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淇
(河南科技职业大学,河南 周口 466000)
手缝技艺是一项古老的传统手工技艺,这项技艺可以追溯到6000年以前。从最初缝制树叶兽皮到现在的各式成衣,都在彰显着手缝技艺的重要性[1]。手缝工艺是服装缝纫工艺的基础构成部分,主要是指操作者使用手缝针、缝纫线、布料或者其他材料进行缝制操作的工艺。随着机械化的普及,手缝技术依然不能被完全替代,甚至受到更多服装从业者的喜爱[2]。在制作新中式服装和天然纤维面料的服装时,手缝技术依然是不可或缺的工艺技法。
以河南科技职业大学服装专业课程设置情况为例,手缝工艺在服装工艺基础课程中有讲解。讲述了手缝需要用到的工具、针法种类、具体缝制方法等。针法种类共讲述了17种,分别为:短缝针、长短缝针、回针、斜针、纳针、拱针、缲针、三角针、直卷缝、斜卷缝、套结针、拉线襻、锁扣眼、钉纽扣、包扣、钉暗扣、钉钩扣[3]。17种针法都是服装缝制工艺中经常用到的缝制方法。后续课程为“布艺手工”,与服装工艺基础课程中的基础讲述不同,布艺手工课程将手缝技艺上升到了作品的层面,讲述了布艺手工常用工具、材料、基本技法等,并向学生展示各种不同技法制成的布艺手工作品,需要学生熟练掌握各种手缝针法并能运用到具体的作品创作中,对学生的手缝技艺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随着工业平缝机的普及,现代服装的生产制作普遍工业化,服装从业者能熟练操作手缝技艺的也屈指能数,手缝技术不再被大众熟识。但许多高档服装,尤其是高档毛料服装的缝制仍然依赖于手缝工艺来完成。比如,高档西装在缝制前做缝制标记,则需要用棉线进行手工缝制线丁,在敷胸衬时也是需要手工敷衬,用手针按照一定的方向进行手工缝缀,先手工缝然后再用平缝机进行缝制,这样可以防止胸衬和面料上下层产生移动、错位等问题。有些部位则全部需要手工缝来完成,如纳驳头、上西装垫肩等[4]。另外,羊绒大衣的制作也是全用手工缝制,羊绒细腻柔软富有弹性,用机器缝制会破坏羊绒面料的质感,手工缝制则能根据面料的特性控制缝线的松紧,用最合适的力度去缝制面料,保留其特性不被破坏,从而达到最佳的外观效果。除了高档西装大衣等,其他服装品类也不能全部机器缝制如演出服,演出服装饰的元素比较多,因此都要用手工去缝制。除此之外,一些服饰品更离不开手缝工艺,只有通过手工技艺才能达到完美的外观效果。因此,手缝工艺是服装行业不可缺少的手工技艺,是服装行业从业者应该具备的重要技能之一,掌握其技法具有重要的意义。
通过对已有课程的调查研究不难发现,现有手缝工艺课程的开发仅是选修模块并没有专用教材,学生和教师的重视程度普遍偏低,学生对手缝工艺的掌握程度更是差强人意,大部分学生对手缝针的使用并不熟练。因此需要对现有的服装手缝工艺课程进行必要的改革,通过反复研究我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尝试。
首先,相应课程中手缝针法的部分可以保留并且进行相应的扩充,除了针法图片,被运用对象的成品图片也要有相应的体现。例如,以纳针为例,纳针是河南民间常用的手工缝纫方法。纳针主要用于缝制西装驳头,也用于领部、肩部等。它能够达到合理的外观效果,并具有一定的硬挺度。纳针常用的材料是完全由棉花制成的手工缝制棉线,这种棉线韧性高、强度高。纳驳头时左手会将驳头翻转过来,驳头朝上开始纳驳头,背面有密集的线点,织物不应有漏针或波浪形。针头之间的距离约为0.8厘米,行与行之间的距离为0.5 cm。将针头水平对齐,形成八边形[5]。
那么,在讲述纳针时可以附上相应的图片以及视频让学生了解其根深蒂固的文化背景。其次,现代服装设计中纳针也有相应的体现,比如做为装饰针法使用,在一些潮流服饰中的前门襟、领口、袖口等部位作为装饰针法进行使用。在一些服饰周边产品中也有广泛的运用,比如各种玩偶、坐垫、杯垫、桌布、等均运用到手缝工艺。通过一系列的展示和讲解让学生了解到手缝工艺运用的广泛性,提高学生的重视程度。并且手缝工艺可以随时随地进行,不受场所的限制,可操作性高,便于创作,适合当代学生的学习习惯,因而能提高学生的积极性。
