郝蕊
(山西交通建设监理咨询集团有限公司,山西晋城 048012)
公路工程施工技术管理及养护措施是确保公路工程质量和安全运营的重要环节。公路作为现代社会的重要交通基础设施,承载着人们出行和物流运输的重要任务。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交通需求的增加,公路工程建设规模不断扩大,施工技术管理和养护措施也面临着新的挑战和机遇。文章通过对公路施工工艺管理、养护等方面的研究,提出一些建议,进而为我国公路项目的建设与运营提供一定的参考。
公路工程施工技术管理是指对公路工程施工过程中的技术要求、技术标准、技术措施等进行管理和监督,确保施工质量、进度和安全。施工技术管理包括施工方案编制、施工组织设计、施工现场管理、施工质量控制、施工安全管理等方面。养护是指对公路工程进行定期维修、保养和管理,以延长公路使用寿命、提高道路运行条件和安全性。养护工作主要包括路面养护、路基养护、桥梁养护、隧道养护、排水养护等方面。养护工作的主要目标是保持道路的正常使用功能,减少道路损坏和故障,提高道路的服务水平和运行效能。在公路项目建设中,施工工艺的管理及养护对于保证公路工程质量、延长公路使用寿命、提高道路运行条件和安全性具有重要意义[1]。
公路养护需要制订详细的养护计划,包括养护的时间、地点、内容等,然而,在实际操作中,由于各种原因,养护计划往往不能及时制订,导致养护工作无法按时进行,影响了公路的正常使用。同时,公路养护需要使用各种养护设备,如路面修补机械、清洗设备等。然而,在实际使用中,由于设备维修不及时,导致养护设备无法正常运行,影响了养护工作的进展[2]。
公路养护管理机制需要建立在法律法规的基础上,确保养护工作的合法性和规范性。目前,部分地区的公路养护管理法规还比较滞后,需要加强对公路养护管理的立法工作,以保障养护工作的顺利进行。同时,公路养护管理机制需要明确各级管理部门的职责和权力,建立科学合理的组织架构。目前,部分地区的公路养护管理机构设置不合理,职责不清晰,导致管理效率低下和问题难以解决。因此,需要对公路养护管理机构进行优化调整,以提高管理效率和工作质量。此外,公路养护管理机制的不健全导致无法确保养护经费的充足和合理使用。
首先,公路养护管理资金投入力度低可能是由于财政预算分配不合理所致。在财政预算分配时,对公路养护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没有得到足够的认识和重视,导致养护资金被其他项目占用或分配不足。其次,公路养护管理资金投入力度低还可能与政府部门对公路养护管理的重视程度不足有关。政府部门可能过于关注公路建设的规模和速度,而忽视了对已建成公路的养护管理工作,这种情况下,公路养护管理资金往往会被压缩,无法满足实际需要[3]。
首先,施工技术管理能够确保施工过程中各项工作按照规范进行,从而提高施工质量。通过科学的施工技术管理,能够减少施工中的错误和缺陷,保证工程的安全性、稳定性和耐久性。
其次,施工技术管理能够合理安排施工工序和施工方法,提高施工效率。通过科学的施工技术管理,能够减少施工时间和成本,提高工程的进度和效益。
再次,施工技术管理能够合理选择施工材料和施工方法,减少对环境的污染和破坏。通过科学的施工技术管理,能够减少施工过程中的噪声、粉尘和废弃物排放,保护周围环境的生态平衡。
最后,养护是保持公路工程正常运行和延长寿命的重要手段。通过定期检查、维护和修复,能够及时发现和解决工程存在的问题,防止进一步损坏和老化,延长工程的使用寿命。
另外,公路工程施工技术管理及养护的目标之一是保障交通安全。通过合理规划和管理施工区域,确保施工过程中交通的畅通和安全,并且通过及时采取养护措施,维持路面良好运营,降低事故发生率[4]。
一是施工流程分析:对公路工程施工过程进行分析,确定施工的先后顺序、关键节点和关键工序,为制订施工计划和方案提供基础。
二是工期计划:根据工程的总体要求和施工流程,制订详细的工期计划,包括每个施工阶段的开始和结束时间、关键工序的安排等,确保施工进度的合理安排。
三是资源分配:根据施工计划和方案,对施工所需的人力、物力、机械设备等资源进行合理分配,确保施工过程中资源的充分利用和合理配置。
四是施工方法选择:根据工程的特点和要求,选择适合的施工方法和工艺,包括施工工序的顺序、施工机械的选择和使用、施工方案的制订等,确保施工过程的高效、安全和质量。
五是施工技术措施:针对工程施工中可能遇到的问题和难点,制订相应的施工技术措施和应对方案,包括施工工序的具体操作方法、安全防护措施、质量控制措施等,确保施工过程的顺利进行。
六是施工组织管理:制订详细的施工组织方案,确定施工人员的分工和职责,建立有效的沟通和协调机制,确保施工过程中各方面的协调和配合。
七是施工风险评估与控制:对建设项目中的潜在风险进行评价与控制,并制订应急计划与措施,确保施工过程的安全和稳定[5]。
加大施工人员的培训力度是公路工程施工技术管理的重要内容之一,具体培训相关的契合内容如下。
第一,对施工人员的技能要求进行分析,确定培训的重点和方向,以满足工程施工的需求。
第二,制订详细的培训计划,确保培训的系统性和全面性。
