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三梅 马苏富
(1.甘肃白龙江阿夏省级自然保护区管护中心 甘肃甘南 747400;2.甘肃省白龙江林业生态监测和调查规划院 甘肃甘南 747400)
甘肃省迭部生态建设管护中心隶属甘肃省白龙江林业保护中心,经营区位于甘肃省甘南藏族自治州迭部县境内,总经营面积186 395.09 hm2,其中林地面积133 172.98 hm2(乔木林地面积101 401.50 hm2,灌木林地面积29 564.62 hm2,其他林地面积2 206.86 hm2),草地面积34 234.04 hm2。经营区属于长江二级支流嘉陵江水系白龙江流域,是《甘肃省“十四五”林业草原保护发展规划》中强调的秦巴山生物多样性生态功能区和“双重规划”确定的黄河重点生态区重要区域,也是甘肃南部的荒漠化和水土流失严重区域,生态区位极为重要。
从党的十八大把生态文明建设纳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到党的十九大进一步明确建设生态文明成为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千年大计,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发生了历史性、转折性、全局性变化,全国掀起了生态文明建设热潮。随着生态文明建设的深入推进和“林草兴则生态兴”重要理论的提出,我国林草事业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大规模国土绿化行动持续推进、新型自然保护地体系初步建立、荒漠生态治理打造国际标杆、林草资源管理新格局基本形成以及森林质量精准提升工程逐步开展。人工造林既为林草事业长期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坚实的资源保障,也为人民群众增加了看得见摸得着的生态福祉,更是满足人民群众对高质量、多样化优美生态环境需求的主要抓手。2021 年6 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科学绿化的指导意见》,开启了国土绿化高质量发展新纪元[1]。2021 年8 月,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后文简称“国土三调”)主要数据成果公布,为后期国土绿化和生态修复项目提供了数据支撑。甘肃省迭部生态建设管护中心近2 年人工造林933.33 hm2任务即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完成的。
“国土三调”数据启用之前,甘肃省迭部生态建设管护中心森林经营数据是林地资源管理“一张图”数据,全管护中心经营总面积189 510.00 hm2,其中林地面积157 269.91 hm2;根据“国土三调”数据,全中心总经营面积186 395.09 hm2,其中林地面积133 172.98 hm2。为了相对准确地统计各地类变化情况,本文对各林地类面积占总经营面积比例进行了统计,统计结果详见表1。可以看出乔木林地、灌木林地和其他林地的面积占对应经营总面积的比例均在减小,3 种地类占比减小程度对比:灌木林地(下降5.82 个百分点)>其他林地(下降4.23 个百分点)>乔木林地(下降1.50 个百分点)。根据有关技术规程,可以用于人工造林的地类包括灌木林地、其他林地和其他土地(盐碱地、沙地、裸土地)等,灌木林地和其他林地占比的降低直接导致可造林地块面积减少。
表1 甘肃省迭部生态建设管护中心“国土三调”数据启用前后林地面积对比
此外,在人工造林项目实施过程中管护中心发现,一部分宜林荒山荒地和盖度较低的灌木林地区划归天然牧草地,不能用于人工造林;另外,一部分盖度较小的灌木林地位于村庄、耕地和牧场周边,人工造林施工容易受当地村民阻拦干扰,难以进行;还有部分因自然灾害等因素形成的裸土地和沙地,由于造林成本限制而无法进行人工造林。
通过把“国土三调”数据和森林资源管理“一张图”数据对比分析,林业中灌木林地区被区划为天然牧草地的图斑主要是位于白龙江北岸的灌丛地,这部分区域坡度大、土层薄、灌木盖度低,属于迭部地区水土流失严重的区域,也是生态修复的关键区域,可是由于技术标准原因,人工造林等生态修复工程难以落地。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人工费、工具材料费、苗木费等费用不断上涨,而造林单价的上调远跟不上造林成本的涨幅,造林设计一般根据资金总量分配造林成本指标,未能考虑市场规律。经过多年造林施工,大多数县(市、区)立地条件较好的宜林荒山荒地都已绿化,现在都多多少少出现了“找地难”的问题[2]。甘肃省迭部生态建设管护中心虽然存在达到《造林技术规程》要求的地块,但是这些地块多位于山大沟深、人迹罕至和不通公路的偏远地区,这无形中增加了施工的成本。
随着造林工程的深入推进,单纯依靠“边整地边栽植”的思路难以保证造林的成活率,需要配套引水、科学整地和围栏等工程措施提高造林质量,而造林单价仅能满足最基础的人工和苗木等支出,据统计,甘肃省迭部生态建设管护中心2021 年和2022 年人工造林项目直接费用(植苗费和补植费)分别占人工造林成本的95.50%和96.00%,其他间接费用仅占4%左右。另外,造林单价偏低导致造林过程不能委托专门的监理机构进行工程监理,这也是人工造林质量的重要影响因素。
