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期交通工程质量监督创新管理方法研究

2024-03-28 18:32田火锋
运输经理世界 2024年1期
关键词:监督管理工程质量交通

田火锋

(英山县交通运输综合执法大队,湖北黄冈 438700)

0 引言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速推进,交通工程作为城市基础设施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建设水平和质量监督越发重要。然而,在新时期,由于工程规模的日益庞大、技术水平的提升和社会需求的不断变化,传统的质量监督管理方法逐渐显露出一系列的不足,如监督力度不足、监督手段单一、监督标准不明确等问题,威胁着工程质量。在这一背景下,迫切需要开展新时期交通工程质量监督的创新管理方法研究。

1 新时期加强交通工程质量监督的意义

首先,强化交通工程质量监督在保障公共安全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交通工程质量直接关系到道路、桥梁、隧道等基础设施的稳定性和安全性。质量问题会导致工程结构的脆弱性,增加自然灾害或事故对公共安全的威胁。通过加强质量监督,能够及时发现和纠正潜在的质量问题,确保交通工程的稳定可靠,从而保障公众出行的安全。

其次,新时期加强交通工程质量监督有助于推动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的高质量发展。高质量的交通基础设施不仅可以提高交通运输效率,缓解交通拥堵,还能够降低基础设施的维护成本,延长使用寿命。通过创新管理方法,质量监督可以更加全面、精准地评估工程质量,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推动交通工程项目向高质量方向发展,为社会提供更加可靠的交通基础设施支持。

最后,加强交通工程质量监督能够推动交通工程的可持续发展。可持续发展强调经济、社会和环境之间的平衡。通过创新管理方法,可以更好地监督工程的建设过程,确保资源利用、环境保护等方面符合可持续发展的原则,在提高交通工程效益的同时,减少对环境的负面影响,实现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协调发展[1]。

2 当前交通工程质量监督存在的问题

2.1 缺乏完善的质量监督管理体系

监督管理体系的不健全导致监督过程的不透明、不规范和不全面。

首先,缺乏完善的质量监督管理体系使监督过程缺乏明确的指导和标准,由于没有明确的管理体系,监督工作会受到主观因素的干扰,监督人员的判断标准缺乏一致性,导致监督结果的不确定性。缺乏规范的管理体系也使监督工作存在一定盲区,未能全面覆盖交通工程全生命周期,导致质量问题未能及时被发现和解决。

其次,不完善的质量监督管理体系还会导致监督工作的信息不畅通,妨碍监督工作的有效开展,监督人员难以及时获得施工方、设计方等各方面的关键信息,使监督人员对工程的整体情况缺乏了解,难以及时制定并实施有效的监督措施。

最后,缺乏完善的质量监督管理体系还会导致监督结果难以通过数据和指标进行量化和评估,从而难以进行科学、客观的监督评价,使监督工作的结果难以为决策者提供可靠的依据[2]。

2.2 交通工程质量监督力度不足

当前交通工程质量监督力度不足是一个显著问题,其关键在于监督得不充分、不深入,可能导致质量问题的漏检和漏查。其一,监督人员数量不足或监督范围过大而监督资源分散,都可能导致监督力度不足,这种情况下,监督人员无法在有限的时间内对工程的各个环节进行充分检查和评估,容易忽略一些关键的质量问题。其二,监督力度会受到资金的制约,监督管理工作需要投入一定的财政资源,用于人员培训、监测设备采购等方面,如果资金投入不足,监督体系的建设和运作就会面临困境,从而降低监督的力度[3]。

2.3 交通工程质量监督手段单一

首先,监督手段单一表现为依赖传统的检查和验收方法,这些方法虽然是质量监督的重要手段,但传统手段无法覆盖所有的质量问题,尤其是一些隐蔽、复杂的问题,如材料缺陷、施工工艺不规范等,需要应用更先进和精密的监测技术。

