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晓东
(同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上海200092)
现阶段,医院建筑设计更需要应对不断变化的医疗环境,针对人的身体、精神等多维度的疗愈需求。 这就要求在设计伊始综合考虑医院各阶段发展的各类需求, 高效实现空间适应性的设计需求。 同时,在环境适应性变化的基本设计条件下,综合医院需要不断更新迭代适应性的医疗空间, 以满足患者日益更新的需求。 本文结合宝鸡中心医院港务区分院的设计实践,尝试探讨研究疗愈空间的营造手法和方式。
宝鸡中心医院港务区分院位于陕西省宝鸡市, 西宝高速路以南片区。 根据市委“将老城区优质医疗资源向新建城区转移,以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方针要求,拟在距离中心城区一定距离的港务区新建一家三甲综合医院, 与老院区相辅相成,互为促进。 项目用地大体为矩形,南北方向长约410 m,东西方向长约450 m。场地南侧紧邻渭河,自然景观条件优越。拟建建筑面积约30 万m2,新增床位1 200 床。
综合医院建筑的总体设计应该符合医院的功能和特点,同时还要具有美观性和易辨识性, 需要全面彰显疗愈空间面向身体、心灵、精神方面的使用属性,把个体放在相对熟悉及较强地域性本土文化的环境中来考量, 可以产生较为良好的安全感和安宁感[1]。因此,在医院建筑设计中,需要研究如何通过建筑的形态和材料表达医疗服务的疗愈性特点, 使其在建筑外观上具有较高的识别度,从而提高公众对医院的信任度,保证个体在身体和精神方面得到更有效的康复。
宝鸡历史文化深厚,以凤凰神鸟作为城市象征,凤凰是百鸟之王,也寓意着祥瑞和谐。 本项目以“凤凰神鸟”为设计概念,整个建筑群端庄大气,犹如凤凰栖息于此。 赋有韵律的建筑外立面,好似凤凰的羽毛,轻盈飘动又富有生机活力。 扬起的屋面和塔楼的流动线条,赋予建筑向上的动态,宛如一只展翅腾飞的凤凰,带来和谐安宁与生命的希望(见图1)。 运用建筑的形体、 布局关系所赋予的意向特征, 当个体患者进入院区,就可以感受到相应的精神文化属性,产生相应积极的情绪引导。 疗愈空间在整体物理环境中开始引导展开,依次延续指导各层级建筑的空间设计与布局(见图2)。
图1 “凤凰神鸟”设计概念
图2 宝鸡中心医院港务区分院鸟瞰效果图
流线造型通常采用流线型的线条和曲面, 在视觉上呈现出动感、流畅和生命力。 本项目设计中采用简洁流畅的曲面和线条,使建筑呈现出柔和和亲和力。 在室内设计中,设计采用曲线和弧度结合的方式创造温馨舒适的公共空间, 从而提高患者的舒适感和满意度(见图3)。 同时,流线造型还可以提高医院建筑的科技感和时尚感,增强医院的现代气息。
图3 流线型线条和地面形体生成示意图
医院建筑设计中引入流线型的线条和曲面是遵循病患疗愈空间使用需求的一种衍生手段。 本项目主体病房楼采用梭形纺锤形对称设计, 这样在病区中部走廊两端纵向可以形成一种视线不通达,流线通达的弧形空间。 流线造型在视觉上呈现出的动感柔美,营造一种令人愉悦的空间体验,形成积极的疗愈空间场所,同时减弱各单元病房之间的相互干扰。 最后,由于病区标准平面中专门设计的反拱曲线, 在反拱曲线的拐点处设有护士台, 交汇于平面病房区中间的护士台可以起到总览全貌的作用,此处医务工作者在日常工作中,可以很好地兼顾全病区的日常护理工作。
疗愈空间直接作用的是相应的物理属性环境, 物理属性环境,包括声、光、热等,分别对应个体的听觉、视觉、环境感知等[2]。 优异的环境可以产生积极的情绪,从而积极促进患者康复。 以此为基础,在医院建筑设计过程中,围绕上述产生积极感官进行疗愈空间组合设计。
