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 年春节前夕,习近平总书记来到天津古文化街,察看节日市场供应和历史文化街区保护利用等情况。
天津古文化街浓缩着天津的民俗与历史,是当地最早的经济、文化、商贸聚集地,也是天津卫的发祥地,素有“津门故里”之称。
“天津是一座很有特色和韵味的城市”,习近平指出,要保护和利用好历史文化街区,使其在现代化大都市建设中绽放异彩。
一条古街、 一处历史文化遗产,事关文明传承、文化延续。 让我们跟着总书记的脚步,感受一条街是如何延续城市文脉的。
天津简称津,意为天子渡过的地方,别名津沽、津门等。
天津始于隋朝大运河的开通。在南运河和北运河的交会处、金钢桥三岔河口地方,史称“三会海口”,是天津最早的发祥地。唐中叶以后,天津成为南方粮、绸北运的水陆码头。金代在直沽设“直沽寨”,元朝设“海津镇”,是军事重镇和漕粮转运中心。
从明朝永乐二年,公元1404 年到2004 年,天津建城已有600 周年。天津作为军事重地,于永乐二年(1404年)正式设卫,翌年设天津左卫,转年又增设天津右卫。清顺治九年(1652年),三卫合一,归并于天津卫。
坐落在街北入口处的“天津古文化街”石碑,镌刻着天津市“老市长”李瑞环同志的题字,这块石碑的材质可大有“讲究”——源自天津蓟州区上亿年的古化石。
在文化街的地面上,还镶有12 枚自唐至清的古钱,其中唐朝一枚,宋朝两枚,元朝两枚,明朝三枚,清朝四枚,巨大而逼真。游人经过此地,取“踏金踩银”之意。
中国的第一张现代邮票——“大龙邮票”便是在天津正式发行的,这不仅是天津邮政的起点,更是中国邮政的起点。
古文化街上有一座享誉几百年的古庙,它原名“天妃宫”,后改称“天后宫”,始建于公元1326 年,也是我国现存年代较早的妈祖庙之一。天津东临渤海,背倚京城,自古就是舟车汇集的水陆交通枢纽。天后宫就是在漕运大发展的情况下,为庇佑漕运建立起的祭祀海神天后的庙宇。
古文化街大狮子胡同是严复故居所在地,严复先生著《天演论》时,就住在这里。现在在故居原址上建设了天演广场,设立严复铜像和《天演论》石刻。
漫步古文化街,眼见彩幡高悬,青砖墙体古色古香,恍若隔世。其建筑风格为仿明清式建筑,层高均为一、二层;街区走向自然曲直,错落有韵;外檐建筑尺度适中,商店铺面长短有序,呈现出鳞次栉比的古街效果。古文化街充满了浓郁的古老味、文化味、中国味和天津味。
桂发祥十八街麻花
众所周知的“天津三绝”:桂发祥十八街麻花,狗不理包子,耳朵眼炸糕。
重点说一下“果仁张”:中华老字号食品,历经四代传人,属宫廷御膳食品,被赐名为“蜜贡张”。
这果仁张早在170 多年前就是宫廷御膳,是专供皇上吃的小食品。果仁张的创始人叫张明纯,曾任清宫御厨,最初因为他做的蜜供色泽纯正、甜而不腻、清滑爽口,受到同治皇帝和慈禧太后的喜爱而名声大震,御赐“蜜供张”。到了果仁张第三代,宫廷御厨走出宫门,来到民间创立“果仁张”。
泥人张彩塑
古文化街不仅是老城中心,更是天津传统文化艺术的发祥地。这里既有各色建筑竞相争辉,又有津韵十足的特色民俗集中展现。品尝完美食,再来看一看泥人张彩塑、杨柳青年画,再听一听“曲艺之乡”的相声、快板儿……
如今,古文化街以其特有的中国味、天津味、古味、文化味吸引着各方游客,成为让全国乃至世界各地了解天津民俗、感受天津民风、体验天津历史文化的最佳场所。漫步古文化街,愈发能感受到来自天津的传统文化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