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小玲
(广西百色农业学校,广西 百色 533000)
作为一种近些年来国家大力推广的课程观,课程思政要求在非“思想政治理论课(以下简称思政课)”教学过程中融入思政元素,旨在传授学生知识和培养学生技能的同时潜移默化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以协同思政课促进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服装设计作为中职服装专业的核心专业课程,积极推进课程思政建设,这既是贯彻立德树人要求的鲜明体现,又是引导学生树立献身服装事业的职业理想、培养精益求精工匠精神的时代需要。
《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明确要求职业教育要积极推进“三全育人”工作,以力求实现职业技能培养与职业精神塑造的有机融合、育才与育人的内在统一。《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加强和改进新时代中等职业学校德育工作的意见》则对中等职业学校提出“加强中华优秀文化教育”“培育弘扬劳动精神、劳模精神和工匠精神”[1]的指导意见。中职学生正处于个人人生成长的“拔节孕穗期”,最需要精心引导和培养,他们的价值观、职业理想和职业素养直接关系到未来我国产业生力军的素质,直接关系到“制造强国战略”的实现,影响国家和民族的未来。就中职服装专业教育教学而言,服装设计课程不仅是学生服装专业技能培养的基础平台,也应是服装专业中职学生德育工作的重要阵地,在课程教学中不断发掘并融入各种思政元素,充分开发课程思政的育人功能,既是自觉贯彻“为党育人为国育才”教育理念的高度体现,又是顺应新时代服装职业教育发展需要的必由之路。
满足学生全面发展需要是发展中职教育的内在动力和根本追求,新时代的中职教育必须践行“坚持立德树人,扎根时代生活,遵循美育特点,弘扬中华美育精神,让祖国青年一代身心都健康成长”的育人理念[2]。新时代的中职学生人群是一个特殊的群体,推动其全面发展尤为迫切。作为未成年人的中职学生大多来自农村,留守少年居多,他们自卑心理重,人际沟通能力欠缺,集体意识、团队意识差,普遍具有心智不很成熟、文化理论功底较差、好打架斗殴,其中较大一部分在初中阶段就被视为“问题生”。在智能技术、网络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元宇宙时代”,在市场经济大潮影响下和西方资本主义意识形态渗透下,一部分中职学生又理想信念缺失、政治信仰迷茫,存在较为严重的拜金主义、享乐主义、诚信缺失、责任感欠缺、急功近利等“问题”。直面学生成人成才中的人生问题,立足课程优势助推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培养正是课程思政隆重推出的初衷。由此可见,做好中职服装专业核心课程服装设计的课程思政建设,发挥其价值导向、美育功能,有利于锻炼中职生意志品质,形塑中职生健全人格,是由培养单纯技能“专才”的传统教育理念转向培育全面发展的“全才”的现代职业教育观的客观要求。
课程思政是知识、能力与美德有机融合的重要平台。由于专业技能课的课程属性使然,加上实用工具主义思想的长期渗透影响,众多中职学校服装专业教师易将服装设计课程目标定位囿于培养学生服装款式设计能力领域,鲜有课程思政的自觉站位。与其他专业课程教师相类似,很大一部分服装专业教师倾向于将“三观教育”简单归结为思政课“职能”和团学部门“业务”,轻视本门课程在培养学生传承创新、追求卓越、用户至上等工匠精神方面的功能,忽视本门课程在养成学生尊重知识产权等职业道德观念、形塑学生团队意识、培育学生家国情怀等方面的作用。近年来在国家教育方针明确要求下和课程思政普遍开花大氛围下,这一短视局面虽有所改观,但服装设计课程思政建设领域“贴标签”“两张皮”现象仍不同程度存在,课程与思政的融合深度、广度、创新度与国家、社会的期许存在较大落差,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
知识传授、技能培养与价值塑造相脱节极易培养出具有鲜明利己主义倾向的“废才”。司马光在《资治通鉴》中曾强调教育领域这种易于疏于德的惯性倾向:“夫德者人之所严,而才者人之所爱。爱者易亲,严者易疏,是以察者多蔽于才而遗于德”[3]。德国著名教育家赫尔巴特则严厉批判了单纯知识传授和技能培养的教学行为:“教学如果没有道德教育,只是一种没有目的的手段”[4]。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阶段,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服饰文化生活需要的不断满足客观上要求学校培养大量德艺双馨的、具有守正创新职业意识的高素质服装专业人才。为此,服装设计课程思政建设要紧紧围绕服务于中职服装专业学生成长成才这一中心理念进行课程思政设计,纠正过往过于偏重知识传授和技能培训、忽视育人导向的不良倾向,秉持技能培养与价值熏陶相统一的原则,坚持在育人导向、价值引领方面与思政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以期造就大量德才兼备的高素质服装专业人才服务于国家的现代化事业。
“隐性教育”这一概念肇始于美国教育学家、课程论专家杰克逊所著的《班级生活》。我国对隐性教育研究则开始于20世纪90年代初。隐性教育是相对于显性教育而言的,作为两种不同的教育方式,两者之间范畴对应,在不同课程中地位不同,但又相辅相成。具体而言,在思想政治教育方面,专业课不同于思政课,专业课与思政课的相向而行更多体现在育人导向和价值引领方面而不是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上,与思政课显性教育教学为主的德育理念不同,服装设计课程思政建设逻辑应是在坚持学科知识的系统性和完整性前提下,秉持隐性教育为主的原则,与学生直接对话的显性德育内容属于少数且居于从属地位,而大量需间接内化的德育内容则居于主导地位。课堂教学是落实服装设计课程思政隐性教育为主的基本途径。教师应充分挖掘课程中的思政元素,通过语言阐释、问题设置、图片展示等,在理论讲解、问题讨论、设计应用以及评价反馈等环节融思政元素于无形,以隐形渗透、有机融合等方式寓价值引领于知识传授和技能培养之中,不生搬硬套,在春风化雨、润物无声中潜移默化地对学生进行价值塑造,引导学生职业理想的认同、家国情感的共鸣。
