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潍坊市寿光市侯镇地沟中心小学 于委春
小学是学生接受系统教育的初始阶段,也是学生学习数学的初始阶段,学生在这一阶段打下的基础将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他们后续学习数学的效率,包括知识基础、能力基础和习惯基础。而数学本身是一门偏理科的学科,知识的理论性和抽象性相对较强,教师在课堂上为学生提供的教学指导将对学生的数学学习产生直接影响,因此教师在设计教学活动的过程中尤其要注重创新。本文围绕新课改背景下创新小学数学课堂模式的策略展开,先从教学理念、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三个视角出发介绍了新课改对小学数学教学的影响,再以自主探究为关键词,分析如何实现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模式的创新。
如今,我国基础教育阶段的课程改革俨然已经进入了一个新阶段,即以构建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为目标的阶段。事实上,推动课程改革的外部动力就是社会环境的改变,学习本质上是一项终身性的活动,一个人要想不被社会淘汰,就要不断学习,教师对课堂教学模式的改革也可以被看作教育层面的不断学习。综合当前社会对人才的培养要求和课堂教育实践来看,新课改对小学数学的课堂教学带来的影响主要体现在教学理念、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三个层面,教师需要在新课标与新课改的指引下革新教学理念、调整教学目标、重构教学内容,以更符合课堂教学与学生成长的实际需要。
在教学理念上,以往很多年的课堂教学都是受应试教育理念支配,学校、家长和社会都不约而同地将考试看作检验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成效的唯一路径,将考试分数作为唯一的检验标准,为了使考试分数达到学校、家长和社会的期望,教师在设计教学活动时会将更多的关注点放在知识的传授上,尽自己所能将更多知识灌输给学生。而新课改倡导的是一种多元化的学习,要求教师将“育人”看作教育的底层框架,在开展教学活动的过程中尽可能引入多种教学方式,并依据不同教学方式的需要和学生的认知灵活运用不同的教学设备与教学手段,对学生学习兴趣、学习意识、学习习惯和学习能力的培养放在首位,通过课堂教学让学生真正体会到课程的魅力和学习的乐趣。
在教学目标上,新课标对小学阶段数学教学目标做出了明确指示,在基础知识的理解和积累之外,着重强调对学生基本技能、基本思路的培养以及基本活动经验的积累。而在以新课标为导向的新课改中,小学阶段数学课程的教学相较于之前更强调数学知识之间、数学学科与其他学科、理论与现实生活之间的联系,教师要站在学生的视角对数学课程的教学做出评估,秉持“以人为本”“以学生为中心”的理念,将课堂教学目标定位在学生综合素质与综合能力的提升上,通过课堂教学来使学生养成用数学眼光看待现实问题、用数学思维思考现实问题、用数学知识解决现实问题的意识,逐步引导学生发现数学的可贵之处,通过课堂教学完成对学生良好习惯、创新意识、科学态度、合作精神等优良品质的培养。
在教学内容上,新课改没有对教师需要教学和学生需要学习的具体内容进行大的调整,但是对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的侧重点提出了一些新的建议。相较于之前,新课改背景下的小学数学更强调教学的系统性,数学知识内部的逻辑关系受到更多关注,教师要着手改变传统教学中内容跨度大、课时少、预留理解时间短的情况,在教学准备环节就完成对教学内容的筛选,基于课堂教学的需要实现对课程内容的整合与重构,尽可能将存在关联的知识点联系在一起开展教学。
除此之外,教师在筛选与设计教学内容时还要更关注实用性,以数学知识本身的工具属性作为切入点,基于学生对现实问题的思考来安排教学,在学生完成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以后,还要帮助学生完成知识的内化和迁移,让学生能够真正掌握利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自主探究指的是学生主动展开探究与学习,具体来说,就是学生受主观能动性的驱使,围绕特定的学习主题或学习材料来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在指向自主探究的课堂教学活动中,教师要起到启发学生思维、调动学生主观能动性的作用,主要通过布置启发性、探索性学习任务或提出启发性、探索性学习问题的形式实现。而在新课改下指向自主探究的小学数学课堂模式创新中,教师对课堂教学活动的创新需要通过引入新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模式来实现,项目式教学、鼓励式教学、情境式教学、问题式教学、综合评价式反思都是能够有效激发学生的探究热情,助力学生探究意识发展和探究能力提升的新模式,是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落实学生自主探究的重要载体。
项目式教学是一种依托学习项目进行知识教学的教学模式,其中项目是课堂教学的主体,小组是课堂学习的单位,学生需要以小组为单位展开探究、思考、分析与讨论,从而学习、理解并掌握课程的重难点知识。而在指向自主探究的小学数学课堂模式创新中,引入项目式教学有利于学生建立探究意识,小组内和小组间的交流互动也有利于开阔学生眼界,让学生对数学知识建立起更全面的认知。
以青岛版六三制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第六单元“团体操表演——因数与倍数”为例,因数和倍数之间有着一种相互依存的关系,即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因数,另一个数也就是这个数的倍数,因数与倍数不能单独存在。教师要想引导学生通过自主探究掌握因数与倍数的概念及关系,就可以设置一个以“因数和倍数”为主题的学习项目,先将这一课中包含因数、倍数、公因数、公倍数、最大公因数、最小公倍数等在内的数学概念提炼出来,再围绕这些数学概念列算式、设问题,要求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在规定的知识范围内自主选择一个问题展开深入探究,用自己的语言将与因数和倍数相关的概念解释清楚,同时基于自己的理解设置一个有创造性且与生活相关的数学问题,供其他小组讨论。在这一过程中,学生需要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以保证设置的问题有价值且逻辑自洽。