长期以来,基层林业工作者对林业工作普遍持有“粗放林业”的经营理念,在人工造林方面主要表现在:(1)树种选择不够科学,狭义认为人工造林就是栽植乔木树种,多使用云杉、油松等,山毛桃、沙棘、山杏、栎灌等乡土灌木树种栽植较少;(2)未严格按照设计造林施工,对整地、假植、栽植等环节不够重视,未严格按照造林设计要求的规格整地;(3)重视造林而忽视管护,即对栽植和补植工作很重视,但对管护和抚育关注不够;(4)管护中心近几年生态修复项目任务重,种类多,由于工作人员变动,负责人工造林的工作人员较少,林场级自查和县级核查工作不够全面。
2.1.1 扎实推进国土空间绿化评估工作
为了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科学绿化的决策部署,实现带位置下达绿化任务,自然资源部、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决定结合国土空间规划编制等工作,组织开展造林绿化空间适宜性评估,将规划造林绿化空间明确落实到国土空间规划中并上图入库。这个工作的开展为各地林业主管部门厘清人工造林空间奠定了基础,迭部生态建设管护中心应扎实开展此项工作,综合限制地类、立地条件和社会环境等因素摸清“家底”并与地方政府、自然资源部门建立常态化的协调联动机制,利用林草生态网络感知系统,为后期人工造林、退化林修复等生态修复项目的实施打好基础,留足空间。
2.1.2 切实做好国土变更调查举证工作
此外,在日常森林经营和资源管护过程中,管护中心应根据有关政策要求,认真开展国土变更调查举证工作,对错划为非林地的各类林地及时在国土数据中修正,为人工造林等生态修复工程的实施储备地块。
2.1.3 认真开展造林绿化落地上图工作
造林绿化落地上图是指按照造林任务、规模、方式,将造林计划和造林结果落实到林草资源图上,以实现造林绿化精细化、科学化、数字化管理。将造林地块勾绘到造林绿化工作底图上,有利于国家林业和草原管理部门准确掌握造林地块信息、科学安排造林用地、动态管理造林任务,并开展造林核查验收、林长制考核等工作[3]。通过造林计划任务上图和成果上图,各级主管部门能够清楚了解造林位置、造林面积、造林年度、造林地类和现地照片等情况,使人工造林工作更便捷高效。
2.2.1 加强林业政策学习研究
为了探索统筹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修复,持续推进各项重点生态工程建设,国务院办公厅、自然资源部、国家林业和草原局等部门先后出台了一系列的意见、规划,国家林业和草原局还组织开发了“国家森林资源智慧管理平台”,这既为后期国土绿化和生态修复项目的实施提供了政策支持,也为后期有关项目数量和质量管理提供了便利。作为专门的森林经营单位,迭部生态建设管护中心要加强对国家和省级层面政策的学习和研究,结合经营区实际开展国土绿化和生态修复项目。
2.2.2 结合其他生态修复项目开展人工造林
近几年,迭部生态建设管护中心的林业项目包括人工造林、封山育林、退化林修复、森林抚育等,国家储备林项目尚未开展,可以探索将人工造林项目和国家储备林、森林抚育、防火生物阻隔带建设和封山育林等项目有机结合,对新造幼林地进行封山育林和生态修复,加强抚育管护、补植补造,建立完善的绿化后期养护管护制度和投入机制,提高成林率,避免出现片面追求完成年度任务而减少工程直接投入的问题。此外,在造林工程建设中应划出一定比例的保护与维修费用,加大管护力度,达到保护一片成林一片、造林一片成功一片。
2.3.1 采用乔灌混交模式造林
迭部生态建设管护中心在人工造林时,应转变经营理念,造林混交模式由传统的营造乔木混交林向乔灌混交转变,造林树种由传统的云杉、油松向山桃、山杏和刺槐等转变,将人工造林项目与迭部县建设白龙江百里风情线绿色长廊和森林城市创建活动有机结合,打造“十里桃花长廊”和“万亩人工林海”,助力实现“红色迭部”的“绿色崛起”,实现生态福民。多年以来,迭部管护中心人工造林工作一直坚持选地适树,部分地块由于立地条件差未能做到选树适地和改地适树,因此尤其要重视因为自然灾害和工程建设项目诱发的受损地和裸土地的人工造林修复工作[4]。
2.3.2 大力开发乡土树种
迭部县林区出产乔木、灌木、半灌木,木质藤本等木本植物种类,共60 科,123 属,314 种,21 变种,1 变型,其中引进栽培的有14 种。在木本植物中,主要乔、灌木树种约26 科,53 属,140 种[5]。其中,国家一级保护植物有红豆杉;国家二级保护植物有:岷江柏木、秦岭冷杉、大果青杄、连香树、水青树、水曲柳等;优良用材树种有岷江冷杉、紫果云杉、云杉、油松、华山松、红桦、白桦、糙皮桦、辽东栎、山杨和椴树等,物种资源十分丰富。
长期以来,迭部生态建设管护中心人工造林的苗木来源是各国有林区苗圃地自产苗木,为林区生态建设顺利实施打下了坚实基础。但是,苗木种类多为云杉和油松,虽然能够满足前期人工造林工作的需要,但是这在一定程度上也限制了林区生态修复项目的实施和苗木产业的转型。迭部林区既有一定数量的国家级保护植物,也分布着一些优良的用材树种,迭部生态建设管护中心主管部门可加大乡土树种的开发和驯化力度,将林业科技项目研究与林业生产实践有机结合,就近育苗、就近栽植,在实施人工造林、提高国土绿化率的同时,增加生态和经济效益。
人工造林工作在保护我国自然环境、推动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6]。林业主管部门要在人工造林等国土绿化和生态修复工程实施过程中切实担当起林业在生态文明建设中的重大职责,科学谋划,认真施工,积极总结,夯实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中国的根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