闵诗睿
一张普通的照片背后也可以有不同尋常的故事,这样的照片,我家就有一张。它定格了2020年疫情期间我与妹妹共度的时光,它不仅是纯真的童年记忆,还是姐妹亲情的见证。
照片里有许多色彩斑斓的认字卡,卡片做工精致,剪裁整齐;卡上的字大而清秀,背面图案也十分精美。我的妹妹沫沫坐在一旁,正目不转睛地学认字呢!她可是个古灵精怪的小家伙,妈妈总说她比我小时候聪明多了。
可我偏偏要做她的临时老师,都是这场疫情惹的祸。生活总是捉弄人,让一个半大的孩子给小不点儿做幼教!
吃过晚饭,全家人开始准备“兵器”。爸爸干活儿果断有力气,负责剪四四方方的卡片;妈妈发挥当老师的职业优势,书写空心字;我的强项是绘画,便填色配图,这项工作关乎沫沫认字的速度与质量,我可不敢马虎。
“兵器”备好了,妈妈却要我头一个“上战场”教妹妹认字,说是为了调剂我的课余生活。我一千万个不愿意,奈何“母命难违”,妈妈可是我们家公认的“皇帝”。我要是推辞了这事儿,纯属自讨苦吃,就如同孙猴子见了唐三藏,与其整天被念“紧箍咒”,还不如痛快答应。我盘算着教沫沫一些简单的字,一来可以稳住妈妈;二来可以较快地取得成绩,尽早交差——何其机智!
于是我找来“大”“小”“中”三个字教给妹妹。我读一遍她就跟着读一遍,听上去已经读顺溜了,可一测验就错得颠三倒四。我不禁长叹一口气,教妹妹认字比想象中难多了!
正当我快没有耐心时,旁观许久的爸爸忽然开口:“你们姐妹俩简直一个模子里刻出来的,都不好对付呀!”是啊,我忽然看到自己小时候的影子,那时候的我,又是怎么认得那些汉字的呢……何不试试形象记忆!
我伸开双臂,比出一个“大”字,宛如天空翱翔的老鹰;“小”字就不一样了,我尽量蜷起胳膊,像一个腼腆的小人儿那样站着;“中”字该怎么比画呢?有了!它不正是一张嘴巴中间竖着一根手指吗?我一边念字,一边比画,妹妹也伸出小胳膊小腿有样学样了起来,我们不像是在上课,倒像是在健身。几个回合下来,妹妹居然记住了。
我暗自庆幸,幸好没放弃!一股自豪之情油然而生,妹妹如此突破性的进步难道不是我的功劳吗?
之后的几周里,我加大了认字难度。我念“白云”的“云”,妹妹也小大人一般,模仿我的语气,却挤出了“白晕”的“晕”。我说不是“晕”,是“云”,可她还是念“晕”。“晕”来“晕”去,都快把我搞晕了。
不管了,我又拿出雨字,翻开卡片背面让妹妹瞧:“沫沫,画得漂不漂亮?”她使劲儿点头,好像真的认识了似的。可过了一会儿再去问她:“这是什么字?”她撒娇地说:“是雨伞的伞。”不对!我赶忙纠正:“是小雨点的雨。”沫沫却嚷嚷着自己有小伞,起身就要去找伞。我一把将她摁住,抓住时机继续引导,“伞是干什么用的?”“下雨用的!”
就这样,沫沫终于记住了“雨”字。
当然了,也常有失败的时候。每回失败,我就瞅准时机,当机立断地推给妈妈。我告诉沫沫,妈妈会念这个字,她就揣起卡片,屁颠屁颠地去找妈妈了。我早知道妹妹想找妈妈,只是苦于没有借口。
我们姐妹俩一拍即合,这艰巨的任务总算落到了妈妈头上。我心里窃喜,嘴上却说等写完作业再来教沫沫。我一边佯装懂事,一边像离了弦的箭似的冲向书柜,拿起书就埋在沙发里津津有味地读起来,行动之快,胜过闪电。
就在这时,爸爸按下快门,拍下了这张妹妹认字的照片。照片里,妈妈和妹妹正“鏖战”着;照片外,我在一旁忙里偷闲地看着书,等候下一轮“上场”。
这就是我温暖的家庭,这就是我可爱的妹妹。感谢这段“宅”在家里的时光,它让我有了更多时间陪妹妹一起玩耍,一起学习,一起留下成长的记忆。
(责任编辑/秦思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