医院通常由不同类型的空间组成, 其组合形式取决于医疗服务的种类、规模和功能。 诊疗区:包括医生诊所、护士站、手术室、检查室、医技等诊疗相关空间。 个体停留时间较长的区域,围绕疗愈空间的指导原则,优先处理光环境,进行合理有效的光环境控制,如照度、色温、显色性等,对个体产生积极的疗愈环境[3]。易于接触的有机材料,柔和的室内空间,明亮的室内仿自然灯光,以及鼓励社交的天街廊道等,均是有益于疗愈空间的积极设计手段(见图4)。 因此,公共性最强的天街廊道通过采用大面积的外窗,创造出柔和的室内空间效果,使其不仅作为处交通核心转换的空间, 更是一处疗愈空间的集中体验场所,通过个体之间的相互交流,达成体验空间的社会心理治愈。
图4 疗愈空间公共门厅效果图
在医院建筑的疗愈空间的设计中, 提高医院整体运行效率是必要的,流线型设计用以减少往返服务和运输距离。 医院建筑的设计目标是提供一个安全、 高效、 温馨和现代化的空间,以满足医疗服务的需要,同时提供舒适的治疗环境和愉悦的访问体验。
弹性化功能空间在设计中创建的具有适应性和多样性的空间,可以满足不同的需求和变化情况。 模糊功能的弹性空间创造具有模糊边界和多功能性的空间。 这些空间没有严格的功能限制,能够容纳多种不同的活动和功能,根据使用需要自由地发挥和定义空间的功能。
经相关研究, 适宜尺度的步行长度及配套优美的室外环境,可以积极促进疗愈空间的形成。 本项目设计在两座主要功能体之间设置环形步行走道正是基于功能的弹性、模糊性,以及疗愈空间的指导性产生的[4]。环形走道除兼顾常规交通属性外,空间属性的上下缓坡,可以给予空间趣味性。 不论冬季还是夏季,立面的高透性将常伴不同的景观,仿佛置身于一个城市景观当中, 功能空间的弹性不仅可以使空间内的交往变得更加密集,还可以切实为医患个体进行服务。 通过合理的空间流动性和连通性,创造出多功能和交互性强的空间环境,从而模糊了单纯交通空间的属性, 造就了适应性更好的弹性化疗愈空间。
医院是人流量非常大的场所, 交通流线的优化能够提高患者、 医护人员和物资的运转效率, 降低医疗时间和空间成本。 因此,在医院建筑设计中,需要研究如何通过设计建筑内部的交通流线提高人员和设备的流动效率, 降低医疗服务的时间和成本。 医院建筑交通系统的设计强调极强秩序性,以线性水平交通为纽带,穿插组织各类内部交通流线。 在强调秩序性的前提下, 疗愈空间的交通流线设计也应当体现在相应的秩序性当中。
在引导秩序性的水平交叉流线的前提下, 对应将疗愈空间的设计原则穿插其中。
1)横向联系:通过设置走廊和过道将不同功能区域进行横向连接。 例如,将诊疗区、手术区、病房区等区域相互衔接,促进医生和护士之间的协作和信息流通。 本项目采用空中连廊设计,通过3 道连廊将联系紧密的科室穿插其中,实现科室使用高效的同时,连廊的“公共性”“开放性”“模糊性”等功能属性,可以提供一个有效的疗愈空间场所。
2)功能集中:通过将相关的、相类似的功能区域整合集中,便于相关人员和部门之间的交流和协作。 在同一楼层或上下区域集中设置手术室、恢复室和手术病房,减少垂直交通距离,提高工作效率。
3)公共空间:在交通系统中,有大量区域设置有公共休息区、茶水间、交流区等公共空间,提供交流和休息的场所。 如病房楼端部区域,除视线较为通畅外,明亮的空间物理属性也非常重要,这些“模糊性”功能空间可以提升疗愈环境的舒适性和友好性。
4)视觉联系:通过合理设置透明墙体、玻璃隔断等设计手法, 创造视觉上的联系和沟通。 在公共性属性最强的天街区域,应尽量减少隔墙的分隔设计,宜采用防火卷帘进行消防类设计,日常则是通过开敞的玻璃,甚至透空的大空间环境进行引导分隔。 通过有效的视觉引导,可以避免患者产生焦虑、焦急情绪,有序参与相应诊疗过程。
疗愈空间的交通系统设计可以促进患者与医务人员之间的互动合作,提高医务人员的工作效率和服务质量。 同时,患者个体也能感受到更加温馨、人性化的医疗环境。
现代医院建筑发展至今, 已不能以简单实现医疗基本功能为设计目标,应当以秩序、洁净、健康的疗愈空间为纲领进行相应设计。 通过环境因素与空间属性的互相耦合设计,逐渐将医疗空间从基本使用功能到实现疗愈型空间的转变。 采取具有灵活适应性的设计策略, 将建筑本体作为疗愈的主体与媒介,有效提升心理健康。 建筑不再作为外在的环境因素,而应当作为内化的人文主体,将功能、空间、环境的关系和谐融为一体,最终有效的构建疗愈空间体系。