服装专业的手缝工艺课程的设置,应体现时尚、时髦等现代设计理念,不同设计作品运用的手工工艺不同外观效果也不相同。通过对针法的学习如何去运用到设计中也是值得深思的。因此,进行创作训练是很有必要的。如何使用一些极普通面料,甚至包括破的旧的服装面料(如旧的牛仔裤、衬衣、被罩等)进行创作是一种很好的实训练习,极锻炼学生的构思能力,在手缝工艺创作中,布艺装饰画、各种布偶、玩偶、人偶等的设计制作是很理想的教学手段。综上所述,手缝工艺在服装专业的专业基础实训中是占举足轻重的地位的,它不仅仅是一种的专业基础实训和专业基础培训课程,它同时也是可以开发学生思路、拓展学生观念的一门实践课程,能够更好地完善服装专业课程内容设置。
手工缝制衣服是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基本技能。在工艺“新”时代的今天,手工缝制已经成为一种新的质量标准。拥有简洁实用的服装外观和丰富的品牌内涵是成衣未来的发展趋势。作为一种新的质量标准,手缝工艺旨在用最简单的方法传达最丰富的内容。这有利于最大限度地提高服装的内在价值,同时确保产品质量,满足工艺研究要求,增加实用功能,适当降低成本。因此,从艺术设计和商业营销的角度来看,利用手针工艺的特点快速实现“感觉”是非常成功的[6]。
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应注重课程的丰富性,应充分调动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例如,在讲述针法的过程中应拿出对应针法的作品供学生观摩,汇集各种针法的最佳作品当属刺绣作品,可以拿出四大名绣的作品图片或者绣片供学生观摩,激起学生学习周工针法的兴趣。其次,辅助动态视频和音乐,让学生深处相应的氛围中从而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欣赏手工作品的同时升华所学的针法技能,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作能力。然后教师开始一针一线的示范教授,示范结束后对每一位学生分别进行针对性的辅导,对于发现的问题及时的更正,教师重视也是增强学生学习的动力之一。对于接受能力好的同学可以让其分享经验,和老师一起对班内其他掌握薄弱的同学沟通交流,在浓厚的氛围影响下学生们的效率会大幅度提升。
其次,可以带领学生进行市场调查,然后由老师示范使用基本的针线活技巧。在演示过程中,解释如何使用手缝技法,可能出现的问题以及如何解决这些问题。它为学生提供了直观的感觉,并确定了掌握不同针头执行方法的操作步骤。因此,营造一种轻松愉快的氛围,让学生积极参与,鼓励他们强烈追求知识,能够较大的提升学生学好这门课的兴致。
在学习完相应的针法以后,应及时的布置技法训练。手缝针法必须要反复的训练才能达到熟练掌握的目的,因此需要反复的训练。训练首先是针法的训练,针法训练应按照准确的操作方法进行,不能急于求成。以纳针为例,纳针要求针迹成八字形,进针和成针基本是垂直的,两行线迹平行,反面不显长针距而是密集的小线点。想要外观效果达标必须手眼协调反复训练,行距、列距、针距都要匀称,因此,需要反复的锻炼才能达到此效果。针法训练达到熟练以后才能进行作品的临摹训练,临摹作品时应由易到难,逐渐掌握创作规律。临摹作品的题材选用根据个人喜爱可以自由选择,不应设置限制,喜欢才有耐性把作品完成。也可以在制作完成的成衣、包袋、鞋子等上进行手工创作,提高学生的创作热情。教师根据这些基本的手缝技术,用简单的思维方法和最短的时间开发出漂亮的配饰或手工服装,这是教学过程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学生能熟练掌握手缝技法以及作品的创作规律以后,原创作品创作可以有规划的进行,不再以临摹为主,而是自行设计创作作品。在进行作品创作时可以单独采用一种针法,也可以采用多种针法配合进行,根据具体的情况采用相适应的针法。完成的作品可以是手工艺品、布偶、服饰品或者成衣等等。
