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阳市种子质量监督检验站 葛鹏飞
河南省是农业大省,安阳市又是全省重要的农业生产基地,种子市场的健康有序发展,对确保粮食安全、促进农业增产、农民增收、实现乡村振兴具有重要的意义,种子质量监管是种业工作的重中之重。
安阳市是农业农村部规划的粮食优势种植区域,是国家确定的全国优质小麦生产基地市。2020 年,粮食种植面积56.05 万hm2,粮食总产量383.8 万t,其中,夏粮总产量207.3 万t,秋粮总产量176.5 万t。花生种植面积4.76 万hm2,总产量22.16 万t;蔬菜种植面积8.98 万hm2,总产量499.8 万t。
安阳市现有种业管理科和种子质量监督检验站、种子管理站等3 个市级种子管理部门,其中,种业管理科负责全市的种业监管工作,市种子质量监督检验站和市种子管理站承担每年的种子质量监督抽查和种子市场管理工作。县区级农业综合执法队8 个,负责本辖区内的农业专项执法、集中执法等工作。
安阳市地处晋、冀、豫三省交会处,是玉米、小麦种子的重要流通集散地。截至2019 年底,全市共有备案的种子企业和门店930 多家,其中,种子生产经营企业7 家,主要从事小麦、玉米、蔬菜等种子的生产经营。常年小麦制种面积2666.7 hm2,年制种量1.6 万t,每年的小麦、玉米等种子生产销量达2.37 万t,农业生产用种量巨大。
自品种审定、引种新规实施以来,每年审定、登记、备案引种的数量快速增加,市场上新品种日益增多,品种名称五花八门,加大了农户选种难度。安阳市的县区基层监管部门人员少,有的县农业综合执法队甚至只有3名工作人员,还要承担其他农村事务,执法检查任务重,专业素养不足,再加上检查经费缺失,不能满足属地全覆盖监管要求,加大了种子质量监管难度。
安阳市种子质量监督检验站以玉米、小麦、花生等种子监督检验为主要工作,检验项目有净度、水分、发芽率、纯度和生活力,但检验范围小,技术不够全面。监督抽查以小麦、玉米、花生等作物种子为主,没有覆盖棉花、蔬菜、谷子、绿豆等作物种子。受抽查经费所限,近年纯度项目采用本地田间种植鉴定方式,安阳市种子质量监督检验站在内黄县原种场建有1 hm2的种植鉴定基地,播种与大田同步,即使检测出不合格种子,问题种子也已经播种,种子纯度鉴定结果参考意义不大。受人员、资金和技术的制约,短期内无法开展品种真实性项目检测,小区种植鉴定又无标准样品,鉴定结果偏差较大,品种真实性检测工作尚未开展。
安阳市种子质量监督抽查分为春季、秋季市场检查和冬季企业检查,一年3 次,市、县级农业农村局要等上级下发文件才能制订监督抽查计划,继而开展抽查工作,致使抽查时间紧迫,只能检查部分商户,抽取少量样品,达不到商户、品种全覆盖的要求。监督抽查样品数量少,造成种子质量监督检验站的检测能力得不到充分利用,检测资源严重浪费。
全市“双随机、一公开”检查,由种业管理科牵头,种子管理站和种子质量监督检验站实施,联合市场管理局共同开展。检查对象由数据库随机抽取,但每次检查仅抽取全市半数县(区)共20 家左右的商户,不能覆盖全部县(区)。被抽查的县(区)也未充分考虑登记商户实际数量差异,各县区抽查数量相同,代表性不够。数据库未得到及时更新,好多库中的商户已停业或已更名,检查人员到现场检查时,找不到商户的现象时常发生,只能做到发现后及时剔除,致使抽查商户数量不足。
1.理顺市、县两级种子监管机构职能。安阳市种业管理科制订种业发展、规划,开展种子执法监管,将安阳市种子质量监督检验站与种子管理站合并,做好新品种示范推广和种子质量检验,为全市种业发展和执法提供技术支撑,加强县级执法队伍建设,优化人员编制,提高种子监管队伍的整体素质。
2.建立市、县两级种子监管部门的运行机制,做到统一指挥,统一部署,统一行动。建立同市场监管、公安等部门的协同配合、信息共享的工作机制,充分发挥各方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提高种子监管效率。
3.建立社会化种业监督机制及有奖举报与信息公开制度,维护广大农民群众的合法权益,探索种子信用档案制度,引导种子企业、商户守法经营。