著名先贤王阳明先生曾言:“知是行的主意,行是知的功夫;知是行之始,行是知之成。”[5]真正成功的教育,不会停留于“知”的层次,而是知行互动与知行合一。人本质上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只有不断参与改造客观世界的社会实践,人自身才能不断丰富和深化社会情感,由是观之,“行”育才是“成人”的根本途径。因而,课程思政应遵循知行合一原则,需要将课堂课程思政导入社会生活、社会实践中去进一步引导学生的文化认同、身份认同、社会认同,去进一步培育学生正确的社会观念和提升学生的社会责任感,最终实现立德育心、“培根铸魂”的初衷。法国著名启蒙思想家卢梭曾言道:“真正的教育不在于口训,而在于实行。”[6]服装设计课程思政不仅存在于课堂教学环节,还需尽可能创造条件在社会生活、社会实践中去进一步建构学生正确的职业观与价值观。譬如,积极利用重大节庆、校园文化活动,将参观、试穿传统服饰、本地民族服饰、革命服饰与服装电脑款式设计优化组合起来,从而使学生在愉快体验中、在快乐学习中自发传承民族文化、汲取精神营养。
服装设计专业教师既是传授学生服装设计技能的直接责任人,也是课程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责任主体和实施主体。建立和完善专业教师课程思政学习培训机制,推动专业教师更新课程思政理念,提升课程思政能力,是推进服装设计课程思政建设的关键和首要前提。一是组织专业教师课程思政培训会,通过课程思政内涵、意义等的学习、课程思政方法的传授,切实改变专业教师重技能、轻德育理念,强化专业教师立德树人意识以促使课程思政的理念形成广泛共识、专业教师课程思政本领得以提升。二是建立名师示范、教改研讨、与思政课教师结对等机制,推动课程思政经验交流与分享,促进服装设计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的融合、互动,探索本门课程思政建设理论与实践的内在统一,实现教书育人的良好协同效应。三是完善专业教师课程思政考核机制,将课程思政成效纳入专业教师工作考评重要指标,同时建立和完善融入课程思政的学生专业课程结课考核模式,从而调动专业教师课程思政积极性,进一步形塑本门课程良好的课程思政氛围。
服装课程思政建设离不开丰富的课程思政元素支撑。服装设计课程思政要以服装专业知识学习和技能培养为主线,对标《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加强和改进新时代中等职业学校德育工作的意见》相关要求,深入挖掘课程中的思政元素。一是善用旗袍、唐服、汉服等中国传统服饰文化元素,在丰富服装设计内容的同时唤醒学生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记忆,不断增强学生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自信。二是凸显地方民族服饰文化与服装设计课程的融合,在本地服饰文化传承与创新中,不断塑造学生家国情怀和工匠精神。三是注重将中山装、红军服、迷彩服等作为服装设计作品的元素,在激发学生服装设计兴趣的同时,潜移默化滋养学生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和爱国主义精神。四是融美育于服装设计技能教学中,从设计唯美的服装作品抓起,鼓励学生感受美、倡导学生创造美,帮助学生提升审美素养、陶冶情操、温润心灵。值得注意的是,改进教学内容,挖掘课程中的思政元素是一个不断深化的过程,需要专业教师多沉浸、多思考,聚焦学生日常关注点和生活实际,密切联系国内外热点问题,做到“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不断优化专业内容与思政元素的融合度,使服装设计课程思政内容更具有理论性、严谨性和现实性。
服装设计课要改进和创新教学方式,在“润物细无声”中引导中职服装专业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认同,实现同思政课的同向同行。思想政治工作与新媒体技术有机融合,才会具有鲜明的时代感和生动的吸引力。服装设计课要大胆采用新教学手段,善用年轻一代爱用惯用的qq、微信、腾讯会议、钉钉、雨课堂等自媒体及互联网平台,注重对具有“短小精活”特征微课资源的制作和收集,在课堂内外,以“可听、可看、可思考、可设计”的方式,充分发挥其便捷、互动性强的特点,推动服装设计课程思政的形象化、生动化、亲近化。服装设计课要注重模拟教学法、案例教学法、团队任务驱动法、对比教学法等多种教学法的优化组合。“教学有法、法无定法”,服装式设计课程思政成效显著的一个重要因素就是要以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不断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在潜移默化中形塑学生团队合作精神、使命担当精神、创新创业精神等职业精神。
服装设计课程思政既是服装专业教师开展课程教学的一项基础工作,又是服装设计课程建构全方位、全过程育人格局,进而实现课程立德树人根本目标的基本路径。为“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新时代服装设计课程要进一步加强课程思政建设,引导服装专业中职学生感悟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背后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帮助他们建构起用专业知识和技能报效国家、服务社会的初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