学生在完成临摹以及创作的作品之后应提供展示的机会。学生可以根据作品风格进行相应的装裱,然后进行展览,展览的形式可以是多种形式的。可以在校园内、教学楼内、展厅内、线上游、各种自媒体平台等等。学生作品也可以进行校园售卖和网上售卖,在校园内展示时可以制作售卖牌,设计说明以及售卖的价格标注清楚,喜欢的同学可以直接付钱带走。网略售卖则可以制作详情页,拍摄高清图片并附上创作以及制作过程。通过售卖作品产生了价值,学生会有强烈的成功感因此学生的创作积极性会提高,一定意义上会加深学生对手缝工艺课程的喜爱。对于优秀的设计作品学校可以存档到学校展览馆,留档的优秀作品颁发优秀证书并给出相应的奖励,借此让更多人了解手缝工艺,激发其他学生对手缝工艺的喜爱。
由于手缝工艺不再是服装行业生产的主流力量,所以日渐受到人们的忽视。随着服装手缝从业者和专家的减少,相应的其资源也日渐萎缩。在不同的网站搜工业平缝机会有各色各样的图片、资料以及视频,这些资料获取方便且非常丰富。而输入手缝工艺搜到的资源明显变少,并且视频及资料年代久远,视频分辨率低,参考价值不高,数量以及质量和工业平缝机的材料相比相差很多。书籍和论文的数量也非常有限,因此一定程度上素材的搜集存在一定的难度,需要花费的时间和精力较多。对于教学中需要用到的资料搜集不到则需要自行自作,从最开始针线的准备到后期作品完成以及拍摄等等会耗费大量的时间、人力和物力。
由于手缝工艺本身特性的限制,多年来在教学中所占的比重偏低,因此培养出的人才手缝技艺也普遍欠佳,能熟练运用此项技艺的专任教师更是少之又少。只有教师熟练掌握各种手缝技法且具有一定的创作能力,在教授课程时才能根据具体的授课情况进行相应的调整。以三角针为例,在缝制时线节要求藏于缝边内,从左向右缝制,边缝边调整松度。完成后的三角针要求针迹均称,正面不露针迹,此针法在讲授时有一定的难度,教师必须能熟练运用,否则不能高效率的进行讲授。而目前服装专业教师能完全胜任此项教学的人员较少,课程的改革带来一定的难度。
在连续完成八个班级的手缝工艺课程之后,我认为课改是基本可行的,可以形成合理的授课过程。通过手缝工艺课程的学习学生的专业素质得到了很大的提升,获得学生的好评和院内专家、系领导的认可,同时我也进行了深入的反思和总结,意识到经验与不足。经验是在课堂教学中一点一滴积累的,面对不同的学生需要用不同的方法,不能只重理论的灌输要引导和启发式,手工实践能力是重中之重,老师必须亲自动手示范,每一种针法、每一幅构图、都细致入微的进行修改。学生的手工技能在不断的学习和锻炼中快速成长,且教学互动,教学相长,营造一种良好的互动氛围。不足之处是手缝工艺存在一定的难度,需要投入大量的时间,因此怎样控制周期也是需要长时间累积才能得到答案的。
学习手工缝纫技术的基本知识不是一蹴而就的。它是结合了几种类型的艺术,尤其是装饰艺术,强烈强调观察者的干预反应,这与服装行业工作的目标一致,完美地表达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手工缝制工艺技术作为高校服装专业的一门基础课程,必须具有其他课程所不具备的原创性魅力,吸引学生学习和探索,有助于专业服装设计、服装结构以及服装造型等教学课程的作用,拓展学生的思维,增强学生的思维,为了培养学生的整体装饰能力,笔者认为服装手工缝纫技术课程的教学改革是一个发展方向。对于学生来说,艺术思维不仅限于服装造型能力,还应该能够改变中国作为服装制造大国的形象,成为中国逐步转变为全球时尚设计强国的先驱,让我们共同努力,使这门课程充满活力和能量,具有装饰风格的无限魅力,从形成到艺术形象思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