小学阶段的学生还没有完全建立自主探究的意识,很多时候不具备真正独立探究的能力,所以总是因为害怕出错而缩手缩脚,要么不敢迈出第一步,要么不能坚持到最后,这就导致小学生的自主探究很难取得理想的效果。那么,在指向自主探究的小学数学课堂模式创新中,教师就需要引入鼓励式教学,在学生自主探究数学知识的过程中为其提供足够多的支持,借语言和行动上的鼓励帮助学生建立探究自信。
以青岛版六三制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第七单元“包装盒——长方体与正方体”为例,与长方体和正方体相关的数学知识都建立在空间这个大的概念上,教师在教学这部分知识的时候尤其要注重对学生空间观念和空间感知的建立,而空间对小学生来说就是一个抽象且难以理解的数学概念。那么,在学生对空间的探索中,教师需要用鼓励式的设问和生活化的语言来拉近生活与数学、数学与学生之间的距离,进而引导学生由浅入深、由表及里地了解空间以及空间中的物体。在这一过程中,教师要给予学生足够的自由,通过生活中常见的包装盒帮助学生理解长方体和正方体知识,鼓励学生自己观察,并大胆地将观察到的现象和想到的东西都说出来,同时在学生表达自己的所见所思之后给予言语上的肯定,一方面肯定学生的勇气,另一方面肯定学生说得对的地方,“敢做”和“敢说”是学生有效开展自主探究的前提。
情境是一种辅助教学的课堂构成,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降低知识的抽象性,同时提升学生在学习中的沉浸感,为学生自主学习和思考提供足够大的空间。随着新课标推动课程改革进入新的阶段,情境式教学也被应用到各个学段和各个学科的教学中,那么,在指向自主探究的小学数学课堂模式创新中,教师有必要引入情境式教学,结合课程内容和课程需要来创设适宜的情境,为学生自主探究预留足够大的空间。
以青岛版六三制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第二单元“摸球游戏——可能性”为例,参考教材,教师可以为学生创设一个以“抽奖”为主题的探究情境:讲台上有甲、乙、丙三个箱子,箱子里各有6个球,其中甲箱里有红球和黄球各3个,乙箱里红球有2个,黄球有4个,丙箱里红球有4个,黄球有2个,设定三个箱子里摸出球的颜色相同作为中奖条件,要求学生结合实践探究中奖的可能性。在情境中,每个小组的学生都有一次实际摸球的机会,而学生需要结合自己的实践和书本上的理论知识展开思考与总结,用自己的方式计算出准确的结果,最快、最准的小组还可以再摸一次球,摸到三个颜色一样的球就可以获得奖励。这种形式下的探究学习更具有趣味性,不仅容易调动起学生的参与积极性,而且有利于帮助学生建立完整的知识认知。
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是获取知识的完整过程,而问题是学生自主探究的起点与支点,能够为学生在课堂上的学习提供助力。那么,在指向自主探究的小学数学课堂模式创新中,教师有必要引入问题式教学,提出一系列存在逻辑关系的数学问题,引导学生展开对课程知识的深入探究,为学生的学习和思考指明方向,进而最大限度地提升探究效果。
以青岛版六三制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第五单元“奥运奖牌——扇形统计图”为例,结合课程内容与教学需要,教师可以提出以下问题:统计图的作用是什么?有哪些类型?如果要计算一个家庭一年的开支,用什么样的统计图合适?扇形统计图的特征是什么?绘制扇形统计图需要哪些数据?相较于条形统计图和折线统计图,可以从扇形统计图中一眼看出什么?学生带着问题在课堂内外进行自主探究就不容易偏离核心主题,这在很大程度上避免了无效探究情况的出现。
了解自己的学习不足、结合不足优化自己的学习方向和内容、搭建系统的评价体系是推动学生构建新的知识体系的合理评价模式,也是落实课堂教学反思的有效教学方式,能够为教师选择合适的补充练习和学生的下次综合学习创新思路。那么,在指向自主探究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模式中,学生自主评价、互相评价、小组评价、教师评价等都是完善教学评价模式的有效方式。通过观察学生、线上收集学生自评和组内评价、线下组间面对面评价,便能够使学生明确核心素养下的综合评价模式,以促进学生的思想交流,提升学生的课堂参与度。
以青岛版六三制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第三单元“啤酒中产生的数学——比例”为例,结合教学需要,教师可以让学生进行课堂综合评价,以明确之前探索实践中掌握的知识与综合素养是否符合教学要求。围绕单元核心知识可知,本课的教学重点是让学生认识比例、了解比例的意义、明确正比例与反比例以及运用比例知识解决问题。结合学生之前的课堂探索实践,教师需要引导学生结合自己的课堂作业正确率和自身对知识的掌握,结合教学目标分析自己的目标完成度。
此外,教师要引导学生小组开展探索实践之后,在线上直接评价小组成员在探索过程中的参与度、知识了解度以及取得的进步。在展示课堂探究成果的过程中,小组之间要相互评价对方的探究项目是否落实,如解比例、用比例知识解决问题、成反比例的量、正反比例的量、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等。通过这样的课堂教学评价,学生便能够了解自身的不足,寻找合适的方式,学习其他同学的优点,从而营造积极的课堂学习氛围。
综上所述,在新课改背景下,小学数学教师要基于当前阶段数学课程教学现状调整教学策略,寻求更科学、更高效的教学方法,为学生的个性成长和全面发展赋能。在这一过程中,教师要对现阶段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形成全面认知,再基于提升课堂教学的趣味性和学生课堂参与度的需要,借助项目、情境、问题、游戏、实验等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更加积极主动地展开对数学知识的探究。事实上,对课堂教学模式的创新应当是一项长期进行的活动,而指向自主探究的课堂教学创新是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内数学课堂教学改革的大趋势,对学生思维意识的发展和思维能力的提升具有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