其次,监督人员在面对大量数据和信息时,监督手段的单一会使其难以及时、准确地进行数据分析。应用新兴的信息技术、大数据分析等技术手段,可以提高监督的智能化和精准度。

最后,传统的检查和验收主要集中在工程建设的特定阶段,对运营和维护阶段的监督相对较弱,全生命周期的监督需要借助其他先进的技术手段,包括智能感知、远程监控等技术,以便全面地了解工程的情况,监督手段单一会导致对工程全生命周期的监督不到位[4]。

2.4 缺乏专业能力较强的监督管理人员

监督管理人员的专业水平直接关系到其对工程过程的理解、问题识别和解决的能力。

其一,由于交通工程涉及多个专业领域,包括土木工程、交通规划、材料科学等,监督管理人员需要具备跨学科的知识,以全面理解和应对工程中的多种问题。缺乏专业较强的监督管理人员会导致对新技术、新材料的监督滞后。快速发展的建筑技术要求监督人员能够及时掌握新知识,适应新工艺,而缺乏专业能力较强的人员则会导致对新兴问题的监督不到位。

其二,监督管理人员专业能力不足也可能影响监督的专业性和深度。对于一些细致、复杂的质量问题,需要具备较高专业水平的人员进行细致的分析,缺乏专业能力较强的监督管理人员会造成此类问题的漏检和误判[5]。

2.5 法律法规执行不力

法律法规执行不力是当前交通工程质量监督面临的一个严峻问题。虽然在法规颁布的初期,通常会设定一系列的监督和处罚机制,但实际执行中存在多重障碍。首先,执法部门资源匮乏,导致监督范围难以全面涵盖工程全过程,监管不到位。其次,部分执法人员可能因经验不足或受制于其他因素,难以及时有效地发现和处置问题。最后,相较于交通工程的发展,法规体系可能存在滞后性,导致难以及时将新问题纳入监管范围。

3 新时期交通工程质量监督管理的创新

3.1 构建完善的质量监督管理体系

一个有效的质量监督管理体系应当具备科学性、全面性和实时性,以确保工程的合规性、安全性和可持续性。在构建完善的管理体系时,其一,应制定明确的质量监督标准和规范,覆盖交通工程全生命周期,包括规划、设计、施工、验收和运营维护等环节。标准和规范应当具有科学性和实用性,能够为监督人员提供具体的工作指导,在标准制定过程中,应广泛征求专业意见,确保标准的权威性和适用性。其二,应用信息技术构建全过程的监督管理平台,实现数据的实时采集、分析和传递。引入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通过实时监测、预测性分析,提高对潜在问题的识别和解决能力[6]。

3.2 加大交通工程质量监督力度

在新时期,为了确保交通工程质量得到有效监督,加大监督力度是至关重要的措施。监督力度的强化涉及对工程各个环节更为深入、全面的检查和评估,以及对质量问题的及时处理和纠正。

首先,应制订详细的监督计划,确保监督覆盖工程的各个关键环节,需增加监督的频次,特别是在工程的重要阶段,如施工前、关键工序、竣工验收等环节,加大监督力度,确保及时发现关键质量问题。监督计划应具有前瞻性,根据工程性质、规模、风险等因素进行针对性的制订。

其次,应设立多层次的监督机制,包括项目内自检、第三方监督、政府监管等,形成层层把关的监督网络。引入第三方机构进行定期的质量评估,增加监督的多元性。同时,监督机制之间应建立有效的信息共享机制,提高监督的协同性和全面性。

最后,设立明确的质量责任和奖惩机制,对质量问题的责任追究应有力度。建立奖励机制,对于取得显著质量成果的工程项目进行表彰和奖励,激励各方提升质量管理水平,这一奖惩机制可以有效推动各方认真对待交通工程的质量问题。

3.3 丰富交通工程质量监督手段

在新时期,为了更全面、精准地进行交通工程质量监督,必须丰富监督手段,不仅优化传统的检查与验收方法,还需整合先进技术与创新手段。质量监督手段的优化应该涵盖从实时监测到大数据分析的多个层面,以确保敏锐地捕捉和解决交通工程各方面的质量问题。