1.因地制宜,科学制订抽查方案。结合各县(区)实际,制订和细化监督抽查方案,在全市主要以玉米、小麦为抽查作物的基础上,内黄县可以增加花生、西瓜、辣椒等作物种子抽查,安阳市龙安区和殷都区西部丘陵旱地和林州市可增加谷子、绿豆等小杂粮种子抽查。
2.定期与不定期检查相结合。根据本地农时适时安排监督抽查,建立节假日轮休制度,保证假期不间断监督抽查工作,切实做到商户、企业全覆盖,品种全覆盖,按时完成抽查任务。
3.聚焦重点品种、重点区域和重点对象。以销售数量大、种植面积广、投诉问题多的品种为重点监督抽查对象,以种子商户比较集中的农资市场、乡镇集市为重点区域,以既往检查发现问题较多、监督抽检不合格的商户、企业为重点对象,从检查核查、监督抽检、舆情监测、投诉举报等渠道全面分析,提高监督抽查的针对性、靶向性和有效性。
1.加强信息保障。及时更新“双随机”监管平台上的监管主体信息,加强信息保障,列入新开立、更名、迁址的商户和企业信息,将停业、年检异常、注销的主体名单排除在抽查范围之外,提高“双随机”抽查的精准性。
2.细化“双随机、一公开”抽查任务要求。合理安排年度计划,倒排抽查时间,科学设定抽查比例,以辖区注册种子生产经营主体总量为基准,细化“双随机、一公开”抽查任务要求,做到一区一数,科学、精准地确定抽查数量,提高抽查的代表性和针对性。
3.创新“双随机、一公开”新模式。探索种子、农药、肥料等农资联合抽查,创新“双随机、一公开”新模式,合并对同一市场主体的多个检查事项,减少对农资商户和企业的检查频次,实现一次多查,提高执法效能。
安阳市以实施《种业振兴行动方案》、建设一流种子质量检测机构为目标,集中资金、技术和人力优势,将安阳市种子质量监督检验站实验室建设成豫北重要的农作物种子质量检测中心,各县(区)不再重复建设种子检验机构,充分发挥基层检测机构的检测能力。
1.更新检验仪器设备,完善田间种植鉴定基地建设,恢复玉米纯度海南种植鉴定。积极汇报申请,争取财政专项资金,对市种子质量监督检验站实验室进行改造升级,更新优化检验检测仪器设备;对内黄县田间种植鉴定基地重新分区规划、整理土地,完善田间道路、灌溉等基础设施建设;恢复因资金中断的玉米纯度海南种植鉴定,将监管关口前移,提前解决可能产生的种子质量安全问题,为全面推进种子检测监管提供技术支撑。
2.扩展检验项目。根据《农作物种子质量检验机构考核管理办法》的评审要素及程序,修订完善《质量体系文件》,从人员、技术和仪器设备着手,完成各项准备工作,积极开展品种真实性项目扩展申报。
3.注入新鲜血液,提高检验人员的业务能力。通过事业单位公开招聘,引进农学、种子学、法律等方面的专业技术人才,壮大检验机构人员力量。科学制订培训计划,通过专家指导授课,深入开展专业知识和技能培训,组织检验人员参观学习先进检验技术和管理经验,促进实验室检验检测能力迈上新台阶,提高服务现代种业发展的技术支撑能力,发挥区域性中心种子检验机构的职能。
安阳市县(区)农业执法队伍是直面农民群众、商户的重要窗口,涵盖种子、农药、化肥等农业生产资料的综合性执法,既要政治过硬,又要业务精通,还要善于沟通协调。
1.选配专业人才,充实执法队伍。全市各县(区)执法队伍普遍存在人员力量不足、专业化程度不够等问题,要按照年轻化、专业化、高素质的要求,科学合理定编定岗,使执法力量符合执法任务的要求。可以从种子管理站、土肥站和植保植检站等相关业务站选调和公开招聘适应执法监管工作需要的人员进入综合执法队伍,及时调整不能胜任一线执法工作的人员,组建能力强、业务精、作风正的农业综合执法队伍。
2.加强培训教育,提高全员素质。要将法律、业务知识学习和廉洁自律教育作为一项长期任务来抓,做好培训计划和年度计划,每年至少安排一次全员培训。各县(区)结合自身实际有针对性地制订培训内容,创新培训的方式方法,采取集中培训、派出交流学习、案例分析讨论和现场实操等多样化方式,积极培养业务骨干,增强执法人员的法律、业务知识水平和法制观念。
3.规范执法工作,严格执法程序。执法工作要遵循行政执法程序,配备执法检查装备,严格依法调查取证,自觉维护执法人员形象。执法检查要保证询问笔录和视听资料完整、真实,种子样品的登记、抽取、封缄和确认要严格符合《农作物种子质量监督抽查管理办法》的要求,防止抽查环节存在瑕疵,致使证据链不完善,直接影响对种子侵权制假售假行为的打击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