播(2016年18期)2016-07-19 10:12:06
对新闻摄影伦理道德的研究
新闻传播(2016年2期)2016-07-12 10:52:24
伦理道德在清代借贷契约中的约束力
法律史评论(2015年0期)2015-07-31 18:56: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