首先,应用先进的监测技术,如遥感技术、激光扫描、无人机等,结合传感器设备,实现对交通工程各个阶段的实时监测。无人机可以用于监测施工过程,激光扫描可以用于工程结构的三维测量,这些技术可以提供更为详尽、全面的工程数据,帮助监督人员及时发现潜在问题。

其次,利用大数据分析和人工智能技术,对监测数据进行深度分析,识别潜在的质量问题和风险。大数据技术可以进行历史数据的挖掘,发现规律性的质量问题,人工智能可以通过模型学习和预测,预警可能出现的问题,此类技术手段有助于提高监督的精准性和前瞻性。

最后,建立信息透明的监督平台,将监督信息向社会公开。通过网络平台和移动应用程序,实现全程参与式的工程监督。市民、专业人士等可以通过平台提交问题和建议,形成多元化的监督力量,参与式的监督有助于及时发现问题,提高社会对工程质量监督的信任度。

3.4 强化人员培训与技术更新

在新时期,强化人员培训与技术更新对于提高交通工程质量监督的水平而言至关重要。监督人员应当具备广泛的专业知识,紧跟科技发展步伐,了解新技术、新材料等的应用。人员培训与技术更新可以提高监督人员的专业水平,使其适应新时期的质量监督需求,从而更好地保障工程质量。

首先,应制订全面的培训计划,覆盖交通工程监督的各个领域,包括设计规范、施工工艺、新材料应用、监督流程等,培训内容应结合实际工作需求,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培训计划可以包括定期的培训课程、专业研讨会、实地考察等多种形式,确保监督人员能够不断提升自身专业素养。

其次,应鼓励监督人员参与相关技术更新与学术交流,及时了解新技术、新工艺、新监测手段等的应用。可以建立专业社群或平台,方便监督人员之间的经验和知识分享,还可以与科研机构、行业协会等建立紧密联系,促进监督人员与行业前沿知识的对接。

最后,在培训中注重实践操作,通过实际案例分析,使监督人员更好地掌握监督的实际技能,可以组织模拟演练、实地考察等活动,帮助监督人员将理论知识转化为实际操作的能力。

3.5 充分发挥法律法规的作用

相关法律法规不仅为工程建设提供了明确的标准和规范,也为监管部门提供了有力的依据,以确保工程的质量、安全和可持续发展。通过科学合理的法规制度,可以明确各方的权责,建立监督机制,维护公平竞争环境,最终实现交通工程的科学管理和可持续发展。为充分发挥法律法规的作用,首先,需要科学制定与修订法规。法规应当与时俱进,及时修订和完善,以适应交通工程领域不断变化的需求。在制定和修订法规的过程中,应充分征求各方的意见,同时关注新兴技术和工程管理的最新发展,确保法规具有可操作性。其次,强化法规的宣传和教育。通过定期组织培训、宣传相关法规,提高工程从业人员和监管人员的法律意识,使其能够在实际工作中自觉遵守法规。

4 结语

综上所述,对新时期交通工程质量监督创新管理方法的研究,能够解决当前监督管理中存在的一系列问题,推动质量监督体系朝着更加科学、高效、全面的方向发展。在这一研究过程中,相关人员深刻认识到质量监督对交通工程建设的重要性,也深切感受到传统管理方法的不足。新时期的交通工程质量监督需要更为全面、智能、参与式的管理手段,以适应日益复杂多变的建设环境。未来,应进一步深化新兴技术在质量监督中的应用,关注监督管理体系的持续改进,积极倡导信息透明、社会参与的理念,使更多的创新理念和先进技术应用于实际监督,为新时期的交通工程质量监督贡献一份力量。

猜你喜欢
监督管理工程质量交通
公路工程质量监督对工程质量的控制作用分析
PDCA循环在工程质量管理中的应用
繁忙的交通
探讨新形势下如何做好农民负担监督管理工作
加强测绘工程质量管理与控制
浅谈如何提高工程质量
加强粮食流通监督管理的思考与探讨
带头增强“四种意识”推动监督管理常态化
小小交通劝导员
某区放射卫生防护监督管理的做法及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