第三,准备培训所需的教材、培训设备和培训场地等资源,以保障培训的质量和效果。
第四,要根据训练目的、训练内容,采取适当的训练方式,如理论讲授、实践操作、案例分析、模拟演练等,以提高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第五,培养和选拔具有丰富经验和专业知识的培训师,提供专业的培训指导和支持。
第六,对培训效果进行评估和反馈,及时调整培训计划和方法,以提高培训的效果和质量。
第七,建立健全的培训记录和档案管理制度,记录施工人员的培训情况和成果,为后续的培训和发展提供依据。
一是安全规章制度:制定并落实施工现场的安全规章制度,明确各类安全事故防范措施和应急预案,确保施工现场的安全运行。
二是安全设施配备:配备必要的安全设施,如安全帽、安全鞋、防护眼镜、防护手套等,确保施工人员的人身安全。
三是安全监督检查:加强对施工现场的安全监督和检查,对存在的违法违规行为进行处罚和整改,确保施工现场的安全纪律。
四是安全事故报告和处理:及时报告和处理施工现场发生的安全事故,做好安全生产工作,及时进行安全生产,及时总结、吸取教训,杜绝类似事件重演。
五是安全文化建设:倡导安全文化,强调施工现场安全的重要性,形成全员参与、共同维护安全的良好氛围。
4.4.1 巡查频率
制订巡查频率,根据路面使用情况、路段类型和环境条件等因素确定巡查的次数和时间间隔,确保及时发现问题。
4.4.2 巡查内容
对路面的平整度、裂缝、坑洞、沉陷、起伏等进行全面检查,同时注意检查路面标线、交通设施和排水系统等是否完好。
4.4.3 巡查方法
采用专业的巡查工具和设备,如路面检测车、摄像机等,结合人工巡查,全面了解路面的状况。
4.4.4 巡查记录
对路面巡查的结果进行详细记录,包括路段位置、问题描述、损坏程度、面积大小等信息,为后续养护工作提供参考。
4.4.5 评估指标
根据国家和地方相关标准,制定路面评估的指标体系,如路面平整度指标、裂缝宽度指标等,用于评估路面的状况。
4.4.6 评估方法
采用专业的路面评估技术和设备,如路面测量仪、红外线检测仪等,进行路面状况的评估和分析。
4.4.7 评估结果分析
根据评估结果,对路面的状况进行分析,确定路面养护的重点和优先级,制订相应的养护方案[6]。
一是路面清洁:定期清理路面上的杂物、垃圾和积水,确保路面的畅通和安全。
二是路面修补:定期对路面上的破损、裂缝、坑洞等进行修补,防止进一步扩大和加剧路面的损坏。
三是路面补强:定期对路面进行补强,例如使用沥青混凝土或水泥混凝土进行补强,增加路面的承载能力和耐久性。
四是路面翻新:定期对老化、磨损严重的路面进行翻新,例如重新铺设新的沥青或水泥混凝土层,恢复路面的平整度和驾驶舒适度。
五是路面防水:定期进行路面的防水处理,防止水分渗入路面结构,导致路面损坏和龟裂。
第一,防水处理:采用适当的防水材料,如沥青混凝土、聚合物修补材料等,对路面进行防水处理,防止水分渗透导致路面损坏。
第二,防腐处理:对路面进行防腐处理,采用涂覆材料或化学防腐剂,防止路面受到化学物质侵蚀导致损坏。
第三,排水设施:加强路面的排水设施建设,确保雨水和地下水迅速排出,减少水分对路面的侵蚀。
第四,定期检查:定期对路面进行检查,发现可能存在的防水和防腐问题,及时采取措施修复和处理。
第五,养护记录:对防水和防腐处理的过程和结果进行详细记录,包括处理的时间、处理的方式和使用的材料等信息,为后续的养护工作提供参考。
公路工程养护措施中,做好交通标志和标线的养护工作非常重要,可以提高道路的安全性和通行效率。关于交通标志和标线养护工作的契合内容如下:
一是定期检查交通标志和标线的状况,包括标志是否完整、清晰可见,标线是否破损、褪色。对于有问题的交通标志和标线,及时进行维修或更换,确保其正常使用。
二是定期清洁交通标志和标线,保持其表面清晰干净,提高可见性。清洗时应使用适当的清洁剂和工具,避免对标志和标线造成损害。
三是根据需要,及时补充和更新交通标志和标线。例如,当道路规划发生变化或交通流量增加时,应增加或更新相应的交通标志和标线,以保障道路的安全和通行顺畅。
四是交通标志和标线的反光性能对于夜间行车至关重要,定期检查交通标志和标线的反光性能,确保其在夜间能被驾驶员清晰地看到。如有需要,应及时进行维修或更换。
五是采取措施防止交通标志和标线的损坏,如设置防护设施、加强巡视等。特别是在施工现场附近,要加强对交通标志和标线的保护,避免施工车辆和设备对其造成损坏。
六是对于需要特别警示的交通标志和标线,如限速标志、禁止超车标线等,要确保其清晰可见,并在需要的情况下增加警示标志和标线,提醒驾驶员注意道路情况[7]。
综上所述,在公路工程施工过程中,科学合理的施工技术管理能够有效提高施工效率和质量,确保工程的顺利进行。同时,合理的养护措施能够延长公路的使用寿命,保障公路的安全和舒适性。在实际工作中,施工人员应该注重施工技术管理和养护措施的落实,建立完善的管理体系,加强对施工过程的监督和控制,确保施工质量和安全。同时,要加强对养护工作的重视,定期进行巡查和维护,及时处理公路上的问题,确保公路的正常运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